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与高中美术相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

2016-11-29 06:56孟庆利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徽州艺术作品美术

孟庆利

徽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其中徽州建筑最为典型。它吸纳了程朱理学、宗族制度和民俗文化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从美术课堂中引入徽州建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身文化和继承本土艺术的意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而进行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徽州建筑高中美术课程开发一、徽州建筑与高中美术教学

徽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其中徽州建筑最为典型。徽州建筑,概指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区内的古建筑派别,以徽州古民居、祠堂、牌坊、马头墙、天井、雕饰等建筑内容和元素,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外观特征和装饰风格。从美术课堂中引入徽州建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身文化和继承本土艺术的意识。徽州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部分美术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重视不足。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华夏民族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注重艺术文化的认知、鉴赏能力的培养、艺术知能的应用,强调艺术、文化、生活的关联及人文涵养的融入,养成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落实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学会艺术的知识并转化成能力和人文气质。因此,本研究将以徽州建筑为例,希望为结合地方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而进行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二、徽州建筑与高中美术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概述

徽州建筑与高中美术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应透过艺术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徽州建筑艺术的文化脉络,使学生更了解自己、周遭的社会及所处的时代,进而体认人生的道理与文化规范的价值。课程应从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等领域的角度出发,将艺术的人文精神融入课程与教学之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主题、观念、想法、态度、习性、行为与气质。徽州建筑与高中美术相结合的教学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第一,探究教学法。了解所有的造形及其他潜在的相关艺术语汇,并根据所需要的沟通方式,来选择一个最适合及最富有表现力的方案。熟练的运用符号、专门用语及视觉语汇,以增广多元性的表现能力,更丰富其沟通方法与可能性。

第二,合作教学法。尊重造形与视觉传达的表现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批评,拟订合理及自治的判断能力。注重促进学生艺术造形与视觉传达在团体创作中的呈现方式,并建立合作与团结的行为习惯。

第三,自主教学法。了解造形及视觉语言在传达上的重要性,而其自身的感受及想法更有助于增进表达能力。重视研究并运用不同的技法与素材,而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克服任何的困难。

第四,对话教学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小组和教师提问题,让师生在对话中进行学习与交流。

三、徽州建筑与高中美术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与教学设计

(一)徽州建筑艺术鉴赏教学

教学基本信息: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掌握“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来描述徽州建筑艺术艺术的寓意与文化价值。(2)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研讨徽州建筑艺术作品的题材、形式和表现手法。(3)感受徽州建筑艺术艺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树立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向。

教学准备:计算机、PPT及相关影像资料、徽州建筑模型、绘图纸笔等。

教学过程:美术教师应重点让学生学会了解情境、历史和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何帮助我们创作艺术和设计作品的?建筑艺术作品是由谁来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的?分析艺术如何通过主题、形式、构图、媒介、创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情境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观念以及情绪的传递。通过分析主题、形式和结构特征、媒介的使用、创作手段以及相关的情境信息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理解作品中所传递的各种观念和情绪信息来诠释艺术作品。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分析、解释、评价。

1.叙述。“即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应指出徽州建筑的主要的形状、构成、色彩和布局等。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画面的注意,使学生开始进入画面,观察画面内容,并为下一个步骤作必要准备。

2.形式分析。“是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对于徽州建筑形式的观察,学生能较快、较敏锐地发现物体形式上的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

3.解释。“即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

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徽州建筑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建筑者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历史。

4.评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从主观和客观角度判断这徽州建筑艺术的优劣。

(二)徽州建筑模型制作教学

教学基本信息: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纸模型制作的步骤与方法,学会运用剪、折、切、卷、粘合、插接等制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建筑模型设计及制作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模型制作的乐趣,对建筑、环境、人的相互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教学准备:计算机、PPT及相关影像资料、废旧报纸、纸箱、剪刀、绘图纸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生规划研究与徽州建筑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并记录其创作过程。教师指导学生熟悉纸模型制作步骤与技巧。认识纸模型平面图,熟识纸模型的符号线条语言,指导学生利用剪、折、切、卷、粘合、插接这六种技法制作完成一个简单立体物,从而熟悉建筑纸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及空间塑造原理。

第二阶段,勘测实体建筑,绘制纸模型平面图。选取一处建筑,考察建筑的基本形态、空间结构、局部纹样以及发展历史。

第三阶段,选取材料,制作模型。借助纸材,运用组合、拼贴、拆分等多种空间营造方式表现徽州建筑,以建筑纸模型的形式重新阐释建筑艺术。学生规划、实验和策划一次有关社会、文化或政治问题的艺术调查。根据相关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修改、完成艺术作品并提供创作意图。

第四,模型展示与评价。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规划和创建一个实物或数字化的展览,或者为特定观众选择艺术作品和工艺品进行陈列展示。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传统和当代文化情境中的相关标准,观察、反思并规划修改正在创作的艺术作品,并说明如何运用这些特征来修改、完善作品。

四、教学建议与结论

第一,拓展文化创意产品走近当代学校美术教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继承和发展徽州建筑艺术和本土文化。

第二,美术教师应设计一个需要进行美术创作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围绕任务确定各自的创作内容与创作方式,选择符合自己主题的最合适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课题。

第三,有结构的教学评价。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配备单元测验、讨论、作业及考试设计。

综上所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与方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 2012,(01).

猜你喜欢
徽州艺术作品美术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徽州春雪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徽州绿荫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