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大论战的起源问题

2016-11-26 12:19王玺博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论战斯大林两国

王玺博



中苏大论战的起源问题

王玺博

【摘 要】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结束的中苏论战已经结束。发生论战的双方两个国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两党矛盾发展出的两国矛盾甚至问题激化后造成的军事对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关键词】中苏论战 理论原因

中苏两党之间的大论战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首先,作为论战一方的苏联在苏联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前)苏联(1922年——1991年)划上句号。而做为论战另一方的中国,则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苏之间的这场论战发起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有国家以来,便有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确定一个国家国家战略的基础,而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就是为了维护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虽然中苏两国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两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交叉与社会发展的互补依然无法完全弥补两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巨大差别和矛盾。基于这样一个相互的态度,中苏两国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互利互助。这也是矛盾爆发的一个基础。

从中苏两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所扮演的角色来说,苏联是一个与美国争夺霸主地位和超级大国称号的大国,而中国则是刚刚争取到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的新成立国家。同时,苏联在核武器领域得到的突破性进展也为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增加了筹码。这种情况下,与中国立国之处就坚定的争取独立生存的国家利益想矛盾,中国只是需要苏联的援助,达成本国建国、立国的根本任务,而不是成为另一个附属国。这时候,两国之间的关于全球国际战略的争论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场争论表现出的是国家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压制与发压制,关于国家间利益的碰撞,在这场争论中没有得到更大的体现。

中苏大论战主要是从意识形态的争论开始的,争论的内容在公开场合也是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直接引起这场两国之间争论的导火索便是赫鲁晓夫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对于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修正。至此,中苏两国的论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召开时,赫鲁晓夫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严重后果》的秘密报告,在报告中赫鲁晓夫指出:“这个报告的目的不是要对斯大林的生活与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而是要集中分析“对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怎样逐步形成的,这种个人崇拜又是怎样在特定的阶段上成了党的原则、党内民主、革命法制的一系列极其严重的歪曲的根源”。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评价斯大林时,肯定了斯大林的功绩。在为实现列宁同志的方针而进行的斗争中,斯大林进行了强而有力的领导。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取得了对抗德国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但是,不可避免地斯大林也犯了一些错误。在斯大林执政的后期,他个人过于迷恋个人崇拜、个人迷信,反对党内的民主集中制,违反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产生了肃反问题扩大化;反法西斯战争前夕缺乏必要的警惕;对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的物资福利缺乏应有的注意等严重问题。

中苏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分歧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的剧烈恶化,双方由最初的同盟互助关系变化进入了长期的冷战对峙状态。这种冷战对峙状态使得中苏两国的对外战略和社会发展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外交局面出现了一个空前的孤立情形,西方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封锁,受世界霸主美国的影响,西方国家很少敢于同中国建交;而中国又同社会主义世界的领导国苏联形成了冷战对峙的状态,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苏联在那一时期还是很具有威慑力的,加之中国仅仅是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中国又受到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情况。正是由于中苏论战导致的中苏两国关系的冷战对峙,使得中国和苏联两国在政治上敌对,军事上对峙,外交孤立,延迟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为此,中苏两国都要为这场旷日持久且后果严重的论战负责。

作者简介:王玺博(1988-),女,山东临清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论战斯大林两国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曹刿论战
斯大林看电影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
《曹刿论战》的语言分析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