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角子宫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2016-12-02 07:55刘慧冰栗河舟彭丹丹鲁海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柳叶刀包块宫腔

刘慧冰,栗河舟,彭丹丹,鲁海燕,付 瑜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短篇论著▷

单角子宫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刘慧冰,栗河舟,彭丹丹,鲁海燕,付瑜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

目的:总结单角子宫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漏误诊原因及总结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临床病例资料,均为超声检查诊断为单角子宫并经临床证实。结果:68例单角子宫病例超声诊断率为100%,首诊漏误诊率为37%。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单角子宫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二维超声结合三维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单角子宫的诊断及有效避免漏误诊。

子宫疾病;误诊;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子宫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苗勒管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发育停止或融合不全,形成各种类型的畸形发育。单角子宫约占子宫畸形的10%,是反复流产、早产、胎位不正及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超声检查对单角子宫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维超声是诊断的基础,但易造成一定的漏误诊,如进一步应用三维超声进行检查,将有助于单角子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为单角子宫并经临床证实的病例68例,年龄19~49岁。就诊原因:不良孕产史20例,痛经、经期延长15例,原发不孕 11例,早孕人流9例,宫外孕7例,体检6例。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oluson730、E8高档数字化彩超,阴道 (或直肠)超声探头频率为5.0~9.0MHz。常规经阴道(或直肠)全面扫查,二维超声重点观察子宫外形轮廓、子宫横断面内膜形态及宫旁有无包块。对于二维超声检查可疑内膜形态异常的患者应用三维超声检查;对于孕期可疑宫腔形态异常或因子宫内膜薄三维成像不满意者,嘱其非孕期或月经前复查。

1.3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生殖医学会(AFS)对苗勒管发育异常的分型[1],单角子宫属于AFS分类法中的Ⅱ型。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超声诊断ⅡA型单角子宫51例,ⅡB型单角子宫17例,共68例。均经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或手术病理证实。68例单角子宫在我院及外院首诊漏误诊25例,约占37%。其中3例ⅡA-1a型误诊为纵隔或双角子宫;4例ⅡA-1b型误诊为子宫肌瘤囊性变或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ⅡA-1c型误诊为ⅡB型、子宫肌瘤或附件区包块。5例ⅡB型、9例ⅡA-1c单角子宫误诊为正常子宫(其中9例为妊娠期)。

2.2ⅡA型单角子宫超声图像特征

51例ⅡA型单角子宫中,ⅡA-1a型9例(图1,2),其超声图像特征:二维超声横切面子宫及内膜分为不对称的两部分,一侧发育较好的为单角子宫,一侧发育较小为残角子宫;三维超声成像显示发育好的一侧宫腔形态呈“柳叶刀”状,与残角子宫内膜间有细管道相通。ⅡA-1b型6例(图3),其超声图像特征:二维超声检查子宫旁可见一与宫壁回声相似的等回声包块,二者浆膜层相延续,后者内为无回声,透声差可及稠厚细密光点;三维超声成像显示一侧宫腔形态呈“柳叶刀”状为单角子宫,等回声包块内的无回声与单角子宫宫腔或宫颈不相通。ⅡA-1c型36例(图4,5),其超声图像特征:二维超声检查子宫旁可见一实性条索状低回声自子宫侧壁中下段向外延伸,其内未见子宫内膜回声;三维超声成像显示宫腔形态呈“柳叶刀”状。

2.3ⅡB型单角子宫超声图像特征

17例ⅡB型单角子宫超声图像特征:二维超声检查子宫常偏于或略偏于盆腔一侧,外形狭长,横径较小,横切面宫底部子宫内膜短小或偏于一侧,宫旁未探及等回声或低回声包块;三维超声成像显示宫腔形态呈“柳叶刀”状偏于一侧(图6)。

3 讨论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超声检查诊断为单角子宫的68例均经临床证实,超声检查对单角子宫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诊断子宫畸形的方法还有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及MRI等。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畸形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并且费用较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因会引起受检者疼痛或不适,更遗憾的是无法显示子宫外形轮廓,使其诊断不够全面;MRI检查费用高并且检查时间长,也不能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开展。而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廉价并且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三维超声的应用可以弥补二维超声检查的缺陷,不仅可以清晰呈现宫腔内膜的形态,还可以呈现子宫的外形轮廓,同时获得宫腔形态和子宫外形的全面信息[2]。二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的关键在于对子宫内膜横断面的连续扫查,当发现宫底部内膜短小、偏于一侧、两侧宫角内膜显示不对称或不满意时,提示可能存在宫腔形态的异常;此时要进一步应用三维超声成像,冠状面显示宫腔形态呈“柳叶刀状”或“半月状”,而非正常宫腔形态的“倒三角状”。同时要结合子宫旁有无包块,包块与子宫的位置关系,包块内有无内膜回声及其与子宫宫腔内膜的关系,从而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分型。

图1 ⅡA-1a型单角子宫二维图像(箭头所指为残角子宫)。 图2 ⅡA-1a型单角子宫三维成像(与图1为同一病例,箭头所指为残角子宫)。 图3 ⅡA-1b型单角子宫二维图像 (箭头所指为积血的残角子宫)。 图4 ⅡA-1c型单角子宫二维图像 (箭头所指为残角子宫)。 图5 ⅡA-1c型单角子宫三维成像(与图4为同一病例,箭头所指为残角子宫)。 图6 ⅡB型单角子宫三维成像。Figure 1. Two-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typeⅡA-1a (the arrows point to the rudimentary uterus). Figure 2.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typeⅡA-1a(the same case as Figure 1,the arrows point to the rudimentary uterus). Figure 3. Two-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typeⅡA-1b(the arrows point to the rudimentary uterus with hematometra).Figure 4.Two-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typeⅡA-1c(the arrows point to the rudimentary uterus). Figure 5.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typeⅡA-1c(the same case as Figure 4,the arrows point to the rudimentary uterus).Figure 6.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typeⅡB.

本组资料单角子宫的首诊漏误诊率为37%,有报道称超声首诊漏(误)诊率高达78.6%[3]。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有:超声医师经验不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二维超声检查时对横切面宫底部子宫内膜偏于一侧或短小视而不见;经腹部超声检查时由于受检者腹壁脂肪层较厚或膀胱充盈等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不满意;或因子宫内膜薄、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及妊娠期,导致三维宫腔成像条件差或子宫宫腔形态发生变化;上述原因均可导致此病的漏诊或误诊。

ⅡA-1a型单角子宫易误诊为双角子宫或纵隔子宫,鉴别的要点为此型单角子宫与残角子宫二者的宫体形状及宫底部内膜不对称,残角子宫宫体及内膜发育差,形态更短小;而双角子宫或纵隔子宫宫底部内膜常被分为左右基本对称的两部分,双角子宫的两部分宫体也基本对称,纵隔子宫的宫底外形为正常或略凹陷。ⅡA-1b型单角-残角子宫,因残角子宫发育不良,其宫腔与发育侧单角宫腔不相通,易形成积血的囊性包块,容易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囊性变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此型一般临床症状明显,就诊较早。鉴别要点为发育侧单角子宫宫底部子宫内膜横切面短小并偏于一侧,三维超声成像冠状面呈“柳叶刀状”或“半月状”,而非正常宫腔的“倒三角状”;但值得注意的是子宫肌瘤体积较大且内缘压向宫腔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宫体扭转、子宫与盆腔粘连时,均可导致二维超声检查不容易获得标准面,三维宫腔形态成像不满意,这些都给鉴别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ⅡA-1c型单角子宫,易误诊为正常子宫或ⅡB型单角子宫,诊断的关键还在于发育侧单角子宫内膜短小和冠状面呈“柳叶刀状”,残角子宫为无内膜的实体始基子宫,呈条索状,其位置常位于单角子宫宫体侧壁的中下段。

总之,超声检查对单角子宫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医生对此病要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熟练掌握单角子宫的病理特点及超声图像特征。二维超声检查应常规对子宫内膜进行横切面连续扫查,可疑异常时应用三维超声对宫腔冠状面成像,呈“柳叶刀状”或“半月状”时,即可明确单角子宫的诊断。应伟雯等[4]的研究也证实了三维超声对单角子宫的诊断价值。对于子宫内膜薄,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不满意者,应瞩其月经前内膜较厚时复查。对于妊娠期怀疑单角子宫、多次妊娠胎位不正或多次早产、流产者,应瞩其非孕期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将有助于减少本病的漏误诊。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30-1436.

[2]胡顺琴,孙彤.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7):453-455.

[3]林琪,王慧芳,卢俊,等.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7):648-650.

[4]应伟雯,金杭美.三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6):478-479.

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m isdiagnosis analysis of the uterus unicornis

LIU Hui-bing,LI He-zhou,PENG Dan-dan,LU Hai-yan,FU Yu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R711.74;R445.1

B

1008-1062(2016)02-0142-02

2015-08-06;

2015-09-11

刘慧冰(1980-),女,河南临颍人,主治医师。E-mail:lzf4a@163.com

刘慧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450052。E-mail:lzf4a@163.com

猜你喜欢
柳叶刀包块宫腔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乳癌手术后病床口占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柳叶刀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