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外高校学历学位互认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2016-11-30 11:39王国鹏
创新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探索

王国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

新形势下中外高校学历学位互认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王国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由中外高校学历学位互相承认的现状出发,就目前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尤其是造成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学历学位互认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从复杂的学历学位互认的大环境中,尝试探索学历学位互认的措施及发展方向,并逐步改变目前制约中国高等教育人才交流的桎梏,建立一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中外高校;学历学位;互相承认;探索

1 中外高校学历学位互认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的学历学位互认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点之一。

中外高校学历学位互认,指的是中国通过签署多边协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签订合作计划、加入国际组织等方式,与其他国家之间相互承认在本国学习时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实现学分的自由转换,由此促进国际学生的正常流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欧阳锋原本以为讲了段子就能少喝两杯,结果事与愿违,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拿他做了靶子,这个说真他妈看不出来,你小子那么有才,一鸣惊人哪!那位说你也真是,平日里斯文得像个太监,没想到城府如此之深!欧阳锋百口莫辩,疲于招架,几个回合下来就晕乎乎的找不着北了。

对要求学历学位互认的国家来说,学历学位互认是双赢之选,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尤其是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学历学位互认工作表现出来的情况极为复杂,互认工作推进并不顺利。

2 中外学历学位互认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实现中外学历学位互认的方法有:

第一,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截止到2009年4月,中国与3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亚洲有3个国家和1个地区,欧洲国家17个,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1]。到2014 年9月,突破到41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我国参加国际有关学历学位互认多边条约。事实上,我国参加这类条约的数量较少,目前只有1 983年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高等教育学习、文凭和学位认证的区域公约》。

2.2 灵敏度及特异度 超声高清血流显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筛查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低于联合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0.455,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筛查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低于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4.689,P<0.05)。见表2。

例如中国和德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学历互认,但是在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中,中国承认德国的学历,而德国对中国学历承认的范围很小。同时,在认可学历学位的学校里,德国很多高校对我国学生在某些专业的重点课程是不承认的,造成学生到了德国之后必须重修重点专业课程,这种学历学位互认过程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也阻碍了两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交流。

4.4学历学位互认方法和途径能更加多元

以英国大学为例,英国大学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安排的学习时间完全不同。如在英国读建筑专业的学生比读商科的学生上课时间每周都要多出5个小时以上。理科、工科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起文科的学生要长得多,而这与中国大学所有专业上课时间几乎平等、学分相差不太多的现状相比,课程体系和学习周期差异极大,由此也造成英国一些高校对我国高校理工科学生多有诟病。同样,英国、法国的研究生课程只需要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这种学制与中国、美国不同,学制较短、课程紧凑虽然受到留学生欢迎,但与我国教育部的规定有一定冲突。我国教育部关于海外学历的学制与留学时间规定,认证学历的学制必须首先有365天以上的学时,并且申请人在留学国必须至少要有2/3的留学时间,也就是其出入境记录必须满足8个月的出境记录。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国外高校的学历学位的认可除了学校必须是正规院校之外,学制也是必须符合认可的条件之一。

第四,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的交换学生(这里特指大学生,高中学生除外)的学历学位互认。交换生一般指国内和国外高校经过协商或者联谊之后,两个学校根据事先约定互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这类交换学生在国外短期学完回国之后,只能获得国内派其出国高校的学历学位,无法获得国外高校的证书。同时,在国外联谊学校的学分和成绩对国内很多高校来说,没有专业课程和学分的转换机制,无法实现自由转换,于是就出现了这类学生两张单独的成绩单,一份国内的,一份国外的。同时,联谊高校互派学生的做法如果未在教育部备案而仅仅处于高校之间交流的目的,存在两张成绩单的状况,教育部也是不能认可的,这就意味着国内其他高校和国外其他高校都无法认可,这种转换上存在的壁垒亟待打破。

3 中外学历学位不能互认的原因

3.1教育体制不同,学位制度不对等

赋权的目标在于挑战压迫并努力让人们主导自己的生活,使服务对象达到意识提升,广义上讲,赋权是教育取向的。育培训具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与就业能力,提升其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的作用,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赋权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并承认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能力与权力。

如中国和德国、日本、非洲等国家在学历学位的设置上差异较大。以德国为例,1998年之前德国普通大学是没有学士这一环节的,学生经过4至6年的学习后获得的第一级学位为硕士,即理工科硕士或文科硕士。在开展国际交流和其他国家学位衔接时,不仅互相之间学历学位不认可,即使认可,德国学制的独特性也使得他们和其他国家之间在留学生入学时“换算”困难。例如,同样是学士学位获得者,在进入德国大学攻读硕士时,学生要凭教授的感觉和判断来决定要插入哪个学期开始读起。这种学历学位不对等的制度给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造成了困难,同时学历学位的互认更加艰难。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也有诱发死胎、围生儿死亡以及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可能性,影响孕妇健康以及胎儿的正常发育[18]。

3.2课程体系设置不同,学习周期不同

项目内学生的学历学位不仅中方承认,而且合作办学项目方的国外高校也认可。这种学历学位的互认,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历学位互认。

3.3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保障体系不认可

中国高校在国际排名能进入前100名的较少,国际影响力还比较小,国外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中国高校学历学位的不认可是必然的。例如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在开展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学历学位互认可能性的调查中发现,美方比较关心中国高等院校设置标准、评审体系。在他们看来,只有中国院校和美国院校处于同样或接近的办学水平,两国的学历学位互认才有可能。事实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较为充分地利用了“后发外生”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

(4)对热点学科进行分析,发现临床医学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护理上,肿瘤学主要研究类型涉及鼻咽癌、肝细胞癌、肺肿瘤、乳腺癌、鼻咽肿瘤、肝癌、肺癌、乳腺肿瘤、胃癌、肝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等,中药学主要研究药物成分以及细胞增殖与凋亡;

4.5从高等教育领域与国外高校或者组织开展产教融合,另辟蹊径,力求打开学历学位互认新的通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重申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仅文化传统、地方习俗、经济社会状况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足以产生该国特有的教育概念,因而试图强加一个通用的定义是无济于事的”[2],因此,在学历学位互认中“求同存异”才是解决问题最务实的做法。

4 推进中外学历学位互认的措施

进一步扩大学历学位互认的国家数量,尤其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有利于我国转变高等教育观念,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等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在上述评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科学证据的不确定性、以患者为中心评估和患者报告结局(供医师能更好地量化器械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并帮助患者做出更知情的决定)、疾病的特征(诊断治疗的情况、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影响、是否对症治疗、既往病史等)、患者观点(考虑到疾病或病状的严重程度、长期慢性疾病情况、是否存在替代方案等因素,不同患者对所识别风险的容忍度是不同的,患者可能为了获得收益而做出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决定)[27]、替代的治疗或诊断方案情况、风险缓解措施、上市后真实世界数据、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新技术。

4.1大力推进国内立法和制度建设,从法律上减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障碍。

4.1.1为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接轨,有必要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发起制订的国际条约以国内立法的形式尝试加以实施。

4.1.2制定学位法取代现行的学位管理条例,改进和规范国家学位授予制度。目前我国现行的学位管理条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位管理条例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适应目前办学管理体制和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现状,因此,制定出台学位法,提高法律层级是当务之急。

4.1.3建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西方国家发起并建构了工程教育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它包含了《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6个针对各类工程技术教育的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目前,《华盛顿协议》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权威的工程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工程教育学历学位的互认中,国与国之间不再需要其他认可程序。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保障并促使其不断改进和提高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3],因此,建立我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以教育行政法规的形式在需要与国际接轨的专业领域设立认证机制。

4.2以求同存异为原则,进一步建立互信互利的双边学历学位互认的政策协商机制

对于要实现学历学位互认的国家来说,积极推进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工作,是其面临的共同任务,有利于国际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发展,各国都必须为此积极而有效地努力。对我国来说,要大力推进中外学历学位互认:

追肥主要分4次。萌芽肥,萌芽抽稍前开花前进行,以氮肥为主,每亩施50千克高氮中磷低钾复合肥。花前肥,在开花前和新梢快速生长期,每亩撒施尿素5~10千克,加施硼、钙等微量元素;膨大肥,一般在花后15天进行,施用高钾中氮低磷复合肥,同时结合叶面喷微量元素肥;壮果肥,一般在7月中旬果实进行第二次膨大,以磷钾冲施肥为主,每亩施30~50千克。

4.3实现学历学位互认真正的等值

第三,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和德国之间高等教育的沟通,采取灵活措施,深化两国间在文化、教育上的合作和交流,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市场的“无边界”趋势及其发展特征。如在双方教育服务贸易准入条件与承诺的范围内,进行双边学界的对话与谈判,先以部分高校为认可试点,引进国外先进学科,开展课程合作等,关系逐渐理顺之后再逐步放开进行全面的合作交流。

“希望来吧”把各类志愿者吸引到一起,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温馨服务,志愿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弘扬,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希望来吧”开展关爱活动近万次,直接服务流动留守儿童27万人次,参与“希望来吧”的青年志愿者达6500余人。“希望来吧”的志愿者很多是高校的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苏州四季晶华社区七彩小屋的志愿者小张说:“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活动,就要把握未成年人的心理规律和农民工子女的特殊性格,从中我们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分享。可以说,改变最大的是我们志愿者群体。”

从传统的大约等值方法(A国四年的学业与B国四年的学业在学科要求、科研要求方面相近;或者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方面达到相似水平)到相对精确测量法(通过详细的调查科研水平和学术声望,或者测试入学申请者的能力来进行衡量),抑或二者兼顾等。

3.4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经济情况不同造成教育上的理念不同

企业家自身的理念和企业自身的实力、规模和规范性对于接班人的能力和忠诚度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诸如传统文化、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也同样会产生影响。

2016年5月14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实施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计划将在五年内实现100对中美应用型高校的深度合作以及100对中美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并将其纳入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开启两国在应用技术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双百计划”的实施,打开了除名校之外,中美在应用技术型大学之间学历学位互认的探索之路。

当我还是孩童时,总喜欢和堂兄弟姐妹们在祖屋里追逐打闹,有时过于喧嚣,严厉的爷爷就会举起他那根老烟杆作打人状来吓唬我们。消停了一会,便听到有人远远地在吆喝:“硬板头(土茯苓糕)!硬板头咯!”一群孩童就围着奶奶吵吵嚷嚷着要吃“硬板头”。不一会儿,挑货郎来到祖屋前,放下担子,掀开土茯苓糕面上的白纱布,用一把小木铲子铲起一块块淡红色的土茯苓糕放入瓷碗中,再浇上几小勺黏稠的黄糖浆汁。争抢着吃完糕点后,我们都要把瓷碗里的糖汁舔得干干净净方可罢休。

4.6进一步加强对国内高校的教学评估力度,建立更加多样化的质量评估体系

1998年以来,我国逐步改变原有的以学术标准为唯一评价尺度的评价体系,改为能体现多样化趋势的质量评估体系;既建立了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估体系,又形成了能保持地方院校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国内整个高校的评估符合质量多样化的需求[4]。

5 中外学历学位互认的意义

5.1促进国际教育服务的自由化,保障和扩大国际留学生的交流

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工作有利于世界各国在各个学科领域建立重要联系和交流,有利于吸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回国参加经济建设。

5.2从政府层面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法律保障,增加中国教育的认可度

互认之后,学生有资格到认可该学历的海外正规高校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课程,尤其是随着互认细节条款的发展,高中、专科、本科、硕士到国外进行更高层次的衔接将会更加便利。

5.3规范留学市场,提高留学生选择院校质量的可靠性

学历学位互认后,双方都以教学质量为标准,以国家声誉做“担保”,提供双方认可并且可供对方参照的院校名单,规范留学市场,方便学生择校。

5.4进行中外学历学位互认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老邓嚯嚯地笑:你会查清楚?难道说你们请我们来是分腊肉的,还是分白糖的?甲洛洛怔怔地看着老邓,半天说不出话来。丁主任赶紧圆场:这个肯定会照顾你们,你们工作那么辛苦,我们怎么可能不体谅你们呢!老邓哈哈大笑:我开个玩笑,开个玩笑,你们可千万别当真。气氛一下缓和多了,后面依次问到嘎绒和西西的时候,老邓一直温和地笑,温和地点头,有时还温和地接上一句:这样好!这是应该的!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它需要不断与外界其他文化系统进行能量、信息转换,从而确保自己的文化生命力。大学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同样需要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加强中外高校学历学位的互认,加强中外高校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仅顺应了多元文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外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6 结语

国际学生交流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人才竞争的需要,积极推进中外学历学位互认的进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保障和扩大了国际留学生交流的自由化,而且显示了我国政府在国际化教育大环境下积极开放的心态,同时为中外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杰.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的法律性质、效能及发展趋势[J].时代法学,2014(12):117-118.

[2]卢晓中.高等教育:概念的发展及认识[J].高教探索,2001(3):60-63.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4]武毅英.加入WTO后海峡两岸学历互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3(3):75-75.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5-48-3

收稿日期:2016-1-30

作者简介:王国鹏(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转型、创新创业理论实践。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Degree Recognition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ng Guopeng
(Schoo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044)

Abstract:From the status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gree,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urrent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degree mutual recognition,especially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rying to explore the mutual recogni⁃tion measures of degre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from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of mutual degree recognition,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current shackles restricting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exchange and build a con⁃tingent of talents who are suitabl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ese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iploma and degree;mutual recognition;ex⁃plore

猜你喜欢
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