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2016-12-06 15:05舒林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金钥匙

舒林斌

摘 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要想达到这种自主学习的水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有效路径。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关键词:质疑的方法 金钥匙 科举制度

一、以教材为例子,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教材中与“质疑”“发问”有关的课文较多。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质疑意识与精神。并让学生课外积累相关的名言、事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谈体会与认识。一位学生说:“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质疑,恐怕宇航员到太空身轻如翼的现象就难以解释了。”另一位同学说:“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这是为什么 ?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通过细心研究,结果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说明欧美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例证。”“是啊,是啊。”学生踊跃发言。难怪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通过实地考察,产生质疑,纠正了长江发源的错误说法。“对,尽信书不如无书,几千年前孟子就石破天惊,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何况我们是新世纪的中学生 ?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质疑精神绝对不能缺少。 ”明代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通过学习与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质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思维的发起与开端,是创造的土壤与基础。古今中外,每一棵智慧之树开出的艳丽花朵,、结出的丰硕果实,无不从质疑开始。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二、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些内容都强调了师生的平等交流与学习,也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与探究。学生愿疑、敢疑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教学要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发表意见。新教材每册书都推荐名著阅读,课下学生阅读后,课堂上进行交流,中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甚至于会发生异常激烈的争辩。而这一切恰好源于教师善于营造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有人认为: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学生只要有勇气质疑,哪怕是幼稚可笑甚至古怪的问题,教师都不能横加指责,而是要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耐心倾听,正确引导,鼓励质疑,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

三、悉心研究语文学科特点,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封闭式、接受式、分析式的语文教学。它的主要弊端在于:不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据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只善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自主提问的习惯。这是长期以来接受式教学导致的不良后果,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学习上产生依赖性,没有提问题的意识,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要么提的都是幼稚简单、不是问题的问题;要么面面俱到,没重点无选择;要么认为语文一看就懂,根本无问题可提。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铺垫、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了解分析段落的基木手法:划分层次,归纳,理解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如过渡与照应等。

有了这些知识,就能以此引导学生的思维。如果面对的是一篇小说,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文章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其中,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找出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概括其特点,从而认识到了这个社会人情的冷酷与自私、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在凸现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这是质疑的妙处。在质疑中讨论、分析,在轻松自如中完成教学任务。

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提问不再是盲目、随意的,平时注意多训练、激发、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引导他们学会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学生就能基木上有针对性地质疑了。

其次,让学生在比较中质疑。

如小说《孔已己》和《范进中举》,都是批判科举制度的名作。学生在阅读时通过比较,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质疑: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异同 ?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从周围人对主人公的态度上,你能看出两篇小说表现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异同?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更能理解作品独特的内涵及魅力。

语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毫无疑问,质疑是让学生步入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让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学会质疑,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索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奠定了基础,打开了通道。在新世纪里,大力提倡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金钥匙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唐冰的“金钥匙”
“金钥匙”开启女性“双创”智慧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代书院对举业与德业的调和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