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不是王中王

2016-11-29 16:17方正宇
新体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拳坛邹市明棋王

方正宇

作为奥运会金牌得主,邹市明在转战职业拳坛之后终获“拳王”称号。这原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在赛事结束之后,各界却围绕着这个“拳王”头衔的含金量发生了争议。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于邹市明个人实力的质疑,但背后却反映出整个职业拳坛在格局上的各自为政。

拳击是按照体重分级别比赛的项目,从重到轻可以分成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级别。更为复杂的地方在于职业拳坛并存着四大组织,每个组织都有自己承认的“拳王”。这样算起来,全世界同时存在六七十名甚至更多数量的“拳王”。在同一级别内,也会因为所属拳击组织不同,出现多位“拳王”分别称霸的状况。

历史上并不缺乏优秀拳手同时包揽多家组织“拳王”称号的情况,比如人们当年熟知的泰森、霍利菲尔德等人,都在连克强敌之后被视为“王中王”。很多情况下,一名选手获得某个拳击组织的“拳王”,未必会燃起向其他“拳王”挑战的雄心壮志,而是更倾向于依靠挑选对手等方式保住现有的金腰带。从拳击组织的立场而言,也未见得乐于看到被某位选手“一统天下”的局面。

竞技领域内被添加了太多商业和利益的元素,导致职业拳坛的评价体系总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感觉。以邹市明为例,他目前只能算是同一级别内并存的几位“拳王”之一。在与其他“拳王”交手之前,还难以认可他就是该级别内当仁不让的最强者。包括从历史战绩和出场费用等角度来比较,邹市明所受到的认可也并不太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拳击项目本身处于被多家组织分别“割据”的状况,才会导致邹市明在获胜之后反而招来争议。

在国际体坛的历史上,类似情况并不只是出现在拳击领域内。比如看似与拳击形成鲜明反差的国际象棋,也出现过两大组织长期对峙的时代。1993年,当时身为国际棋联“棋王”的卡斯帕罗夫选择自立山头,成立了职业棋协。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家组织分别拥有自己的冠军。具体进行比较的话,国际棋联拥有更多的会员单位,但职业棋协汇聚了更优秀的顶尖棋手,一时间,到底哪位冠军才是真正的“棋王”,成为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直到2006年,两大组织同意举办“统一棋王争霸战”,结果职业棋协世界冠军克拉姆尼克获胜,成为多年以来首位无争议的“棋王”。

以上历史告诉人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也是体育世界中的常事。基于利益和立场的不同,有时会出现多个组织分庭抗礼的局面。但是,在博弈达到一定的成果后,也完全存在多个组织合作乃至合并的可能性。以美国职业篮球为例,当年除了NBA之外,还有一个ABA联盟,同样搞得红红火火,曾拥有“J博士”和里克巴里等知名球星,其多彩的比赛用球也颇为抢眼。最终,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ABA被并入NBA,做大了整块蛋糕。在国际足坛的奖项方面,国际足联的“世界足球先生”和法国《足球世界》的“金球奖”曾经并存,经常引发哪个奖项地位更高的争论,结果却是两者在2010年合并成“FIFA金球奖”。

重新回到拳击的话题。从局部来看,四大组织分别拥有各自“拳王”的现状存在着不少受益者,比如拳击组织可以获取独立的经济收入,又比如对于从事拳击运动的选手来说,既然“拳王”数量较多,那么就有更多人可以获得“排队分果果”的机会。包括在四大组织的背后,往往还渗透着无数顶级经纪公司的个体利益。

从拳击运动的发展来看,相对模糊的评价体系,再加上令人难辨“含金量”的冠军头衔,未必有利于塑造出真正的超级巨星。所以不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各方利益能够兼顾的前提下,或许未来在四大拳击组织之间也可能出现统一的趋势,产生独占绝大部分资源的“王中王”。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类似邹市明这样的争议了。

猜你喜欢
拳坛邹市明棋王
超级棋王
邹市明,让我们轰然向前
邹市明:我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拳击
邹市明完胜泰国坤比七 荣膺WBO112磅世界金腰带
王琳娜先负赵冠芳
棋王
印度娘子军出击拳坛
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