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

  • 徐州高校图书馆两汉文化阅读推广路径探析
    重维度上都彰显了两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特征。新时代的徐州两汉文化散发时代气息、凸显时代价值、发挥时代功能。因此,弘扬两汉文化、传承徐州地方文化、发扬徐州城市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徐州高校图书馆校内文化育人、校外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之一。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凝聚民族精气神、呈现社会精神风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进步[1]。探索徐州高校图书馆两汉文化阅读推广路径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徐州高校图书馆两汉文化阅读推广的价值意义(一)拓展学习主体视野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能力提

    文化学刊 2022年6期2022-12-28

  • 先秦至汉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先秦;两汉;中原;西域;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3—0089—08[作者简介]王聪延,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屯垦研究所、兵团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学。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居、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自先秦时期就和中原保持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西汉建立后,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往更加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3期2022-06-30

  • 中国汉朝时期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
    陈晓敏摘 要:两汉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书法在汉代已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政府把文字学和书法同利禄直接挂起钩来,这是提倡文字学和书法最有力的办法。两汉曾有几个时期对文字学和书法的教育十分重视,这是两汉书法艺术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关键词:两汉  书法    教育两汉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这当然要归功于汉代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书法教育的重视。政府据《尉律》来课试选拔书法好的学童,任以郡县以至中央主干文书的官吏;吏民上书奏事,如果文字不规范

    民族文汇 2022年33期2022-06-23

  • 隶变与两汉草书的关系及其 对草书发展的影响 ◇刘仕凡
    入手,分析隶变与两汉草书的关系及隶变对后世草书的影响。关键词:隶变;两汉;草书一、隶变的历史背景(一)大篆到隶书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秦国崛起,国力强盛,在七国争雄的过程中,近攻远交,到秦王嬴政时,完成了统一天下事业,建立了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为了巩固大一统,制定了许多制度,将政治、军事、财政等大权集于一身,完成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统一,其中就有“车同轨,书同文”。战国时期的文字是不统一的,各国

    大观 2022年3期2022-04-27

  • 从“为人后者为之子”谈汉桓帝以宗藩继统
    最大的礼法依据,两汉以宗藩入嗣者皆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其权力的合法性。然而“为人后者为之子”实则是由公羊学家误读《春秋经》所阐发出的错误的礼法原则,其在汉桓帝以宗藩入嗣前,多是应用于以侄继叔(伯)完成变相的“父死子继”这种隔代继承上,没有引起较大的争论。汉质帝驾崩后,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梁氏外戚强行以蠡吾侯刘志依诏“为孝顺皇帝嗣”继承皇位,是为汉桓帝。桓帝与顺帝原是同辈的族兄弟,这一汉朝仅有的一次降辈继承的现象,与当时外戚专权的现状实密不可分。汉桓帝由降辈

    西部学刊 2022年5期2022-04-08

  • 从西域对汉的纳质看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
    。关键词:西域;两汉;质子;民族关系一、质子的起源和质子制度的形成在《说文解字》中“质”为“以物相赘。”“赘,以物质钱,从敖贝。赘者,尤放贝当复取之也。”“质”在最早的释义中即为在物品交换中抵押物品的行为,也有抵押品的含义。“质子”中的“子”不仅有王室子弟,也有王公大臣,但还是王室子弟作为“质子”居多。“质子”就是以人身为抵押,获取对方信任的手段。先秦时,“纳质”本是将王室成员、重臣子弟遣送他国以在政治同盟中取信对方的一种外交手段。随着古代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2022-03-03

  • 两汉祠堂的社会文化探源
    王子今【关键词】两汉 祠堂 社会文化两汉是中国文化开始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进步,文化演进的几个重要特征:儒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宗法秩序的初步稳定,道德建设的空前升格,都与一种社会文化存在有关,这就是祠堂。祠堂是当时社会文化经纬的要络。其社会文化意义之重要,可以看作先祖祭祀的场地,孝道宣传的课堂,亲族汇聚的中心。皇族“宗庙”是国家礼祀正统,也是放大和提升了的祠堂。漢家宗庙在政治权力接递程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曾经决定最高执政权力的予夺。

    人民论坛 2021年6期2021-03-15

  • 汉墓壁画中的山峦图像研究
    突起的转变态势。两汉墓葬壁画中的山峦图像常运用于仙界和人界两种情境,仙山展现了汉人对长生不死和死后升仙的向往,自然山则反映出东汉庄园经济的发展和“事死如事生”等思想内涵。关键词:两汉;墓葬;壁画;山峦山水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绘画题材,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但早在史前时代,自然界中的山就已成为人类艺术创作的母题。发展至汉代,以山峦为题材的画像石、画像砖及壁画大量涌现,同时它们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展现着汉人的思想认识与精神内涵。上世纪三十年代

    东方收藏 2021年1期2021-03-15

  • “逆向设计”与初高中教学衔接尝试
    词 初高中衔接,两汉,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3-0009-08在高中历史新教材施教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需要教师思考教学转型,以更宽广的视角去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突破。在这一过程中,如能依历史逻辑确定教学立意、精准地选择教学的起点,进行关照学情的学习设计,将对教学大有助益。基于此,本文试图以“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为例,尝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1年2期2021-03-02

  •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融合发展 ——评《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
    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是由昝凤华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先秦两汉文学为研究主体的书籍。该书主要从风俗文化视阈探讨先秦两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系统阐述了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文学的影响与关联。该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创作活动,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对风俗文化的接触和了解与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创作活动两个小节;第二章节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流变和地域特色,包括风俗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发展流变、风俗文化与秦

    社会科学家 2020年12期2021-01-20

  • 从沂南汉墓形制看两汉先民生死观流变
    中后期墓葬。分析两汉墓葬形制的变化走向:竖穴墓——横竖过渡形墓——横穴墓,可知两汉先民对生死之态度的转变:恐惧——被动接受——主动接受。关键词:沂南汉墓;墓制;两汉;生死观在对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的研究中,笔者从墓室形制入手,并结合一直以来的疑问:墓室中出土画像石、画像砖上的仙人神兽、孝子列女,包括墓葬形制和陪葬品,这一切的重点是为了保护死者还是表达生者的哀思?笔者认为从墓葬形制入手探索两汉先民的生死观念是有研究价值的。一、山东汉墓的地区与分期关于山东汉

    美与时代·上 2020年5期2020-08-07

  • 吐鲁番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萨满墓葬研究
    【摘要】从先秦至两汉时期,吐鲁番地区社会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该地区的萨满法师形象的基本特征未发生改变;萨满法师的职能则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中体现了萨满教的适应性、继承性和跨时空性,这些特点为吐鲁番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词】先秦;两汉;吐鲁番;萨满【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吐鲁番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乌鲁木齐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2020-07-04

  • 两汉学术论争对《左传》学之影响
    摘要:《左传》在两汉时期发展和流传,与汉代的学术整体相连,对《左传》在两汉时期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就相当于梳理了两汉时期的今古文之争,也对研究汉代的学术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对当前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与前人所列流传关系对比,重新对《左传》所在的授受关系进行整理,会发现西汉末年到东汉,尤其是在刘欣之后,传习者很多,发展源流支线也纵横交错,很难理清,很多师承史书都没有意义记载,由此可见《左传》学说在东汉的兴盛。可以说《左传》在两汉时期的发展非常曲折,

    雨露风 2020年3期2020-06-04

  • 两汉诗经学之诗谏路径
    国意识形态之一。两汉时期,“诗三百”的政治意义要高于审美意义,在古今文经学争鸣的过程中,《诗经》逐渐形成了两种解读倾向,择其其一“诗谏”之取向,以《三家诗遗说》内容为例,浅析汉代诗经的政治价值。关键词:《诗经》;两汉;诗谏路径:政治价值《诗经》作为我国现实主义精神诗歌发展的滥觞,历代传诵、流传至今。傅斯年先生在《诗经讲义稿》中泛论《诗经》时提到,白晋代以来对于诗经的研究欣赏多集中于它的文辞,以《诗》学为修养、言辞、从政之用,而明季以来对于《诗经》的研究更侧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1期2019-09-10

  • 东周至两汉玉具剑发展及演变
    发展于战国时期,两汉达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此文结合各个时期几件典型的出土玉具剑,分析其用料、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揭示玉具剑在春秋、战国、两汉的发展、演变历程及一般特征。关键词:玉具剑;东周;两汉1 历史文化背景“美人如玉剑如虹”是多少人对江湖儿女的浪漫想象,而美玉与利剑一文一武的美妙结合似乎是历史对中国人书剑情怀的回应。中国历史上真有一类以美玉制造的剑,名叫玉具剑,这是以良玉美石装饰的一类古剑,萌芽于西周晚期(剑上开始以玉装饰),形成于春秋晚期(春秋

    艺术科技 2019年1期2019-07-23

  • 两汉铜镜艺术特点的探究
    化遗产中的瑰宝。两汉时期,大一统王朝下经济发展、金属铸造工艺提升,加之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盛行,使得铜镜的发展达到高峰。两汉时期的铜镜,不论是在表征、形制,还是纹饰、铭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且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关键词:两汉;铜镜;艺术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铜镜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在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商周时期,铜镜作为祭祀的礼器及少数贵族享用之物,仅零星出土。秦汉时期,铜镜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9期2019-07-15

  • 从生器到明器
    摘 要:博山炉是两汉时期墓葬中众多陪葬品之一,其在两汉400年间发生了重要变化,至后世完全消失。作者以博山炉从生器到明器转变为切入点,由博山炉单一视角的变化,试窥探整个汉王朝丧葬制度的变化更迭。关键词:博山炉;神仙思想;两汉博山炉是中国古代先民精神信仰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熏香时所使用的工具,随着古代中国焚香习惯而产生。远古先民在劳作过程中,发现一些草木具有独特的功效,便有意识地将其与普通的草木区别开来。《周礼·春宫》:“掌岁时祓衅(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5期2019-04-30

  • 试析两汉、魏晋青铜器制作特色
    文化的成熟鼎盛,两汉、魏晋时期的青铜器在制作工艺上已趋于衰落,在艺术价值上更是无法与其前期的青铜器相媲美,但从这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此期的青铜器制作特色,也可从中窥见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从而有助于梳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关键词] 两汉、魏晋;青铜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9)01-0169-02中国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展

    丝绸之路 2019年1期2019-04-27

  • 试论两汉犬儒文化
    同的,本文主要以两汉时期古代犬儒主义固有的特征和原因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关键词:两汉;犬儒主义;传统文化古代犬儒主义与现代犬儒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古代犬儒主义主要是指去欲望的生活,不与世俗名利同流合污,特定人群对某些现世价值的否定,而现代犬儒主义逐渐演变成为“扑朔迷离、微妙隐伏、萎靡不振,经常被称为一种‘感染‘扩散‘传染的疾病。”[1](p22)本文主要是站在古代犬儒主义的角度分析西汉时期中国式的犬儒文化。以下,作者将从中国式犬儒文化的特征、产生原因两个方面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2019-04-17

  • 浅谈汉代铜镜的装饰艺术
    以鉴形”的历史。两汉时期,经济迅速发展,金属铸造工艺得以提升,铜镜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两汉时期的铜镜在形制、纹饰、铭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发展,且形制图案式样丰富,铭文清秀舒朗,纹饰清新秀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关键词:两汉;铜镜;铸造工艺铜镜是指用铜、锡、铅铸造而成的镜鉴。其初始来源应为“铜盆盛水以鉴形”。纵观铜镜的发展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自己独特的时代特征,汉代铜镜尤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做工精巧,纹饰优美,汉代铜镜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4期2019-01-22

  • 两汉时期上党郡的经济发展
    现今晋东南地区,两汉时期作为并州刺史部所辖郡存在。上党郡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土地是适宜发展农业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其农业的发展。其手工业和商业在两汉时期也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其手工作坊的出现,铁器、陶器等产品的增多,以及商业往来的增多和钱币的流通使用。关键词:两汉;上党郡;经济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169-02上党郡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两汉时期隶属于并州刺史部,因其地势

    学理论·下 2018年9期2018-10-24

  • 两汉魏晋南北朝方音研究述略
    素敏[摘要]针对两汉、魏晋南北朝两段时期的方音展开研究,主要评述两汉、魏晋南北朝近八百年间的方音研究概况。结论认为,古方音的研究仍有广阔空间,只有研究声音的纵向的历史变迁的音韵学和关注声音的横向空间变化的方音研究同时注重,才可建立完备的汉语语音史。由此,对古方音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且要加大研究力度。[关键词]两汉;魏晋南北朝;方音;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志码]A明代的陈第称:“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必所至;”又说,“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9-10

  • 两汉经学与文学的合离
    质的规定性导致了两汉文学对经学的背离。经学的兴衰与文学发展的互动是这时期的一大文化景观。[关键词]两汉;经学;文学;合;离两汉经学的发展经历今文经学初起(汉初至景帝末)、今文经学极盛(武帝初至成帝末)、今古文经对立及谶纬兴盛(哀帝初至东汉明帝末)、古强今衰及融合(章帝至和帝末)和古今文经融合与集大成者郑学的出现(安帝初至东汉末)这五个阶段。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宣帝末设十二博士,光武置十四博士,以攻读“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为选仕标准;宣帝(石渠

    北方论丛 2018年2期2018-09-10

  • 两汉关中豪族与皇室联姻考论
    摘要:两汉关中豪族与皇室联姻是两汉时期引人注目的现象。其联姻分为两种:一为嫁,一为娶。嫁入皇室者共涉及十七个家族二十三位女子;娶于皇室者涉及七个家族十二位子弟。这其中既娶亦嫁的有四个家族。其联姻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从西汉至东汉,皇室娶妇逐渐注重身份与等级;其二,较之其它地域的豪族,关中豪族在与皇室联姻中更占优势;其三,关中豪族与皇室联姻的本质是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等价交换。与皇室的联姻对关中豪族的影响是双面的:有利的方面是使关中外戚豪族获得了更多的政治经济上的

    理论导刊 2018年12期2018-02-14

  • 谈我国古代人名的时代特征
    词:人名;先桑;两汉;魏骨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明清;时代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大,个性的区别越来越明显,到商周后,先人们开始起名。我国古人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人名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古人名鲜明的时代特色。先秦阶段是我国人名的初创时期,质朴无华,随意自然。孩子出生后,根据生日或身体特征以及特殊意义命名,并不刻意修饰。殷商时期流行以生日的干支命名

    卷宗 2018年3期2018-02-09

  • 形式与精神
    春[摘要]通过对两汉不同时期陶塑的类型和特征的分析,梳理出其艺术风格形成、发展、流变和社会文化、觀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它是汉代文化艺术和工艺技术发展的物化;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它是雕塑艺术和陶瓷艺术创作的结晶;它是两汉文化现实主义土壤中的产物,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发展演变状态。[关键词]两汉;陶塑艺术;风格;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 J527[文献标识码]A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2018-01-28

  •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考价值。关键词:两汉;画像砖;流变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79-01一、前言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古代汉族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古代汉族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与画像石并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2017-10-22

  • 两汉音乐赋初探
    张雅伦摘 要:两汉是赋体创作兴盛的时期,音乐赋作为其中一类有代表性的赋,从创作概貌到艺术特点,都有值得关注的地方。两汉的音乐赋虽然现存数量不多,但作为音乐赋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价值与意义不能忽视。关键词:两汉;音乐赋;特点;原因汉代是赋文学发展的鼎盛期,无论从作家、作品的数量,还是从内容所反映的社会广度来看,汉赋的成就和影响都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其他文体。汉赋题材多样,内容宏富,音乐赋便是其中一类有代表性的赋。在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联系密切,甚至有学者认为“中

    青年时代 2017年19期2017-08-01

  • 两汉诸侯王墓玉器中的葬玉美术代表
    马莉摘要:本文以两汉诸侯王墓金缕玉衣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其美术史价值。玉衣的研究现状是什么?玉衣的产生条件和起源又是怎样的?搜寻玉器方面的文献,结合一些地下考古实物,对进一步研究金缕玉衣的美术价值或许更有意义。关键词:两汉 葬玉 金缕玉衣 美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154-032016年11月,笔者参观了由南京博物院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

    艺术评鉴 2017年9期2017-07-06

  • 两汉劫持人质的类型及特点
    不妥协。关键词:两汉;劫质;特点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劫质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人质现象,汉代也不例外。通过勾稽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汉代劫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争期间劫质官吏或其家属,二是为求财等目的而劫质,劫持人质涉及政治、军事、法律等领域,汉代的劫持人质与前代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1两汉劫质类型之一——出于战争与政治目的汉代出于战争和军事目的的劫持人质现象最为普遍。早在西汉建立之前,刘邦就经历了一次人质考验。项羽同刘邦在彭城睢水鏖战,项羽大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7期2017-05-03

  • 略论两汉门客阶层
    宁摘 要:门客是两汉时期重要的社会阶层。西汉时期,门客身份地位很高,与主人是一种自由对等的主客关系。东汉时期,门客阶层的内部形态开始发生变化,身份地位下降,对主人依附性增强,此时的门客较之西汉已有诸多不同之处。关键词:两汉;门客;门客阶层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66-03门客,又称宾客、食客,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一类群体。战国时期出现了投靠权贵门下以求得生存的一类群体,这便是最早意义上的门客。作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5-30

  • 两汉之际由“谏大夫”到“谏议大夫”研究
    410081)两汉之际由“谏大夫”到“谏议大夫”研究李艳芳(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摘要]谏官之职我国古而有之。然而,专职谏官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风起,其名称也各有不同:春秋时期有太师、太傅,齐国有大谏,晋国有中大夫;战国时期,赵国有左司过、右司过;秦汉时有给事中、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纵观整个汉朝(西汉、东汉)的历史,就会发现在谏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专职“谏大夫”一职在两汉之际发生了明显的演变,文章就“谏大夫”的官职名称何时变为“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6

  • 两汉对丝绸之路开通与维护的贡献
    730020)两汉对丝绸之路开通与维护的贡献苟长玲,徐黎丽(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摘要]丝绸之路沿线的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在两汉以前就生活着一些族群。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向河西走廊移民戍边,设郡置县,在西域设置都护,驻军屯田,并建设从河西延伸到西域的长城,以建设和维护丝绸之路;两汉之际丝绸之路一度阻断,班超出使西域,驱逐匈奴,重开丝路;东汉时期西域“三绝三通”,主要依靠河西经营西域,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8

  • 两汉时期的铜镜铭文鉴赏探讨
    735000)两汉时期的铜镜铭文鉴赏探讨董国宾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735000)两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两汉时期的铜镜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把铜镜制造业推向了高峰。两汉时期的铜镜成为当时常用商品,官方和私人的制造业都得到了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两汉时期铜镜以及铜镜铭文的特点,探讨铜镜铭文的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两汉时期;铜镜;铭文;鉴赏罗振玉在编撰的《古镜图录》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2016-01-28

  • 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探源
    献中都记载有先秦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这在当时是我国西南对外交通要塞。而且在罗马文献中所记载的东方“长寿者”以及“赛里斯”等奇怪现象也并非无稽之谈,这些记载其实描述的就是我国南方的丝绸之路,而根据古希腊探索者在印度与中亚时的所见所闻表明,丝绸之路在当时已经是沟通中亚与印度的重要交通线。关键词:先秦;两汉;南方丝绸之路;探究我国是生产丝绸源地,而且在商周时期,我国民间丝绸织造工艺水平就已经相当高。四川是我国生产丝绸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古代就有发达丝织产地之称

    大观 2015年10期2015-10-21

  • 两汉郡功曹职能探析
    两汉郡功曹职能探析马延霞(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秦汉史历来是史学家关注的焦点,而秦汉史中官职史的研究更可谓是焦点中的焦点。但由于以往传世文献对官职的记载多停留在中央官职上,而对地方官职的记录可谓少之又少。史家们秉持着无资料,无话语权的研究态度,只能把关注点停留在中央官职上面。但随着近年来众多简帛、墓碑的发掘和整理,使得地方官职的研究资料日益丰富起来,对于地方官职不再无从下手。说起两汉的地方官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郡功曹。郡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1-31

  • 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摘 要]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灾害频发的时期,两汉政府也在救灾的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实施了一系列荒政措施。这些措施在抵御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两汉荒政措施仍然存在着不足与局陷。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更全面地了解两汉荒政措施,并总结出其中深刻的历史教训。[关键词]荒政;两汉;灾害;赈济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灾害多发期,在长期防灾、救灾的实践中,两汉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荒政措施,降低了灾害的危害程度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2期2014-11-24

  •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关键词:夫余国;两汉;魏晋;朝贡作者简介:程尼娜,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边疆史、辽金史、东北区域史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0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高句丽文化、渤海文化发展及其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ZD085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4-0166-07夫余国曾是两汉时期东北边疆最为强大的地

    求是学刊 2014年4期2014-08-27

  • 广州汉墓出土串珠饰品略述
    ,广州地区发掘的两汉墓葬超过1000座,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各时期的墓葬中都出土了串珠饰品。这类珠饰由玻璃、玛瑙、水晶、琥珀和小金球等不同类型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缤纷。这些珠饰既有我国本土制造的,也有带有明显异域风格和特色的舶来品,见证了广州地区在两汉时期海上贸易的繁荣。endprint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广州地区发掘的两汉墓葬超过1000座,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各时期的墓葬中都出土了串珠饰品。这类珠饰由玻璃、玛瑙、水晶、琥珀和小金球等不同类型

    文物天地 2014年4期2014-07-01

  • 两汉童蒙教育研究述评
    郭炳瑞摘 要:两汉童蒙教育在整个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功,了解汉代童蒙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对中国教育史的有益探索。三十年来,学界对蒙学教育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陆续发表了许多相关论著。但整体性研究依然薄弱,仍停留在文献的探讨上。因此,未来蒙学的研究应多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关键词:两汉;童蒙教育;述评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22-02“文革”结束以来,两汉蒙学教育研究成果卓著,不仅形

    学理论·中 2013年9期2013-10-31

  • 略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焦中信摘要:两汉今、古文经学斗争的性质,西汉时表现为古文经学、立学官为封建统治服务,且以“广利禄之途”为一目的;东汉时表现为维护封建道统的斗争。斗争的实质则是今、古文经学派之间的政治较量。今、古文经学历经两汉,走向了最终融合。关键词:两汉;经学;斗争与融合孔子以前,有经说而无经名,经名始自孔子。初,孔子所定谓之经,弟子所释谓之传或记,弟子辗转相授谓之说。今谓十三经者,西汉为《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东汉增《孝经》《论语》,是为七经;唐《礼》分为

    魅力中国 2009年1期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