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生成 顺学而导

2016-11-30 12:08吴亚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信息源导学阅读教学

吴亚瑞

【摘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依据课堂生成的资源,发掘学生信息源生成价值,关注语文知识与能力,关注思维品质训练,关注学习方法,关注言语表达运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成 导学 阅读教学 信息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7-0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发掘学生生成信息源价值的意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信息源生成中学习语文知识与形成能力

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曾提出过“本体性教学”理论,他认为语文课程自身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教学等诸多任务,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体性教学内容,这是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也是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时时不忘“本职工作”。例如对于课文中文体意识的发现与唤醒、认识与理解。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

师:你觉得巨人是什么样子?

生:巨人力大无穷,能把树连根拔起呢!

生:我从课文插图上看到巨人坐在地上,比树还高呢,孩子和他比,就像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人一样。

师:是的,童话里的人物往往是有非凡魔力的人,比如说?(学生谈读过的童话中非凡的人物)其实呀,这篇里有非凡魔力的人物不止巨人呢?等待你们去发现。(师板书:非凡魔力的人物)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二:

生快速默读课文

师:大家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在哪里发生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师并相机完成板书。)

师: 同学们发现了吗?由于巨人对孩子们不同的态度和举动,孩子们也有了变化,才会有花园的变化。这个故事一波三折,神奇有趣。这就是童话的另一个特点:神奇有趣的故事情节(板书)

从这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教师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在看似漫谈中巧妙运用信息源,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和文本脉络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童话文体中关于人物和情节两个本质性特点。为后续阅读本单元的其他童话、编写童话、童话故事会等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在信息源生成中发展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和工具。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遵循思维发展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言语能力同步发展。

笔者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梳理出围绕关键词“野”的“总分结构”文本脉络,将其四句中心句依次写出,并让同学们仿写先概述后分述的行文结构:

【原文】: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学生仿写】:

句式一:

走进我们的校园,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花是美的——树是美的——草是美的——操场也是美。

师:这些都是校园里美丽的景色。

句式二:

走进我们的校园,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操场是美的——教学楼是美的——老师是美的——学生也是美。

师:你不仅关注到了景色的美,还发现了校园里的主角——人的美丽。

句式三:

走进我们的校园,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校园是美的——老师、同学们是美的——品德是美的——文化也是美。

师:你细心观察,既发现了看得到的实在事物,还发现富有内涵的思想、精神之美。

从学生三次仿写的思维轨迹看,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发展,共同促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教师顺学而导,敏锐地捕捉到言语信息源的有效因素,引导学生从平层的思维引向了立体的、上升的思维维度,引导学生发展了思维和语言的条理性、多向性、深刻性。

三、在信息源生成中获得阅读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阅读者会带着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去多元解读文本,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文本,因而产生了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学习方式。这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教者,要善于利用这珍贵的信息源,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达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例如在《窃读记》教学片段中: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林海音偷偷阅读的快乐吗?

生1:我从“依依不舍”这个词语体会出来的,因为这个词语是形容形容舍不得离开的意思,林海音在读书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所以她不想离开书店。

师:高航同学能抓住对关键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方法真好!以后我们把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称为“高航式方法”。(该学生喜不自胜)

生2:我从“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中体会到,女孩子总是很爱美,可是林海音为了找书,连头发都挤乱也不管,可见在她一门心思地想看书。

师:灵姗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这样的方法可以称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方法”,也可以称为“灵姗式方法”。(该学生笑逐颜开)

生3:我从“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体会出了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而林海音害怕因为被发现被赶走就不能读书了,所以必须像“饿狼”似的抓紧时间读。endprint

师:比喻是一种很好的描写方法,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帮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运用比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为“剑锋式方法”。(该学生兴奋不已)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善于捕捉教学的信息关键点,发现这几位发言的同学用自己的方法领悟文本,感悟语言,很具有代表性。教师适时将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方法,并且巧妙地冠以学生名字的方法,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对于其他同学们来说,印象也特别深刻。

四、在信息源生成中提升言语能力建构

一个夏日下午的第二节课,同学们刚刚上完体育课,气喘吁吁,疲惫不堪。而笔者的语文课很“不幸”地紧接在后,更“不幸”的是,要上是《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这篇课文年代久远,内容陌生,怎么办呢?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激情呢?如何从课文中挖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生长点呢?看来必须临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了。

反复细读课文,笔者发现文本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群体描写和个人形象的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了类似电影中的全景镜头,将五位壮士奋勇杀敌的样子逐一描绘,突出了每个人物的鲜明个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群体场景。而对文中的“男主人公”班长马宝玉则多处抓住其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了具体描写,突出了主要人物,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这样将群体描写和个人形象相结合的描写,使文章有了层次感,焦点突出,内容具体,这不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描写方法的良好范例吗?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分别描写五位壮士和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内容。你们发现这一段写法是什么吗?

生:这一段运用的是群体描写和个体描写。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上了体育课你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吗?如果写这一节体育课,我们也来模仿《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这一写法,你准备写哪几个同学作为群体描写,准备把谁当作“马宝玉”来个体描写?

(同学们群情兴奋,议论纷纷)

生1:我准备把领操员昕宇当作“马宝玉”,因为她是带队同学,带着大家做准备活动。

生2:我要把小调皮晓睿当作“马宝玉”,因为自由活动的时候,他带头捣乱。

生3:我要把运动健将陈越当作“马宝玉”,因为投实心球时,他投得最远,老师让他作示范。

这样,同学们立刻有了练笔素材,材料来源于活泼有趣的生活中,并在课文范例的指引下,从形式上加以借鉴模仿,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的读写结合小练笔。

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个体,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过程。教师要善用、巧用、活用课堂生成信息源,必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固朝 施国良. 信息源和信息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霞.动态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J].广西教育,2011,(4).

[3]吴忠豪.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J]. 小学语文教学, 20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源导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睡眠者效应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舞蹈资源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和舞蹈教学的作用
信息质量感知视域下就业信息质量的评价
我是小导游
开展配网快速复电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