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与鲁迅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异同

2016-11-26 06:39李明洁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龙赛珍珠乡土

李明洁

《大地》与鲁迅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异同

李明洁

赛珍珠和鲁迅都曾以中国农民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但因两人不同的国籍和写作目的,创造出的中国农民形象也有同有异。赛珍珠《大地》中的王龙是美国社会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窗口,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农民是中国人自身的反思。两人在不同中又有着对于中国农民形象的共同把握。

赛珍珠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题材大多与中国有关。在她的作品《大地三部曲》中,塑造了一系列中国人形象。鲁迅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开乡土小说之先河,中国农民同样是他笔下的重要人物形象类型。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出发,塑造了同中有异的中国农民形象。

一、《大地》与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在《大地》中,读者看到了一对中国普通农民夫妇——王龙和阿兰。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国农民的特质。根据自己的观察,赛珍珠将她在中国的见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同样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阿Q、华老栓、闰土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一)两人都把握了中国农民身上“不易改变”的特质。

1.对土地的依恋

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农民不可被忽视的特征,也是赛珍珠着力刻画的。“把钱变成地,有地才踏实”的中国农民思想被她敏锐捕捉到了。“在一个封闭自足文化的环境里,传统农民的终极目标就是做地主。”当走投无路时,有人想买王龙的土地,他说:“我的地永远不卖,”当他快要到生命的尽头时,听见儿子们说要卖地,“他气急了,不由的声音发颤,话都说不完整,”并“开始失声痛哭”。

2.对传统的固守

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把握还体现在对他们深层次心理中的守旧成分的洞悉。这首先表现在对农民王龙和地主王龙的不同刻画上。事实上,在中国,农民是不可能通过辛勤劳动致富的,作者了解这一点,所以安排了他们的“暴富”,这一情节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一变化,来考察王龙身上变或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即是对土地的狂热,变的是他前后的表现。成为地主后的王龙首先开始审视与他共同开创家业的发妻阿兰,开始看出她相貌身段的种种不好,开始出入妓馆茶楼,将妓女荷花娶回家做妾,等等。作者不是以批判的眼光和口吻来描写这一变化的,而是细腻刻画了王龙当时既羞怯又渴望的心理活动。可以说,王龙认为成为地主就要有地主的行为和做派。这样的行为也表明了赛珍珠观察中国农民的细致,他们深层次心理中的守旧成分是不可能消失的。从大的方面说“历史的发展以王朝的更迭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恰恰相反,社会结构的变异力量在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被窒息,原有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加强。”从小的方面说,中国农民也有着类似的心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起义的最终目的是当皇帝、不被压迫而压迫别人,而不是更高层次的解放。其次,表现在农民对革命的态度上,王龙听见革命者演讲说,“砍杀你们的凶手是富人和资本家……你们之所以贫穷受压是因为富人夺去了一切”。王龙却认为,他的贫穷是因为不下雨造成的,想从革命者口中听见老天爷不按季节下雨该怎么办,见革命者只字不提也就没有兴趣再听下去了。这个情节的设定表明赛珍珠看到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农民的隔阂。

在这一点的把握上,赛珍珠与鲁迅不谋而合,鲁迅先生的乡土小说所刻画的人物基本都是麻木、愚昧的。从老栓、闰土的身上,读者可以勾勒出守旧的中国农民形象。成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看起来是变了,但内在是对父辈传下来的那种等级观念的固守。

(二)两人刻画中国农民形象的不同

1.赛珍珠对中国农民世界性的把握

王龙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在饥荒中表现出来的坚韧,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勤劳既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又是世界人民所共同珍视的重要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龙更是世界农民的代表。从土地中获得力量,不仅王龙如此,几乎同时期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主人公斯嘉丽对于塔拉农庄土地的热爱更是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力量。“她自然而然地想起塔拉庄园四周那茫茫的一片红土来,觉得它非常珍贵,她费了多大劲才把它保留下来啊。”由此可见,对土地的依恋和热爱在农民中是有普遍性的。除此之外,王龙从农民到地主的发家史,更是符合美国人所引以为豪的“美国梦”的诠释,凭借着个人奋斗和各种优秀品质,获得命运的垂青,最终获得成功。

而鲁迅先生的农民形象并不存在这种特质,他是完全在做中国人的事,就如同他曾经评价赛珍珠:“中国人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2.《大地》中农民形象的概念化缺陷和鲁迅对中国农民的深刻把握

不可否认,王龙的形象也存在概念化的缺陷,在文本阅读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隔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相比之下,鲁迅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鲜明深刻的多,不只是流于表面的描写与叙述、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思考和塑造。

如果不是《大地》在美国产生巨大影响,在美国的中国形象流变中有着重要地位的话,在世界文学史中很难占得一席之地。

二、不同的原因和结论

(一)“局内人”与“局外人”

赛珍珠在东西文明交汇中成长,她喜爱中国和中国文化,对于中国古典小说也十分推崇,她创作了一系列中国小说专论,包括《东方、西方及其小说》《中国早期小说源流》等,她认为中国现代小说模仿西方痕迹明显,对此她很不满意,也不满意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但她是个美国人。在中国先后生活的三十七年中,她对中国有一个十分直观的把握,她看见了中国人,她体会了中国人,但她终究不是中国人。一个人的背景文化对其思想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教育背景,她虽然长于中国,但家庭教育由她的母亲进行,即使后来有了一位中国先生教学,也是与母亲的西化教育同时开展。赛珍珠可以很了解中国人,但她的体会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人的眼光,她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认识是站在外来人的角度进行的。同样,这也造成了她对中国文化知识性掌握很足,但内在意蕴把握却不能够深入。鲁迅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思想也根源于此。但先生却猛烈评判中国传统文化,几乎全盘否定,这当然要放在当时的背景和语境中来理解。

(二)写作目的不同

赛珍珠写作《大地》的初衷是“写在中国所看到所感受所有兴趣的生活”。当一个人处于异质文明中时,近距离的体验必然会得出十分直观的感受,会渴望表达,向不了解、不知晓的本民族成员分享感悟。她致力于“为西方人描画出一幅中国和中国人的真实图景,使他们能更为准确地了解中国人”。小说用英语写成,完成后就寄往纽约,这是一部为美国人写的小说。有着这样的写作目的以及对于美国人民接受的考虑,作品中描写了许多风俗,比如婚葬风俗等,这使作品有一种异国情调,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描写一些陋习,比如缠足、纳妾等,符合美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并增加其优越心理,在正面描写中国形象的基础上让美国人觉得更可信。《星期日纽约论坛》书评“这里就是中国,以前从未有人在小说里描写中国。”赛珍珠研究鲁迅先生的小说写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过想利用它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原因和过程在《<呐喊>自序》中有明确的表达。

赛珍珠和鲁迅共同选择了用农民形象来表现中国、中国人。个人经历和目的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深度,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中国、中国人。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250014

李明洁(1992—),女,汉族,山东章丘人,山东师范大学2014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王龙赛珍珠乡土
基于育人目标的本土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
赛珍珠纪念馆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赛珍珠《大地》中“大地”的象征意义解读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水井里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