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分析

2016-12-06 07:27李桂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注射用

李桂芹

(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云南 怒江673199)

✿论著/冠心病✿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分析

李桂芹

(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云南 怒江673199)

目的 分析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作为分析组对象,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注射方式治疗,参照组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采用尿激酶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溶栓7日后,分析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血管再通率88.5%明显高于参照组61.5%,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注射方式溶栓,能够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减少出血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方法。

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是第三代纤维蛋白(血栓)药物,是一种选择性的溶栓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注射给药[1]。本研究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救治年限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分析组采用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参照组使用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分析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作为分析组对象,男患者14例,女患者12例,年龄在53-8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9.5±3.5)岁,其中有明显诱发因素17例,无明显诱发因素9例。参照组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51-8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1.6±2.8)岁,其中有明显诱发因素15例,无明显诱发因素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治疗的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及入选、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院经检查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标准。

1.2.3 入选标准 患者胸痛时间>0.5h,使用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未发生改善;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至入院时间<12h。排除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排除在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排除近期进行过外科手术、有创伤病史的患者,排除有高血压、严重糖尿病、肝病史、肾病史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排除在现阶段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1.3 方 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确诊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出现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肺栓塞等,保证摄入的营养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调整血压和血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前进行身体检查。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参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取150万U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20040,生产单位: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万单位/支)一次性注射。分析组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70023,生产单位: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8mg/支),每18mg加20ml生理盐水注射,在注射30分钟后,再次给予上述药物剂量治疗。

1.3.2 心功能检查 在溶栓前及溶栓7d后为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项目分别是左室射血分

数(LEV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PE)、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E/A)。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做实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的比值等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7d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7d后,分析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显著,均高于参照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分析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7d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7d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两组溶栓前比较,P>0.05,两组溶栓后比较,P<0.05。

组别LVEF(mm) LEVDD(%) PE(cm/s) E/A分析组(n=26)参照组(n=26)溶栓前54.5±6.6 53.3±7.2溶栓后68.5±7.7 60.8±7.8溶栓前54.3±7.3 50.4±7.5溶栓后57.4±7.3 51.1±7.5溶栓前69.6±11.3 75.3±9.6溶栓后71.7±8.4 68.5±5.2溶栓前1.4±0.2 1.3±0.1溶栓后1.5±0.1 1.3±0.9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是一种糖蛋白,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在机体的循环系统中只有与纤维蛋白结合后才能表现出活性,而纤维蛋白具有较高的亲和性[2]。在与纤维蛋白结合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被激活,对纤溶酶原产生诱导作用后形成纤溶酶,能够溶解血块[3]。但对机体的凝血系统之产轻微的作用,但不会造成出血情况[4]。而且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不具有抗原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重复使用[5]。在药物应用的方向上,主要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血流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但在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性的使用药物治疗[6]。本研究针对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救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6例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使用尿激酶救治的急性心肌更塞患者26例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的效果要优于尿激酶。分析结果发现,尿激酶作为临床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是通过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起到的作用,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使血栓溶解,但在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大剂量的使用会增加出血,并且对冠状动脉的开通率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7]。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则是将基因技术融入其中,具有抗原性低、安全性高等特点,比尿激酶更具有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是临床治疗中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于健,郭环宇.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8): 804-805.

[2] 肖明,张化勇,马林,马娜娜,王涛,侯子龙,苏子德.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10):89-92.

[3] 张进鹏,吉伟青,黄丹丹.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 (13):97-98.

[4] 李淑娟,谢秀峰,陈凤英.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952-954.

[5] 于路,张剑平.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高龄脑梗死患者溶栓中的临床价值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 830-833+836.

[6] 姜鹏程.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2):1321-1323.

[7] 邢慧萍,钟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溶栓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2.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注射用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