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政府机关门禁变了味

2016-11-27 09:15秦风明
支部建设 2016年28期
关键词:防盗大门办事

□ 秦风明

莫让政府机关门禁变了味

□ 秦风明

前不久,我到山西长治市某机关单位办事,为了能见到领导,早上8点就来到单位大门口,没想到机关大院内不久前刚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门卫告诉我们,只有持有门禁卡的单位职工自由出入,外来办事人员进入机关办公楼,需到门卫室登记,联系被访人后持有效证件换取“访客通行卡”出入单位。未带证件到单位办事人员,必须由被访的内部工作人员到门卫室证明其身份,并应代押证件或暂交押金换取“访客通行卡”,经通道出入单位。由于我们不具备单位通行条件,结果苦等两小时后最终被拒之门外。

其实,现实中因机关门禁闹心的,不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类似的门禁在各地还有很多,有的甚至变相成为“门难进”的升级版。

长治一家企业负责基建的郭某告诉笔者,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简政放权,审批手续确实比以往容易了。但细节上,又多了不少关卡,比如眼下很热的机关门禁就让群众感觉很不好。像政府机关扎堆的大厦,大多数出口都要刷门禁卡。不少电梯也只有一两个是对外的,想爬楼,但消防通道也多是关闭的。他叹息说,自己因常来办事才摸清了地形,但第一次来办事的人肯定摸不着门。

机关管理部门为何热衷装门禁?为安保,防偷盗,这是不少单位“异口同声”给出的理由。

近年来,笔者注意到,多地围绕门禁爆发过争议,大多认为防贼防盗不过是表象,骨子里是在防群众、怕麻烦、不想办事。有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少机关门禁“防盗”的功能基本没怎么体现,而“禁民”的作用倒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机关搞必要的安保是应该的,但搞复杂了就会变味。机关部门不能因为安保、防盗的理由就关上服务群众的大门,一些机关把来访、来办事群众当成假想小偷、“麻烦代表”,利用“机关”众多的现代门禁拒民于门外,是典型的衙门作风、官僚主义。

笔者认为,改进机关作风,要从改进“门风”做起。党政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场所,应当时刻把大门向群众敞开。优良的服务品牌才是最好的安保门禁。相比于门禁森严的各级机关,各地建设的政务服务中心不仅入驻单位多,而且接触群众面广,服务事项杂。这些服务中心以打造“民生政务,百姓之家”为目标,虽无门禁,且大门随时洞开,人员进出甚至连登记都不用,但凭借保姆式贴心服务赢得社会一致好评,群众满意度都很高,也没发生失盗案件。这一事实说明,只要政府真正为民打开服务之门,百姓就会真心为政府守好安保大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出台规定、禁令,旨在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让老百姓开开心心地过上好日子。只有门好进,事好办,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才能彻底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将转变作风落到实处。

(责编:张灵霞)

猜你喜欢
防盗大门办事
一种汽车燃油防盗报警装置
回程
各自为政
打开夏天的大门
家有“恶”犬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明天有事
剩女笔记
让东方文明打开西方的大门
推理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