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非主旋律”的主旋律战争片

2016-11-26 08:14王倩
综艺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战争片战争

王倩

9月15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刘烨、王珞丹、杨宁等主演的国产战争片《我的战争》,以数字2D、数字3D、中国巨幕2D、中国巨幕3D、IMAX3D、D-BOX 2D、D-BOX 3D、中国多维声13.1 2D、中国多维声13.1 3D等多种版本在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年轻人为保家卫国远赴他乡的战地故事。作为本世纪首部搬上大银幕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我的战争》未上映前就备受关注。影片聚焦小人物的成长与情感,充满快节奏的剪辑和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诸多与传统主旋律战争片不同的商业化气息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

《我的战争》于去年9月28日在东北开机,斥资1.5亿元、由三四千人组成的剧组转战三省四县十多个拍摄场地、历时118天拍摄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影片拍摄使用了志愿军、美军各式枪械数百支,消耗子弹超过10万发,动用各类制式火炮近百门,并邀请了多辆苏式坦克上场助阵。

以拍摄惊悚片和动作片成名的香港商业片导演彭顺受邀执导该片,“中影希望我用自己的风格把主旋律拍出不一样的感觉,让它变成‘非主旋律。这个‘非主旋律不是指内容,而是指手法。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求把它拍成好看的、能打动人心的、真正的商业战争大片。”

打动人心才是真正的“主旋律”

彭顺告诉《综艺报》记者,最早接到中影邀约时,他自己也感到诧异,经过几番交流后,才放下心中疑虑。原来中影的启发来自彭顺和弟弟彭发在2013年联合指导的影片《逃出生天》。这是一部讲述消防英雄的影片,由古天乐、刘青云、陈思诚等主演,“这部片子很主旋律,但我们是用商业手法来拍的,最后拿到一亿多票房,在当时是很不错的成绩。”彭顺说,中影希望《我的战争》也能成为具有商业大片气质的主旋律影片。

对于“主旋律”,彭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我看来,‘主旋律不仅是我们此前固有的传统概念,比如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等等,也可以讲述对这个世界有美好愿望、让观众有感受有共鸣的故事。落实到这部影片,就是披着战争片的外衣,讲述人的情感。这样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观看。”机会难得,“我决定以自己的方法拍出心目中真正的主旋律战争电影。”

彭顺先从剧本着手,“我做的第一步是改变原来剧本的节奏。”彭顺表示,之前刘恒执笔的剧本节奏偏慢,“刘恒老师自己也说,按照原来的剧本,拍出来的一定是一部长达3个小时的片子。”于是,彭顺在保留原剧本故事和情感的基础上,将剧本的节奏加快,让紧张感更强、商业味道更浓。

此外,彭顺还希望能在这部电影中着力于对人的塑造。“刘恒老师的剧本写的不是英雄,而是一些小人物,他在最后安排了主人公孙北川的死,这个点很感动我。”彭顺告诉记者,“我想在里面刻画那些‘最可爱的人,那些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的人。战争中当然会有知名度很高的英雄,我们会记得他们,但更多的是普通士兵,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部电影就是要拍这些小人物。”

为了更好地表现小人物,彭顺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放下“军人”的身份暗示,“即便是在战争背景下,你也首先是‘人,然后再是‘军人。不用每一句对白、每一个表情都用力去表现自己是军人,大家都是普通人,也会怕,也会痛,也会受伤。这也许是观众看《我的战争》时觉得与其他主旋律影片不同的地方。”

平衡历史真实与创作真实

因为《我的战争》是本世纪首次在大银幕上展现抗美援朝战争,题材重大,演员们心理上难免有压力。拍摄中,彭顺反复向大家强调,“我们不是在照本宣科地拍历史片,我们的电影里边并没有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只是用抗美援朝的背景讲述虚构的故事,里面有真实的人的感情,可以让人感动,就这么简单。”

《我的战争》上映后,网络间出现了一些军事爱好者对影片细节的质疑,例如服装、武器和飞机型号等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对此,彭顺做出回应,“我想告诉这些观众,如果用考据的视角去看《我的战争》,那可能要失望,看纪录片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彭顺表示,《我的战争》所追求的真实感更多是情感的真实,“表现志愿军在战争中遇到的危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壮烈和痛心感受,如果观众在观看动作场面时会很紧张,最后又因感动流着眼泪离开电影院,我的目标就达到了。”

为了更好地达成心目中的“真实感”,彭顺对战地现场的拍摄提出了严格要求——90%都要实拍,尽量少用特效;不在棚里做,尽量拍实地外景。与此同时,彭顺还要求演员尽量不用替身,做现场真实表演。所以,拍摄现场,演员被沙土塞满口鼻、浓烟熏黑衣服都是家常便饭。“我接受不了拍摄中没有真实感受,只是走进某个拍摄场地,然后知道告诉演员,这场戏你后面有一个炸弹要爆了,你需要做惊讶的表情或者受伤的样子,这太假了,演员也不喜欢。”让彭顺感动的是,几位主演都很支持他的想法,“我问演员可不可以自己来,如果自己来,可以拍得更美,他们表示同意,很多爆破戏都是他们自己演的。”

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埋设炸点最多的一场戏有38个炸点,方圆不足1000平米的阵地,平均每25平米一个炸点,每个炸点有500克以上的炸药,可产生350枚左右的“九九式”手榴弹的效果,杀伤面积可达13700平方米。现场的危险性可想而知,为了确保安全,剧组在拍摄前期做了七八个月的准备,每次拍摄之前也会多方试验和检测,“我会亲自在爆破点旁边感受,这样第一可以把握现场的安全度;第二也能体验演员当时的压力,如果压力足够,演员出来的表情一定很真实。”彭顺说。由于准备到位,整个拍摄过程并未出现安全事故。

此外,为营造更真实的镜头感,以第一视角呈现画面,电影拍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小巧灵活、便于携带的GoPro摄影机,由演员持机表演,彭顺也多次持机进场拍摄。

在彭顺看来,以上都不是最难的,“最困难的在于大场面下的群众演员调度,当时人数最多的一场戏,群演有1000多人。”因为群众演员太多,又非职业军人,一旦行动较慢,拍出来效果就不好,只能从头再来。另外,现场烟火不好控制,风向随时改变,也会影响最终效果,“重拍最多的一个镜头拍了近20次。”尽管困难重重,彭顺认为最后的成片基本实现了最初90%的预期,自己很满意。

有观众观影后表示,《我的战争》中战争场面过多,让人透不过气,彭顺对此并不认同,“我们永远无法在银幕上复制战争的可怕,那才是真正透不过气。历史上的朝鲜战争可比银幕上打得时间长多了,也惨烈多了。我觉得应该尽力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在战场上,你根本无法选择,真的很痛苦。”

猜你喜欢
战争片战争
对物理特效助力战争片的探究
探究中国儿童战争片的发展与缺失
战争的女性书写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