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2016-11-30 02:59邱伟伟俞智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邱伟伟+俞智华

【摘要】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80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确诊后停用非甾体消炎药,早晚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严重者加局部应用止血药、输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康复新10 ml,3次/d。结果: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平均(6.12±2.40)d、住院时间平均(11.79±2.30)d,少于对照组的(8.61±3.51)d、(14.80±3.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比较常见,应用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而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康复新; 埃索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25-03

非甾体抗炎药从最早人工合成乙酰水杨酸以来,历经100年,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无甾体结构的药物,现已发展成结构不同种类繁多的一大药物,其中如吡唑酮类的保泰松、吲哚乙酸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烯醇酸类的美洛昔康、丙酸类的布洛芬和萘普生、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及近年来国内上市的尼美舒利等[1],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但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高,同样不容忽视,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见副反应[2]。本文应用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80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甾体抗炎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服药主要为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治疗感冒等服用感冒胶囊(含扑热息痛)及氨基比林。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19~84岁,平均(57.63±11.80)岁,合并消化系统症状30例,血红蛋白水平(9.63±1.80)g/L,胃镜检查为多发糜烂性病变33例,病灶位于胃部35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至出血时间平均(11.56±9.23)d;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20~83岁,平均(58.03±11.77)岁,合并消化系统症状29例,血红蛋白水平(9.71±1.76)g/L,胃镜检查为多发糜烂性病变35例,病灶位于胃部36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至出血时间平均(12.03±9.11)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服药史且出血发生在服药之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血与黑便等症状体征与服药时间、用药剂量有明显的关系;既往无食管、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有点状、线状或弥散性出血或伴有溃疡等急性胃黏膜病变。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胃癌及全身性疾病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3]。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后停用非甾体消炎药,早晚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79;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20 mg;严重者加局部应用止血药、输血等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康复新(国药准字Z15020805;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l)10 ml,3次/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出血停止时间(大便隐血试验转为阴性)。(2)治疗效果。结合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胃镜下的表现判断疗效,治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糜烂、出血病灶明显减少超过50%;无效:症状有所改善,糜烂、出血病灶减少小于50%,总有效=治愈+显效[4]。(3)住院时间。(4)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平均(6.12±2.40)d、住院时间平均(11.79±2.30)d,少于对照组(8.61±3.51)d、(14.80±3.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其具有良好的止痛、抗炎、退热作用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抗癌作用,可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使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呈现出上升趋势,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引起许多副作用,其中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的不良反应倍受临床医生的关注[5],因此有学者提出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病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胃黏膜糜烂发生率为40%,胃溃疡发生率为12%~30%,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2%~19%[6]。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机制主要是破坏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包括: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黏膜-碳酸氢盐屏障功能减低;穿透胃黏膜上皮细胞膜,破坏黏膜屏障,产生直接损伤;抗血小板聚集,从而干扰血液凝固,诱发消化道出血;干扰生长因子,减少溃疡边缘的内皮细胞增生,减少溃疡床的血管形成,减少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延迟溃疡的愈合[7]。临床观察发现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下列特点: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跟用药剂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对非甾体抗炎药敏感性个体差异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比青年人显著升高;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可产生局部及全身的镇痛作用,因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典型性,临床症状与黏膜损伤及其并发症之间无相关性,致命性的胃肠并发症(出血、穿孔)常是其首发表现[8];病理特点为黏膜及黏膜下层出血,糜烂或浅表溃疡,较少侵犯肌层,胃镜检查显示观察组病变性质为糜烂性、多发、多发生胃部;出血较少,与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上消化道损害为黏膜糜烂、浅表溃疡有关,侵犯肌层较少有关[9]。

非甾体抗炎药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inhibitor,PPI,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是近十几年来治疗酸相关性疾病应用最广、疗效最好的药物,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互为同分异构体,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也是第一个发展为同分光学异构体的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可以更好地对H+-K+-ATP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基础胃酸的分泌和刺激后胃酸的分泌得到有效地抑制。相关研究显示,埃索美拉唑能更好地减少酸暴露,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迅速地缓解,从而使受损的黏膜得以愈合[10],近年来埃索美拉唑的药理和临床应用均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主要的优点在于总的内在清除率低、首过效应低以及到达作用部位时的浓度会有所增加,因此可以对更多的胃内质子泵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表现出较强的酸抑制作用,它不仅可快速治愈溃疡,而且可预防溃疡和出血,质子泵抑制剂且具有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作用[11],但埃索美拉唑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其疗效不稳定[12],本文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总有效80.00%。康复新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为多元醇类、肽类和黏糖氨酸,常用于瘀血阻滞的褥疮及溃疡、烧烫伤等,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促进表皮细胞及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加快坏死组织脱落[13]。经药理实验证明黏糖氨酸能活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巨噬细胞和NK细胞对病原物质的直接吞噬作用,分泌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物质,迅速消除炎症水肿,并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蛋白酶排出量,形成攻击因子,增强防御作用。康复新液通过刺激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以促进溃疡愈合,还可以通过直接吞噬和释放自由基杀灭微生物,或分泌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质来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巨噬细胞被受调理素作用的酵母多糖刺激时,释放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在细胞内杀灭微生物起重要作用[14];康复新液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及RNA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应减轻、渗出减少,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平均(6.12±2.40)d、住院时间平均(11.79±2.30)d,少于对照组(8.61±3.51)d、(14.80±3.09)d(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比较常见,应用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而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但是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经积极治疗以后预后较好,但也存在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而危及生命的可能[15],应避免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正确合理应用抗炎镇痛药是至关重要的,采用个性化给药,首选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疗程、肠溶或缓控释剂型,避免重复用药,慎用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近年来高选择COX-2阻滞剂的问世,有效地避免了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相关并发症,减少了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更有效、安全地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加用抑制胃酸分泌药或胃黏膜保护药可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损害[16]。定期进行大便潜血、血常规等检查,以早期发现胃肠道副作用,以便调整用药。

参考文献

[1]莫洁庭.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50例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9):136-137.

[2]刘艺.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6):46-47.

[3]张俊平.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587-588.

[4]柳家红.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51-152.

[5]蔡飞.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非甾体类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J].吉林医学,2015,36(3):505-506.

[6]闫江屏.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45-147.

[7]刘丽,徐赛群,王伟宁,等.湖南省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肠粘膜损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3):287-290.

[8]张念森.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评价,2013,30(1):37-38.

[9]沈杰,李智,何夕昆.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1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5):341-342.

[10]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年,深圳)[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2):75-76.

[11]池肇春.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4(3):294-296.

[12]徐晓辉.埃索美拉唑在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209-210.

[13]付保忠,岳丽萍.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42-343.

[14]谢康生,苏建平.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165-166.

[15]苏楚霞,周磊.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综合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6):131-132.

[16]韩春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126-128.

猜你喜欢
埃索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胃溃疡采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的对比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究
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