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与紧身胸衣的艺术比较

2016-12-02 03:19叶晶璟梁惠娥张佳沁
服装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肚兜内衣服饰

叶晶璟, 梁惠娥, 张佳沁

(1.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肚兜与紧身胸衣的艺术比较

叶晶璟1, 梁惠娥2, 张佳沁2

(1.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运用比较史学的方式,以整理和传承为手段,对中西方早期的内衣即中国的肚兜和西方的紧身胸衣进行比较。分析女性内衣的起源背景、形制、色彩、图案等,梳理和探索出中西方内衣发展的根源及脉络,从而引发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关于内衣的哲学思考,并为今后的内衣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照。

肚兜;紧身胸衣;内衣;比较;

内衣其意穿着于内的衣服,是闺房之衣、私密之物。与外衣相比,内衣与身体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由此看来内衣可以隐藏起来寓情于中,内衣也似乎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体现更多彩的情感世界。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浇灌下,文中将从中西内衣出现的时代背景、艺术表达及审美思想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诠释东西方不同的性感语言及寓意。

1 中西内衣出现的时代背景比较

1.1 肚兜的起源及背景

肚兜古称兜肚,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肚兜古时多用于孩子,可防止孩子流口水,同时遮挡肚脐,防止着凉,而且还能起到遮羞和保暖的作用。马未都在博客《旧物肚兜》中提到南唐李煜写过:“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景象写得十分令人心生怜爱。由此说明肚兜逐渐由小孩身上移植到女子身上,按古人描述为“有前无后,覆乳遮肚”,其实早在先秦就有肚兜了,称之为“膺”;汉称之为“抱腹”,因此早期注重遮掩上部,后来侧重了下部。肚兜的出现,有一传说是源自杨贵妃,根据《事物纪源》记载:“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1]。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与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产生。唐代以前及唐以后至清朝的内衣都有系带固定在人体上,但由于唐代这一时期浪漫奔放的文化特点使得内衣样式首次出现了无系带的肚兜,即“诃子”,类似现代的抹胸。唐代女子大胆开放,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加上唐朝中晚期的女性以胖为美,身材丰盈,即使一块布遮掩,胸部也是自然突出的。她们的着装分两件套,裙装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条阔带,两肩与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思想文化积极创新。这种积极开放的思想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也影响了内衣开放的社会属性。

到了清代,肚兜流行甚广,是男女老少不可或缺的内衣。女性非常重视肚兜,并赋予相当丰富的内涵,加上封建意识的影响,肚兜只为自己的情人及孩子绣,自己的肚兜直到新婚之夜才能被丈夫看到。因此,古人对待内衣,往往抱着回避和隐讳的态度,故古代内衣又被称为“亵衣”,“亵”即意为轻浮、不庄重,所以肚兜是不可轻易示人的,否则便有失体统[2]。

1.2 紧身胸衣的起源及背景

紧身胸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 500年希腊半岛东南的克里特岛,岛上的女子为了展示姣好的身材,用布料将胸部下缘的身躯紧紧缠绕至腰部,如此一来,胸部被高高托起[3]。另有野史记载紧身胸衣源于法国宫廷,据说约瑟芬女王因偷情怀孕了,为掩人耳目用布使劲缠裹腹部,竟出现了将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见,一时成为潮流,女人们竞相模仿。紧身胸衣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得以空前的发展。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神的权威,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世间的财富、艺术和爱情的享受。由于当时人文主义解放更多的是与人文、艺术、情欲思想相关的内容,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人体自身带来的视觉享受上,而忽视了身心健康。所以我们看到在这种“放”的思潮下,当时的欧洲女性却用紧身胸衣将身体“收”了起来,甚至因过分束腰而影响到健康(见图1)。

欧洲女性曾经乐此不疲、趋之若鹜地将身体装入这个可能压迫内脏、摧残健康的紧身容器中,历时长达三百余年。似乎紧身胸衣能阐释女性私密的心理诉求,只有把身体装入这个容器中,心灵才真正得到解脱。“自文艺复兴以来,表现女性美时,不断地反复使用紧身胸衣和裙撑这种整形工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分析20世纪以前女装上的服饰美学心理时发现,之所以如此,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其色情性和性感作用”。[4]此时,紧身胸衣成为性感符号,为人类的情欲找到合理的解释,致使女性宁可承受肉体的折磨以追求精神的快乐。分析紧身胸衣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根本原因,人文主义精神唤醒了女性最原始、曾经不敢表露的性动机。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把内衣与“性”联系起来。无论是中国的贵妃还是欧洲的女王,内衣因“性”而生。内衣成为女性最渴求最不能与人展露的内心的一个倾诉对象,使她即使是承受百般痛苦也心甘情愿为其倾倒。但是,东西方女性因文化差异在内衣的表达上侧重不同:东方文化重视色彩与图案的寓意传达,含蓄婉转;西方文化更偏重外在的形式美感。

2 肚兜与紧身胸衣的艺术比较

社会意识引导人们按照社会审美的标准塑造自己的形体。东方文化追求在平面中达到意境或韵味,即东方内衣更注重表达其意义和寓意;西方文化追求直接的立体效果,即西方内衣注重人体传达出来的视觉信息。

2.1 肚兜的一块布风情

肚兜在中国内衣发展的各个时期称呼不同,如汉代称为“帕腹”和“抱腹”,唐代称为“诃子”,宋代称为“抹胸”,清代才正式称为“肚兜”。肚兜在不断发展中其形式略微不同,但总体面貌一致,可以归纳为:前身单片遮挡胸腹,背部袒露,在肩腰等处分别用绳带系结(见图2)。肚兜使用的是平面裁剪,一般形式都是短小贴身,呈菱形,上有带系于颈部,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于腰间,遮过肚脐,长及小腹。肚兜遮盖的是胸腹部分,袒露的是颈、肩、背部,这似乎与人们关注女性的性感部位胸、腰、臀相违背,事实上肚兜的性感指数不减、反而大增,这是由中国人内敛、含蓄的审美观决定的。也许是因为东方女性胸部平缓的特点,肚兜使用的“一块布”模糊了其背后的内容,营造出的神秘感引发人们无穷地联想,从而延伸出一个意境空间,并在这个意境中得到陶醉和满足。

由于肚兜包裹的是胸腹这些特殊的部位,因此女性肚兜也与女性的私生活及性有关。肚兜可以通过色彩和图案达到传情的目的,也正是这一点增添了东方女性的性感。肚兜的图案题材丰富多彩,包括几何纹样、花鸟虫鱼、人物动物、吉祥物件等,传达的内容多与情爱、生育及性生活有关。寓意爱情的如绣有鸳鸯、莲花和石榴的图案,称之为“白鹭穿莲”;瓜与蝶合称“瓜迭绵绵”。孔雀是“凤凰”的化身,代表和平自由,也象征美满的爱情,牡丹象征吉祥富贵,孔雀与牡丹组合的图案则寓意幸福美满,和平繁荣的象征(见图3)。

古人对肚兜图案的配色也很重视,色彩代表了贵贱卑尊的阶级差别。一般而言如“正色”以青、赤、黄、白、玄为贵;“间色”以二正色相合,代表杂,与“正色”形成对立。红色象征血液,寓意吉祥幸福;黄色象征皇权,寓意权贵和尊严;黑色象征乾坤,寓意持久深沉;白色象征纯洁,寓意平静和辽阔;绿色象征生命,寓意永恒和希望。在小小肚兜上,简练、明快、绚丽的色彩搭配中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特定的阶级意识。

2.2 紧身胸衣的“S”型

西方理念追求以“人体美”为核心,强调使用服装突出人体的美感。女性美的标准是突出女性的性别特征,也就是丰乳蜂腰肥臀,即人体的“S”型。女性要直接快速让身体呈现“S”型,莫过于把身体放入紧身胸衣中。如果说中世纪出现的紧身厚质背心还只是紧身胸衣发展的雏形,文艺复兴时期的紧身胸衣则具有了完备的形制,成为塑造女性胸腰部位立体造型的独立部件。西方服装史上曾经出现过铁制的胸衣,可谓紧身胸衣中的极品。

紧身胸衣使用的是立体裁剪,衣料顺着人体的起伏而行。因为定型的需要,一般使用的材质都很坚硬。第一件真正的紧身胸衣形成于16世纪上半叶,贵族妇女们开始穿鲸须紧身内衣,添加了更为坚固耐用的鲸须、兽角和硬布等类似的材料。胸衣通过束缚腰部将多余的脂肪挤压到胸部使其达到高耸的效果,西方人欣赏人体美的直接表达,享受形体美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紧身胸衣由于强调其立体的形制构造,在色彩上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单色,并且以白色为主。白色在西方具有纯洁、高贵的象征意义与审美内涵,20世纪前的西方社会一直有“贤良的女人穿白色内衣”的观念。图4为收藏于第二帝国末期的白色丝质府绸紧身胸衣,胸部及胯部缝有加大衣服用的三角形布块,上端饰有白色花边,背部有束带,正面有搭扣。另外,内衣的装饰图案除了普遍的花草纹样外,还有一些象征爱情的图案和文字,如丘比特的图案、被箭射中的心或者一颗燃烧的心等,同时还嵌有诸如“爱在你我之间”、“箭让你我相连”等话语。到了19世纪20年代,随着战争的蔓延,东方艺术被欧美列强挖掘并为之震撼,他们趋之若鹜地模仿东方服饰风格,穿着宽松的、具有精湛的中国刺绣及奇异东方图案的服饰。图5为绣有龙纹内衣的细节,当时中国风图案大受欢迎,这股潮流也触动了内衣界——内衣总是消极被动地将外衣的装饰作为其装饰[5]。

肚兜和紧身胸衣作为女性的内衣,中西方女性都采取了运用其形制、色彩、图案的方式向男性传情和暗示。她们借内衣为载体,表现身体的同时表达私密的精神境界,将之视为情感寄托、才智展现的平台[6]。从肚兜和紧身胸衣的形制、色彩、图案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比较,又能展现出中西截然不同的造物理念、装饰风格和审美文化。

3 肚兜和紧身胸衣审美思想的比较

郭沫若曾言:“衣裳是文化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肚兜将胸部隐于平面之下,而紧身胸衣却将胸部高高地烘托出来,“平面”与“立体”的服饰表现方式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思想。 中西审美思想建立于中西两种具有不同背景和特色的文化基础之上,而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7]。

3.1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

中国古代“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既体现出中国服装宽袍大袖的原型,还表明服饰具有等级与文明象征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服饰与人体的形态相去较远,将人体隐没在宽袍大袖的形制构造中,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核心即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

肚兜作为女性的私密之衣可以更灵活地表达个人的精神与情感。但是,就算是内衣也依然要遵守“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肚兜在形制上用一块平面的布将女性身体覆盖,弱化女性的身体外形,达到人与物的相通与交融,体现审美思想的内涵。中国的传统服饰在审美思想的规范之下具有礼仪与教化的功能,常以善来形容美,善才是是最高的美。

3.2 “主客二分”的审美思想

西方传统哲学明确将主体与客体分开,并且主客体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致使西方的传统美学是理性美学,具有思辨性与科学性的特征。西方古代艺术以描摹写实为基础,偏重于客观事物的再现,因而服饰中很自然地表现出对人体美、客观形式美的追求。14世纪前的西方服饰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也是运用平面裁剪,不过西方古代的传统服饰就有许多显露体型的款式。克里特时代袒胸露乳的女祭司壁画就显示了在遥远的古希腊时代,西方人就已经强调女性胸腰臀的三维立体比例。

紧身胸衣是西方传统审美思想内涵的体现,设计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将女性身体塑造成“S”型,美化女性的体态。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注重逻辑与求真,对于美也同样进行理性、规律地探索,美是有准确比例与具体形式的。美是理性高于情感的,是真与善的和谐统一。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东方的思维方式,东方的文化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用哲学家的语言说即是西方是一分为二,东方是合二为一”[8]。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中西“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审美思想是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下形成的。“一藏一显”、“一虚一实”的中西服饰文化是其审美思想的外延与表征。

4 结语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内衣都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是女性内在的诉求。但内衣的形制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不同文化背景引导出的审美思想所致。东方文化的内敛含蓄赋予了中国式内衣肚兜隐藏的特性;西方文化的直接及对型的重视给予西方紧身胸衣以凸显的个性。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推进,中国文化不再过于神秘而深远,西方文化也在努力寻找一种更健康、更令人驻足长久的视觉效果。从19世纪中叶,胸罩逐渐取代紧身胸衣,到1920年代服装设计师保罗·波列将文胸用在高级时装中,妇女们彻底摆脱了紧身胸衣的束缚,而以健康的方式同样塑造出美丽的胸型[9]。今天的内衣发展正在朝着既具备束身功能而不危害健康的外型美,同时又赋予文化内涵的目标前行。

[1] 云中天.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服饰[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75.

[2] 沈周.古代服饰[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2:120.

[3] 王凯东.从内衣看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J].天津纺织科技,2007(1):47.

WANG Kaidong.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from underwear[J].Tianjin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47.(in Chinese)

[4]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2.

[5] 安娜·扎泽.离心最近 百年内衣物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70-71.

[6] 潘建华.中西方内衣文化综论[J].戏剧艺术,2012(1):91.

PAN Jianhua.Culture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underwear[J].Theatre Arts,2012(1):91.(in Chinese)

[7] 彭立勋.文化视阈下中西审美学思想比较[J].广东社会科学,2014(6):77.

PENG Lixun.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J].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2014(6):77.(in Chinese)

[8] 季羡林.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19.

[9] 汤献斌.立体与平面 中西服饰文化比较[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49.

(责任编辑:邢宝妹)

Artistic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Dudou and Tight Corset

YE Jingjing1, LIANG Hui'e2, ZHANG Jiaqin2

(1.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2.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By the means of comparison histori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shapes, colors and patterns of women's underwear by comparing the Chinese Dudou with the western underwear, which is a type of sorting and 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underwear culture. Besid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ot of the underwear development in eastern and western societies, so as to trigger a psychological thinking of the underwear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hich provides realistic reference to the underwear design in the future.

Chinese dudou,corset,underwear,comparison

2016-04-29;

2016-06-08。

叶晶璟(1981—),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Email:357966278@qq.com

J 523.5

A

2096-1928(2016)04-0415-05

猜你喜欢
肚兜内衣服饰
2022 秋冬中国内衣色彩流行趋势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KIN GDOM OF LINGERIE
好奇北极熊“穿”内衣
妖怪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