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发展及其趋势

2016-11-26 16:31钟学荣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哈尼族谱系阿卡

钟学荣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00)

浅析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发展及其趋势

钟学荣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00)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是哈尼族的重要文化载体。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虽这哈尼族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现在在部分地区面临严峻的形式,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等主流文化的影响,它正受着极大的冲击。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发展;趋势

1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概况

哈尼族的父子连名制是父系制度下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顺推正连,由父系始祖下推最末一代男嗣,父名在前,子名在后,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音节用作儿子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儿子名字的最后一个音节又用作孙子名字的第一个音节,世代相延,依此类推。

哈尼族父子连名,无姓氏而只有名,至到近代哈尼族人才有姓氏。姓氏的出现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明代改土归流后,明皇朝赐姓给哈尼族各土官,从此,土官本宗及所属居民均以土官认姓;二是在与汉族的频繁交往中,因阴错阳差,将自己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变成了姓;三是直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以本宗祖先名字的第一音节为准,再从汉族的百家姓中借用一个同音字作本宗人的共同姓氏。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做为哈尼族的特色文化之一直受到学术界学者的关注。路伟在《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结构形式及文化内涵》中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对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做了比较深入的剖析,王清华在《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谱系试探》一文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谱系作为有力的材料,深入探究了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语言特点,深度剖析其结构,具有比较深的见解。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哈尼族学者毛佑全在《中国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价值取向_兼论哈尼族祖先崇拜文化内涵》一文中偏重于文化角度分析哈尼族父子连名制。此外,还有岚峰、李强、肖敏等学者也对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做了重要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提出了他们独特的见解。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是古代哈尼族社会发展中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系谱形式,是哈尼族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的重要文化特证,反映了哈尼族古代社会下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这块“社会活化石”再现着早期哈尼族的历史面貌,即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萌芽于母系氏族社会,完善于父权制社会,一直沿袭至今。它的最大特点是帮助后人记忆,正因为容易记忆,每一个哈尼族成员都可以把自己历代祖先的名字从始祖到自己都能清楚地记在心里。借此还可以知道凡是能推溯到同始祖的人都是同族人,并从这承前启后的链条中辨认、断定各支系间的血缘亲嵘、远近关系。

但是,随着现代化脚步在哈尼族中德深入,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正受着冲击。现在哈尼族请少年甚至中年的人部分没有传承自己支系的族谱,没有识得家谱的所有内容,也就是说哈尼族的父子连名制正出现着只是使用而没有将整块文化传承的不良现象。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父子连名制将只剩下空壳,其优良的文化内涵将一去不复返。

2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简要发展

2.1 家谱实例(汉语谐音)

中国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先克家族父子连名谱系:

人鬼共居时期的“神谱”:1.翁低咪低滇—2.德勒毒咪滇—3.毒咪罗加滇—4.罗加吴岗滇—5.吾岗—6.岗泥—7.泥热— 8.热妈—9.妈药—10.药滇—11.滇奔—12.奔送。

哈尼的共祖:1.送咪窝—2.窝腿雷— 3.腿雷总—4.总嫫院—5.嫫院驾—6.驾提锡—7.提锡利—8.利跑奔—9.跑奔吾—10.吾牛然—11.牛然错—12.错嫫威—13.嫫威尊—14.尊唐盘。

族谱:1.唐盘漫—2.漫和贪—3.合贪姐—4.姐利鸟—5.鸟起腊—6.腊贪奔—7.奔孙连—8.连龙播—9.播嫫波—10.嫫波梯—11.梯桑彪—12.彪玛脏—13.脏者—14.者威—15.威奸—16.奸仁—17.仁者—18.者标—19.标连—20.连让—21.让且—22.且干—23.干奔—24.奔思—25.三姐—26.姐让—27.让喷—28.老让—29.标图—30.苗张—31.张先—32.先兵—32.兵县—33.县争—34.争若—35.若八—36.八让—37.认用—38.用波—39.波先—40.先克。

中国红河州金平县大保寨普氏家族父子连名谱系:

人鬼共居时期的“神谱”:1.哦麻—2.哦窝—3.窝舍—4.舍乃—5.乃摆。

哈尼/阿卡人的共祖:1.啊皮苏咪乌—2.乌腿雷— 3.腿雷总—4.总嫫院—5.嫫院驾—6.驾提锡—7.提锡利—8.利跑奔—9.跑奔吾—10.吾牛然—11.牛然错—12.错嫫威—13.嫫威尊—14.尊学哦。

族谱:1.哦里飘—2.飘摸刀—3.摸刀达—4.达表苏—5.苏莫—6.莫桌—7.桌仰—8.仰期—9.期索—10.索里—11.里窝—12.窝威—13.威摸—14.摸唐—15.唐则—16.则着—17.着妈—18.妈傻—19.傻着—20.着恩—21.恩则22.则交—23.交斗—24.斗恩—25.恩日—26.日冷—27.冷打—28.打补—29.补活—30.活数—31.数们—32.们瞄—33.瞄此—34.此表—35.表若—36.若学—37.学哦—38.哦簸—39.簸罗—40.罗剖—41.剖昂—42.昂摸—43.摸减—44.减黑—45.黑锅—46.锅瞄—47.瞄则—49.则朵—50.朵沙

2.2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简要发展

人鬼共居时期的“神谱”。中国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谱系中,在始祖“送咪窝“以前记述有18代(奥星星低滇—米星星低滇—星低斗罗滇—罗楼毒米滇—毒米罗加滇—罗央奥玛滇—吾玛—吾窝—窝尼—尼永—永优—优通—通玛—玛药—药滇—滇奔—奔送),而中国其他地区哈尼族支系谱系和越南哈尼族谱系中,在“送咪窝“以前只有7代(俄玛——玛和——和金——金女——女星——星能——能本),两者在“送咪窝“以前的名字语音和代数差别较大。但国内外哈尼/阿卡“莫批”和长老都认为,这部份谱系只能在非常庄严或非常危险的场合才能使用,平时不能随意念诵。他们都认为“送咪窝”以前的谱系,不是“人谱”,而是“神谱”。哈尼/阿卡研究专家杨忠明先生也说哈尼族祭师贝玛将其称之为“内资”,即“神谱”。这些“神谱”中的“奔送”生了哈尼族的始祖“送咪窝”,哈尼族的历史从此开始。这一观点,王建华老师和黄荣生老师也赞同。所以我个人认为目前“送咪窝”以前的谱系,作“神谱”或者作“人谱”,虽然论据不足,但两者之间的材料比较、分析推断后,在“送咪窝”以前的谱系,定为“神谱”较为妥当。因此,我们研究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神谱”与“人谱”不能混同。

父系氏族社会的部落酋长谱系。在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是部落酋长的谱系。从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中所说的部落酋长谱系,是从“送咪窝”到“尊唐盘”共有14代人(送咪窝—窝突雷—突雷佐—佐莫依—莫依铲—铲提锡—提锡利—利波奔—波奔乌—乌牛然—牛然聪—聪莫威—莫威尊—尊堂盘),而且这14代是单传,目前尚未发现分支的痕迹。有的学者认为这14代人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部落酋长的谱系,而不是普通平民百姓的谱系。据哈尼/阿卡研究专家杨忠明先生的观点,他说:“送咪窝”后,古代哈尼族祖先建立了父权制度,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形态,开始了父系连名的族谱及其胞族家庭谱系。至于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的产生,可肯定是在父系氏族后的。因那个时代,由于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由女性转向男性,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了主导地位,因而也取得了对社会的统治权。为了巩固和扩大父系氏族的主导地位,确立了这套父子连名制的。通过父子连名的方式把血亲集团凝聚起来,而稳固父系氏族的统治权利。因此,在谱系中的“送咪窝”是哈尼/阿卡父系氏族社会的首任部落首领或酋长,他是哈尼/阿卡父系氏族社会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和代表人物。

3 父子连名制发展趋势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随着哈尼族的发展而发展。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构成哈尼族姓名的结构简单化,从起初的四音节甚至五音节简化成三音节,从三音节简化成二音节。也就是说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简化,总四音节的音节结构发展到二音节。在哈尼族中现使用的主要是二音节的姓名,父子连名方式主要是AB—BC—CD这种形式。但现在由于受汉族姓氏的影响,为了方便与外族人民交流、学习以及正常的办公,现普遍在哈尼族本身的姓名前加上了汉族百家姓中的姓如“赵”,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证件、文件之中。此外,中年以及老年人的姓名结构现在主要在证件、文件等众主要采用汉族姓氏+哈尼族姓名这种形式,从中还可以看到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影子,而在青少年中直接采用汉族的姓名方式,直接看不到它的影子。只有在哈尼族村落里才使用哈尼族姓氏。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因此应该承担这这个民族重担。但是,在哈尼族青少年中,他们呈现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忽视甚至排斥。这种现象的主要变现为青少年主要倾向于使用学名(汉族姓名)。在同族的同辈间的交流中也直接使用学名。并且,在长辈中也出现对晚辈的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的问题,长辈在引导青少年传承民族文化上不够积极主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接受汉文化等主流文化后在民族意识等上产生了改变,现代化的影响正逐步深入。现在的哈尼族青少年大部分只能记忆三代人,父子连名制现在往往只用于给出生的人取名字,而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正逐步消失。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只有将民族文化保护好,才能保证民族的健康发展。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作为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肯定重要,父子连名制是哈尼族整个发展史的线索,可以说是哈尼族的文化主要附着在这条线索上。因此,父子连名制的保护、传承意义重大。

然而如何保护、传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综合对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研究不难发现,应该做到加强传承主体的民族意识以及积极性是主要的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传承主体的民族文化认同,从传承着的意识形态入手,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父子连名制)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长辈对晚辈的引导与教育,为晚辈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主动引导他们学习、传承好。

三是完善政府机构的文化保护政策,从政策角度入手,增加传承者对本民族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并出台适用的文化保护政策。

四是加强教育机构对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民族文化的优越,而不是盲目推崇主流文化,并积极鼓励传承好民族文化。

五是增加社会的关注度,从社会角度入手,增强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创造各种优良文化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

4 结语

哈尼族父子连制可以说是哈尼族社会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不难发现它蕴含的历史信息,哈尼族的起源、迁徙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等都可以从父子连名制的发展中看到一定的影子。新中国成立以来,汉族姓氏对哈尼族的父子连名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化在哈尼族群体之间的不断深入,很多哈尼族青少年更青睐于使用汉族姓氏,对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认同度远远不够。对此,青少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作为哈尼族的文化结晶之一应该受到保护,他们有义务传承好、爱护好它,而不是一味的跟着“主流文化”随波逐流。

[1] 王清华.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谱系试探[J]. 云南社会科学. 1987(02)

[2] 杨六金,李思红. 国际哈尼/阿卡支系谱系探析[J]. 思想战线. 2008(06)

[3] 岚峰.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价值取向—兼论哈尼族祖先崇拜文化内涵[J].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1)

[4] 王清华.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谱系试探[J]. 云南社会科学. 1987(02)

[5] 李强. 雅尼人父子连名制谱系新说[J]. 云南社会科学. 2003(01)

[6] 毛佑全. 哈尼族的父子连名制[J].中国民族 , 1988(01)

钟学荣(1992.05-),男,籍贯:云南,单位名称:中央民族大学,职务:学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C95

A

1672-5832(2016)03-0208-02

猜你喜欢
哈尼族谱系阿卡
动物们怎样洗澡?
神族谱系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春秋》公羊学胡毋生师授谱系补证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学校您好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
勤劳的哈尼族
导弹气球——阿卡迪欧(巴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