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篮球联赛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6-11-28 16:24窦兆珩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1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人才培养

窦兆珩(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中美篮球联赛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窦兆珩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我国的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以下简称中职篮)自从1995年创办以来,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相对广泛的影响力及市场,职业联赛的竞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的中职篮正在为进军世界范围内顶级职业联赛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当然,想要将中职篮更好地发展下去,联赛的人才培养方面是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这一点上,我国的中职篮就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自身付出一定努力并且积极借鉴与学习世界顶级篮球联赛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其精华来为我所用。本文主要对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以下简称美职篮)与中职篮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对美职篮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中职篮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方法,来使中职篮人才培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篮球联赛;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一、世界职业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概况

(一)美式职业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概况

美国的这种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金字塔型”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下,该国大约有三百万到四百万人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打到了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在美国大学打球的篮球运动员每年大概在五万人,而美职篮每年大约能选中四十到五十人进入联盟职业球队,也就是说,在美国所有大学篮球运动员中,每年能够进入美职篮的比例为千分之一,在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美国后备篮球人才基数庞大,形成了良好的竞争秩序,每年为NBA联赛输送了大批的优秀球员。

(二)非美式职业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概况

在欧洲联赛以及中职篮为代表的非美国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青年球员的培养不甚乐观,后备人才输送受到一定阻碍。以中职篮为例,在“一体化”模式下,每年可供选择进入职业一线队的后备球员并不多,而且由于前期的“门槛”(必须进行专业青训,忽视全面发展)较高,很多家庭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踏入职业篮球道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截止到2012年全国的体校中篮球运动员不足五万人,二十四支青年男子篮球队中,接受正规训练的不足一千人并且受外援制度的影响,如今的中职篮上基本是由外援打天下,有实力的本土青年球员凤毛麟角,对内缺乏良性竞争,从而导致中职篮的水平一直无法上升一个高度。

二、中美职业篮球联赛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

(一)美职篮合理的交易制度

美职篮联赛的转会制度也别具特色,他们采取的是球员交易制而不是一般球队所采用的购买球员的手段,如果两支球队中有互相看重的球员,那么两队就可以进行球员交易,但是交易也不是随便交易的,那就要遵循球员交易薪金匹配原则,也就是两队所交易的球员在薪水方面必须是相对平等的。

美职篮的交易规则复杂多样,却不杂乱,合理明确的交易细则使得美职篮的人才流动系统化,各队实力相差不大,两支球队各取所需,将一支球队的人才合理的流动,可以优化球队的球员配置,就像企业中优化员工配置一样,再者,合理的人才流动,势必会激励原先球员更好地去打球,因为新交易来的球员肯定是球队管理者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被交易来的球员更适合球队的战术体系和发展,有利于加强球队的团结性、集体性,从而提高球队的成绩。

(二)人才的稀缺阻碍了中职篮转会市场的正常运转

由于我国篮球人口缺稀,造成了球员市场的人才不足,从而阻碍了转会市场上的人才流动。其次转会制度的不规范使得部分球员的转会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在中职篮中很少能看到国内球员转会到其他球队的局面,人才得不到流动,联赛水平停滞不前,过于通过外援发挥非常不利于本土球员的打球积极性和实力的提高。

最近中国篮协降低了有关球员转会的费用,这样大大的将篮球市场的总体价值提升了一个层次,再者俱乐部售出球员可以将人力资本变成现金,而买入球员的俱乐部则实现并获得了消费者剩余,这样俱乐部各取所需,激活了人才的流动市场。再其次,球员通过转会实现了人才的流动,使其能够在更多的平台上展示其自身所发挥的价值,以期待在以后的转会中提高自身价值。

三、美职篮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中职篮的启示

在目前我国篮球总人口较美国篮球总人口来说差距太大,基数过小决定了篮球后备人才的大量缺失,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篮球人才的扩招,适当的降低门槛,使人口资源极大的转化为人才资源,因为人口资源是人才资源形成的数量基础,只有篮球人口资源庞大,人才资源的选择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这样,输送进中职篮的后备球员才会源源不绝,形成美职篮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对于中职篮的球迷来说,也不至于每个赛季都在看老面孔,这样做也会提升联赛的竞技水平和球员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联赛的健康向上发展。

目前的中职篮选秀只是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区域内的选拔,也就是说一支球队挑选后备人才的空间非常狭小,而且,各区域的篮球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区域篮球实力本身就强,而有的区域则相对薄弱,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区域性选拔方式的话,很不利于中职篮各球队间的平衡发展,造成强队很强,弱队很弱的局面,这种局面极大的降低了中职篮的观赏性与竞争性。如果将中职篮选拔后备球员的方式改为全国范围内的选拔,一支球队可以跨区域选择自己想要的球员,青年球员在当地的青年体校毕业以后,不仅仅局限于该区域的球队,而是可以有权利被中职篮中的任何一支球队挑选,这样的话,一些有实力的年轻球员则有可能被实力较弱的球队选中,然后带领球队改变一直在联赛中落后的局面,同时也会避免出现因为一个区域人才过多而没有被选中造成的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11 -233.

[2]郑钢,王守恒.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运作环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7):25 -27.

[3]骆秉全.浅议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经营发展及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60 -62.

[4]王庆伟,王庆峰.西方职业职业体育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1):42 -51.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137 -01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人才培养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