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浅析

2016-11-26 12:39黄长健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黄长健

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浅析

黄长健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应以积极追求自由的精神、树立科学的自由理念、提升自由实现能力等为内容,通过思想教育、实践养成、制度安排等路径,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教育与养成。

大学生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 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指出的是,“自由”被列在社会层面的价值之首,统帅着平等、公正与法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自由价值的肯定,也说明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突出地位与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和践行者,也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和示范者,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状况。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思想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上常常出现偏差。由于受西方新自由主义、中国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极端自由主义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或者缺乏追求自由的精神,或者将自由片面理解为绝对的自由,或者将自由误认为仅仅是个人自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自由理念、提高践行自由价值观的能力、涵养自由德行,自觉抵制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自由观的消极影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决定和需要的,其主要内容是帮助和培养学生:

(一)积极追求自由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的本质。他指出:“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1]自由是人的基本价值,是人类智慧与道德的初始条件,放弃了自由,便抛弃了生命,失去了人自己的存在。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由奋斗史,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追求自由奋斗而来,我们之所以追求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个性自由”的社会。因此,自由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相信并运用自己的理性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自我,绝不屈服任何阻挠、强制、蒙骗和诱惑,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正如哲学家帕特里克·亨利的悲壮宣言:“不自由,毋宁死”。

(二)树立科学的自由理念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实现的前提是对自由的正确理解,因此,需教育学生从诸如绝对自由、纯粹个人自由等种种自由的误区中走出来,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来没有抽象的自由,自由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并且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才可能得以实现,实践是自由的源泉和本质确证。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特性,但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总是相对的和历史的。第二,个人自由在真正的集体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2]人类的自由既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获得,也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获得。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受社会制度的限制无法真正获得自由,只有“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能得到充分自由和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并不以牺牲其他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才获得高度统一。第三,正确对待法律所赋予的各种自由。一方面,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等自由权,使得人们自由地行动;另一方面,法律又总是设置各种限制,以限制人们的自由。因为在法律面前,自由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法律的最终目标是保护自由,就不得不对个人可能侵犯他人自由进行限制。自由以不侵犯自由为条件和界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由价值观必须认识到自由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统一,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的统一。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当以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为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提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

(三)提升自由实现能力

具有自由权利不等于就能实现自由,还需要大学生既能忠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又具备卓有成效地处理复杂的主客观关系,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这就涉及到大学生自由实现的能力的问题。主体自由能力既体现个人自由意志,也是理性把握客观世界能力的结果,也是内在的自由素养与责任能力的结晶。无疑,大学生自由能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天赋,也不是幻想的产物,它只能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学习、积累,因此需要作为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主要通过思想教育、实践养成、制度安排等路径,来进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教育与养成,使其成为大学生的自觉价值观念和行动。

(一)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自由教育内容不足,甚至某些教师却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自由,致使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加强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并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唤醒大学生对正确自由价值观的追求。

(二)改革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赋予制度“自由”品格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由,而教育是否能够切实的实现“自由”价值目标,取决于其自身是否具有自由的品格。大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教育管理制度下才能潜移默化的树立自由理念、培育自由能力。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约束有余,自由不足”。无论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得管理模式都存在着禁锢自由的倾向。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学习自由,给予学生自由时间,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中去。当然,这里不是提倡学生的绝对自由,但是自由自觉正是自我理性约束的前提,否则学生的自由权利与自由人格则是空话。

(三)教育学生勇敢地在社会实践中拥有自由

自由不能头脑想象中实现,自由是一种真实生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落实,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拥有。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教育而理解把握了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如果不付诸实践,不能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就将失去任何意义。”[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家庭生活、工作生活、休闲生活、政治生活、学校生活中去体悟自由的价值,使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4).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

(作者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黄长健,男,汉族,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价值观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