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2016-11-28 10:56倪涵
求知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

倪涵

摘 要:德育是基础教育,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当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德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改革作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和“全心全意”的“四全”德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德育模式

德育,是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政治要求、社会理想和道德规范,来培养、塑造个体的思想、品德、信念和习惯的教育行为。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进入成年的转折时期,树立坚定的、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政治与道德理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高尚的品德为根基,加强和促进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德育目标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德育进行具体规划。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直接套用本科院校的德育目标,这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德育的开展,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德育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技能、高应用、高素质、高品德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第一,培养目标明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职业岗位结构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希望学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企业招工的标准也随之调整,需要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职业岗位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奋斗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针对以上要求,高职院校的德育一定要与时俱进,拿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真正培养出高技能、高应用、高素质、高品德型人才。

第二,办学特色鲜明。我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搭建各类实训平台:多媒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岗位、工学结合岗位、校企合作企业,等等。促进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也正是目前高职院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与各大行业企业一同进行教育管理,形成全员育人、密切配合的办学模式。德育也要顺应这一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结合进行学生德育的可能性,寻求合作的具体方式,实现校企之间对学生德育的和谐统一。

第三,学生来源多样。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生、“3+2”或“2+3”考试的中职中专生以及五年制的初中生等类型。因为学生的组成复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录取分数低等特点,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理论基础薄弱、思维模式单一、学习方法不当,自控能力较差,特别对集中式的课程学习存在厌恶情绪,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较强。因此,高职院校要依据这些实际情况,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和实习实践有机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德育教学体系中去。

第四,学制设置实践性。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制结构更多地强调实践性,其学制设置以三年居多,并且实习期较长。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2+1”“2.5+0.5”模式或者工学交替模式。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为德育教学留出非常充足的课堂学时。因此,高职德育不能只是满足于校内课堂教学,而是要扩展实践育人的视野,主动与学制协调,把德育融入到专业实习实训之中,贯穿高职教育教学的全程,实现德育与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及德育模式上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但力度不大,一些高职学院仍沿用“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本位”的模式开展教学和德育工作。这种传统模式导致高职德育出现了诸多问题。

1.德育目标特色不明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总的要求,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大而单一,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的德育目标不明确,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院的德育目标要求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现行的高职德育目标存在具体要求缺失和错位问题,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实际,造成德育功能减弱、实效性 降低。

2.德育内容脱离生活

目前高职德育目标定位高、主题大、内容空,只要一提到德育教学,学生就会联想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理论;只要一提到德育目标,就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完全忽视了德育的基本内容,即对学生基本思想道德和行为品格规范的教育和培养。这样的德育与现在的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节,根本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只有及时调整德育内容,使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要、结合学生专业兴趣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3.德育教法呆板落后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德育实施者还在运用苍白无力的说理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滞后, 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很多教师还采用“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给学生灌输大量的道德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沟通交流,课堂上也没有互动,还布置大量的抄写任务,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种落后的德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跟上学生的实际思想,严重阻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

4.德育评价主体单一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的效果和价值所做出的评价和判定。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沿袭每学期由班主任辅导员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其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基本上都不参与德育评价活动。这种德育评价的主体十分单一,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规范、操行表现等情况。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无权评价自己。这样的评价,人为主观因素较多,评价标准较模糊,评价方法不具体,很难评价和判定。

三、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改革和创新,并构成“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和“全心全意”的“四全”德育模式。

1.教职工“全员化”参与德育工作

高职院校要大力重视德育工作,强化全体教职工的德育意识,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开会学习,对每一名员工宣传德育,定期安排培训,从而加强他们的自身道德修养,并要求他们将新的德育内容和意识贯穿到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真正把德育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个个争当学生的德育导师。

高职院校要组建一支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特点,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作作风的德育工作队伍。并且成立专门的德育领导机构,对这支队伍做出具体的岗位设置和分工,强化管理,确保队伍中的每一名教职工能够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真正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水平。当然学校德育管理不能少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应该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管理,自我管理,为成为“职业人”做好准备。

2.德育融入专业技能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大力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生进行“人人都能成才”的成功教育。德育内容要注入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教学实践中,大部分专业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专业技能知识,而忽略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聆听学术讲座;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志愿科普活动;走进企业商店,开展学工学商活动。努力将实践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把德育融入到专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有利于学生感受民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3.优化“全天候”德育环境

高职院校要优化德育环境,精心布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给学生一个文化素质教育氛围,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通过校园网、标语、宣传栏、标牌等途径确立校园文化,提炼校园精神。

高职院校除了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之外,还要开展参观企业、生产劳动、岗位实践、公益服务、科技创新等各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认知、体验、感悟、践行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拓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

4.“全心全意”做好德育工作

高职学生具有青少年共有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例如,学习问题、压力 问题、就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德育工作人员就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细心地帮助和解答,还要结合德育。比如给学生讲讲爱情里的道德,引导学生文明恋爱;请企业高管讲职业道德和素养对于职业发展的意义,使学生了解道德品行的重要性。讲学生最关心的事情,才能够影响他们的言行。

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宿舍、教室和食堂,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现状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前时期的新要求,不断改进德育的目标、内容、教法和评价,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将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 敏.高职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教育,2001(24).

[2]史华红.高校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5).

[3]刘 彤,汪晓萍.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4]刘 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5).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
新课标背景下留守儿童德育模式探究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