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办园区模式:工业园让村级集体经济“枝繁叶茂”

2016-11-26 12:10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集体经济村级



村办园区模式:工业园让村级集体经济“枝繁叶茂”

元旦刚过,朝阳市龙城区东三家村文化广场上就变得热闹起来,村里正在为村民们发放每年一次的春节福利:每个人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村民李晓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家四口人,一下子就分到了4袋米、4袋面、4桶油,一年都不用买粮食了”。这是东三家村发展集体经济普惠于民的真实缩影。

位于朝阳市区西北角的东三家村,过去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2007年以前,这里也和许多村一样,没有主导产业,绝大多数农民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来源,而且还背着1000多万元外债,各项事业举步维艰。

2007年1月,以聂桂珍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新班子上任后,结合村情实际,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村集体的几百亩河滩地上做起了文章,并大胆提出了“组织引领、发挥优势、以工养农、文化兴村”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把创办工业园区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载体和突破口,开启了东三家村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尽快把工业园区建起来,聂桂珍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率领村民平整土地,做规划,跑手续,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和协调农信社贷款,仅用10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占地面积300余亩的全区第一个村级冶金工业园区。园区建起来了,没有企业入驻也是空欢喜。于是,聂桂珍和“两委”班子成员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市内外进行招商引资。为了能够吸引企业入驻,他们视投资者为上帝,不但为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政策,还提出了“院内的事情企业办、院外的事情村里办”的服务理念。仅2008年一年时间,园区就引进了32户冶金和机械加工企业入驻,当年新增产值3亿元,村集体收入实现60多万元,掘到了东三家村实施以工养农战略以来的“第一桶金”。

富裕起来的东三家村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把目光盯在了更高更远的地方。村里紧紧抓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开展多种经营激活增收渠道,助力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他们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和资金支持,在村里又兴建了80亩地的蔬菜保护地大棚,并依靠本村及附近七道泉子镇各村裸地蔬菜种植优势,建起了8家脱水菜加工农事企业,同时整合全村65户养殖大户资源,在村里建起一处占地面积达280亩的畜牧养殖小区,让这些养殖大户统一管理、统一技术、集中经营,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规模效益。仅此两项就为村民增收1200万元。

通过多年滚雪球式的发展,东三家村由过去的贫困村成为现在的经济强村,村集体拥有净资产13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达7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6800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集体经济村级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苏州某工业园区能源系统碳中和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