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典籍翻译的两大策略—归化与异化

2016-11-26 13:03杨红喜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典籍归化异化

杨红喜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浅谈我国典籍翻译的两大策略—归化与异化

杨红喜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典籍的定义,接着论述了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的两大翻译思想,最后通过一些例子说明了这两种翻译策略在具体典籍翻译中是如何使用的。总之,不管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来翻译中国典籍,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策略的使用并不以意味着必须排斥另一种策略,往往两种策略的结合使用才能译出质量上乘的作品,既易于目标语读者接受,又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得到更好传播。

中国典籍;归化;异化

1 引言

中国典籍翻译和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几千来中华文明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它们在塑造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关注典籍翻译的翻译方面是不够的,必须把翻译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结合起来研究才可显示中国典籍翻译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越发频繁,各种思想的碰撞也不断地影响着意识形态的走向,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必须和必然。中国典籍翻译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最直接的手段与方式,所以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翻译质量的高低、翻译意识的改变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中国文化走出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2 典籍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280页)对汉语典籍有这样的解释:“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1999年版《辞海》(上卷第831页)有详细的解释:“国家重要文献。《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赵岐注:‘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亦统称各种典册、书籍。《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后汉书·崔寔传》:‘少沈静,好典籍。’”另外《左传·昭公十五年》中也有“司晋之典籍”的说法。看来“典籍”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古代重要文献、书籍;二是法典、制度。依据上述分析,“典籍”似应界定为“中国清代末年(世纪中叶近现代汉语分界处)以前的重要文献和书籍”,为宜。(杨自俭:2005)。

3 韦努蒂的译学思想——归化与异化

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在其宣读的一篇论文中讲到:“译者或是不打扰作者,而把读者引向作者。或是不打扰读者,而使作者适应读者。这两种方法迥然不同。”在这里施莱尔马赫提到了foreign一词,根据以上两种情况,Schleiermacher提出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这一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1995年美国学者Lawrence·Venuti(劳伦斯·韦努蒂)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两种翻译策略。所谓归化就是在翻译中,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使目标语读者对外来文化的陌生感降到最低程度。所谓异化就是在生成目标语文本时会通过保留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Venuti在《翻译再思》一书写道:“翻译是纯粹的差异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这样,翻译本身就是这差异的活命化身。”由此可见,Venuti是比较推崇异化策略的。

4 归化与异化在典籍翻译中的具体使用

在中国传统典籍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到中国文化的传播,又要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所以要将异化和归化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失之偏颇,将无法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如赛珍珠((Pearl.S.Buck)在翻译《水浒传》第九回“三四个筛酒的酒保都手忙脚乱,搬东搬西”这句话时,将其译为:But these serving men were so busy, their hands and feet all confusion, and they were moving things hither and thither, east and west.“手忙脚乱”即“busy”, “搬东搬西” 即 “物件”,与方向毫不相干。赛珍珠一味地将“手”、“脚”、“东”、“西”翻译出来,非但没有传达出原文的神韵,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这并不是异化的体现,而是硬译死译的代表。

再如对《论语》的翻译,Arthur Waley的译文代表了很高的境界,国内许多学者在英译《论语》的过程中几乎无不将其作为参考。《论语》中多次出现“君子”这一概念。Waley先生将其译为 “gentleman”。“Gentleman” 一词,很有英国特色,在西方人读来也很容易理解。但《论语》中的“君子”,其内涵是“有道德、有操守的人”,而英语中的 “gentleman” 的着重点则是 “行为优雅、风度翩翩”。因此若将 “君子” 译为 “man of moral integrity”应该既能体现出原文的意思,又能为西方人所接受。

在这一点上,中国翻译界有一些很好的例证。《红楼梦》中 “……一则是天缘,二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杨宪益和戴乃迭将其译为:“…It i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如果机械地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将 “西施” 译为“Xi Shi”,那么译文读者有几个能够知道西施是何许人也? 而如果使用归化的方法,在英文里Helen代表美人,古代的中国人谁又能起一个 “海伦” 这样的洋名呢? 将 “西施” 略去不译,中国传统文化又如何谈起呢?因此,若将此译作“Xi Shi the Beauty”,采用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兼顾中西方文化,可谓上策。

再举一个关于《道德经》第十八章中:“六亲不和,有孝慈”翻译的例子:

林语堂的译文:When the six relationships no longer lived at peace, there was praise of “kind parents” and “filial sons”.

Arthur Waley的译文:It was when the six near ones were no longer at peace that there was talk of “dutiful sons”.同时,Waley在附注中指出“六亲”为 “father, son, elder brother, younger brother, husband and wife”

可以看出,林语堂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而Arthur Waley运用了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策略。林语堂的译文当中“六亲”直译为“six relationships”,指代不够明确,这对于西方读者而言,便会感到茫然、费解。Waley根据自己深厚的中国文学和文字功底,以及对老子思想的深刻理解,用心独到地采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在篇末用心考察中国文字后作出注解,所以读者看了注释一目了然,会领悟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积极引导西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5 结语

由此看来,归化或异化的策略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译者在解读原文以及再造译文的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结构是相互作用的。“一般情况下,译者的能力因素中本族语能力较强,在外语译成本族语时趋于选择‘归化’策略;反之在把本族语译成外语时,由于在特定的语言结构中,本族语的文本内容找不到相对应的外语表达时,往往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裘姬新2004:48-51)可见,无论是归化或是异化翻译策略,它们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将原语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以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

[1] Jeremy.Munday.(2010).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Taylor &Francis e-Library.

[2] Venuti.Lawrence.(1995).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3] 邓薇.(2008).也谈典籍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7):261

[4] 潘文国.(2004).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40-43.

[5] 裘姬新.(2004).论译者文化取向及其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3):48-51.

[6] 徐增,霍跃红.(2008).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7):45-49.

[7] 杨自俭.(2005).对比语篇学与汉语典籍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07):60-63.

杨红喜(1990—),男,甘肃省平凉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I046

A

1672-5832(2016)02-0272-02

猜你喜欢
典籍归化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