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的研究论述

2016-11-26 21:07孙玉晓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战国策两汉左传

孙玉晓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职业教育中心 河南 洛阳 471000)

先秦两汉散文的研究论述

孙玉晓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职业教育中心 河南 洛阳 471000)

在先秦时期,优秀的先秦文化得以创造,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纵观先秦时期的散文写作风格,我们发现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春秋战国时代中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熏陶。在先秦时期,散文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先秦;两汉;散文;论述

由上文的简要论述,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散文的类型,那么在两汉时期,散文的类别为政治散文、史传散文、赋。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可以感触到先秦两汉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散文发展的萌芽阶段,现如今很多先秦两汉散文作为古文典范在语文课本中出现,通过对其学习与研究去领会先秦与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面貌。本文作者分别对先秦与两汉时期的散文特征进行论述。

1 对先秦时代的散文的研究

1.1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散发着文学性的气息,其代表的著作有《左传》、《战国策》、《春秋》、《尚书》等,以下本文作者对《左传》、《战国策》这两个历史性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的探讨。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它是解读经文的一类书籍。《左传》最为先秦时期记载历史信息量最大、规模最宽广的史书,它将先秦时期秦国以及他国的政治面貌、军事概况以及外交成就等方面的经典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它作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名著,带有极为浓烈的政治和道德色彩,全书中它所提倡的观念与儒家学派的理念相似,它表达出“以民为本”的道德思想高度。此外《左传》借助对历史事例阐述的途径,将社会的阶级矛盾披露出来,借此表达对残暴统治阶级的不满,对子产、晏婴等政治家政治理念的追捧。《左传》在散文领域所取得文化成就是很高的,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对战争进行记述时条理清晰,繁琐但是不缺乏规整性,语句简练但又富有文采与写作情调。

《战国策》共有33卷,细分为12策。《战国策》的主流思想与《左传》等史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该散文作品中作者以赞扬的文笔去描绘战国策士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出入仕途官场的这一事实,但是作者对他们的个人尊严是肯定并维护的。翻阅《战国策》这一散文著作中,很多篇幅是对侠义之士壮志豪情的赞誉。站在文学的角度对《战国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其特色可以在两大方面有所体现,一是语言表达上句句呈现委婉、明朗、流畅的特征,并能将历史事件的曲折过程详细的论述出来,应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达到大快人心的效果;另一个特色是这一散文类史书在对策士的言语进行记录时,常常将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渗透进去,此时《战国策》这一散文著作中思想论述得具体明确、通俗易懂又不乏味,因此其成为我国经典文学宝库中的又一颗耀眼的明珠。

1.2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百家争鸣的主要产物,该类散文经典的代表作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本文对《孔子》、《孟子》进行重点的解析。

《论语》是对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的记载,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同时其也携带文学色彩。《论语》的语言风格一般是口语化、容易理解,言简意赅但是寓意深刻,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道不同,不相为谋”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以及启发意义,在后世演化为名言警句或者是成语等,对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孟子》这一诸子散文倡导的思想为“仁义”,大力推行“仁政”这一治国理念,因而“民贵君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该诸子散文的观点论。在《孟子》一书中有些言论是极为大胆的,它夹杂着基层人民的主观情感与意念。此外《孟子》的文学特色还表现在善于应用比喻的手法,借助寓言故事去阐述某一道理,例如“再作冯妇”、“缘木求鱼”等寓言故事。

2 与两汉散文相关的论述

2.1 政治性散文

西汉前期的散文大多数是一些在中央政治机构任职的政治家创作的,因此两汉散文洋溢着这一时代的政治色彩。代表著作是贾谊的《过秦论》以及晁错的《守边劝书》,前一篇散文作品展示出贾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怀,它彰显了两汉政治家博大的胸襟以及历史家的聪慧,该散文作品结构严谨,主次分明,文采洋溢;与贾谊的散文风格相对比,晁错的争论文的题材更与实际生活贴切,但是在文采方面以及情感强烈程度上不及贾谊。东汉后期学术散文的衍生使唯心主义神学思想得以充分的体现,此时认识论得以构造。

2.2 史传类散文

《史记》作为我国纪传体通史的著作,包括130卷,字符数达52万,这一史传散文赢得的美誉是颇多的,例如鲁迅先生对其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揭开了汉王朝统治阶级的面纱,使其丑陋的面貌展示出来。司马迁一边赞赏刘邦的丰功伟绩,又一边讽刺其对乡村生活过度依赖的现象。《香芋本纪》是对失败者项羽的讴歌同时又抒发了作者怜悯的情怀。尽管《史书》这一两汉散文著作中记录的人物大都是高层阶级的,但是并不缺乏社会中低层人物的身影,将社会的面貌全方位的展示出来,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史书画卷,将作者司马迁的史识思想观念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2.3 汉赋

汉赋是两汉时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在西汉初期骚体赋为汉赋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对这一散文的内容进行剖析,如果剔除“兮”字,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整篇散文四言句频频的应用,赋的内容大多数是以设问的形式得以论述的。西汉时代赋的最大特征是铺陈扬厉,就是将自己的志向与意愿融入进某一物体身上,汉赋在创作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连词与叠词,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此外汉赋的辞藻华丽,篇幅长短不一。

3 结束语

本文作者认为,开放型、宽松型的思想文化环境有利于散文的发展,在笔调以及思想情感方面能够开辟文学史上的先河,可以成为后人的写作风格的模仿典范,此外在先秦两汉时期很多士人将散文视为自身才华施展的平台,去表达自己想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欲望,或者是在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治国方略。总之,积极的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经典散文著作,使我们认识并感悟到祖先的政治思想,同时借鉴他们的写作风格,使自己的文学底蕴愈显丰厚。

[1] 李炳海.先秦两汉散文对自然生命观的理论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2009.

[2]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孙玉晓(1980.03-),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河南洛阳,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学历:学士,职称:中教。

G8

A

1672-5832(2016)06-0181-01

猜你喜欢
战国策两汉左传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从善如流
高枕无忧
鼎盛期|两汉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战国策》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郑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