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歧义现象的解释

2016-11-26 04:36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歧义语境

陈 洁



英语课堂歧义现象的解释

陈 洁

【摘 要】歧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英语课堂中经常出现。本文主要运用语境理论,结合课堂实践,从非言语语境层面去解释歧义现象,从而帮助减少课堂交际中的歧义现象,或者更好地利用歧义现象活跃丰富课堂,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歧义 语境 非言语语境

一、前言

歧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交际中。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对歧义的研究开始转为对语用歧义的研究。语用歧义的研究离不开语境,非言语语境是语用歧义产生的主要因素。在英语课堂中歧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老师如何选择合适的语境解释歧义尤为重要。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概念,1923年由Malinowski提出。Firth(1957)认为话语与社会行为密切相关,把语境分为言语语境和非言语语境。本文运用语境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非言语语境对歧义的解释力。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例子均来自于英语课堂教学。

二、语境的特性

一方面歧义依赖于语境。“一般说,在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中歧义可以消除。” (辞海 3877)另一方面语境又是歧义产生的一个原因。

所有影响一个篇章的产出和解释的因素都是语境因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Malinowski 就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两类。以众多学者的理论为基础,我们把语境分为言语语境和非言语语境。

“言语语境在语言学中是用来指语境的一个术语。”(何自然,209)言语语境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赖以生成的单词群,短语和句子,有时会涵盖一段话,一个语篇甚至整本书。Brown and Yule (1983)坚持一个语言单位的语境不仅是与语言单位有关的篇章。非言语语境指影响话语产生的超出言语范围的因素。非言语语境可以分为三类: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

三、在语境中理解歧义

交际不是发生于真空中而是发生于特定的语境中。因此,语境研究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直接的影响。下文将致力于描述三种非言语语境因素对歧义的解释。

(一)情境语境

情境语境指的是一个话语交际产生的情景,包括交际产生的时间、地点、交际者的相关特征等,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歧义才会消除。例如:“Mike passed.”在没有任何语境的前提下,老师说出这个句子,学生会有如下理解:假如Mike在踢足球,那这个句子就是指Mike把球传给球友;如果Mike刚刚参加完考试,那这个句子就是指他考试通过了。因此在解释这个句子时,老师要选择合适的语境给予解释,这样才会消除歧义。

(二)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文化语境指一个言语交际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说话者有他们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歧义多有发生。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祥瑞的化身,但在西方文化中则是邪恶的化身。这样的文化差异就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交际时会产生误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很好地解释歧义,反而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例如:“Please give me a camel.”这个句子因为“camel”则会产生歧义。对于不知道 “camel”是一个香烟品牌的人来说,只能表示 “Give me an animal called camel.” 但是在美国,“camel”是一个香烟品牌。老师选择合适的语境解释清楚,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认知语境

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解释意义重大的不是特定的环境,而是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认知语境。Sperber 和Wilson(1986)认为一个人能理解的一系列事实构成认识语境,这些事实会影响语篇的解释与理解。在交际中,听话者会主动选择一种合适的语境假设去理解歧义,例如:“I saw the students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听到这句话会有两种解释: “I was in the classroom and saw the students reading.” 或“I saw the students who were in the classroom reading.”但学生通常会选择第二种理解,因为人们通常会把 “students” 跟 “classroom”联系在一起,在认知语境中他们属于同一个语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听力课堂上,要着重训练学生辨认“语块”的能力,消除歧义。

四、结语

对歧义的研究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发展。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佳教学语境,对歧义的研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表达自己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避免歧义,促进交际。

参考文献:

[1]Firth,J.R.Papers in Lingus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2]Gillian,Brown and 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Sperber,D and Wilson,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4]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歧义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多维语境顺应与法律文本翻译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分化探究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