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颅高压临床分析

2016-11-30 03:00李希陈向坚王晶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甘露醇

李希+陈向坚+王晶晶

【摘要】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及甘露醇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颅高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入院时有典型颅高压症状的颅内感染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交替应用降颅内压,对照组单用甘露醇,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降颅压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交替应用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颅高压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 甘油果糖; 甘露醇; 颅内感染; 颅高压

中图分类号 R7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27-03

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膜、脑脊液、颅内血管和血容量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即颅内压,与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动态压两因素有关[1]。由于颅腔内容积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颅内压比较稳定,正常小儿平卧位时颅内压力为0.69~1.96 kPa(1 kPa

=7.5 mm Hg=100 mm H2O)。任何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因素均会导致颅高压,常见原因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组织水肿、脑血流灌注过多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吸收障碍等,各种因素使颅内压持续维持在2.0 kPa以上时称为颅内高压[2-3]。颅高压的病因总体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以感染性疾病导致颅高压多见,其中颅内感染排在首位。颅高压常见表现有:(1)头痛,早期可为间歇性,后发展为持续头痛,小婴儿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尖叫等;(2)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3)意识障碍,神志模糊、嗜睡、昏睡,重者出现抽搐、昏迷、脑疝,若未及时处置可短时间内死亡。但小儿颅高压症状常不典型,特别是小婴儿和新生儿,目前儿童急性脑水肿颅高压的临床诊断采用文献[4]的虞佩兰标准:

(1)主要指标:①前囟紧张、饱满或隆起;②瞳孔扩大或双侧不等大;③呼吸不规则;④视乳头水肿;⑤收缩压>(年龄×2+80)mm Hg,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2)次要指标:①意识障碍,昏睡或昏迷;②头痛;③呕吐;④抽搐伴四肢肌张力增高;⑤给予应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后短时间内症状暂时改善。具备1项主要指标和2项次要指标者可临床诊断颅高压。在临床诊治中要充分详尽的了解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并可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检验结果,包括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头颅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尽早明确颅高压的诊断,早期及时应用降低颅内压力的药物,缓解患儿的危急状态,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临床常用的降颅内压药物有:甘露醇、速尿、激素、浓氯化钠等,各有优缺点。本文旨在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交替应用在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颅高压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入院时有典型颅高压症状的颅内感染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颅高压诊断均符合上诉虞佩兰标准。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0 d~14岁,平均(6.7±1.5)岁,化脓性脑膜炎12例,病毒性脑膜脑炎26例。对照组患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5 d~13岁,平均(6.3±1.6)岁,化脓性脑膜炎11例,病毒性脑膜脑炎2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皆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明确颅内感染类型,并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所有患儿均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肿物、出血等占位性病变,每例患儿定期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监测生命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降颅内压选用20%甘露醇注射液(安徽威尔曼振星药业有限公司,每支250 ml∶50 g),0.5 g/(kg·次),静脉滴注30 min,入院第1~2天,每次间隔4 h,入院3~4 d,每次间隔时间改为6~8 h,5~7 d每次间隔时间改为8~12 h。治疗组予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注射液(阿拉兵度同领药业有限公司,每瓶250 ml:甘油25 g,果糖12.5 g,氯化钠2.25 g)联合交替应用,两药剂量均为0.5 g/(kg·次),静脉滴注30 min,具体方法为今次应用甘露醇,下次即用甘油果糖;两药间隔时间:入院第1~2天,间隔4 h,入院3~4 d,间隔6~8 h,5~7 d停用甘露醇,单用甘油果糖,每次间隔时间改为12 h。两组患儿均以7 d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儿的降颅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颅高压症状缓解程度评定,显效:治疗24~48 h症状好转,48~96 h症状消失,疗程结束后不反弹;有效:治疗48~96 h症状好转,96~168 h症状消失,停药后可能出现症状反复;无效:治疗48~72 h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7%,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人体遭受病原体侵袭,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最终导致机体局部或全身组织出现炎症反应的表现即为感染[5]。小儿颅内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及立克次体等,可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是小儿颅高压的最常见原因,主要机制如下:正常情况下,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因为密闭的颅腔内容物包括脑实质、脑血流量及脑脊液相对恒定,当存在病理因素致上诉任一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时,其余内容物的体积则需相应地减少或缩小以缓冲增高的颅内压,当代偿功能超过其能力极限时即出现颅高压[6]。发生颅内感染时,在多种炎症因子的作用下,主要在表层脑组织及脑膜出现炎症反应,血管广泛性充血、纤维蛋白渗出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出现细胞毒性脑水肿和弥漫性血管源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严重颅高压可迫使部分脑组织嵌入孔隙,导致脑疝,生命中枢受压迫,出现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颅高压应尽早诊断、早期治疗。

甘露醇是单糖,为大分子物质,在体内起两大作用,(1)组织脱水作用:甘露醇不会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内利用其高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回流入血管,起到脱水作用,研究表明,应用甘露醇后血渗透压比脑脊液渗透压高16~35 mmol/L,由于血渗透压大于脑脊液渗透压及细胞内渗透压,可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液,从而降低颅内压、缩小脑体积[7]。同时,甘露醇使血容量暂时性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并稀释血液及降低血黏度,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促进氧的运输,使脑血管反射性的收缩,最终使颅腔内容物容积减小、颅内压下降。(2)渗透利尿作用:在体内甘露醇不被分解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重吸收极少,多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到渗透性利尿利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作用机制,不在于利尿作用的本身,主要是由于血高渗透压所致。甘露醇的主要副作用有:水和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寒战发热、静脉炎、溶血、皮疹、过敏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最常见为水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低钠、高钾等;肾损害亦不少见,其机制为:(1)大量甘露醇短时间积聚在体内,引起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缺血。(2)渗透性利尿,近曲小管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减少,远曲小管的水、电解质增多,经肾小球反馈,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与溶血相关[8]。

甘油果糖注射液的具体成分为10%甘油、5%果糖、0.9%氯化钠,其渗透压是正常人体血浆的7倍,进入静脉后除与甘露醇产生一样的渗透性脱水作用外,还可使脑脊液的产生减少,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9]。甘油果糖进入血液后2~3 h达到分布平衡,清除较慢,降颅压效果维持时间长,平均(5.5±1.7)h,不出现反跳现象,且进入体内后经代谢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增加肾脏负担,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资料显示选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交替应用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颅高压的治疗方案与单用甘露醇降颅压的疗效相当(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占优(P<0.05),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志萍.儿童颅内压增高的诊治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4):53-54.

[2]何芳,彭镜,尹飞.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致颅高压及脑积水的诊治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6):549-553.

[3]黄培培,殷竞争,滕军放.颅内压增高及脑疝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43-45.

[4]郑惠,黄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78-279.

[5]师灵灵,韩艳秋,任慧娟.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914-1916.

[6]何颜霞.儿童重症脑炎如何维持合适颅压和脑灌注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11):819-825.

[7]李宁,郭军.小儿脑水肿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6-37.

[8]郑亚萍.甘露醇应用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0,45(4):372-374.

[9]孙坚彤,顾雪英,赵中.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的疗效观察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3):1108-1110.

猜你喜欢
甘露醇
探讨甘露醇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老年人输注甘露醇速度宜慢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口服甘露醇,巧治胃肠病及肝病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烫熨敷帖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分析
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应用效果与最佳剂量研究及分析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口服甘露醇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