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产业发展生态圈推进山东水禽业转型跨越(下)

2016-11-30 07:15
农业知识 2016年43期
关键词:水禽生态圈环节

共建产业发展生态圈推进山东水禽业转型跨越(下)

三、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转型升级,水禽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水禽业产值逐渐加大。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山东省肉鸭年产值194.98亿元,蛋鸭年产值8.82亿元,鹅年产值2.40亿元。到2015年肉鸭年产值254.05亿元,蛋鸭年产值54.00亿元,鹅年产值31.90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30.29%、511.96%、1229.17%,表明水禽产品市场增量空间较大。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城镇化率的提高、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等,必将为水禽产品提供更多市场需求。

2.对外开放。山东省水禽业在全国的外向型优势和特色较为突出,水禽产品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产品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较好的海外市场基础和产品知名度。当前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协定的签署、“一路一带”政策的深入推进等,将为产品出口、国外市场开拓,更大范围内聚合发展要素、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3.产业政策。随着水禽业崛起、产业影响力的扩大,国家日益重视水禽业发展,在科研、项目、产业政策等方面不断给予支持,加快了水禽业发展。200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设立了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等均涉及了水禽方面的项目和内容;2016年农业部率先在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份启动了水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试点,产业发展环境趋好。

四、多措并举,共筑产业生态圈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产品消费生态圈。

一是控规模、稳产能。要遵循以需定产的原则,严控生产规模,重视产品质量和单位规模效益的提升,将更多资源要素向产品质量提升、品质改善、水平提升转移,平衡产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持行业适当、合理的利润。

二是育市场、促消费。宣传普及水禽产品营养、品质方面的知识,消除消费者对水禽及产品的误解,打消顾虑、放心消费;加快水禽产品的研发创新,开发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且能突出消费时尚的系列化产品,以适应消费转型期广大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需要,释放消费潜能;加快加工技术工艺创新,研发、普及适合鹅、鸭烹饪、烹调方法、加工工艺,促进家庭消费。

三是重品质、提质量。品种选育上,加快优良品种选育,要转变过去那种过于追求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倾向,要综合平衡速度、品质和效益等指标后确定适当的选育标准和方向。饲养模式上,积极改进饲养模式、优化养殖环境,将自然生态、动物福利、空间优势等多种要素融入养殖生产中,以提升产品品质。营养搭配上,尊重水禽的生理习性,注重精细化配方、功能性营养配方的应用,通过饲料成分改善来提高品质。

四是创品牌、提效益。快长型肉鸭重点以公共安全品牌、有机绿色品牌创建为主要目标,满足大众消费品牌需求,夯实供给侧产出基础;微山麻鸭、马踏湖鸭、五龙鹅等地方水禽要发挥品种特性和优势,植入生态、文化等因素,重点以高端、特色品牌和文化品牌创建为主攻方向,填补市场空白。

五是强管控、保安全。严格做好投入品生产、饲养、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安全管控工作,注重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快经营业态模式创新,构筑产业运行生态圈。

一是转变生产经营理念。从业者要从主要追求产业规模和数量,转移到追求全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注重全要素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全局和整体分析、评价产业价值和产业运行情况,这个过程要以支撑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终端产品质量为核心。在产业链各环节竞合问题上,要互相兼顾,不能仅注本环节利益或将某环节利益建立在牺牲另一环节利益基础上。比如将屠宰加工环节的利益建立在养殖环节兜底风险和利益牺牲基础上是不合理的、也不可持续。

二是创新生产运营模式。采用多种生产组织模式、整合分散的产业资源,将粗放、低效率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优化利益分割,建立产业链各环节共同研究定价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稳定各环节供需平衡、防止行情大幅震荡,当某一环节利益亏损或造受重大损失时可以从其他盈利环节得到适当补偿和利益回馈;引入金融资本,改善融资环境,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构建生产、流通、贸易和服务新模式。

三是创新生产合作模式。生产企业间要转变“你死我活”的斗争意识,突出合作共赢意识,走高度分工又高度合作的发展道路,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疫病防控等方面加强协作;在全产业链运营和布局上,各企业、单位不要盲目追求发展大而全的全产业链、以免摊薄发展资源,而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专业基础上分工协作,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势环节的方式参与产业到生态系统中,实现彼此优势互补和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

3.遵循生态系统运行规律,构筑环境维系生态圈。

要遵守生态规律,依托科技支撑,将养殖生产“归位”于农业生态系统内,使废弃物内在消化,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平衡。

一是推进清洁生产。采取标准化养殖生产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使粪污处理无害化;推广应用先进的环境控制工艺,优化养殖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粪物排放;学习益客、六和等经验,采用发酵床养殖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实现粪便原位降解和零排放。

二是加快农牧循环。以种养结合、还田利用为主要模式,畅通生态循环链;科学规划养殖布局,承接土地流转政策,新建养殖场要配套粪便消纳用地或就近可消纳用地;依托养殖主产区,投资商品有机肥生产厂;借助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实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等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借鉴山东荣达公司鸭桑蚕一体化、种养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家庭生态农场,促进养殖废弃物内生利用。

三是提升装备水平。设备生产企业要针对水禽生活习性和粪便特性,加快养殖和粪便处理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加快产品研发、技术工艺改进,注重发挥微生物技术作用,着力提高设施装备、处理工艺的运行效率和性价比。

4.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构筑产业政策生态圈。

实现水禽业快速发展和转型突破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层面,应该重点强化从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要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科学规划水禽养殖布局,优化饲养结构;在育种引导上,要重点选育与山东省养殖生产环境相适应、与消费转型期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适宜品种;在工作推动上,要引导企业做好精细化管理、供给侧改革、共享发展资源等;在科技支撑上,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广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创新推广体系。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在持续推进肉鸭省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基础上,认真做好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创建试点工作,并积极争取配套项目、资金支持;在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要重点支持新品种培育、引导产业化开发;做好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建设;积极申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针对养殖环保问题,要消除环保部门及公众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当认知,对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和认知标准,积极争取养殖废弃物综合化利用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

三是加快示范引领。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典型,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转型突破做的好的典型找出来,总结推广,创造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案例。另一方面,要注重典型培育,整合各方资源、聚集发展要素,率先培育一批发展快、转型快的行业典型,树立行业标杆,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四是做好宏观调控。在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还应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在产能控制、产业布局方面要积极作为,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和缺位,使各类发展要素、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总之,山东省水禽业过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产业政策的持续优化、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并建立在过度透支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当前水禽产业进入了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度透支资源环境的发展模式也走到了尽头,因此,发展理念、思路、路径要随之调整、转变,在政府、行业组织做好引导和推动的基础上,从业者要更要团结、协作、奋进,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构筑、完善产业生态圈,使水禽业快速破除发展路上的各种困境和制约,实现转型和跨越。

(杨景晁 周开锋 山东省畜牧总站;刘伊革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王爱琴 山东省畜牧协会250022)

猜你喜欢
水禽生态圈环节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水禽耳边有枪声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水禽的画法(六)
水禽的画法(二)
新区制造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