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障技术在精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2016-12-01 01:03寇红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屏障器械供应

万 莉 陈 蓓 寇红梅 胡 娅 杨 梅 张 清



屏障技术在精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万 莉 陈 蓓 寇红梅 胡 娅 杨 梅 张 清

目的:通过实施屏障技术提高查对制度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精细器械的处理缺陷,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科技能。方法:自2015年4月以来,通过设置管理屏障:设置管理小组、进行器械安全操作培训、规范制度、细化流程;设置物理屏障:准备专业器械篮筐、制作各专科器械图册等,并对实施前后的器械清洗、包装质量、临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精细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及工作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细器械管理中,通过实施屏障技术规范了制度,细化了流程,提高了精细器械清洗、包装质量,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屏障技术;精细器械;应用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材质不一、精细易损的器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疾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但是这类精细器械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如果处理不当,会增加医院的成本支出,给患者安全带来风险和隐患。屏障技术是指用来保护目标免受伤害的措施[1],包括物理屏障和管理屏障两类,物理屏障是指声、光、电、物品等实质防护措施;管理屏障包括制度、操作流程、监控体系、人员培训等防护方法[2]。2015年4月以前,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导致精细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缺陷、引起临床不满,自2015年4月,消毒供应中心将屏障技术应用于精细器械的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日均手术量约50台,其中每日腹腔镜手术约5~10台。目前硬式内镜器械和脑科显微器械共配置24套 ,分别是腹腔镜9套,宫腔镜3套,泌尿科肾镜2套,膀胱镜4套,胸腔镜2套,脑显微2套,动力系统2套。

2 方 法

2.1 设计精细器械管理屏障

2.1.1 制定精细器械管理制度 制度由管理小组起草、讨论通过,报大科护士长、护理部审核通过,再报设备部,由设备部以医院制度形式出台,利于全院相关科室执行。科室建立精细器械接收评估制度和细化精细器械交接制度,制定标准作业书,使操作人员操作标准得到规范,工作流程得到改善,保证工作的安全运转[3-4]。通过实施精细器械评估制度,及时发现精细器械现存隐患,一方面及时联系使用科室,以取得使用科室信任;另一方面可以警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包装过程中予以重视,同时有利于找出防范措施,设计物理和管理屏障,加以控制,确保实施屏障后降低器械的损伤发生率。按照制度要求,精细器械由专职运送工人送达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区,进行当面清点交接,交接的内容包括器械包名称、数量、规格及功能等,并签字确认。

2.1.2 组建精细器械管理小组 管理小组由4人组成,以护士长为总负责人,各区域选择1名骨干护士为区域组长,负责精细器械安全管理。具体任务:负责每组精细器械信息采集、建档,并将器械信息录入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管理小组定期通过对精细器械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发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设计安全屏障。

2.1.3 精细器械安全培训 精细器械安全培训是保证器械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配置由护士、工人和卫生员(临时工)组成[5]。他们主要承担着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等技术性操作[6]。我科也不例外,由器械管理小组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员,针对器械种类、名称、功能检查方法、拆卸、装配方法进行培训,培训方法包括集中理论授课、实作培训、骨干护士现场指导、同事之间互助式等。总之通过制定详细的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负责人,加强了关键制度(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力度。

2.1.4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精细器械处理难度大、风险大,承担人员压力大,为了保证器械安全屏障的有效性,在精细器械管理中贯彻最优屏障,以避免结果偏移,在实施器械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实施屏障加固措施,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精细器械从事人员予以加分加酬,体现绩效优劳优得,提高相关人员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依从性,从而保证器械的安全。

2.2 设置精细器械物理屏障 (1)针对临床科室需要,动态制作器械唯一身份标志的精细器械标识牌,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牌代表不同的科室,以利于各种器械的区分或器械信息的准确录入。(2)配置专用器械筐。根据精细器械大小、数量等特点设置转运专用容器、专用清洗筐、专用灭菌筐、保护垫、保护帽等。(3)建立精细器械包装图册档案,包装图册是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展现器械的种类、结构、数量,使新接触器械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有感官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7],包括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包装材料、灭菌方式等。(4)针对精细器械易损及小部件容易遗漏等特点,在工作区域设置防遗漏、防滑倒、查对执行与否的警示标识牌。(5)建立“交班提示本”,每班查看记录,保证工作及时交接,防止交接遗漏,出现的缺陷。

2.3 评价方法 对2014年常规管理3000件器械及2015年实施屏障管理后3000件精细器械清洗、包装缺陷进行统计比较;比较每月科室员工精细器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精细器械使用科室,就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发放25份满意度调查表,实施前后各回收有效满意度调查表200份,发放人员涉及使用器械的医师、护士,对我科器械清洗、包装质量以及供应及时性等进行评价,90分以上为满意,85分以上为较满意,85分以下为不满意。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表1,表2)

表1 实施前后精细器械清洗、包装合格情况比较(件)

表2 实施前后精细器械使用科室满意度比较(份)

4 讨 论

4.1 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质量 屏障技术的应用使精细器械操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流程得到优化,管理质量得到提高。由于我院实行信息化管理,每一套器械都有1个唯一的标识牌,通过扫描标识牌,电脑上就可以弹出该器械的图片,有利于操作人员的核对、识别,避免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因为记忆错误导致器械数量、规格的缺陷。

4.2 提高了查对制度的依从性 精细器械接收评估表,要求每一位人员在接受器械时,根据器械实物1人清点并说出器械名称、数量、功能等,另一人负责在表单上相应的框里打钩,最后两人签字确认,再将此套器械信息录入电脑。有利于及时发现器械隐患,及时与使用科室沟通,取得使用科室的信任、谅解,并且决定问题器械的去向和对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转运过程中予以警示。

4.3 有效降低了精细器械的处理缺陷 有学者指出,30%~50%的不良事件可以通过预防得到避免[8]。表1显示,屏障技术实施后精细器械清洗、包装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证精细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就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我科加固了精细器械转运防护、接收查对、清洗、包装防护及发放查对等的屏障,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细化了工作流程,有效控制了精细器械的各个薄弱环节,降低了精细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的缺陷,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支出,保证了患者安全。

4.4 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科技能 通过培训学习教育,各级人员强化了精细器械相关知识,明确了管理屏障的主要内容,了解并识别了精细器械接收、清洗、消毒、灭菌、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件 ,在精细器械处理过程中,自觉使用物理屏障。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对每一类精细器械风险的预见性防范能力和评估能力,护士等相关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增加了自信心[9]。

4.5 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通过实施屏障技术,精细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提高,规范制度、细化流程,提高风险预警,将精细器械风险因素降低,提高了精细器械处理质量,保证了器械安全和患者安全,从而提高临床满意度。

5 结 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全院所有复用器械进行集中处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造成精细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缺陷,除器械本身质量因素,很大程度上与精细器械从使用到集中处理全流程缺陷相关。分析查找全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了解精细器械处理缺陷的主要因素,从而通过规范制度、改变流程,减少器械缺陷的发生。保证精细器械功能完好的关键是正确使用、规范转运、规范清洗、包装、灭菌,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殊,涉及人员多,环节多,人员结构又参差不齐,客观上存在安全屏障的失效和缺损。所以每个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屏障的失效和缺损,设计、研讨屏障增加和加固方案,从而建立保障精细器械安全的多重管理屏障。

[1] 刘雪莲,晏圆婷,杨民慧.静脉输液安全屏障的设计及应用[J].云南医药,2014,35(5):608-610.

[2] 郭宏晶,张 岚.国外患者安全屏障系统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40-342.

[3] 崔玉英,陈爱香.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50-6651.

[4] 王艳敏,刘英霞.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92-3393.

[5] 任伍爱,牛进霞,张青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8-10.

[6] 王洪俊,李保华,宋玉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辅助工人培训与管理[J].中国病案,2010,11(7):封2.

[7] 丁碧兰,朱丽辉,刘世华.实用儿科手术器械的识别与保养[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1-2.

[8] 马晶淼,杨 萍.在临床中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48.

[9] 王春梅.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环节质量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0,24(25):2326-2327.

(本文编辑 陈景景)

400030 重庆市 重庆市肿瘤医院

万莉: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5-12-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2.058

猜你喜欢
屏障器械供应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屏障修护TOP10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一道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健身器械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