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柳驿站”,拓开丝路贸易新空间

2016-11-26 12:10盛文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城驿站集群

◎文/盛文



建设“西柳驿站”,拓开丝路贸易新空间

◎文/盛文

辽宁把握省党委中、央省、政国府务敏院锐实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决策这一重大机遇,要求全省“务必抢占先机,融入其中,搞好对接”,并印发了《辽宁省开放驱动战略实施方案》,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海城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依托专业市场集群优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拓展市场贸易,增创外向型经济新优势,迈出了扎实步伐。

抢抓新机遇,提升发展战略。专业市场是海城作为东北县域经济第一强县的一面旗帜,历经30多年发展,形成了纺织服装、皮革皮草、箱包、日用品、建材家居、农产品、汽贸汽配、农机、黄金玉器9大类14个交易额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集群,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672亿元、配套加工产业销售收入460亿元,带动省内外就业约300万人。尤其是西柳服装市场,先后被国家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和全国十大纺织基地县,产品辐射全国多地市场,本地及周边聚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企业6200余家,规模以上出口企业60余家,2014年外贸供货额15.4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海城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了专业市场集群的内贸优势、外贸潜力,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海城市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海城专业市场集群打造成北方“一带一路”上最有竞争力的支撑性节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辽宁“创新、改革、市场、开放”四个驱动的示范区和新兴的增长点。

创建新载体,升级贸易活动。2014年7月,海城市瞄准我国西北和中亚、西亚市场,启动了“丝绸之路·西柳驿站”贸易拓展活动。活动采取考察团先行考察布点,然后组织业户实地贸易对接的方式,先后抵达山西、陕西、江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与当地重点专业市场和边境口岸,开展市场联盟、商户对接、产品输入和边贸合作等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后,组织西柳地产品牌企业和商户,到当地举办拓展贸易对接会活动。同时与当地重点市场签署合作协议,由西柳市场负责组织货源和物流配送,由当地市场提供西柳产品销售专区并组织商户经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城市先后在霍尔果斯、兰州、银川、运城、临汾、太原、西安、九江、通化、珲春、绥芬河、满洲里等地,完成了“丝绸之路·西柳驿站”布点,打开了国内西北市场大门和中西亚国际贸易通道。西柳、南台两大市场,辐射面由过去东北三省一区拓展到全国各大关联市场,辐射人口由1亿人增加到3.4亿人。新增“丝绸之路·西柳驿站”采购代理商5900余户、市场交易额60亿元。

探索新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海城市积极开展外贸管理新模式综合改革试验。“鞍山西柳”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率先探索适用于内外贸结合市场的贸易管理、海关监管、商品检验、结汇结算和贸易便利化等新模式。西柳市场已经国家外汇管理局辽宁省分局批准,按照《辽宁省个人贸易外汇管理规定》,试行个人贸易便利化试点政策,经营进出口业务商户可以旅游购物贸易方式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贸易服务能力。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南台箱包城一期主体已建成,西柳物流园签约落户,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工建设,西柳服装网电子商务平台开通运营。西柳、南台市场旺市运营,2015年专业市场交易额预计达到675亿元。

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幕的拉开,海城更加坚定了“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拓展步伐,力争在新疆尽快形成立足西北、辐射中亚和中东欧的商贸体系,推进海城商品通过“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亚欧大陆桥通道打入国际市场,通过开辟浙江义乌、福建石狮、广东虎门的西柳·中国北派服饰展贸中心,借“海上丝绸之路”打入东南亚、中西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海城,蓄芳向开放,芬芳待明天。

□本栏编辑/石妍

党建经验

猜你喜欢
海城驿站集群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面向PNT应用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嫁给爱情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实践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