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在娱乐中传播社会价值观

2016-11-27 20:40张婷婷巧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决策与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奇葩说娱乐

张婷婷 谭 巧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奇葩说》在娱乐中传播社会价值观

张婷婷谭巧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2014年,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一上线即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广大网民喜爱。本文从受众群体、节目话题、节目形式及选手阵容四个方面分析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以指导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内涵化发展,为观众呈现更多更好的综艺节目。

【关键词】奇葩说;社会价值观;娱乐

近年来,视频网站日益发展,爱奇艺、优酷等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走上自制综艺节目的道路上。在众多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纯网说话类节目《奇葩说》以其鲜明的个性,在寻找奇葩之旅中成为了一匹黑马。2014年11月29日,《奇葩说》正式上线,截至2015年1月13日,点击量过亿,微博阅读量超过10亿,6大广告品牌争相投资。目前已推出三季,却依旧引领着微博、论坛等社交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好的综艺节目除了能让大家会心一笑,更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价值。《奇葩说》秉承在娱乐中传播社会文化价值的观点,从受众定位到话题设置,节目形式到选手阵容都下足功夫,力求做到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所说的:“在做综艺娱乐节目的同时,也要心怀一颗对文化认知的心。

一、年轻的受众群体

精准的定位是节目成功的前提,也是关键。《奇葩说》成功取决于节目准确而有独特的受众定位——青年群体。作为一档网络自制传播的说话类真人秀节目,《奇胞说》很好地迎合了青年受众群体的审美必理:求新求异、求知求趣。节目以80后、90后为主要受众群体,在社会的发展变化压力下,这一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不断被重塑。他们多元化、个性化、世俗化,甚至消极化的世界观被逐渐放大,同时,他们也是网民中占比最大的人群。

《奇葩说》围绕该定位进行传播活动,必然要与其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相契合。节目片头的东北男声播报、“You Can You BiBi”口号、“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的定位、冠名商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等都塑造出了一种娱乐、颠覆的气氛,迎合了广大青年受众追求个性、追求娱乐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为广大网友奉上了以“奇葩”之名来为奇葩正名的综艺大餐。

二、热议的节目话题

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内容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节目组精心挑选的每一期辩题,所有话题的选择都是基于对年轻人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节目组通过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问数据后台,在多个方面对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调查投票,进行选题筛选。赛前设置百度讨论专区,将备选辩论主题投放上网,提前引起观众的注意;赛后进行微博线下讨论,确保节目播出后热度持续发酵。通过奇葩们的嘴说出最平常的话题,网友们也能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检验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属于主流,同时听取不同的选择建议。节目话题“奇葩”却也接地气。如“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大城小床VS小城大房”、“没钱要不要生孩子”等议题如此贴近现实,是年轻人在现实社会中有可能面临的选择。节目既反映出了当下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引导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三、创新的节目形式

辩论赛与网络真人秀综艺节目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追求的是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口才与实力的较量、情商与智商的较量。赛制上借鉴了选秀的推进机制,最终选取一名“奇葩之王”。虽辩论赛场上打得难解难分,但这样剑拔弩张的赛制也处处流露温情感性。在议题为“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吗”一期中,蔡康永首次倒戈,节目组更是破例没有淘汰任何选手,节目的竞赛属性被削弱,更加凸显人性内心的真实信仰,这也是《奇葩说》的价值体现,用娱乐手法来完成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用娱乐手段来完成社会价值传播。正如马东在面对《环球人物杂志》的采访时说道:“娱乐没有什么可耻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娱乐的事情,但要有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天看来都是文化,但在当年都是娱乐。《奇葩说》除了娱乐性外,传达的价值主张都是在探索这一代年轻人内心世界和人生观的基础上,让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加精准的见解和把握,在别人的辩论中找到自己的维度,也学会更加包容地去看问题。我们很多话题能够引起在场所有人的沉默,而不是欢呼。在我看来,全场陷人沉默的时候,正是这个节目最有魅力的地方。”

四、多元的选手阵容

《奇葩说》打破常规辩论节目的刻板印象,节目组在选手的甄选上煞费苦心:具有鲜明个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奇葩”特质,伶牙俐齿,同时带有综艺性,会制造现场效果的选手最受欢迎。节目中选手大致分为几类:

(一)辩论圈高手。如“温柔一刀”马薇薇、“台湾神辩”黄执中、“鸡汤陷阱”陈铭,这些辩论圈里的高手以出色的辩才、超强的逻辑、犀利的话语、鬼畜的言论常常赢得满堂彩;(二)综艺大咖。例如“妩媚妖男”肖骁、“气场女王”范湉湉,其辩论语言多为“内涵段子”、带脏话,再加上浮夸的表情和语气打造娱乐效果嗨翻全场;(三)话题人物。例如“苏紫紫事件”主角王嫣芸,这类选手在网络上制造过一些话题或新闻,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虽辩论能力不足,但以自身的人生经历感染观众;(四)学生群体。

他们因不同职业背景、不同阅历决定了其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因而在辩论时所迸发的观点更为多元,使得具有相似社会身份的受众产生共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选手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意见领袖”,其观点影响受众的社会价值取向判断。

目前,我国综艺界各类真人秀、歌唱类、竞技类节目层出不穷,《奇葩说》却在激烈竞争者获得持续追捧,究其原因在于节目组在勇于创新的同时,秉承综艺节目的传播娱乐思想与文化思想相结合的宗旨,不以娱乐为唯一目的,从节目各方面体现社会价值观,搭载节目整体内涵,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为那些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综艺节目制作指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旭.《奇葩说》的网络文化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5).

作者简介

张婷婷,通讯作者,(1991- )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谭巧,(1991- ),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资助(CX1505)

猜你喜欢
奇葩说娱乐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的个性化节目形态分析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娱乐眼
如何“量产”《奇葩说》
《奇葩说》第三季发布会“马晓康”合体重出江湖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