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译本分析

2016-11-26 04:36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译语功能对等理论原文

乔 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译本分析

乔 锐

【摘 要】翻译主要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翻译始于理解,落实于表达,也就是说译者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所传达信息意义的基础上,才能用合适的译语将原文的信息意义表达出来、并传达给译语读者。翻译家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是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而发表。本篇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其译本。

【关键词】译语 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

一、功能对能理论

奈达的翻译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功能对等”则是他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1964 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初次提到了“动态对等”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读者对于其文本的反应。1969 年,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正式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于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Nida,1969)。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含四个方面:第一,词汇对等;第二,句法对等;第三,篇章对等;第四,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译者不应该只追求文字表面上的死板对应,而是一定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翻译就是一个从语义到文体再次体现源语信息的过程。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的观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则需要最大限度的再现其源语文化。当意义和其文化不能同时兼顾时,译者只有舍弃其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其原文的形式而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及文化的目的。但是,如果形式的改变也无法很好的再现其原文中的含义及文化,译者则可以采用“重创”的方式来处理文化差异,从而使源语和目的语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见一些问题和困难则可以采用这种解决方式。

奈达认为,只有译文的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都能较好地体现其源语的风格时,才能被称为优秀的译本。我认为功能对等理论注重源语和其目标语之间的对等,而且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评判标准应是这一理论的精华所在。本文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回顾,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更多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而寻求译文和原文在意义上的对等而不应该只拘泥于形式上的束缚,这样才能发挥出译者促进两种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作用。

二、文本背景及分析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强。但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国与国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和争端。而人权问题就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歧。

2012年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11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对中国人权事业歪曲指责,而对其自身糟糕的人权状况却熟视无睹、只字未提。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中国政府发布了《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为了扩大《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的传播范围,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为其提供相应的英文译本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其译本中的应用以及分析

(一)词汇对等在译文中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在语言中的用法。不同文化中,其言语之间会出现历史的或偶然的相似性,从而导致误会。如何准确的传达原文和译本则需下功夫。例如:

例1:“美国拥有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可以对暴力犯罪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美国社会却长期充斥暴力犯罪,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在译文中,基于词汇对等的精髓,原文本中的“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则被译为 “powerful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翻译时要重视词性的转换,从而使译本准确传达了原文本的信息。

例2:“警察滥用职权,粗暴执法,滥施暴力,许多无辜的公民遭到骚扰和伤害,有的甚至失去自由和生命。”(《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译文:“The police abuse their privilege, enforce the law rudely and conduct brutality wantonly, as a result, many innocent citizens are harassed and hurt, and some even lose their freedom and life.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

文本中的“粗暴执法”和“滥施暴力”则被译为 “enforce the law rudely”, “conduct brutality wantonly”。词性转换的运用,使译本更加贴近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二)句法对等在译文中的体现

句法对等相对词汇对等更复杂。在遣词造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做翻译时不能死译,要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果考虑句法对等,在汉语译成英语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汉语中经常会用到复数形式但又没有明显的语言标示,但在英语中,复数则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还会涉及到时态等一系列的一致性。那么就要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语态,句型等方面的转换。例如:

例 1:“美国民用枪支数量占全世界的35%至50%,平均100人拥有90支枪。” (《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译文:“American civilian firearms quantity accounts for 35% to 50% of the whole world’s and every 100 people own 90 guns on average (Online edition of the Foreign Policy, January 9, 2011).”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

原文本是两句是并列单句,在译文中前后两句用连词“and”连接起来,更符合英语句子的表达方式,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 2:“美国民主制度的资本化越来越严重,日益演变成‘钱主’制度。” (《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译文:“Capitalization of American democratic syste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money’ system.”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

原文本中只是两个短句子表述完整的意思,而在译本中则将“日益演变成‘钱主’制度”译为 “which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money’ system”。在表达方式上符合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篇章对等在译文中的体现

篇章对等又被叫作语篇对等。语篇则是一种语言的使用单位。所以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仅要分析语言本身,还要看语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所体现的实际意义以及功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在对语言上下文的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判断个别单词或者语义单位在其原文中的含义,从而准确地把握语义的翻译和转换。例如:

例1:“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译文:“In order to let the world know the US’s real human rights situation and urge the United States to rethink its deeds……. ”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

例2:“美国以提高安全级别为由,不断削弱公民自由。”(《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译文:“The US ceaselessly weakens civil liberty in the name of enhancing safety level.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

例3:“美国缺乏基本的诉讼程序保护,政府不断申明有权随意剥夺对公民的法律保护。”(《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2)

译文:“America lacks basic procedural prote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has constantly stated that it has the right to deprive citizens of legal protection. ”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2012)

以上这三个例子均为汉语的联合复句,最后被译成了逻辑意义较清晰的英语简单句。在做翻译时,既考虑到语言本身的意义同时兼顾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四)文体对等在译文中的体现

不同文体的翻译译文也有着不同的特性和语言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准确地体现原文的内涵、风格和原文作者的思想外,还要再现原文的文化特色。考虑到《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的政治性,译者要客观对待,所采用的语言要严谨,逻辑性要强。所以在做翻译时,采取的技巧策略和翻译其他文体的译本要区别对待。翻译这种文本应主要以译文为重点,即其主要功能在于传递信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能以准确的形式传达出原文本的内容。

四、结语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世界各国的人权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及进行研究,而中美人权的相关问题,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因此如何客观地介绍美国的人权问题,以及如何在人权问题上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甚至如何提高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度仍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并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行文习惯以及其表达特点,以便能为人权相关方面的文本材料提供一些质量上乘的英语文本。而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应该继续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C].Leiden:E.J.Brill,1964.

[2]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2012.

[3]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

作者简介:(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乔锐(1985-),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译语功能对等理论原文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英语翻译浅谈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