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质地

2016-12-02 17:10冯锐
啄木鸟 2016年12期

冯锐

透视警装背后心灵的质地

“你的事迹很让我感动,我要向你学习,全省公安民警都要向你学习……”

2016年7月14日,刚刚履新将近两个月的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毕宝文专程赶到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孙杰警务室走访慰问。平日里抓工作很有“铁质”气息的毕宝文,面对孙杰时却柔和深沉,敬意满满。因为,五十六岁的厅长读懂了五十四岁的民警孙杰。

这一天,一向平静从容的孙杰面对厅长的时候却显得从未有过的激动:“请厅长放心,我一定给咱们警察职业争光!”

毕宝文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老公安。也许,从警岁月的积淀,会令他在刹那间透视每一套警装背后心灵的质地。那一天,毕宝文在孙杰警务室来回踱步,认真察看每一个细节,他比任何一位随行人员都看得认真、看得仔细。

两周前的7月1日,毕宝文在全省公安机关优化发展环境会议上盘点基层问题时掷地有声:“我即环境、我即形象、我即发展”理念没有入脑入心,更没有融入血脉……一些单位和少数民警,对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反应迟缓、态度冷淡,处置不规范……办关系案、人情案,随意执法、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依然存在……有的民警对党委、政府指出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表面认账、内心抵触,口惠而实不至……

两周后的这一天,毕宝文实地感受着孙杰的事迹,感受着孙杰这个人——“公安工作就要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当中,全身心地去为群众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样公安工作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群众基础。”

厅长对待孙杰的态度,代表着黑龙江省公安工作的导向。一位好“溜边儿”的警察就这样刹那间跃入人们的视野。后来我问孙杰:“见到厅长的时候,咋那么激动?平时您很淡定啊?”

孙杰有点儿不好意思:“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尽职尽责,我做到了,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精彩可言,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领导啊。厅长说我的事儿让他感动,厅长的表现才让我感动。”

孙杰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也变不了。但从这一刻起,孙杰想溜边儿是不成了。作为一处思想高地,孙杰有义务把自己的事迹展现出来,让更多的民警受教育。

那年初春,我第一次来到孙杰的办公室。孙杰的办公室在一楼左拐最里边,依然是很溜边儿的那么个位置。

最近几年,我收集了大量与大庆公安有关的经验材料,孙杰的事迹也星星点点听过,但始终没机会认真和他聊聊。大庆公安经验始终在黑龙江省独占鳌头,在全国公安也是响当当的,这样一支公安队伍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应该是有说服力的,但大庆市公安局党委的态度依然很严谨:请帮忙严格考察,看看孙杰到底行不行,事迹到底过硬不……

那么,孙杰到底是怎样一个警察?作为当今时代的警察楷模,他能否承载这个称号呢?见到孙杰之前,我一直思考着……

孙杰的办公室光线很差,身处其中有些压抑感。寂静当中,门开了。孙杰闪身进来,没有特别的热情,也没有特别的不热情,这是典型的孙杰风格。

他是区里的人大代表,刚刚参加“两会”归来,按照会议要求,孙杰身着西装。那是一身做工很差的灰色西装,穿在孙杰身上怎么看怎么别扭。孙杰一边脱下西装换上警服,一边说:“不大合身,是吧?我就这一身西装,还是三十年前结婚时定做的,算是古董了。没办法啊……”

还没来得及聊起任何话题,一位农民工模样的人走进来。孙杰和他进行了一番细致交流,往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东西。

“你和孙杰熟悉吗?”在孙杰记录的时候,我插空问。

“熟悉啊,我们这里的人都和他熟悉。”

“你觉得他这人怎么样?”

“怎么样?特别好啊!很暖心、很贴心……这个警察和我遇见的所有警察都不一样……”这位来访者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当面听别人的表扬,孙杰表情如常,没有骄矜,更没有显得尴尬。看来,这种场面他已经习惯了。

1962年出生的孙杰是大庆公安队伍的老典型,现为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团结社区民警。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一级社区民警,大庆市劳动模范、优秀公仆、道德模范,大庆市政法战线十大标兵,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式公安民警”等荣誉称号。

初春的寒风依然凛冽,我和孙杰一起走进了他的辖区……

三十年前,方圆一公里

除了老式居民区,孙杰的辖区内还有一处方圆一公里的特殊区域,那里是私搭乱建相对集中的地方,更是外来人口聚集之处。方圆一公里,到处都是污渍斑斑的犄角旮旯,转悠一上午路线都不会重复。在这里,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简易窝棚,甚至还有驴群、羊群,而且,还有三座教堂。

孙杰领着我在这里走了一圈,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在这里从事社区民警工作,简直就是一次修行。

三十年前,这方圆一公里远远没有眼下这么乱;三十年前,这方圆一公里很有秩序地分布着一排排平房和四口油井;三十年前,这方圆一公里就是孙杰辖区的一部分;三十年前,孙杰结婚不久,就把家搬到了这方圆一公里的一处平房里;三十年前,管立荣嫁给警察孙杰的时候喜气洋洋,见到谁都会笑出一口白牙。

“当警察的老婆不容易,家里的事我可能帮不上多大忙,你要有思想准备啊。咱们搬到这个平房,主要是因为离我单位近,有事儿方便……”当时,孙杰是这样对妻子说的。

当时,管立荣并没有多想,能做警察的妻子,已经让她相当自豪。那阵子,无论孙杰提出什么要求,管立荣都会点头——嗯呐,好,行,听你的……

孙杰的辖区远远不止那方圆一公里,围绕方圆一公里的周边还有很大区域。

在孙杰的字典里,从当上警察那天起就没有时间概念,也从来没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三十年前的片儿警工作大多如此,茶余饭后是他们走家串户的高峰时段。由于家在那方圆一公里,孙杰其实就是那一带老百姓的左邻右舍。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向警察孙杰敞开。不过,即使是在茶余饭后的时间段走进老百姓家中,孙杰依旧警容严整。

每走进一户人家,他总会把大盖帽取下来放在某个地方,无论孙杰还是辖区群众,对这顶大盖帽都是虔诚满怀。“走了……”每当孙杰和大家聊完起身,总会有人取过那顶大盖帽,孙杰接过来,郑重地戴上——在这一带,片儿警孙杰是一个很有力道的称谓。

三十年前,沈殿生五十六岁,孙杰那个时候就称他沈大爷。沈大爷是油田老会战,曾经和铁人王进喜同台接受表彰,家里各种荣誉证书挂满墙。孙杰最喜欢去沈大爷家,沈大爷和孙杰的父母都认识。孙杰的父亲曾是黑龙江省政法界的标兵,也是奖章、奖状一大堆。每当沈大爷当着孙杰的父母表扬孙杰时,老两口都很欣慰。

三十年前,孙杰辖区里的那方圆一公里是没有教堂的。在那一带,沈大爷很受人尊敬,方圆一公里的人们也许弄不明白耶稣是咋回事,但对沈殿生的敬畏却是真真切切。孙杰时不时就会去一趟沈大爷家,喝着沈大爷给他泡好的茉莉花茶,把自己的工作感受和沈大爷交流。那种干事业的热情,远远超过对自己那个小家庭的热情。

结婚的头半年,管立荣作为警嫂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每天饭点儿,都要给孙杰热好馒头,但孙杰几乎没有正点儿回来过;周末包饺子,饺子何时下锅把握不好,因为她拿不准孙杰回家的时间;一个又一个夜晚,管立荣没事就在院子里薅草,草薅得精光也见不到孙杰的踪影……面对孙杰没完没了的工作,管立荣逐渐开始不理解,她开始摇头,开始对孙杰说不。

“警察也不都是你这个当法吧?你工作忙我能理解,可这成天该管的不该管的你都管了,把家全扔给了我,你图个啥?”

“咱们这个家有你,我啥都放心!”

这过日子的事儿,哪是一句话这么简单?婆婆身体不好,生病住院孙杰很少能陪着,公公做手术也是管立荣签的字。婆婆家的煤气罐,进出家门都是管立荣肩膀的事儿;儿童公园离家就三站地,可孙杰一次也没带儿子去过,倒是为了辖区里几个没人管、爱惹事的孩子,他没少往学校跑;辖区里的老人他不知道送走了多少个,可当管立荣的爸爸病危,全家都守在老人身边时,就孙杰在单位忙啊忙的,到底没能送老人最后一程……

管立荣双腿得了严重的静脉曲张,后来发展到必须做手术。可从她住进医院,到从手术室出来,孙杰都没露过面,说是单位有任务。管立荣觉得委屈极了。辖区里的群众要是有事,孙杰一准儿能到,送老百姓去医院的事儿常有,可轮到妻子住院,他却没影儿了。平时忙点儿累点儿也没啥,可生病的时候,这个丈夫居然指望不上,实在太让人难受了。没忍住,她给他打了个电话:“我现在就是你辖区里的群众,你能不能来看看我!”说着,她的眼泪噼噼啪啪往下掉。

心理防线的崩溃,是在那个暴风雪之夜。六岁的儿子因为肺炎发高烧,管立荣独自背着儿子顶风冒雪奔向医院,哗哗的泪水和冰雪交融——嫁给警察孙杰,真是让人把肠子悔青了。

好在,孙杰拿回家的一幅幅奖状多少给了管立荣一些安慰。孙杰对待各种荣誉总是绕着走,但领导和同事们心里有杆秤,但凡有荣誉都向他倾斜。和沈大爷一样,孙杰的奖状越来越多。

既然孙杰做的都是对老百姓、对社会有好处的事,自己苦点儿累点儿也值了,何况组织上还给了孙杰那么多的荣誉,自己就更不能拖他的后腿。渐渐地,家里的事儿,管立荣再不用他分心了,能干的自己干,实在干不了的,就找亲戚朋友来帮忙。孙杰忙不过来时,她甚至还带着孩子去帮他。孙杰在辖区认了好几位干爹干妈,都是无人照料的老人,她也经常替他去照顾;孙杰认的干女儿、干儿子,她时不时叫他们来家吃饭,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干妈贾大娘过世时,儿子没能赶回来,孙杰和管立荣就和老人的女儿一起,把老人送到殡仪馆。当时是大半夜,三个人抬着老人的遗体下楼。管立荣胆子不大,更没经历过这种事,心惊胆战的,在楼梯上都走不稳,直往墙上撞。

这些事都发生在方圆一公里。管立荣虽然逐渐理解了丈夫,有时候又不由得琢磨,丈夫每天的工作都是鸡毛蒜皮,可看那些影视剧,警察的生活怎么一个个都惊心动魄的呢?

三十年前,警察的枪是可以带回家的,孙杰的那支手枪总是擦拭得油光锃亮。偶尔孙杰在家的时候,闲暇时间大多都是在擦枪。那支“五四”手枪很重,管立荣有时也会拿起来掂量一下。儿子五岁的时候,孙杰把退去子弹的手枪给他玩了一会儿。小家伙的各种玩具手枪一大堆,拿着孙杰的这个真家伙端详良久,然后说:假的……

孙杰的工作远不像妻子认为的那样鸡毛蒜皮,只是孙杰不大喜欢和她提起那些危险的事情。孙杰也好,孙杰所里的同事也好,带枪回家是很普遍的。假如某个时段开展“严打”,或是抓坏人抓得正紧,直到回家进屋反锁房门之前,枪里的子弹都会处于上膛状态,因为民警遭到报复的事件在那时屡见不鲜。

1992年的时候,三十多岁的王振奎一直游荡社会,和一群年纪相仿的人混在一起,渐渐成了他们的头儿,整天带着十几个兄弟在团结市场上混。王振奎喜欢外国电影里那样打打杀杀的活法,觉得自己也算个人物。孙杰把他作为帮教对象,给他讲道理,让他务正道。王振奎却把孙杰的话当成耳旁风。

1994年8月17日晚上,王振奎一伙人跟另一群小混子为争地盘在中心街斗殴。混战中,王振奎把宋某砍伤。孙杰出现场的时候,当场鸣枪示警,震慑住了所有人。

王振奎是很豪横的人,孙杰的辖区随后三十多年没有人比他更加豪横。别看他平时把孙杰的劝告当耳旁风,但王振奎见到孙杰就老老实实。那个时候,大小混混儿都是非常怕警察的,很少有人敢于当面挑战警察的权威,挑战孙杰的权威,那更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故意伤害,王振奎被判了重刑。孙杰跟管立荣讲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管立荣已觉得惊心动魄,但她没想到,真正的惊心动魄还在后边。

几年后的一个傍晚,管立荣下班回家,发现有个人站在自家门口。见来人有些眼熟,又没什么可疑迹象,她便打开家门走进院子,没想到,那个人竟然也跟着进了院子。管立荣顿时紧张起来。对方说:“嫂子,我是王振奎……”

不说这个名字还好,听到这三个字,管立荣魂儿都吓没了。报复,一定是来报复了!管立荣的腿抖得像筛糠,第一个念头便想到孙杰,想到孙杰的那把枪……

见管立荣紧张的样子,王振奎明白过来,马上撤身走到院外:“嫂子,您别害怕,我不是来寻仇的,我是来报恩的。”

蹲监狱的时候,王振奎最担心的就是家散了,老婆孩子成了别人的。正当他在监狱里破罐子破摔的时候,孙杰来看望他了。孙杰不但带着吃的、用的,还把他爱人和孩子也带来了。那一刻,王振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孙杰安慰他说:“振奎啊,虽然你管我媳妇叫嫂子,其实你比我还大一岁,以后我叫你大哥好啦。你现在还年轻,好好接受改造,争取立功减刑,你的家人都盼你早点儿出来呢。今后我会常来看你,有什么事儿尽管和我说!”

从此,王振奎与孙杰老弟结下不解之缘。正是孙杰的关心改变了王振奎。王振奎积极改造,提前两年释放。

得知事情的经过,管立荣长出一口气,但那个傍晚的惊心动魄却令她牢记一生。虽然牢记一生,但毕竟只是一个插曲而已。现在想起来,三十年前那方圆一公里发生的一切,对于管立荣和孙杰来说,始终是一段温暖的回忆。那时百姓的家门很好进,那时的警民关系很和谐,那时的公安民警很有威信……更难能可贵的是,那段日子,夫妻二人一同携手走过。

二十年前,有关两辆车的记忆

二十年前,秋天里一场意外的大火,点燃了孙杰家所在的那一排平房。辖区群众纷纷赶来,一起动手帮着从家里抢救财物。等孙杰从抗洪一线回到那方圆一公里的时候,家已经没有了。

母亲哭了。孙杰的母亲早年是畜牧场的挤奶工,因为不慎感染了牛羊身上的布氏杆菌,留下终身残疾。母亲常年住院,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孙杰家的生活一直很艰难。这一次大火,更是雪上加霜。

二十年前,警察的工资很低,孙杰一家陷入困境。管立荣回到娘家到处借钱,买了一辆出租车,不分白天黑夜地四处奔波,赚钱贴补家用。

那段时期恰好是公安工作的一个特殊节点,警察待遇低,各级公安机关经费严重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不规范问题凸显,个别民警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捞好处。但在这方面,管立荣不必叮嘱丈夫,她相信丈夫,更相信凭自己的辛苦付出,一定能走出困境。

“血洗大庆,回家过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大庆市普遍流行的一句俗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其时,从黑龙江全省角度来说,也是严重暴力案件高发期,当时的出租车司机没遭遇过抢劫的凤毛麟角。秋天里的一把火,把管立荣推上了一个危险职业。孙杰担心,却又无力阻止。

“你是警察,虽然你驾驶技术好,但总不能让你下班后去干这个,影响警察形象啊!”妻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她的觉悟。可觉悟归觉悟,夜色茫茫下的那些危险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孙杰的心,每天都提到嗓子眼儿。

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管立荣吃过晚饭,安顿好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急匆匆驾驶出租车来到火车站。大庆火车站的列车时刻表,管立荣倒背如流,南来北往哪一趟列车下来的人多人少,她更是了如指掌。

这天夜里,有三个年轻人上了管立荣的车。管立荣感觉不大对头,但哪里不对,她又说不上来。她安慰自己:“我不会这么倒霉的。”

她用余光打量着坐在副驾驶的年轻人,又通过后视镜观察后座的两个人。三个人一直安安静静,一声不吭,更显得反常。管立荣故作轻松地问他们:“家是大庆的吗?”

副驾驶那位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回头看看后座的两位,似乎是在示意着什么。接着,管立荣听到后座有某种动静,似乎是从兜子里拿出了什么东西。管立荣继续没话找话:“坐这么晚的车,吃饭了没有啊?住旅店吗?”

“不住旅店。”副驾驶那位回答。接下来,他开始和管立荣聊天了,“大姐,开出租车很辛苦吧?”

“是很辛苦啊,但为了生活,没办法啊。”

一边聊着天,副驾驶的年轻人不断变换着目的地,一会儿说去这儿,一会儿说去那儿,反正没个准地方。管立荣基本明白了,来者不善啊。抢劫出租车的事她听得多了,没想到这次轮到自己头上。她想突然一个刹车,然后弃车逃跑,转念一想,这车可是借钱买的。逃跑还是坚持下去的念头一直折磨着她。

这个时候,管立荣特别想念孙杰。此刻,孙杰正在市里某个卡点执勤,这是下午两人通电话时孙杰告诉她的。孙杰特意叮嘱她说,最近抢劫出租车司机的案件特别多,遇到年轻男乘客一定要警惕。可现在,为时已晚。

抢劫是小事,抢劫后又要了性命的屡见不鲜。管立荣想起了自己十三岁的儿子。原本是要开出租车赚钱,供儿子将来上大学、娶媳妇……管立荣开始怨恨那场无情的大火,如果不是邻居家着火殃及自家,她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思绪纷乱,但她还是要不停地和身边几个年轻人说话,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你们年龄都不大啊,参加工作了吗?”

“我们都没工作。”

就在这个时候,管立荣精神一振,她看到了不远处的警灯,那是一处警察设置的卡点。她暗自庆幸:“得救了!”

没想到,副驾驶那位突然说:“右拐。”

也许是过于紧张的缘故,管立荣竟然机械地听从了对方的指令,直接右拐进入了一条漆黑的胡同。管立荣感觉那三个年轻人深深呼出一口气,而她则深深吸了一口气——凉气。她心想:“完了,这一拐弯,算是拐入绝境了……”

由于管立荣听从了指令,副驾驶那位似乎非常满意,“大姐,你爱人是干什么的啊?”

当然不能说是警察。管立荣说:“他没工作。他要是有工作,我能大半夜吃这个辛苦嘛!我们全家老小都靠我这个方向盘。”

副驾驶那位接着问:“大姐,你恨警察吗?”

管立荣有点儿哭笑不得,她觉得自己和警察太有缘分了,这个时候还能听到这样的问题。她怎么能恨警察呢?在这个时候她更加明白警察二字意味着什么。

没等管立荣回答,那人接着说:“我啊,最恨警察了。”

后座的一位说话了:“刚才那么多警察,在那边……”

气氛越来越不对,管立荣听到一个人说“停车”时,一个急刹停住了。副驾驶的年轻人说:“大姐,我没带钱。”

“没带钱,就不要了,就当是朋友,送你们一程。”

后座的一个年轻人下了车,应该是在外边警戒。身边的人接着说:“大姐,我们没带钱,你能借我们点儿不?我们没钱住店,也没钱吃晚饭。”

后座的另一个人已经拿出了绳子,副驾驶那位则拿出一把枪。管立荣看了看,心里不由得苦笑——假枪,一看就是假枪;真枪,俺可见过啊。管立荣不怕枪,倒是害怕那绳子。她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都拿去吧,谁还没有困难的时候呢?”

“还有什么?都拿出来!”没等管立荣反应过来,对方已经开始翻包了。副驾驶那位发现了一个存折,管立荣立即将密码告诉了他。

管立荣最害怕的,是他们把车抢走。好在,她刚才一系列听话的表现明显令三个人非常满意。他们将她的眼睛蒙上,又把她的双手捆上。其中一位临走前说:“你自己能解开绳子,等你解开就可以开车走了……”

眼睛被蒙上的一刹那,管立荣本已彻底绝望,听到对方最后一番话,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不容易解开绳子,她开车来到此前看到的那个警察卡点。卡点灯火通明,密密麻麻都是橄榄绿,橄榄绿是那个年代警服的颜色。立即有人认出了她——咱们的家属,自己人!

妻子开出租车的惊险一幕,让孙杰终生难忘。还有一辆2020G款的北京吉普,经常会在漆黑的夜里,不经意地驶入孙杰的梦境。

那个年代,2020G北京吉普在警察的心目中远比现在的路虎、保时捷拉风,但恰恰就是这款北京吉普,承载了一段鲜血淋漓的记忆。

二十年前,孙杰兼任所里的司机,每逢加班太晚,他就开车送老所长回家。每次,他都把车开到老所长家楼下,等老所长上了楼,在家里的阳台上向他摆手,他才会离开。因此,那辆2020G款的北京吉普时常会在深夜中出现在老所长家楼下,一来一去,留下一阵发动机的轰鸣。

后来,老所长被提拔为刑警大队的教导员。所长在那个时候是副科级,而刑警队教导员是正科级,好事一桩啊。可没想到,老所长去刑警队不久,就在自己家门前被害,配枪也被抢走了。

如果依然有孙杰天天陪伴相送,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以后的从警岁月中,孙杰对此始终难以释怀,却只有接受惨痛的现实。后来案件成功侦破,那款2020G北京吉普也从此深深镌刻在孙杰的脑海中,时刻提醒着他做好基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孙杰清楚,当警察,不是闹着玩的。

百问不倒的“全熟”民警

转眼间,三十年匆匆过去。

从1985年开始,孙杰一直负责团结社区的工作。那方圆一公里的平房区域,因为油田需要加密架设油井,大部分住户都被疏散,一排排的平房都被拆除,一个又一个油井成为了那方圆一公里的主人。但是,油井之间的空地,又被很多外来人员占据,或是加盖简易房,或是搭个窝棚,这些人有拾荒的,有收废品的,有做力工的……后来,又出现了三座教堂。

相比三十年前,这一带变得混乱无序,本来就复杂的人群中,又多了来此祈祷的人流,方圆一公里的上空时常盘旋着教堂的风琴声。

三十年过去,孙杰感觉自己老了,有些跟不上形势了,有很多事情难以理解。三十年前,他要是给辖区困难群众做点儿好事,人们会感谢他,感谢政府;如今若是帮助了某些群众,对方总是感谢“主恩”。这是什么逻辑呢?

“当警察三十年,你还是普通警员,亏得慌吗?”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这样问他,其中有老同事、新同事,有朋友,更有辖区群众。孙杰对喜好问他这类问题的人往往敬而远之——遇见就溜边儿。

三十年过去,孙杰从年轻片儿警变成老片儿警,环境变了,但他没变。三十年前,孙杰辖区的住户基本上都是油田老职工;如今,油田老职工陆续搬走,辖区里半数都是暂住人口,然而孙杰对辖区状况却始终了如指掌。

孙杰的管区共1506户4522人,常住、暂住人口各半,人员流动性大,对于“奔五”的“超龄”社区民警来说,做到“全熟”,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孙杰坚持每天人口手册不离身,走路看,坐车看,就连吃饭和睡前也要拿出来翻看一遍。为了增强记忆,他总是找机会进行自测,在单位请同事帮忙,在家里让爱人考核。

这时的孙杰,比三十年前更加忙碌。为了解决与双职工以及做买卖早出晚归的居民的见面问题,他巧妙运用“错时工作法”,利用中午、晚上和节假日走街串户,熟悉情况。为了防止混淆,他将姓名相近、模样相似的居民列在一起,区别记忆;将每栋楼房、每幢平房绘制出平面图,先填空,再对照手册反复核对;通过一户居民,熟悉上下楼和左邻右舍的情况,再通过下一户居民互相印证。经过潜心研究,不断摸索,他总结出“归类比对法”、“平面图测试法”、“以点扩面记忆法”,被称为孙杰人口熟悉“三法”,在大庆市公安局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翻开孙杰的笔记本,每家门牌号、户主、配偶、子女的信息工工整整、一应俱全。辖区34栋居民楼、134个单元、1816个门,门里住着啥人,门外谁总溜达,孙杰全知道。靠着这个本领,孙杰成为大庆市公安局第一个百问不倒的“全熟”民警。

尽管如此,孙杰眼下却有着与三十年前完全不同的感觉。社会治安形势的确有极大好转,孙杰平日下片工作早已不用佩戴枪支。但是,也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茶余饭后走进辖区内任何一户居民家中都会受到礼遇,他也很少有机会再像三十年前那样,从容地将大盖帽摘下来放到某个地方,离开的时候,主人再恭恭敬敬地将大盖帽送到他的手中……不仅如此,在走访入户时,除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时常会听到恶言恶语。

“最近这些年,吃过不少闭门羹,现在人们活着似乎都挺累,也都很烦躁,难免不配合。”孙杰对此充满理解。但客观现实不能回避,如果不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警民之间没有纽带,社区警务工作面临的风险就是不可控的。孙杰始终认为,与辖区群众的互动也需要铁杵磨成针的耐心。

吃过不少闭门羹,但孙杰从不气馁。孙杰养成了腿勤、眼勤、嘴勤、手勤的好习惯,啥时候看见他都带个本,兜里揣支笔,发现新情况就顺手记下来,回到单位再一一核实。孙杰因此练就了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熟百家事、知百家情的过硬基本功。

为适应基础工作信息化趋势,鬓角花白的孙杰坐在了辖区第二小学的课堂里,从拼音学起,每天下班后来到学校上“晚自习”,苦学六十天,又自费报了一个电脑学习班,别人十五天毕业,他学了一个月。为练习,还花五千元买了电脑,整宿整宿不睡觉。他的打字速度从最初的每分钟七八个字,渐渐提高到每分钟四五十字。在大庆市公安局2007年打字速度达标考核中,他成为同龄民警中为数不多的达标者之一。

辖区里的那方圆一公里

学会电脑的孙杰工作效率更高了,录入的常住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近万条,不论是数量还是完整度均高于规范。

岁月不饶人,孙杰腿脚慢了,就买了一辆自行车。

“孙警官整日骑车在辖区转悠,谁家窗户上贴着出租,谁家又搬进了新人,他肯定第一个到。”

“老人买菜拎着不方便,孙警官看到了,就骑车给捎一段。”

孙杰的日常,就这样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2012年,大庆市公安局破格将普通警员身份的孙杰晋升为正科级。

从警三十年之“囧”

三十年前方圆一公里内整齐的一排排平房,始终存留在孙杰的记忆深处。这个眼下被称作团结社区的地方,过去叫团结居民委员会。名字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看着他娶媳生子,看着他从小片儿警变成老片儿警,而他也一直觉得团结社区就是自己生命里最为重要的景象。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团结社区周边高楼迭起,孙杰所在单位的办公条件、执法软硬件等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孙杰内心却没有了三十年前的那种踏实。一排排平房消失了,与那一排排平房同时消失的,除了左邻右舍的那份温情,还有令人踏实的秩序感。如今,在那方圆一公里,与密布的油井相伴的,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和各种简易窝棚。对眼下的景象,孙杰多少有些失望。

这里还有一个地方相对特殊,那就是教堂。

孙杰经常夹着笔记本到处溜达,教堂当然也要常常去走动一下。孙杰会坐在教堂最后一排的某个角落,看着密密麻麻的椅子转眼间就坐满了人,转眼间又散去。辖区里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但孙杰却感觉人们越来越心浮气躁了。

孙杰尝试着和教堂里的工作人员交流,但对方对警察却是拒之千里之外。孙杰觉得,警察做了很多好事,生活里,人们也都需要警察,可为什么如今的老百姓对警察却少了当年的尊重呢?困惑归困惑,但孙杰没有裹足不前。在警察遭遇囧事越来越多的年代,孙杰还在坚持。

与二三十年前完全不同,近些年的杀人案件少了谋杀、财杀,多的是因为心浮气躁、意气用事导致的激情杀人,这类案件的现场处置绝对是个挑战。在控制事态的黄金时段,需要高超的技巧。孙杰不缺技巧,更不缺勇敢。

夜里九时,吴某持斧连砍三人。值班的孙杰正在沙发上打瞌睡,接到警情后立马困意全无。五十多岁的孙杰,行动起来和小伙子无异。

虽然是夜晚,围观的人很多,局面很混乱,但孙杰明白,动枪是不行的。于是,孙杰平心静气地走上前:“小吴,你拿我当人质,咱们谈谈。”

吴某一点儿没客气,瞬间将斧子架在他脖子上:“都闪开,否则我剁了这个警察……”

斧子上还有血迹,那血迹一点点浸到孙杰的皮肤上,让人看了都为孙杰捏一把汗。于是有人大喊:“小伙子,放了这个老警察吧,和人家有啥关系?你放了他,对你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吴某情绪激动,拖着孙杰往说话那人的方向走,那人扭头就跑,转眼不见踪影。孙杰示意大家不要多说话,又用手比画一下自己,意思是由他来处理。被当成人质的孙杰淡定而沉稳:“吴啊,我前几天还看到你老爸老妈了,他们的头发可比前几年白多了……”

“吴啊,你的孩子长得多快啊,话都差不多能说全了……”

“吴啊,你咋能惹这么大的事儿?要是别的警察来,说不定一枪就把你撂倒了……多亏是我值班。”

“吴啊,你把斧子拿走,放我脖子上我挺难受……”

二十多分钟过去了,孙杰一直絮絮叨叨,家长里短,把周围看热闹的都看累了。吴某长叹一声:“孙哥,这也就是你,要不然我就拼了,听你的,我自首。”

外来户小郑平时爱玩“拖拉机”。冬天的一个晚上,他和另外三个人一起玩,没多久就输得抬不起头。小郑觉得不大对劲,后来终于发现是被人家合伙下了套。

骗局被识破后,那几个人依然不认账。小郑跟他们理论,但自己是外来户,对方仗着人多,就是不还他钱。火药味越来越浓,本来小郑就窝着火,被这几个人一激,脑袋一发热,拎起菜刀把那三个人砍倒在平房院内。

孙杰刚给小郑的孩子落了户口,自然认得他。接到报警后,孙杰连跑带颠赶到现场,发现三名被砍倒的人伤得挺重,浑身是血,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孙杰赶紧拨打120叫救护车,一边让旁边的群众帮着把伤者送医院治疗。

此时,小郑挥舞着菜刀,他已经砍红了眼,放出话说,必须把这几个人都整死,看谁敢把他们送上救护车!孙杰知道这时候不能再刺激他,边劝说边往小郑身边靠拢。突然,小郑冲上来,把菜刀架在孙杰的脖子上。大家伙儿连忙喊:“快把刀放下,别干傻事,孙警官可是咱们的亲人哪!”

孙杰有点儿无奈。自己的脖子可是遭了殃,刀斧轮流光临——这警察当的!稳定一下情绪,他对小郑说:“你还年轻,就因为这么点儿小事毁了你的一生,毁了你的家庭,值不值?听我一句劝,把刀放下,咱们有啥事坐下来慢慢解决。法律无情呀,你想想,你这一刀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面对疯狂的小郑,孙杰继续着他一贯的絮絮叨叨。小郑几次挥起刀,却没有落下。他的态度慢慢软了下来,最终放下了菜刀,乖乖地跟着孙杰走了,地上躺着的三个人也被送上了救护车。

押解小郑回去的路上,孙杰说:“我刚刚给你孩子落了户口,孩子马上就上学了,你得珍惜好日子啊。刚才要是任你发疯,那三个人死了,你也得挨枪子儿,你这个家就都完了!”

小郑后悔不迭:“孙哥,我真没良心,你帮了我那么大忙,我却差点儿害了你……”

后来提起这事,孙杰说:“冒了这么大风险,能够点醒一个人,也值了。”

他改变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在的人们啊,想法又多又固执,做事不计后果。孙杰每每想到这儿,就不由得皱眉头。但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会像改造王振奎一样,努力安抚一颗又一颗浮躁的心。

那年王振奎出狱后,孙杰一连跑了七八家单位,可人家听说这位是刚放出来的,都婉言谢绝了。孙杰急得嘴都起了泡。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单位,耐心介绍了王振奎的情况和他想要好好干的想法,还拍胸脯给他做了担保,人家才勉强答应留下王振奎试试。

为了报答孙杰,王振奎努力干活儿,别人不爱干的脏活儿累活儿他抢着干,终于得到单位的认可。孙杰还和王振奎建立了热线联系,有了进步就表扬他,一有思想波动就开导他。

2000年,王振奎的单位效益不好,开不出工资,孙杰又想办法在油田总医院楼区帮他租了一间门市房开小饭馆,给患者送餐。饭馆的生意逐渐好起来,王振奎过日子也不愁了,孩子上初中的事孙杰也帮忙解决了。

2004年8月中旬的一天,王振奎和孙杰聊天时说,儿子小路快十六了,学也不好好上,平日喜欢上网聊天,还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走得很近。孙杰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一边劝导着王振奎,一边琢磨着如何把小路引导到正道上来。

不久后的一个周末,小路早早离家,晚上九点多还没回来,一家人都急坏了,王振奎赶紧给孙杰打电话求助。最后,孙杰在中心街一个网吧内将小路找到,送到家里时已经是后半夜了。为了彻底改变小路,孙杰与小路结成了“忘年交”,在孙杰的耐心教导下,小路有了很大的变化,懂事多了,也爱学习了。

王振奎感激地对孙杰说:“你算是又救了我一回,你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恩人,还是我们全家的恩人,这辈子能有你这样的兄弟,真好!”

如今,王振奎的生活越来越好,他始终不忘孙杰对他的教导,不忘政府对他的关爱,只要有机会,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弱势群体献一份爱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王振奎也收获了感动和快乐。

一天晚上,绥化警方赶到大庆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卫国,分局领导连夜通知孙杰协助查找。拿到协查通报,孙杰眼前一亮,立刻想到某小区4单元8号刚搬来一户,就一个人,原籍在绥化。

孙杰打开电脑,找出该人的照片和资料,确认就是此人。前后不到五十分钟,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绥化同行紧紧握着孙杰的手说:“没想到,大庆警察工作这么细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由于业务基本功扎实,分局频繁交给孙杰带徒弟的任务,在这方面,孙杰从不溜边儿。

吕畅是刚刚入警的“90后”,她认识孙杰是在分局组织召开的孙杰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座谈中,孙杰话语并不多,而且始终强调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基层社区民警该做的工作。从那时起,吕畅格外留意这位与众不同的战友大哥,留意这位虽然很有名气,但凡事总有点儿溜边儿状态的谦卑兄长。

有一次,单位要给新警建立档案,需要交一张身穿春秋警服的一寸照片。因为上班时间不长,吕畅的春秋警服还没发下来,吕畅和同事们又都不熟,她站在办证大厅正琢磨着上哪儿去借警服,正好碰见带群众来办事的孙杰。孙杰问她:“小吕,在这儿发什么呆呢?”

吕畅说:“孙哥,局里要照民警档案照片,可我没有警服。”

不一会儿,孙杰就带着一身警服回来,交到了吕畅手中。第二天,吕畅去还衣服,同时向孙杰表达谢意,正好碰上他在接电话。孙杰一边接电话一边翻动手中的笔记本记录信息,吕畅看他这样写字有些费力,就伸手帮他摁住了笔记本。

不经意间,吕畅被孙杰记录的内容吸引了,出于好奇,她跟孙杰说想看看他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口信息,细致地记录了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各种添加、删除记号和新旧墨水颜色的对比,意味着这些信息是和实际情况保持同步的。吕畅被孙杰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孙哥,这么多信息都是你记的啊,这也太细致了!”

孙杰说:“干咱们这行既要腿勤、眼勤,还要手勤,平时多走两趟,歇着的时候多记几笔,很多问题就能从根儿上预防,基础工作马虎不得啊!你是干刑事技术工作的,这些方面就更要精细、严谨。”

孙杰的话,深深印在吕畅心里。渐渐地,吕畅与单位的战友们熟悉了。休息聊天时,她把从孙杰那里学来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才发现被孙杰的精神感染的,远远不止她一个。

和吕畅一样,孙杰的徒弟郭新璐也是刚入警。郭新璐说:“与孙大哥接触后你才会明白什么叫谦逊,什么叫勤奋,什么叫精心育人。”

一次,孙杰要上传一份文件,由于软件版本较新,他不太熟悉,就让徒弟小郭帮忙。小郭一边上传,孙杰一边用心记录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文件传完,小郭刚要离开,孙杰叫住了她:“小郭,你先别走。这个文件夹里是我根据这些年来的工作总结的追逃工作法,你复制回去仔细看看,以后工作中可能会用得到。”

孙杰就这样把自己在三十五年基层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这其中,除了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更有对新同志的无私呵护。

罗中宇是法制综合室的民警,参加工作已经十一年。刚刚入警时,孙杰就是他的师傅。当警察是罗中宇从小的梦想,进入警队后一心想当刑警,破大案、抓逃犯,不成想却成了一名社区民警。在社区接处警,面对的都是琐碎小事,再加上个别群众对警察的不理解,让他内心很是失落。直到有一天,和孙杰处理了一起社区纠纷后,罗中宇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那天早上刚交接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孙杰抄起电话:“喂,您好!什么位置……好,马上就到!”

放下电话,孙杰招呼罗中宇:“快,出警!”

罗中宇心中一阵窃喜,哈哈,终于来案子了!然而,当孙杰在路上告诉他只是一起邻里纠纷时,罗中宇马上就蔫了。孙杰看出他情绪不高,于是说:“咱们社区民警处理的看似都是小事,但处理不当就会变成大问题,吵架会演变为动手,动手会升级为杀人。所以,化解一个小矛盾、小纠纷,可能就防止了一个大案件的发生。”

很快,两人到了事发地点。原来是一个刚搬过来准备结婚的小伙子和隔壁老大娘因为一个浴霸的归属吵了起来。罗中宇想,我要露一手让这个老民警看看。可是,他耐着性子劝了半天,双方依然争执不下。正犯愁时,一直站在他旁边的孙杰说话了:“大家不要吵,大娘您先回屋。”

说着,孙杰把老人家扶回家里,关上门,然后转身对小伙子说:“新婚就该用新东西,我是负责这个社区的民警孙杰,今天咱俩初次认识,你结婚,大哥送你个新浴霸,结婚时别忘了告诉我一声,我还要来喝杯喜酒。”

刚才还很激动的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哥,有您这句话就行了。这个浴霸,我马上给大娘送过去。”

纠纷圆满化解了,罗中宇的心结也被孙杰解开了。从此,他怀着一种爱民为民的情感去工作,之后的十余年中,无论局里安排他到什么岗位,他都一直坚持像孙杰那样工作,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更收获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孙杰用他特有的方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改变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方圆一公里永远的主角

有的民警发牢骚:“这年头儿,群众工作是最难的,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付出,人家也不理解,不支持。”但在孙杰这里,却是另一种情况。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大庆站传递活动前不久,团结社区一个姓洪的老爷子,在牌匾店定做了一个“祝北京奥运圆满成功”的条幅,准备在火炬传递的时候挂出去,表达一下对奥运的支持。

老爷子家所在的住宅楼紧邻世纪大道,属于火炬传递路线的沿街建筑,上级要求不许悬挂任何条幅。但老爷子很固执,居委会的同志多次劝导,他都不配合,就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分局。分局派遣孙杰和几位民警一起去处理。在去往老爷子家的路上,大家都在议论,这么倔的老爷子,怎么才能做通思想工作呢?大家心里都没底儿,孙杰却神色轻松,一声不吭。

到了老爷子家门口,孙杰上前敲门:“干爹,开门,我是孙杰。”

“来了来了。”门开了,老爷子乐呵呵地把大家让到屋里。

孙杰说:“干爹,你做这条幅咋不跟我说一声?火炬传递期间不准挂任何条幅,这是上级的要求,你要是真挂出去了,可就把儿子我的饭碗给砸了。”

老爷子二话没说,把条幅翻出来交给孙杰,还说:“这栋楼我帮你瞅着,出毛病你拿干爹是问。”

大家原以为老爷子一定是个油盐不进的主儿,没想到,孙杰三言两语,就雨过天晴了。

2015年6月的一天,团结社区居民张万金在阳台晾衣服,把楼下邻居张景华晒的十多斤小米淋湿了,两家产生纠纷,居委会多次调解都没效果,最后找到了孙杰。

张景华一看到孙杰,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把抓住孙杰的胳膊:“孙警官,你可得给我作主哇!”

孙杰了解事情经过后,让双方都不要激动,然后对张万金说:“老张,你给景华老弟赔个礼,小米的钱我给了。”

这样一来,张万金反倒不好意思了:“我听孙警官的,这几个钱,哪能让你给呢。”

就这样,孙杰用一个小小的激将法,把两家的纠纷给化解了。

孙杰平时不大爱出声,而且经常溜边儿,因此,他给许多同事的印象都是一个背影,或是在某个角落里安安静静地坐着。然而,在那方圆一公里的地界,平日里不大出声、凡事喜欢溜边儿的孙杰,总和一些人有说不完的话,他在那里永远不会溜边儿,他永远是那里的主角。

老贾常年漂泊在外,最后定居在那方圆一公里。其实老贾并不老,只有四十五岁,但看起来却像六七十岁的老人,瘦骨嶙峋,牙齿缺失,两眼无神。之所以定居在方圆一公里,主要是因为每个月一百五十元的房费,这样的价钱,他勉强能够负担。像老贾这样的人,在这方圆一公里经常可以见到,总是走了一波又来一波。

老贾没有身份证,很少与周围人交往,就凭这两条,绝对值得孙杰怀疑。老贾提供了自己山东老家村子的名字,孙杰进行了认真调查,最终核实,老贾没有任何不良记录,至于户口是怎么弄丢的,糊里糊涂的老贾始终说不清楚。

这方圆一公里的确很难管理,但孙杰始终准确掌握着乞丐数量、拾荒者数量、外来打工者数量,一旦有弄不清的情况出现,孙杰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会罢休的。自从老贾进入他的视线,他就一直关注着这个人。

那年冬天很冷,在一个风雪夜,老贾独自在住处瑟瑟发抖,他那一百五十元一个月的住所,就像是一个冰窖,炉子里的煤火似乎也是没精打采。老贾觉得,自己的生命之火似乎也在渐渐熄灭。外边的房门似乎开了,老贾并不在意,自己家徒四壁,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进来的,是穿着警用棉大衣的孙杰。老贾也不和他打招呼,就那么静静地注视着孙杰。这是孙杰第一次进老贾的家门,他关切地说:“生炉子可要注意安全,吃饭没有?”

孙杰时不时就要看看沈大爷的奖章和证书

老贾没想到,从那一晚开始,自己和孙杰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年不和别人交流,老贾一度感觉自己的语言功能退化了,但遇到孙杰以后,他又有了和别人交往的愿望,精神头儿也渐渐好了。孙杰给他送来厚厚的棉被,送来多种日常用品,帮他拾掇屋子,冷冷清清的家里,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声。

“你这么关心我,我怎么报答?”老贾每每这样说的时候,孙杰都会岔开话题。他和老贾聊得最多的,是那方圆一公里和老贾境遇差不多的人们,行乞的、捡破烂的、打零工的。第二年春天,老贾回山东老家了。屋子里的其他东西他都没带,但他把孙杰送他的棉被认真打了包,他说,那棉被他要留一辈子做个纪念。

临走时,老贾向孙杰提起一个人,这个人住在驴棚附近,一脸大胡子。老贾告诉孙杰,这一带的人都不知道大胡子是从哪儿来的,但老贾猜测,那个大胡子一定是警察想抓的那种人。

老贾说的那个大胡子,五十多岁,一米八的个头儿,住的位置极其隐蔽。若想到达大胡子的住处,需要绕过一个池塘,经过一个养驴的棚子,走到一条小胡同的尽头。这里有一个豆腐房,豆腐房旁边有个鸡圈。一般人走到这里,通常都以为不会再有能住人的地方了,而那个大胡子的住处就在鸡圈后面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

孙杰观察了大胡子许多天。第一次正面接触,大胡子穿一身红色的破旧工装,正在给别人搬东西。孙杰问其姓名、住址,此人自称季平,说自己八岁时被人骗到大兴安岭,原籍是辽宁什么地方的自己也记不清了,更没有身份证,为了使自己能四季平安地生活,就给自己起名“季平”。

孙杰没有打草惊蛇,暗暗在周边开展调查,发现此人在外打工时很少与人合伙干活儿,总是独来独往。回到局里,孙杰在网上对“季平”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均对不上号。此人的疑点越来越重:八岁就离开辽宁来到黑龙江,四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有这么重的辽宁口音?他在刻意隐瞒什么?

孙杰到大胡子周围的邻居家走访。最近的豆腐房居住着一对四川夫妇,他们说这个大胡子看上去有把子力气,却不怎么外出干活儿。豆腐房的女主人说:“这大胡子,也能呆得住,就在那么一个破房子里。”

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一定有他的缘由。孙杰干脆走进大胡子的住处,和他拉起家常。大胡子对孙杰的到来很警觉。孙杰随口说:“你把胡子刮一刮,应该是一个很精神的人啊。”

这话把大胡子逗乐了,逐渐放松了警惕。孙杰也注意到,大胡子虽然邋遢,但他的邋遢与老贾那种与生俱来的邋遢不大相同,总有刻意为之的感觉。

“我的辖区里都是像你们这样的穷苦人,有什么困难就直接和我说。”孙杰告诉大胡子,自己家原本也在这一带,后来着火烧没了。聊天的时候,孙杰仔细观察大胡子的反应。孙杰注意到,听到孙杰家房子着火时,他的表情显得很忧虑。

第一次去大胡子那里,孙杰看见他的枕头旁边有一个春城牌香烟的烟盒,是很老的款式,市场上早已没有销售。烟盒的表面因年深日久变了颜色,但整个烟盒保存得很完整,说明大胡子对这个东西非常重视。孙杰心里立刻打了个问号。第二次再去,孙杰给大胡子带了猪头肉,还从隔壁给他买了一大块水豆腐。但大胡子对此的反应比较平淡,不像老贾那些常年饥一顿饱一顿的人那么激动。

连着去了几次,没查出什么端倪。孙杰不甘心,把所有辽宁籍逃犯的照片全部调出来一一比对,一个、两个……一百个、两百个……终于发现,辽宁昌图的杀人逃犯孙国良与“季平”极为相像。

大胡子被传唤到分局,两天两夜的审查过程中,孙杰给“季平”端来饭菜,拿水递烟,当谈到母亲的时候,季平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交代自己的真名叫肖文海,1965年出生,是辽宁本溪人,二十一年前杀害了同村一对夫妇后潜逃。

落入法网之前,肖文海亡命十省三十六座城市,多次被警方盘问,均蒙混过关。这个杀人犯落网后无奈地感叹:“逃了这么多年,今天栽在孙警官的手里,我心服口服。”

那个烟盒,是大胡子杀人之前吸掉的最后一盒烟,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算是对过往的一个纪念。

三十多年来,孙杰通过群众提供线索累计破案数百起,抓获网上逃犯三十三名,包括三名潜逃十年以上的命案逃犯。一个片警,却在打击一线屡立奇功,原因就在于简单的“认真”二字。

爱与信任的最高境界

孙杰管区的任嫣,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和父亲相依为命。任嫣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身体也不好,工作很辛苦,还要照顾年幼的任嫣,生活十分艰难。从任嫣记事起,就有一个个子不高、面容和蔼的警察大爷经常到家里来。他和爸爸聊天,帮助爸爸做家务,逢年过节送米送面,还给任嫣压岁钱。他给这个贫困家庭带来了很多温馨和快乐,孙大爷的到来,成了任嫣儿时最期待的事。

转眼,任嫣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把任嫣送到了离家很近的一所小学。由于任嫣的户口在外地不能马上迁回,入学要交一千多元的借读费。钱真的不算多,但对于任嫣家来说却是一项巨大的开支。正当任嫣的父亲发愁的时候,孙杰对他说:“别急,咱一起想办法。”

孙杰跑遍了周边的所有小学,一次又一次地向学校领导们介绍任嫣家的情况。终于,他的真诚打动了一所学校的领导,同意分期收取借读费用,任嫣顺利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别人的新书包、新校服都是爸爸妈妈买的,而任嫣的第一个新书包、第一件新校服都是孙大爷给买的。

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任嫣的爸爸更忙了,下班后还要去打两份工,经常是任嫣一个人在家等到很晚爸爸才回来。孙杰知道这个情况后,对任嫣更是关怀备至。每天下班后在管区巡逻的时候,他都会到任嫣家里看看,叮嘱她关好门窗,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后来,他实在不放心任嫣一个小女孩儿独自在家,干脆每天放学后把她接到家里。这一接,就是六年。

孙杰和爱人拿任嫣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对待,给她买书本,辅导功课,让她吃到可口的饭菜,每天都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亲生父母都没能给予的关爱,孙杰夫妇都给了她。孙杰经常对妻子说,这孩子命苦,从小就失去了母爱,我们更应该关心她。

任嫣十岁那年,孙杰和妻子为她过了人生的第一个生日。那天晚上,任嫣爸爸拉着孙杰的手泪流满面,他对女儿说:“嫣啊,你孙大爷和大娘是我们的恩人啊,他们对你,比我这个亲爹还要亲,你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呀!”

正是因为孙杰和家人对任嫣的精心呵护和真情关怀,让她的童年充满了温馨和快乐,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亲情。和孙大爷在一起久了,任嫣发现,原来在她的身边竟然有很多像她一样接受着孙大爷关怀和帮助的人,小区里的孤寡老人吴奶奶、半身瘫痪的张爷爷、儿女远在外地的曹奶奶,他们都管孙大爷叫儿子。

任嫣好奇地问:“他们怎么都管你叫儿子呀?”

孙杰告诉她,在这个小区里,他有七个“爹妈”、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

2006年的一天,已经在体校读书的任嫣突然接到孙杰的电话。他焦急地说:“姑娘,我在警校培训不能回家,你吴奶奶的电话我打了好几次都没人接,我担心她的身体出问题,你替我去看看。”

任嫣知道,如果听不到吴奶奶的声音,孙大爷一定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请假去了吴奶奶家,看到吴奶奶身体安好,赶紧拨通了孙杰的电话。吴奶奶在电话里歉疚地说:“儿呀,你放心吧,妈没事,就是电话没带在身边,让你担心了。”

十几年来,这样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孙杰有一颗最柔软的心,看不得任何人受苦落难,无论谁有难处,只要他知道了,就会立刻伸出援手。小区里谁家婚丧嫁娶,他一定会忙前跑后地帮着张罗;邻居间发生了纠纷,不管什么时间,他都会立即上门,耐心劝说;就连谁的身份证该换领了、谁的居住证该续签了,他都了如指掌、主动提醒,办好后亲手给送上门。孙杰把团结社区变成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

如今,任嫣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公交乘务员,而且马上就要入党了。对待工作,任嫣满怀激情、认真负责;对待乘客,热心周到、真诚服务。下雨天,为了不让乘客淋湿衣服,她会主动下车为乘客打伞,为了不让乘客淋湿的雨伞碰脏周围人的衣服,她准备了塑料袋帮乘客套伞;下班时间,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独自乘车,她会主动上前搀扶,甚至把老人送回家。《大庆日报》、《大庆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任嫣爱岗敬业、热心助人的事迹。

每当任嫣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受到乘客的称赞时,幸福感就会涌上心头,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她的孙大爷。怎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答案就在孙杰这本人生教科书里,任嫣说她会永远珍藏着,一直读下去。

三十多年过去,孙杰的父母早已步入老年,辖区的沈殿生大爷也八十六岁了。父亲、母亲和沈大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很多很多奖章、奖状,他们都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模范。这些奖章和奖状,孙杰时不时就要集中欣赏一次。

岁月不饶人,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沈大爷,他们拿出自己的奖章和奖状时,动作已经极为缓慢。父亲正在忍受着肺癌的折磨,母亲一直在受着布氏杆菌症的煎熬,沈大爷倒是没什么大病,但毕竟老了,每次把奖章奖状翻出来,都会累得气喘吁吁。孙杰在欣赏那些奖章和证书的时候,就会为沈大爷按摩。

孙杰从小接受“铁人精神”的熏陶,参加公安工作后,努力践行“忠诚、奉献、务实、创新”的大庆公安精神,恪守“责任、效率、质量、荣誉”的全警岗位理念,逐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铁人式”公安民警。他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孙杰的父亲一直对儿子严格要求,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文化程度不高,不要想着当官,能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儿事就行了。”

眼下的孙杰上有老下有小,但每当公与私、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孙杰总是把个人的事放在后面。他经常说:“干工作就得实实在在,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工作干不好、老百姓不满意,就是给单位抹黑、给警察形象抹黑。”

有一次,孙杰的父亲正在哈尔滨治疗,孙杰本要去看望,辖区的佟大爷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孙杰和社区群众把佟大爷送到医院住下,才去省城医院看望自己的亲爹。有人觉得他做的有些事情难以理解,可他却说:“当时我就在佟大爷身边,怎么能丢下他不管?佟大爷这边是急病,我父亲虽然病重,毕竟已经在医院里,我晚去一天不耽误事儿。”

“老儿子,现在……妈很好,你要好好工作,不要分心,不要惦记我……”七十六岁的母亲口齿已经有些不清晰,见到孙杰的时候,她总是重复着这句话。为了不让儿子分心照顾自己,父母固执地进了养老院,孙杰只好在周末的时候把二老接回家住上两天。

平时,但凡有点儿空闲,孙杰就会去陪伴父母,望着各种药液一滴滴注入两位老人的血管,他总是静静地流泪。自幼和父亲母亲聚少离多,孙杰的心底深处始终有一种期待,总有那么一天,他会有许多时间陪伴父母,可一个个端午,一个个中秋,一个个春节……渐渐都成为了过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愿每个人都幸福

孙杰希望辖区里的每个人都交好运,希望每个人都幸福。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始终执着前行。孙杰看到过太多不幸的人,看到过太多迷失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辖区的人们对未来拥有信心。

孙杰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都是大实事儿——

由于父母去外省打工,留下十四岁的郁建和六十七岁的爷爷,孩子成了典型的“留守少年”,由于种种原因,一度成为了“问题少年”。孙杰托人把郁建送到一家技工学校,还给他留了零花钱,再三叮嘱他:“我可是警察,工资有限,机会只有这一次,你自己看着办。”此后,孙杰平时再忙也要抽空到技工学校看看郁建,生活费没了就补上。终于有一天,郁建一下搂住孙杰的脖子,喊了他一声“爸爸”。如今,郁建已学业有成。

外来人员王雨竹因吸毒多次被公安机关查获。吸毒的丈夫自杀后,她带着年幼的女儿被丈夫的家人逐出家门,娘家也跟她断绝了关系。孙杰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想办法帮助其女儿联系幼儿园。深受感动的王雨竹坚定了戒毒的决心,终于戒除毒瘾,并配合公安机关提供吸、贩毒案件线索。王雨竹的母亲流着泪说:“党和政府如此关心我的女儿,她这么坏都没有放弃她,我更没有理由抛弃她。”王雨竹重归娘家,孙杰又为她办理了低保,一个家庭就此开启新生活。

居民邵锦成因过失杀人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孙杰协调客运公司,为他解决了工作问题;居民朱爱英的儿子服刑期满,需要家人到监狱办理手续。朱爱英患重病无法前往,孙杰赶到大庆监狱为她儿子办理了出狱手续,后来又联系某物资库让她儿子去上班。

来自江西的詹建斌在团结社区经营一家汽车修配厂,每年防火期,孙杰都来他的厂子进行消防检查,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教育。2012年大年初三,詹建斌的汽修厂跑水,当时他全家都回江西过年去了,汽修厂没人看管。孙杰在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大年初三到初五,连续三天独自一人帮他看守汽修厂,同时帮他联系维修。如果没有孙杰,詹建斌的那么多配件就全都被水泡了。

一位居民晨练时发现有窃贼在偷东西,于是一边跟踪,一边给孙杰打电话。孙杰及时赶到,将窃贼堵住,没想到,对方突然亮出尖刀……这时候,沈大爷来了,王振奎来了,任嫣来了,郁建来了……所有孙杰帮助过的人都来了。孙杰没有一点儿恐惧,他对窃贼说:“看见了吗,如果你把我怎么样了,他们都不会饶了你!”大家接着孙杰的话茬儿说:“这个警察,你敢动他一下试试?”

……

再有几年,孙杰就要退休了。如今,他和妻子管立荣已经有了孙子。忙碌的孙杰和孙子依然是聚少离多。几天前,孙杰在上班前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对讲机,把家里翻了个遍,终于在阳台的柜子里找到了。原来,小孙子想和爷爷多待一会儿,让爷爷陪他玩,给他讲故事。但他知道,每当爷爷的“大手机”响起时就得走了,所以,孩子选择用这种办法留住爷爷。

孙杰周末进社区,经常会带着五岁的孙子,让孙子帮着敲门、拿笔记本、送证上门,孙杰对这个“小辅警”说:“爷爷老了,这些活儿你帮我干吧……”

很多人都说:“这小子,将来长大了也得是警察!”

责任编辑/季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