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机械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26 01:27林伟健农万华张树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机械类校企合作

林伟健+农万华+张树林

【摘要】校企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把学校教育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是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机械工程系通过与鸿特利塑胶(东莞)有限公司建立实践基地,创新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械类 应用技术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37-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此同时,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革。如何与企业接轨,培养出能够更好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机械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传统工科专业,实践证明,只有依托企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协同育人,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国内地方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2013年发布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客观上使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或失去了行业背景。同时,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应用性科研力量不强,为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提供的科研成果较少,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社会效能低,得不到企业的信任和投入。而地方政府缺乏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家制度与鼓励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缺失,企业参与高等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缺乏多方面基础,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广泛切实实施,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广西教育厅(桂教规划【2014】19号)文件,确定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作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性学校转型的4所试点学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获批的独立院校,而机械类专业恰被学校列为转型发展的试点专业之一。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机械工程系(以下简称鹿山学院机械系)积极参与到学校转型发展的工作中去,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机械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与鸿特利塑胶制品(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特利)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3月,鹿山学院机械系与鸿特利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确立该公司为机械类专业的实践基地,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鸿特利是一家大型多元化加工型集团企业,主要以塑胶产品为主,以及模具研发制造、产品加工、原料染色、表面喷涂、塑胶商标印刷、键盘字键印刷及成品组装为一体的多元化塑胶加工集团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微软键盘、滑鼠、苹果护套类产品制造商之一。公司的生产所覆盖的内容与模具设计制造、数控技术应用和机械设计制造等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吻合,并且在机械类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保持长期稳定。

鹿山学院机械系与鸿特利双方经过多次互访考察,最终确立校企合作关系,同时鸿特利通过加入机械工程系的校企合作理事联盟全面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人才培养活动,真正达到校协同育人的目的。校企双方在深层次合作的框架下,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实验基地、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实训实验基地建设,派出工程人员到学校授课、为学生量身订做科学系统的实习计划,并提供岗位,吸收优秀人才到企业就业等。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校企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协同育人方面已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初具合作框架,为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与鸿特利的合作中,在学生的实习环节,鹿山学院机械系根据企业的需求,通过选拔和前期培训成立“鸿特利”定向班,而鸿特利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并在在实习学生中择优顶岗;同时公司为教师提供挂职岗位,使得教师能把生产实际结合到今后的课堂中去;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对毕业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齐抓共管,企业提供生产真题,派出技术工程人员进行指导,学校也指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规范性进行监督,使得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真题真做,更加贴合生产实际;最后,校企在技术、人力资源产地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建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期有效的运营机制,合作框架(如下图)更加明朗。

2.形成长效的学生实习机制,系统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鹿山学院机械系与鸿特利在“学生实习”环节的合作上,已经形成长效的机制,主要体现为学校通过选拔成立“鸿特利”定向班。而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为学生量身订做进阶式的实习任务,每个阶段都以“师徒”的方式进行,直到学生真正独立走上工作岗位,企业还根据每年的人才需求,对实习结束后的学生进行择优顶岗留用。

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量身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数控编程、CNC加工,模具钳工、模具设计、产品加工、产品检测等专业对口岗位,实习过程实行师徒制,岗位相互轮换,让学生真正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又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习中期和末期,企业又通过组织带学生的师傅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系统评估。在2015年其中一批人数为40人的实习中,根据专业不同,企业把学生安排在加工课、模具钳工课、产品加工课、质检课4个部门共20多个岗位,在为期3个月的实习中,学生在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导和带领下,从最初一个学徒变成了现在能独挡一面的职业人,其中5人成为了部门的组织和领导者,10人变成了各部门的技术骨干,4人从事模具设计工作,19人通过公司考察留任企业工作。在鹿山学院机械工程系与鸿特利合作框架下,实习关节作为一个重要模块,真正体现了校企合作对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凸显了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性。

3.校企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理论与生产实际应用的转化

毕业设计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鹿山学院机械工程系与鸿特利合作中,在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环节上,采用双导师制的模式,企业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实际安排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生产密切联系,课题范围涉及在生产的产品的加工和工艺,有原来产品的结构与工艺改进、生产技术革新等。

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课题的同时也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内容进行现有生产的跟进,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以及设计的优化等,对企业生产起促进的作用,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以企业工程人员的指导为主,学校教师指导为辅,学校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2015年的毕业生实习中,公司共为学生安排了19道毕业设计课题,共派出4名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对学生毕业设给予全程指导,且课题与学生现有工作岗位的内容密切相关。在答辩环节上,为了全面评估校企合作中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学校和企业分别派出4名资深的教师和企业部门的技术骨干和部门领导进行答辩,整体效果良好,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不但不影响生产,而且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体现了学生在用自己思维方式和所学为企业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真正提高生产。双导师制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模式使得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真正有机结合。

4.借企业资源助教师成长,使学校课堂教学与工厂实际应用接轨

在学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下,按照学校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建设一支能适应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的要求,鹿山学院机械系与鸿特利在合作中也达成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帮助年轻老师成长的意向,在这一环节上,鸿特利为教师量身定制了教师挂职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授课内容,公司安排教师到企业相应的部门,学校也同时要求教师到企业后把自己当作一名员工,按照公司的制度要求,体验企业员工的生活。根据企业的计划安排,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掌握专业前沿技术,获得企业生产的一手实践资料。

根据合作的达成的意向,为了更好提高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锻炼效果,鸿特利在教师挂职锻炼期间还为教师安排了“师傅”,施行师徒制,同时还让教师到对应的部门轮流挂职实践,安排教师跟踪一些项目,为了激励教师的挂职实践的积极性,企业把教师当作员工,发给教师相应的报酬。如模具专业背景并在学校中上模具专业理论课的的教师,公司会安排教师到模具部的钳工课、加工课、CNC加工课、设计课和项目课分别轮流挂职,在每一个课都安排相应的资深的工程师作为师傅。并且挂职锻炼的部门先后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先是让教师深入一线,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模具加工制造的一般规律,然后再根据模具生产的工艺先后顺序,逐一进行有序安排,后挂职教师会单独去跟踪一个项目。借助企业的资源,根据企业的有计划的安排,教师通过锻炼挂职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了解了企业所需与教学实际的存在的差距与矛盾,而且开阔了视野,为教学带来新理念,缩短教学与实际生产间的距离,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保障。

四、校企协同育人的启示

鹿山学院机械系与鸿特利的合作,特别是在协同育人的各个基础环节上,已经初见成效,企业获得了符合要求的人才,学校实现了借助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2015年的试点班中,整个实习过程获得了学生所在岗位部门领导、企业高层的高度认可,企业一些部门的生产管理因为学生的参与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优化,特别是在CNC加工课,因采纳了实习学生的建议,生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习结束时,其中有6人成为了部门的重要技术骨干,2人为提升为部门的领班,2人进入了企业的工程部,4人留任模具部从事技术工作,5人留任企业的质量部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换句话说,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了共赢。

与鸿特利的合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初具成效,但是还是属于一些基础环节上的合作,校企之间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可以在不同领域,围绕协同育人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比如校企共建实验室,开展校企联合科研工作等,如此同时,虽然校企结成了校企合作联盟,但是需要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地实行,需要建立健全更多的运营机制,如建立合理的基地运营体制、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运行流程、制定学生校外实训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学分认定办法等。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五、总结

鹿山学院机械工程系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与鸿特利建立合作关系,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性开展“学生实习”、“教师挂职”“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共建基地”等工作,就学校而言,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学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迈出了重要步伐,从而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

[2]李冬梅,肖静.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路径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爱索公司为例[J].高教论坛,2013(2):77-79.

猜你喜欢
机械类校企合作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我国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
机械类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