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探索

2016-11-30 16:37李建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促进就业

【摘 要】作者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抱着慈母之心、同情之心和焦虑之心,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在后勤保障上做好高品质服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做到早宣传、早联系、早保障, 以帮助、服务、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成长和幸福,更是家庭的期盼和希望,积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满意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学校的前途与命运,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校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在工作中通过思想上做到“三心”、行动上做到“三早”、成效上力促“三高”,来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广阔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一、思想上做到“三心”

一是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大学生多年与书本为伍,很少经历社会实践的锤炼,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个处于“襁褓”中的“孩子”。作为就业工作者,应以“慈母”的角色来对待毕业生,多喂他们“奶水”——即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多给予“呵护”——即传授他们社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使他们“身强体健”,快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从而避免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社会“畸形儿”。

二是要有一颗同情之心。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有的靠父母节衣缩食、有的靠亲戚朋友资助接济、有的靠自己勤工俭学、有的靠助学贷款。因此,他们毕业后的最大愿望就是早一天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以便挣钱替家还债、报答亲友、偿还贷款。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者,应了解学生的境况,理解他们的心情,以一颗同情之心去对待学生,去设想他们的处境,去帮助他们联系单位,去推荐他们进行就业,也许老师的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可能救助一个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学生,帮助一个在期盼中等待的家庭。

三是要有一颗焦虑之心。大学生是家庭的财富、是社会的资源,他们一天不就业,就是家庭的负担、是资源的浪费。进入毕业季的毕业生,心情是焦虑的,作为老师,也会有同样的焦虑。试想,一个单位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投放市场,这个单位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不能融入社会,其发展空间也同样会受到制约。无论从学生的心情还是学校的发展上,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者,心存焦虑之心才能有危机感,才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千方百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二、行动上做到“三早”

(一)早宣传

一是宣传就业形势。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 2014年727万,2015年749万,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更是达到765万的历史新高。按照全国70%-80%左右的就业率估算,每年还有不能及时就业的,几年累计下来也是一个庞大的需要就业的数字。为了让毕业生清楚就业形势,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毕业生进行宣传和分析,以增强其危机意识,提高就业的紧迫感。二是宣传就业政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国家以及省、校院都会出台一系列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为确保每一位毕业生及时了解、熟悉政策,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需要通过会议、网络、手机、宣传栏等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让毕业生感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党和政府、校院一直在关心、在支持、在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在困难面前增强信心,避免毕业生在困境中感到无助。三是宣传就业信息。在毕业生找工作期间,为其及时提供一条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信息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为了保持信息的畅通,为毕业生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就业信息,可以通过校院网站开辟就业信息专栏,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橱窗专栏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向毕业生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二)早联系

及早同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可以抢占先机,使毕业生选择到更好更多的岗位,同时也在毕业生中营造及时及早就业的氛围。每年十一月份,校院就可以开始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联系,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并邀请用人单位到校选聘人才。次年三月份,可以通过举办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双选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相互沟通、相互选择的桥梁。在对用人单位的联系或邀请中,要通过验证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等证件把好关口,防止一些传销公司、皮包公司趁虚而入,贻误学生前程。

(三)早保障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一个重要的保障环节。一是组织保障。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年度党政工作重点,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到年度有安排,工作有举措、具体有人管,在组织上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后勤保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有经费的保障,在校院年度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场地上,要有就业信息发布的平台和阵地,要有专用场所或房间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面试洽谈定点场地,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场地。三是人员保障。作为“一把手”工程的就业工作,可以由院系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毕业班的领导包班制,对所负责班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利用社会关系进行就业推荐,同时,鼓励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教师和全体任课教师充当毕业生就业推荐员,避免毕业生就业工作只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者或学生口单打独斗的局面,营造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四是制度保障。为了做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校院要结合实际,通过制定本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成效上力促“三高”

高等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并竭尽所能为所培养的人才找到合适的出路。在对学生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通过高素质人才培养、高质量岗位提供、高品质工作服务来练好本领、找好出路。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是强化思想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以及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择业心理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作为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对学生自身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培养,确保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能及早适应社会。二是深化专业素质的培养。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是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就业竞争实质上是所培养学生质量的竞争。高等院校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狠抓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等措施,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通过深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在社会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拓宽能力素质的锻炼。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早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树立人才培养的“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主动与专业对口且毕业生需求较多的单位建立联系,可以逐步发展成为实习基地,有意识地将毕业生推荐到有用人需求的单位去实习,使他们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就业意向,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

(二)提供高质量岗位

一是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确定专业调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计划等重大事项时,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的就业状况这一重要因素,及时将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质量要求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避免结构性就业困难,不断促进校院教育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目标追求不尽相同,虽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发展目标上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课程的学习与课业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兴趣爱好予以就业方向的指导,以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使其更有针对性地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三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发展更加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加强对双创人才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做好企业的“孵化器”,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各项需求,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之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导向,使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做好高品质服务

一是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当前,毕业生中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同时存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广播、新媒体等途径,大力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营造就业教育氛围;二是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的基础上,对广大毕业生深入进行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科学树立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基层就业;三是举办就业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大力宣传毕业生扎根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做好引导; 四是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增强就业教育的成效。二是全员参与就业生的单位推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校性的重点工作,在工作中通过人员上的全员参与、过程中的全程指导、后勤保障上的全面服务,全方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强化“一把手”工程,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就业工作月例会、月汇报、月通报制度;二是建立就业工作联系网络,学院领导联系班级就业,专业教师联系学生就业,形成领导重视就业、教师关心就业、全院教师服务就业的良好局面;三是实行“就业导师”制度,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承担就业指导、推荐、服务等职责,逐步建立专业教师“教学科研促进就业,项目合作带动就业,试验基地推荐就业,成果转化捆绑就业”的互动机制;四是建立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开展年度就业工作先进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三是重点扶持创业生的自主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营造创业氛围,支持和鼓励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是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企业家开展创业专题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二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三是积极通过校企、校地、校院三通创业教育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模式。四是特别关心困难生的就业帮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交通费、服装费、通讯费、简历制作费等看似不起眼的花销,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有的甚至会成为他们就业路上的障碍。校院可以通过对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摸底反馈的方式,确定资助范围,加大就业资助。另外,还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职业规划、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加强辅导,并向用人单位予以重点推荐,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上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就业服务与帮扶,解决他们就业的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李建群(1976.11~),男,任职于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院党委副书记,大学本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促进就业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