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2016-11-26 01:56韩劲松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全身

韩劲松

(周口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韩劲松

(周口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来周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C组,各42例。A组采用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全麻,B组、C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全麻,A、B两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药,C组在手术结束时停用全身麻醉药。观察3组患者苏醒质量情况。结果 与T0相比,B、C组两组T3、T4时MAP明显增高,HR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B组MAP、HR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B、C两组MAP、HR明显高于A组,B、C两组RS评分明显高于A组,RSS评分明显低于A组,A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明显小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能预防痛觉过敏,稳定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质量高,可推广应用。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瑞芬太尼;苏醒期质量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方法之一,麻醉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麻醉后苏醒期质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瑞芬太尼是常用的麻醉药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对患者的苏醒期质量有明显影响。加强麻醉药的安全性,提高苏醒质量成为目前临床首要任务[2]。有研究报告显示[3],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明显提高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为证实这一观点,本研究对来周口市中心医院行手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效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来周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C组,各42例。A组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5~77岁,平均(51.3±7.2)岁;B组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3~81岁,平均(52.4±6.8)岁;C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5~82岁,平均(53.1±8.3)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3组患者术前均未用药,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注射咪达唑仑,行常规监测,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等。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选择合适的硬膜外穿刺点,选择0.5%罗哌卡因6~8 ml常规面罩吸氧,注入诱导药物,诱导药物包括舒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术中麻醉效果,手术结束前30 min追加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全身麻醉。B、C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与A组相同,B、C两组在手术结束前均静脉注射布托啡诺。B组在手术前10 min停用全身麻醉药,C组在手术结束时停用全身麻醉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开始时(T0)、手术结束前1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30 min(T5)情况。统计3组T3、T4、T5时躁动评分(RS)情况、镇静评分(RSS)情况及T0、T1、T2、T3、T4、T5时MAP,心率(HR),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镇静和躁动采用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量表评定;观察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 与T0相比,B、C两组T3、T4时MAP明显增高,HR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B组MAP、HR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B、C两组MAP、HR明显高于A组,B、C两组RS评分明显高于A组,RS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3组MAP 、HR比较

注:与T0时比较,aP<0.05;与A组T3、T4比较,bP<0.05。

表2 3组RS、RSS比较,分)

注:与A组比较,cP<0.05。

2.2 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 A组患者拔管时间为(3.09±1.13)min,明显短于B组、C组的(4.58±1.76)、(9.77±4.52)min(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76%(2/42),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38%(1/42),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76%(2/42),3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导尿管刺激等均会引发剧烈的心血管反应,对患者的苏醒质量有严重影响。临床一般采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麻醉药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量临床报告显示[5],阿片类药物在镇痛的同时会产生痛觉过敏,目前临床对于阿片类药物产生痛觉过敏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自身反馈调节有关。瑞芬太尼属于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少,呼吸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瑞芬太尼易出现术后早期疼痛,发生苏醒期躁动。如何有效的提高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成为临床首要任务。本研究在瑞芬太尼麻醉中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结果显示,A组T0~T5 时MAP、HR无明显变化,而B、C组在T3、T4时MAP、HR均明显升高,且A组T3~T5时 RS、RSS无明显变化,而B、C组在T3~T5时RS、RSS均有变化,说明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提高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与邓超[6]研究报告相一致。主要由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效阻滞了交感神经兴奋,减少了应激激素和儿茶酚胺的释放,稳定血流动力,有效降低躁动,保持镇静。但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也存在缺点,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连续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易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所以在麻醉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

综上,对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能预防痛觉过敏,稳定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质量高,可推广应用。

[1] 陈力,李传翔,王怡,等.全凭静脉麻醉中不同停药方式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9):912-913.

[2] 周述芝,宋丽,刘雪茹,等.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36):4939-4941.

[3] 李振,张诚章,刘小梅,等.右美托咪啶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33-1035.

[4] 李玉琢.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84-86.

[5] 金爱华,肖维萍.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脑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62-63.

[6] 邓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125-126.

R 6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18

2016-04-23 )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全身
植物人也能苏醒
石榴全身都是宝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老鳖全身都是宝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