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6-11-26 16:18崔新月
海燕 2016年9期
关键词:背景儿子校园

崔新月

踏进北大校园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春光中了。此刻,人间四月,芳菲未尽,春光中的未名湖、博雅塔、林荫路,还有林荫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似乎跟我一样,都融化在了这无边无际的春光中了。北京,这座首善之城,好像早早地得到了春天的眷顾,这个时候空中已经有柳絮上下翻飞了,它们迷离了我的双眼,一如童年的记忆。

这里是北大。我对自己说。

我当然要对自己说。这里的行人、街道,街道旁古典或者仿古的建筑,还有停驻周遭的依依杨柳,都不需要我说明这一点。这一切以先知的姿态彰显着陌生和高傲,而我,则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春色微醺,春意正浓。这次到北大学习,当然不是读本科,更不可能读硕士或博士,而是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班。这样的培训班说起来跟北大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关系,大概只是上课地点在北大校园内的某座教学楼而已。

尽管如此,我的心还是激动起来了,似乎无法抑制。

这里,的确是人杰地也灵!早晨,阳光的笑意有些朦胧。我漫步在校园,看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宿舍楼里走出来,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洋溢着智慧。或者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俊朗的背影闪动着激情和活力。他们,使初升的旭日有了简洁而明朗的象征性。这些人,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自己不知道是否察觉,在他们的旁侧,有一个中年人正在心怀羡慕甚至嫉妒地看着他们。

走过林荫路,踏上教学楼的台阶,坐上课堂的座椅,对我来说是那么具有仪式感,我把它看作是我的圆梦之旅。因为我知道,今生今世,我已经无法成为高等学府的正式学生了。想到这些,走在北大的校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复杂!

晚上,我混在校内的学生堆里听讲座,全然不顾自己人到中年的身影在那些青春年华的莘莘学子中是多么格格不入。

为我们授课的人,是几所名校的学者,其中不乏国内名流,他们为我饥渴的头脑注进鲜活。荒漠正在变成绿洲,他们的课,为我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空。所有的柳絮,似乎不见踪影。我像一条久未进食的蚕,贪婪地啃噬着每一片桑叶。

那是一种值得咀嚼和回味的经历。此后,因为种种原因,我自然又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多种培训,但总有曾经沧海之感,便更加怀念北大那座小楼里的课堂。

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是我的终生之痛。当别人谈论自己大学时代的经历时,我总是沉默不语或者匆匆逃离。它就像是我身上一块隐秘的痂,平时总是遮蔽在衣衫之下,不肯轻易示人。而今,当我把它揭开,让这今生无法愈合的伤口暴露在风中的时候,竟有一丝新奇的痛痒隐隐传来。袒露,有时候也是一种解脱。

初中毕业那年,我考入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家境贫寒的我,从此跳出农门。走在师范学校的校园里,看着高高大大的梧桐树正在一缕缕地抽走它的绿意,那种曾经一度让我沾沾自喜的欣慰也渐渐淡漠起来,随高爽的秋风飘远。师范学校里,每一年可以有三五个学业优异者保送上大学,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优异,也不知道即使优异,能不能被保送,只好知难而退。后来,我通过在职进修先后拿到了大学专科和本科文凭,似乎弥补了心头之憾吧。但那一纸薄薄的函授进修的大学学历,总是无法抚慰心里隐隐的痛楚。此后多年,我一直对我的教育背景讳莫如深。

有一年工作调动,到了新的单位,领导与我交谈的时候突然问我,你不是全日制本科生啊,我一下子尴尬无比,只能低声承认。我觉得那是一种教育经历上的先天不足,我常常为此郁郁寡欢。后来有一年,据说国家放宽了大学的报考政策,取消了考大学的年龄限制,我当时一度非常激动,曾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四年大学校园生活的浸润,足以让一个人精神的原野变得丰盈而肥沃。后来考虑到种种原因,终于作罢。

这样的先天不足,必然常常使我对每一个学习机会都表现出贪婪之色。恰逢慕课兴起,我也曾兴冲冲地注册、报名,然后每天坐在电脑前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加考试,也曾混到了几张慕课的结业证书。人已中年,那些学过的课程在脑海中已如沙上之丘,时光流过,所剩无几。但聆听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讲课,却多多少少地满足了我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竞欲罢不能。

我那单薄得近乎透明的教育背景,像一层薄纱,无法遮住我内心的浅薄;又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因而,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网络还是现实,每一个学习经历,对我来说,实在是莫大的幸福。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直到今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并不时地回昧咀嚼。

然而,先天的不足无论如何是无法弥补的,正如破碎的物品,即使粘合在一起,也失去了应有的质地和光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夸大教育的力量也是对教育的伤害。我的贪婪,其实很难改变我知识的厚度和心智的高度。我的幸福,源自学习行为本身。

北大建校百年的时候,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背景》。

文中这样写道:

“我的背景是北大。

“这是一个大背景,一个几乎大得无边的背景。现在,我站在了这个似乎无声但却绝对生动有力的大背景下。本来,我是渺小的,渺小如一粒恒河之沙,但却因有这个背景的衬托,从而使我变得似乎也有了点光彩。背景居然成了我的一笔无形资产,使我感到了富有。”

“北大于我们来说,它的恩泽既表现为它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又表现为它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因为有了它,我们不再感到自己没有‘来头,不再感到那种身后没有屏障的虚弱与惶恐。”

“背景是一座山,大山。”

“我们任何人都无权骄傲,有权骄傲的永远只能是北大。”

“奋斗不息的我们,最终也有可能在黄昏时变享受背景为融入背景而终止自己。这大概是我们都期盼着的一份幸福而悲壮的景观。”

即使气象恢宏如北大者,都是一个人站立和行走时的背景;即使才华横溢如曹文轩者,都需要在站立和行走时依靠一个背景。背景,的确是一座山,可以为你遮蔽风寒,可以让你登高远望。每个人都有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他身后的一座大山。

于是我想,我的背景呢?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某某是个有背景的人。”这个背景的含义不言而喻。

这样的背景,我没有。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所能依存的背景已经是无法改变的存在了。

记得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特别羡慕班里的几个“官二代”,他们有的是村长的儿子,有的是村里会计的女儿,他们用与生俱来的尊贵身份有意无意地引领着那个时代的时尚。

比如,当大家都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要写点什么的时候,他们拿出的是印有某某乡某某村名头的横线稿纸,而我只能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那大红色的名头,不知道是不是我对红色的最初始的记忆。

这,永远令我可望而不可即。即便我央求母亲从卖鸡蛋的零花钱里取出几毛钱到商店买一本稿纸,也买不到印有红色名头的那种。

更何况,即便是商店里能买到的稿纸,父母也没有能力让我尽情享用。父亲的愚弱无能成了我头顶上的标签,或者说,这就是我的背景。

没有背景,竟成了我最大的背景。我只要努力一点,就有可能让家庭的生活走向更好。在那个时代,对我来说,读书或许是改变命运的捷径。母亲也这么认为,于是她让我好好读书,然后供我读了师范,成为一名教师。

小时候,很羡慕老师家的孩子。他们忘了带什么钱物,可以径直到父母的办公室里去取。他们走在校园里,能享受到与父母相熟的老师格外的热情。后来,我当了老师,再后来,我也有了儿子。儿子的小学和初中,都跟我在同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里。想到儿子终于有了我这样的背景,心里满是欣慰。

儿子在小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小小的身影从南楼跑出来,穿过巨大的操场,进入初中所在的北楼,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要我给他提供早晨忘带的钱物。上了中学,他的教室曾经就在我办公室的隔壁,当他的作业完不成被老师责罚的时候,常常是直接被拎到我的办公室里来。他遗传了我丢三落四拖拖沓沓的毛病。我多年的夙愿终于成真。

儿子上了高中之后,有一天对我说,在初中和小学,同学们知道他是教师的孩子,常常对他敬而远之。现在好了,他跟小伙伴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在一起玩了。我顿时无语。想不到,我在他心里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上了大学,儿子更是远离了这座城市,像一只风筝,飘到了我必须仰视的高度。

这两年,单位里的同事跟我闲聊的时候,常常会问道:“儿子大几了?”“儿子放假了吧?”“儿子开学了吧?”我很愿意回答这种关于儿子的问题。在我的眼里,在同事的眼里,儿子,成了我的背景。

我当然希望儿子成为我值得骄傲的背景。从学习经历来说,现在的他,已经站在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令我羡慕而骄傲的高度。每一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告诉他要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他嘴里“嗯”着,表现出一种我习以为常的心不在焉。是啊,他无法理解我那时语重心长的复杂心情。

参加工作之后,渐渐有了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到高校参加会议和学习的机会。看着那些大学的校门和题字,高大壮观的楼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令我心生羡慕。我知道,每一次外出学习,带来的常常是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提升,甚至还有心灵的震撼。但这些,往往是有保质期的。延长保质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融化到工作中。就像一滴水甚或溪流,要想使其永不干涸,就要让它汇聚到大海中。

这么多年来的教师生涯,带给我的有喜悦,也有辛酸;有执着,也有彷徨;有苦恼,也有感动。但是回过头看看,正是这些,让我的工作经历富有意义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其实是一种成长。走上讲台至今,正好25年,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我人生中最富有光彩的阶段。这种光彩,闪耀的不仅仅是青春时光,还有我的拼搏和努力。说不清,是我完成了工作,还是工作成就了我。

但这些,成就了我人生中新的背景。因而,我不能不珍惜拥有,常怀感恩。

我给自己的QQ昵称命名为“渡”。教师,不就是摆渡者嘛。把一个个花季的少男少女,渡到知识的彼岸,青春的彼岸。可是,看看我的QQ签名,曾经的调侃渐渐一语成谶:我正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真的变得“老迈无能,迂腐不堪”!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我不能卓越,源于我的不优秀。我能做到的,惟有尽心尽力。渡人渡己,渡得心安。“奋斗不息的我们,最终也有可能在黄昏时变享受背景为融入背景而终止自己。这大概是我们都期盼着的一份幸福而悲壮的景观。”

猜你喜欢
背景儿子校园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