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

2016-11-28 16:24胡杨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批判性

胡杨(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

胡杨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本文对马尔库塞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征、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进行全面论述。首先明确了该理论的“批判性”维度、“政治性”立场、“现实性”品质和“生存性”目标;其次解读了该理论以科学技术批判为出发点,以技术理性批判为工具,以大众文化批判为载体,以实证主义批判为基础;最后阐述了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继承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要义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批判理论;批判性;压抑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塞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消费社会物质丰裕背后对人性的压抑,控诉了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的异化使人们的批判性丧失,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抑制。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征

(一)“批判性”维度

科学技术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高速发展,但是也通过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控制了社会需求,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即丧失了批判性维度的人,马尔库塞要对操作人性的一切社会事物进行批判和否定。

(二)“政治性”立场

在西方学术界,人们常常把马尔库塞(Marcuse)同马克思(Marx)、毛泽东(Mao)并称为“3M”,因为他们都试图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为人类的解放寻找新出路。马尔库塞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普遍的生存境遇,试图寻找实现人自由和解放的新途径。

(三)“现实性”品质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本身就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也是现实的必然性的生动体现。他的乌托邦的理想图景,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基础之上的。他的理论源于现实的具体的日常生活,也以现实的具体的生活为最终归宿。

(四)“生存性”目标

马尔库塞认为要寻找到人生存的意义,寻找到自由的、创造性的主体性意识。这种非压抑性的生存,就是不受控制的新的生存方式,是对一切妨碍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东西的扬弃,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现存一切秩序的根本改变。

二、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科学技术批判为出发点,以技术理性批判为工具,以大众文化批判为载体,以实证主义批判为基础。

(一)科学技术批判——批判的出发点

马尔库塞认为,“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①这是社会控制的新形式——技术的控制。凭借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物质的富足,人们会因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要而不再追求自由、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总之,由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发达工业社会成为一个单向的社会,一个舒舒服服的不自由社会。对此,马尔库塞用了一个等式做出形象的描述:“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②

(二)技术理性批判——批判的工具

马尔库塞指出,理性原是具有超越现实的批判能力,但随着技术进步,理性为技术的观念所渗透,其批判性逐渐为工具性所取代。技术理性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奴役和统治,并且具有更大的合法性或合理性外观,更多地求助于消遣、娱乐等现代消费手段,从而使人心甘情愿地而不是被迫地纳入到现存社会的体系之中。技术理性展示出它是有效的统治工具,但却丧失了其作为价值的负载功能,在技术理性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只是被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在施展影响。

(三)大众文化批判——批判的载体

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对人的控制,以及技术理性对人的奴役是在通过商品消费的满足来完成的,大众文化为此成为令人愉悦的载体。现代人沉溺于没有思想的享乐,在大众文化的消费欲求中逃避现实,以自我麻痹来维护资本主义统治。马尔库塞提出,发达工业社会通过兜售娱乐性、商品性和欺骗性的大众文化,在文化领域造成单向度的“压抑性的俗化趋势”,以多样的娱乐消遣方式来消解人们对社会的不满,使人们失去批判和反思的超越维度,在感官享乐的沉迷中获得对现实的认同。

(四)实证主义批判——批判的基础

马尔库塞指出,实证主义认为:“对于知识来说,一切事实都是等价的,事实的世界是一维的,实在成了‘绝对实在’,这样就排斥了任何趋向本质的形而上学的或者批判的维度。”③实证主义本质上就是保守、妥协、为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唱赞歌的理论,根本没有批判否定的精神。“在阻碍人们通往这一领域的过程中,实证主义为自己建立一个自足的世界,一个封闭的、引起动乱的外部因素防守严密的世界”。④

三、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价值

(一)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理论,不仅深化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精神,也响应了马克思的消费需要理论。

马尔库塞从发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时,就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更是洞察到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精神。由此,马尔库塞以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为武器,以人的理论为基石,以劳动异化为坐标,将批判的焦点放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上。马克思认为随着劳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以满足人们享受性需要的享受资料和用以满足人们发展性需要的发展资料规模会愈益扩大。

(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要义

作为人本主义流派的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不仅深化了人本主义的批判,丰富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批判,也为当代社会批判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马尔库塞以丧失了否定性、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为核心,以实现人的爱欲的解放为归宿,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这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流派的批判倾向基本一致,都是以人的异化及其本质和恢复来诠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目标做出人本主义的论证,深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流派的理论。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资本主义对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是深入到社会生活与人的心理活动之中。马尔库塞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也没有停留在消费现象本身,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丰富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当代社会批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注释:

①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②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任立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2页。

③Marcuse,Negations:Eassys in Critical Theory,Boston:Beacon Press,1969,P.65.

④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64页。

中图分类号:A8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22 -01

作者简介:胡杨(1991—),女,汉,河南,硕士,同济大学,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社会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听说课例分析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听说课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思辨读写实践训练中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