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养情况下蓝黄金刚鹦鹉的自然繁殖和育雏

2016-11-27 09:48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5期
关键词:亲鸟巢箱雏鸟

●陈 琳 陈 彬

(杭州动物园 江苏 杭州 310008)

浅谈群养情况下蓝黄金刚鹦鹉的自然繁殖和育雏

●陈 琳 陈 彬

(杭州动物园 江苏 杭州 310008)

蓝黄金刚鹦鹉(AraararaunaLinnaeus,1758),英文名:Blue-and-yollow Macaw,又名琉璃金刚鹦鹉,属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金刚鹦鹉属(Ara),原生地为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杭州动物园目前有蓝黄金刚鹦鹉16只,红绿金刚鹦鹉(ArachloropterusG.R.Gray,1859)9只,一同饲养于鹦鹉广场。该批金刚鹦鹉入园已有5年,从2011年5月起开始饲养在鹦鹉广场,此次1对蓝黄金刚鹦鹉的自然繁殖为其群体中首次出现,雏鸟由亲鸟自然孵化和育雏,发育良好。现对整个繁殖和育雏的准备工作以及进行情况作一小结,分析和讨论群养条件下,如何能够成功地保证发情、孵化、育雏行为的自然表达和安全进行。

1饲养环境和饲料

1.1饲养环境

杭州动物园鹦鹉广场为开放式场馆,四周以玻璃结合木质栏杆的方式与游客隔断,并以游步道围绕场馆三面,另一面则以芭蕉等高大植被覆盖。场馆内以自然枯树树桩结合枝桠的形式组成高低错落的栖架,加上大量的植被,展现出充满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场馆设置有内室,面积约20m2,以通道与外场相连,白天任由鹦鹉自由进出内、外室。

1.2饲料

饲料分为3大类:第1类为谷物和种子类饲料,如玉米、瓜子、花生;第2类为水果,主要添加苹果、香蕉、葡萄、梨;第3类为蛋白质饲料和其他营养添加剂,主要为鸡蛋、面包虫、蜂蜜、葡萄糖酸钙、多种维生素。1天喂食2次:上午饲喂于外场,以玉米、水果和蛋白质饲料为主;下午饲喂于内室,以瓜子、花生为主。

2巢箱设置和发情行为观察

2.1巢箱设计和位置选择

对于群养的金刚鹦鹉,巢箱设置是难点。发情期的配对鹦鹉有较强的攻击性和排他性,所以争抢巢箱的情况十分频繁。而过于频繁地争抢巢箱所造成的不稳定,使配对鹦鹉无法得到安全感,从而不发生筑巢、产卵的基本发情行为。对已配对的鹦鹉采取分笼隔离饲养措施,在原笼舍旁,环境格局均和原笼舍相似的笼舍单独饲养。笔者尝试不分笼饲养,在群养情况下进行繁殖,所以对于巢箱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饲养队长陈彬的设计,以吊柜的形式设计16个连排的巢箱,设置在内室顶部以达到充分利用内室顶部空间的目的,最大化巢箱数量,使群体中已发情配对的鹦鹉能自由选择适宜的巢箱,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增加入巢几率。

鹦鹉在野外多在树洞里做窝,人工饲养鹦鹉繁殖巢箱多数采用暗巢,以木制和竹筒2种巢箱为主。巢箱规格、木板厚度、出入口直径根据各种鹦鹉的大小而调整。巢箱规格参照蓝黄金刚鹦鹉的体型以及内室顶部的面积,确定为长1m、宽60cm、高60cm,洞口直径为15cm,并在洞口设置与巢箱同样长度的木板作为跳板。板材均为40mm松木板,硬度高,耐啃咬,且在冬季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2.2发情和出入巢情况

蓝黄金刚鹦鹉2月底开始发情,有比较明显的配对活动,雄雌鸟相互梳理羽毛且与群体内其他个体接触较少,并开始频繁出入巢箱,但仍未选定巢箱。此外,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争夺巢箱的行为,但由于巢箱数量充足,争夺时间持续较短,其中的1对个体会很快转移目标。对于选定的巢箱,鹦鹉有啃咬洞口的行为,所以巢箱内垫料不易铺太多,鹦鹉喜欢自己咬木做窝。

2月26日,本次完成繁殖的个体开始固定进出8#巢箱,但持续时间较短,上午10点左右即离巢进入外场活动,该情况一直持续到4月初,基本可以判断该时期为鹦鹉啃咬巢箱、以木屑布置垫料的阶段。4月10日起,该配对鹦鹉开始整日待在巢箱内,但并无规律。5月12日起,8#巢箱中的蓝黄金刚鹦鹉开始稳定入巢,整日不出。雄鸟偶尔出巢,但也始终在内室活动。因此,这段时间内须减少进出笼次数,雄鸟有明显攻击行为,所以未进行查卵。

3自然孵化和亲鸟育雏

5月12日起,8#巢箱中的雌鸟长时间留巢,而雄鸟有明显的护巢和喂食雌鸟的行为,基本确定孵化开始时间为5月12日。于6月9日第1次听到雏鸟的啼叫声,因此孵化期可确定为约29天。6月16日第1次通过洞口观察到雏鸟,体表光裸,无毛,眼睛闭着,体型较小,只有成鸟的约1/5大。10天后,雏鸟体型明显增大,且背部有黑色绒毛生出。雌鸟整日在巢内不出,喂食雏鸟十分频繁,可观察到雏鸟嗉囊饱满,营养状况良好。雄鸟则不定期地留巢,更多时候在白天出巢活动,下午才随群体中其他个体一同回到内室,回内室后积极守护巢箱洞口,有很强的攻击性。30日龄后,雏鸟活动明显增强,经常到洞口活动,能长时间站立,主动向亲鸟索食,头颈部和翅膀长满蓝色绒羽,尾部羽管增多变长。

育雏期间,对于亲鸟的营养状况要密切关注,每天喂食2次,上午以玉米、水果为主,加鸡蛋、多种维生素、钙粉用蜂蜜拌匀。下午以籽实类为主,瓜子、花生和其他坚果。雌鸟起初警惕性很强,食物放置于洞口跳板处也不主动出巢进食,故将部分食物投入巢洞内。几周后,警惕性渐弱,雌鸟会主动出巢进食,这时可趁机对雏鸟进行观察,判断其发育情况以及精神状况。

4讨论

4.1 日常工作中,要细心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对动物的态度要友好,要经常与鹦鹉接触,培养感情,减少它对人的恐惧感,有利于鹦鹉繁殖。

4.2 金刚鹦鹉群养过程中,在发情期群体内会有很明显的打斗行为,已配对个体有较强的排他行为,需要密切关注,对于受伤个体及时隔离、治疗。

4.3 在不隔笼饲养条件下,如果要减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加巢箱数量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使无法做到完全按照1∶1的比例设置巢箱,也要多设置一些。巢箱规格要根据金刚鹦鹉的体型设计,材料需选择质地较硬的木料。巢箱外部必须设置跳板,有利于个体进出巢箱、雄鸟守卫、便于放置食盆等。

4.4 巢箱中的垫料不宜添加很多,鹦鹉本身会啃咬巢材以铺垫巢箱。配对个体在最初选定巢箱以后,比较明显的有2种行为:第1种是啃咬巢箱特别是洞口部分,以满足个体本身对于巢箱大小的要求,并以此木屑来铺垫巢箱内部;第2种对于任何靠近该巢箱的其他个体有明显攻击行为,这时饲养员在打扫卫生时不要惊扰到动物。

4.5 孵化过程中减少干扰,无特殊情况不进行查卵。喂食时,将食盆放置于洞口即可,注意雄鸟的攻击行为。孵化期间,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补充,丰富食物种类,多种水果搭配坚果、玉米等。

4.6 出雏后,密切关注雏鸟的进食情况,重点观察亲鸟喂食是否积极,雏鸟有乞食行为时,亲鸟是否马上回应,雏鸟嗉囊是否保持充盈。1周至少查看3次巢箱内情况,对雏鸟发育情况进行记录。

4.7 40日龄后,雏鸟头颈部和翅膀生长大部分被毛,此时有向巢箱口探头的举动。观察到此类行为后,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巢箱外搭建相应的栖架、软网,防止雏鸟从高处跌落。

4.8 群体中其他成年个体对于新生雏鸟有攻击行为,在雏鸟出巢以后要做好行为观察工作,密切关注群体中的活动,如发生其他个体对雏鸟的攻击行为,应立即隔离饲养。

猜你喜欢
亲鸟巢箱雏鸟
Task 1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黄喉鹀育雏行为
Task 1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生境下人工巢箱的选择*
灰林鸮和北领角鸮在人工巢箱中的繁殖记录
红耳鹎育雏
灰头绿啄木鸟幼鸟这样离巢
被“捧杀”的雏鸟
仙八色鸫在董寨白云站繁殖季观察记录
山雀类洞巢鸟对不同巢口大小人工巢箱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