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的定义及特征

2016-11-26 16:31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带头人定义学术

宁 静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安徽 亳州 236802)

科研团队的定义及特征

宁 静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安徽 亳州 236802)

1 团队的定义

关于团队的定义在管理学上有很多种,对于团队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认为[5],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罗宾斯的定义强调了团队与其他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应是群体,重点是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是团队。这种对团队内涵的理解主要反映出团队的整体协作效应。麦肯锡顾问卡曾巴赫(Katzenbach)则是从团队的任务角度总结得出团队的含义[6]:“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卡曾巴赫对于团队的理解主要是侧重于团队的构成要素,他认为只有具备了上述五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否则只能算是一个工作群体或者伪团队而已。

综合不同学者对团队的定义,本文研究认为:所谓的团队是指由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具有共同愿景与目标、并且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相约承诺遵守共同规则、具有互补技能的、相互依赖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成员之间通过沟通、信任、合作与责任承担,产生出协作的群体效应,从而获得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相加总和的团队绩效。团队一般应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征:① 拥有共同的目标;② 对共同规则作出承诺;③ 具有相互依存性;④ 责任共担;⑤ 分工合作。

2 科研团队的定义

科研团队一般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色、任务和使命的一种类型的团队。李晨光、陈春花、杨映珊等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科研团队的定义作过论述[7],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所组成的群体。而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等学者则认为[8],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还应包括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协调能力,能够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科研团队应该是一个持续产生新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的高效研究群体。前者的定义描述的是科研的最基本的单位,适用于小型的科研团队,但是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发展,完成一个重大创新的科研任务往往需要几十个上百个科研团队的协作,这就构成了新的更大型的科研团队。因此本文所认为的科研团队结合了上述的两种观点,即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优势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并能不断产出新的科技成果、和谐有序运行的群体。

3 科研团队的特征

科研团队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3.1 具有一致的研究方向及目标

团队存在的前提是有着共同的研究方向及目标,被一致认同的目标是组建团队的目的,同时是团队运行中凝聚人心的重要价值观念,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应该愿意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虽然研究方向和目标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的改变,可进行适当调整;但核心的研究方向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至少应该保持阶段性的稳定,因为这是确保研究方向能具有厚实积累、保持蓄势待发良好状态、并始终处于同行前列或领先地位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3.2 团队成员优势互补

这里所指的“优势互补”,是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以及成员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如果说,一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在科研基础、能力、知识结构、经验以及非智力特征上基本相同,或者说有着共同的优点和弱点,那么这样的研究群体就很难定义为团队。比如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科研团队,都具有多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也比较容易攻克复杂的跨学科重大难题。不同年龄、不同科学背景、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经验的人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熏陶,却不脱离核心科学价值的研究方向。只有这种类型的团队才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3 学术民主的科研群体

如果一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相互猜疑、相互排斥,或者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平等交流,也许这样的研究群体会以某种科研机构的形式存在,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我们认为,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形式应该是扁平式的,而且强调人人平等。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创造并且遵循这种学术氛围,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位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促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更好起作用。比如,英国剑桥生物学实验室就特别强调学术平等,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表意见,而且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没有人会顾虑是否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才能够产生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创性的思想观念。而我国某些学术群体只是简单的“导师+学生”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就不完全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对团队的要求。因为这种模式的科研群体很容易出现“一言堂”现象,甚至纪律比较松散,缺乏真正平等的学术交流思想。

3.4 学术带头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与协调能力

作为学术带头人,不仅要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而且还要善于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调整好成员之间的关系[9]。这不仅需要学术带头人自身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起到表率作用,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能很好掌握和运用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如果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缺少对其成员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不能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使之有效发挥作用;不能合理调节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那么就会使研究群体内部阻力重重,并且缺乏活力,很难成为真正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还应善于运用激励措施对待成员,不同成员区别对待,并且建立必要的规章管理制度,解决科研团队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这些都是科研团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5 持续产生科技成果的高效研究群体

科研团队应在带头人的带领下,所有团队成员紧紧围绕团队目标,在有所分工的背景下施展各自的才华,在精诚团结的集体氛围中共同攻关,将个人智慧汇聚成群体的智力资源,从而产生集聚效应,持续不断地产出高水平创新性的科技成果。由此可见,科研团队应该是高绩效的,这是团队的价值所在。低效平庸甚至无科研成果的学术群体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

[1] 徐元俊.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树文,乔坤.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宁静,女,汉,皖亳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

C962

A

1672-5832(2016)03-0289-01

猜你喜欢
带头人定义学术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严昊:不定义终点 一直在路上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继往开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
成功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