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系列文章二:根源分析:体育科研难在何处

2016-11-28 03:16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线选题逻辑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科研系列文章二:根源分析:体育科研难在何处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谈起体育教师做研究,有的人反应是“实在太难了”,有些人的反应并没有这么明显,甚至,还有些人的反应刚好相反。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教师做研究真的很难?有这种“难”的反应者,又是什么原因呢?教师研究“难”的感觉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发生从难到易的变化吗?如果回答“是”的话,那怎么才能发生“质”的转变?本研究主要以一线教师撰写论文为例,从选题、建构、成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题难”之根源

常言说,“选题成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说明选题的重要程度,如此重要应该是有一定难度,也难怪会有人认为“选题难”。那么,体育科研选题究竟难在何处?下面从范围和题目两个方面讨论。

(一)研究范围选择之难

体育科研范围的选择,如果单从体育教师的角度选题,既有体育课程教学的若干方向,又有课余训练与竞赛等诸多问题,还可以从阳光体育或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展开研究工作,甚至有的可能会选择学校体育之外的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等进行研究。可是,还有不少人会在研究范围的选择上感到束手无策。通过观察了解,以及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发现,以下几种情况较为突出。

1.“广而难选”:广泛之因

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选题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没有明确的外延,凡是与学校体育有关的,甚至与体育有关的,教师都可以作为选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有一些教师不知道选什么是好。这种因范围大而选题难的现象,实际上仅仅对于处于研究初期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对于研究几乎还没有入门的教师而言,面对于如此广泛的研究范围,选题就如同大海里捞针,难度可想而知。初期阶段的研究者,既难以确定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研究的,也难以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几乎对哪个领域都是一样的把握程度,未能深入了解或尚未发现突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好像是选哪个领域都可行或都不妥。举棋不定的情况下研究选题自然也就无从下手。

2.“无趣不选”:兴趣之因

从事体育科研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不断培养兴趣,否则,即便是在某一阶段做了研究工作,也很难坚持下来。然而,科研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日之功。为什么因为缺乏兴趣选题就有一定难度呢?

首先,假如对体育科研没有兴趣,即便是有很好的选题机会,也都难以抓住,因为没有兴趣,选题的意识也无从谈起。

其次,没有兴趣的科研,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被动的科研,甚至有些时候从事研究工作(如写篇文章),会感受到是一种痛苦的体验。选题也就自然成了不愿投入的事情。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选题,所选研究范围很有可能价值不大,研究也难以理出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兴趣之因,是难选题的根源之一。

3.“无处可选”:重复之因

有次和一位教师电话聊天,聊起如何选题的事情时,该教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两个领域几乎方方面面都有研究,还能从哪里选到题呢,一线教师根本没有可研究的啦”,听了这样的疑惑,笔者第一反应就是,有教师在选题上产生了困难。实际上,笔者看来,前人无论在体育方面做了哪些研究,即便是研究几乎覆盖得非常全面,也依然可以与时俱进继续研究。甚至可以梳理前人研究的经验与不足,再次找到继续研究的节点。之所以在选题方面有“无处可选”的感觉,主要是后续研究者担心做“重复性”研究。从表面上看,别人对某个领域研究了,再选题研究统一范畴好像是做了重复性研究,而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后续的研究多数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的一次深化,或换了新的视角。而对于验证性研究,完全可以重复做实验研究,再次验证结论的一致性等。例如,在体育教学方法这个领域的研究方面,回顾几十年的已有研究,如有的侧重于教法,有的侧重于学法,有的是两种方法兼而有之。即便是都在研究教法,有的是在梳理各种教法的基本理论,有的是在实践中验证各种教法的实效性,还有的是在探讨新的教法等。因此,前人所做的全面而丰富的研究不是使后续研究无路可走,而是给后续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研究题目确定之难

当研究范围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精准确定题目,可是,并非所有的研究题目都定得恰到好处。甚至,有些题目出现核心不明确、不够精简、语法错误等不良现象。出现若干种不良定题的现象,说明对于一些研究者而言,在如何确定适宜的或好的题目的时候有些为难。那么,都有哪些方面的体现,又是哪些原因所致呢?

1.“干多思少难定”:思考之因

几乎所有的一线教师,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在教学岗位,如果进行思考,大多数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把课上好,很少将思考定格在研究题目的确定上,因此对于如何确定研究题目知之甚少。通过观察部分一线教师的论文题目可以发现,不当题目较为常见。例如,一个“武术的功能价值研究”论文题目告诉我们,实际上该研究者并未对武术的功能价值有过多的思考,如果有所思考,就能够明白,假如没有发掘到新的功能价值,再确定这样一个题目进行研究,很难有新的思路、新的观点,这样的研究很有可能会被称为重复性研究。又如,“学习方式对青春期学生参与耐久跑项目主动性的研究”,题目上既没有明确是何种学习方式对主动性培养有促进作用,也没有用更为准确的词语定位主动性,核心概念不明确,题目不够聚焦。因为学习方式有N多种,使用得当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明显,使用不当,不仅很难看到明显学习效果,而且在激发青春期学生参与耐久跑项目主动性上也很难有所体现。因此,研究题目的确定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后确定。尤其是对于整天忙碌于教学实践工作的体育教师而言,教学时间之余,要从事体育研究,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去琢磨研究题目,否则,接下去的研究工作就很难延续。

2.“见多做少难定”:行动之因

对于众多一线体育教师而言,有部分教师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他人的文章,当然,这部分教师会比从不阅读者更有收获,受到的启发也会更加明显。但是,多数情况下启发多为教学实践方面,尤其是看了实践指导性比较强的文章,教师会一边看文章一边思考教学,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或通过阅读文章对照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长期如此积累就能够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在阅读他人文章的时候,阅读得越多,见到的题目也越多,应该也会有更多的如何确定题目的启发。但是,假如只是阅读而不尝试模仿选题定题,在研究题目如何确定方面,启发会甚微。因此,看过后要能够行动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尝试模仿他人的研究题目(尤其是好的题目)练习选定题目的方法。只有这样,题目的确定才不会有更多的为难之处。

3.“练多听少难定”:指点之因

一位考生在博士招生面试的时候,有考官问这样一个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你最遗憾的是什么”,考生几乎没有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最遗憾的是没有名师的指导”。这一问题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是做教学实践,还是做研究,如果缺少了他人的指导,或多或少会走一些弯路,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甚微。体育科研题目的确定也是如此,或许有人会说,不就一个题目吗,有什么好难的。题目定的是否精准、新颖、巧妙,对科研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要定一个好的题目,一方面来自于自己不断的摸索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人的点拨。所以,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尤其是科研培训中,要能够从中聆听讲课专家的选题指导。很有可能会在如何确定题目上豁然开朗。

二、“建构难”及根源

这里的建构是指搭建文章的结构框架,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列提纲。一旦研究的题目确定好后,下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构思,将要研究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罗列出来。这一过程,真可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下面重点从找逻辑和定内容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逻辑主线寻找之难

撰写论文无论是长期从事体育科研的专职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偶尔要通过研究撰写一篇论文,都需要事先找到一条逻辑主线,否则,研究就会显得思路不清,也难以沿着一个主线谈全、谈深、谈透。那么什么原因造成研究难以寻找到逻辑主线呢?

1.基本概念不清晰

部分教师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或许存在对“什么是研究的逻辑主线”,以及“为什么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主线”等问题不明了。如果是这种情况,自然也就很难寻找到逻辑主线。作为任何一个研究者而言,都需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研究的逻辑主线是什么,或更为具体地说,是用什么或从哪个角度将研究的内容串起的。如有的是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文献综述等),确定逻辑主线,有的是沿“时间”,有的是按“重要事件”等。再如,有的经验总结性文章,其主线或许会选定在“问题”上,即从发现某一问题,到分析这一问题,再到多种途径解决该问题等。主线清晰,研究(或写文章)就会更为聚焦在主题上。

2.不知道如何确定逻辑主线

有些人在研究中,对逻辑主线的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确定,即“难”在方法不明。例如,有些研究出现双主线现象,某文章显示,前几个一级标题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的,而后几个却是从效果视角呈现的,这样的研究就不够聚焦,读者也很有可能难以找到研究的目标和核心观点。为此,掌握确定逻辑主线的方法十分必要。确定逻辑主线的时候最好能考虑其时间性、方向性、发展性、层次性和创新性。时间上无论是从古至今还是反推,时间最好不要过于跳跃;方向上要十分明确,即瞄准某一目标确定主线;发展上说明主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不变的;层次上说明逻辑主线还应该是有层次递进性特点的,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创新是最好能突出新思路、新视角确定主线。

(二)研究内容确定之难

对于体育科学研究而言,一旦研究的逻辑主线确定以后,就可以把散在的研究内容串联起来。那么,研究内容的取舍如何把握?有些人的研究什么都想说,但越多或许越难以说明白,甚至越说越让人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些人的研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内容上看上去总是觉得不够完善,不是缺少根源分析,就是缺少充分论证,甚至有些没有明确的结论等。因此,要破解研究内容确定之难题,需要厘清难之根源。

1.对研究主题构思不明、不全或不够深入

尚未考虑清楚哪些是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次要内容,因此就很有可能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良现象,也即什么都不愿舍弃。尤其是对于做了几年研究的课题而言,感觉什么都很重要,研究成果上呈现哪些内容都很可行,所以就会难以抉择。例如,某小学连续做了三年关于“阳光体育推进”的研究,有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家庭作业、学生体育手抄报、体育节、全员运动会等,哪些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却不知如何取舍,这种现象说明,对研究主题的理解未能把握精准,逻辑主线不够清晰,没有厘清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因此,内容也就难以取舍。明确研究主题是确定研究内容的前提,该案例如果能够厘清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学校需要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做,如何做,以及做成了什么样等,按照这一思路去呈现,研究内容自然也就能够各就其位,各尽其所了。

2.对研究内容熟悉程度不够

在众多研究者中,总会有人是单纯在写文章,而未经过研究的过程,自然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也就略显不足。只是为了写篇文章而未经过长期研究,研究内容带有不稳定性,往往是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而定,甚至有些时候,资料搜集不全或某方面的资料严重缺少时,初步列好的论文框架都很有可能被再三调整,直至被动地跟着资料确定内容。相反,假如要撰写的某篇文章是基于长期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十分熟悉的前提下,确定内容之事也就难不倒研究者。因此,要突破研究内容确定的难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强化研究意识,尽可能地摆脱单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的现象。无论是专职研究人员,还是经常能够在期刊杂志上看到研究成果的一线教师,相信都已经跨越了研究内容确定难的关卡,其结果大多数容易在研究的基础上成文。而对于那些不常研究的人员来讲,成文之难也难以避免。

三、“成文难”及根源

一线教师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或许最难的莫过于落笔成文了。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难,又是何种根源所致,下面从科研时间把握和科研观念转变两个方面讨论难在何处。

(一)科研时间把握之难

科研时间有长有短,即有整块时间用于科研工作,也有零星时间利用之说。而对于整天整块时间都不得不忙碌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的一线体育教师而言,科研时间的把握之难可以想象,但也有不同根源之说。

1.集中科研时间把握难,主要源于客观原因

体育教师比较集中的时间除了白天一节一节地上课,晚上还要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备课),体育科研很难有整块的时间集中起来完成。即便是有人想坐下来记录经验,并进行经验总结归纳分析,由于一天的辛勤忙碌,也难以有精力继续坚持坐下去。因此,客观上基本上决定了一线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难有相对集中的科研时间。

2.零星科研时间把握难,主要源于主观原因

过去,也曾有人将体育科研称为体育教师的“副业”或“额外任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同样十分重要的前提下,科研时间也就很难得以分配。因此,也就很难真正坐下来静心研究(或撰写文章),这种情况往往映射出是主观意愿所致。即忽视科研的重要性,也就不愿意主动挤时间去从事研究工作。还有就是,即便是明确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及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但由于缺乏兴趣,也同样难以行动起来。以上两种主客观原因都很容易导致一线教师坐不下,或坐下了呆不久,“成文”之事也就难以体现。

(二)科研观念转变之难

有些一线教师或许10年20年也难以见到研究成果,从观念上进行分析,有一下几种根源制约着教师的行动脚步。

首先,一些人会认为“科研工作是研究人员的职责,与体育教师关系不大,教师就一心搞好教学即可。”持这种观点者也不奇怪,因为,对于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明确的。但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成立,假如教师能够有“工作科研化、科研成果化、成果可视化”的认识开展工作的话,成功科研或许不那么远离我们一线教师了,同时,动笔撰写研究成果的时候也不至于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毕竟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割裂开来的绝对孤立关系。所以,转变对责任的认识十分必要。

其次,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从事科学研究或写成一篇文章,常表现出不敢动笔。其实不然,做研究也好,写文章也罢,有的是在大学期间学过科研方法,有的是在职后参与过科研培训,还有的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此这些,都为我们一线教师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之所以动笔难、成文更感难度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信心的缘故。

第三,确有难在基本功上的缘故。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言的,同时也需要一定基本功做前提。动笔少者,积累也就不足,在方法技巧上的问题也会更为突出。例如,不常做研究(或写文章)的教师,要么因选题不明或题目没有定准,难以下笔成文;要么因思路不清晰,逻辑主线未能确定导致难以动笔。还有一些是题目和框架都搭建好了,语言表达方式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也难以落实。当然,还有的是文字功底有待提高,就连已有的教学经验都难以准确记录梳理,更难归纳整理提升为理论。

四、教师从事研究工作“从难到易”应把握的关键点

体育教师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一开始感受到难是情理之中,预料之内,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师其主要职责是搞好教学工作,科研尽管也不可缺少,但相比较而言,并不像体育教学工作那样分配有固定的时间,而且,很多教师进行体育科研,一方面凭借兴趣,一方面应对需求(甚至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才被动研究。假如教师没有兴趣,也假如体育科研对教师没有太多硬性规定,或许有些教师教一辈子书都难以涉足科研工作。然而,假如有从难到易的办法,或把握好几个关键点能够使科研变得容易起来,愿意积极从事体育科研的教师队伍或许会大大增加。很多研究都是从问题出发,先有问题意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再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找到解决问题办法。实际上,体育科研也完全可以沿着这个逻辑展开。下面以“问题”为主线,谈教师从事研究工作“从难到易”应把握的关键点。

(一)“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观察是研究的起始,如果没有深入、全面的观察,就很难发现问题。很多研究都是基于问题而做,多观察、常观察,能够为教师研究发现问题、确定选题提供丰富素材。然而,要求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呢?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观察自己所从事工作中的任何现象或问题是重中之重,例如,观察课堂上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就能从中归纳总结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对其进行进一步归类,可以以体育学习行为为研究范围拟定更为精准的题目展开研究。学生们的所有学习行为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和内容。至于观察的方法,要注意把握好及时、仔细、全面和深入,如果能够达到“看出门道”的水平,基本上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能尽收眼底。这就要求观察的同时要开动脑筋不停地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办才更好?要像过电影一样有一个观察中整理的过程。

(二)“常反思”深入分析问题

要想较为轻松地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不仅要求有反思的精神,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更要掌握反思的方法,从而达到一定的反思能力。对反思的内容而言,除了可以对每天的工作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还要能够重点反思通过观察初步做出的判断是否有偏颇。当然,反思的内容还可以继续扩大到反思与他人的教学或学术上的沟通交流,或许就能够带来研究的冲动。还可以反思培训学习,听一些专家讲座后带来了哪些启发和选题的思路。只要形成了反思的意识,有反思的精神,反思能够给教师研究带来很大帮助。当然,反思就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达到常态化,即养成反思的习惯以后,对问题的分析也随之会更加深入和全面。教师研究的构思难题、逻辑主线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难题也都将变得容易。

(三)“善积累”科学解决问题

积累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方法,有些人无论是否从事体育科研工作,都会经常积累有用素材,而有些人却不然,几乎不常积累,甚至是从不积累。然而,对于体育科研而言,从科学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如果平常善于积累,无论是文字材料的积累,还是相关研究数据的积累,甚至是直接或间接经验的积累,都对科学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因此,积累能够为科研从难到易提供可能。但如何积累呢?从积累形式上来看,积累既可以有电子的材料,也可以是纸质的材料;从积累时机上来看,事情发生的过程和发生后的即刻,将有价值的材料积累起来为最佳;从积累后的整理来看,所积累的素材,无论纸质还是电子形式的,都要分类归纳整理,为使用资料提供便利。每一位一线教师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不同程度地会促进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体育教师进行研究工作,如果能够把握住多观察、常反思、善积累,基本上选题就能够打开思路、选定范围;如果能够常反思,基本上就能够形成问题意识,以及针对某一问题以问题串的方式,深究根源,借助于平日的积累寻找科学解决问题的良方。这样从发现到分析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线教师顺利从事科研的过程。当然,科研工作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仅仅是围绕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如何通过观察、反思与积累将体育科研变得不那么难,不惧怕科研。

于素梅,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生体质健康。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等9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体育学法论》等28部;主持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分层认定研究》等15项。

猜你喜欢
主线选题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逻辑
父母的神逻辑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谈诗词的选题
数字主线
选题有误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