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

  • 试论古代法官知识来源
    时间和积累。科举制度自隋代设立在中国经历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成于隋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衰败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发展为法官的知识来源提供了导向性的作用,宋朝特设的试刑法制度将宋朝官僚的法律水平拉高了一个层次。关键词:古代法官;科举制度;试刑法一、法官的定义 中国古代始终不存在现代意义上司法权相对独立的专职法官,古代法官是指具有审判职能的官吏,法官一词最早见于法家著作中,“天子置三法官,殿中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除在中央存在职权划分明

    客联 2022年3期2022-05-31

  • 《聊斋志异·陆判》的现实意义
    》 朱尔旦 科举制度 《聊斋志异》中的《陆判》,是一篇不怎么被重视的小说,在近来流行的几部《中国文学史》中没有提及,相关的研究专著中也难觅踪影,单篇的研讨论文也屈指可数,甚受冷落。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它与小说集中其他同主题作品相比,显得不是那么突出。相反,它倒是在民间有一定市场,先后出现过一些以之为题材而改编的戏曲与影视剧作品。说明民间大众与专业人士的接受角度与存在明显不同的。如果我们站在大众角度来解读《陆判》,可能就会对它有不一样的新的认知,体会到其价值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2022-04-01

  • 宫廷文人阎朝隐和宋之问诗歌对比研究
    ;宫廷文人;科举制度【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9-0031-03唐代诗人阎朝隐和宋之问他们同属于唐初宫廷文人,诗歌创作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阎朝隐,字友倩,赵州栾城人(今属河北)。生年不详,关于阎朝隐究竟何时中进士,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只记载了他是连中进士。授孝悌廉让科,补阳武尉。此时中宗为太子,阎朝隐为太子舍人。累迁给事中、杖内供奉。圣历中,取

    今古文创 2022年9期2022-02-26

  •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衣【摘要】: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向国家输送人才的选官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整整持续了 1300 年之久,对周边汉文化圈的国家甚至西方国家影响深远,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 该制度将科举考试与做官连接,提高了所选拔的官员的文化素养,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1]。【关键词】:古代; 科举制度; 世界; 影响作为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人才进入统治阶层的主要手段,科举制度一直位于经久不息的位置,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2021-09-10

  •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 、 魏源 对科举制度演变的评论
    【摘要】 科举制度进入近代社会,由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生重大危机。从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批判科举制度败坏人心、学非所用,到康梁等维新派把改革科举制度、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作为变法的中心内容之一。他们的思想都对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产生了重大意义。但其实在资产阶级思想家产生之前,一部分具有政治忧患意识和人才危机意识的传统士绅如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就已经开始倡导改革科举制。【关键词】 魏源;科举制度;变革【中图分类号】K2         

    今古文创 2021年26期2021-09-10

  • 试论《鸳鸯针》中华阳散人的科举观
    遭遇,揭示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官场腐败现象,但并未全盘否定科举,而是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并且表达出自己对于改良科举制度、改变官场风气以及文人士子坚守节操的期望。关键词:《鸳鸯针》 科举观 科举制度 理想《鸳鸯针》是我国第一部集中描写儒林士子的白话小说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于它的研究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数量并不客观,主要集中于作者、思想内容等方面,其中涉及到科举观的专门研究仅有一篇期刊论文,更多的是把科举观作为思想内容研究的一部分进行探讨。因此本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7期2021-08-27

  • 科举制度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摘要: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已广泛作用于人才选拔工作,对打破阶级垄断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八股文这一新文体,但与此同时,科举制度对人们思想文化等的束缚也达到了巅峰,造成了学育风气扭曲、文学创作被禁锢等不良影响。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对科举制度及其相关影响的描写,提供了多方面的研究材料。本文借助相关资料,对明清科举文化深入了解,探究明清科举制度对明清小说的影响。关键词:明清小说;科举制度;影响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2021-08-11

  • 唐传奇中的诗歌研究
    传奇;诗歌;科举制度;作用[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一、唐代小说与科举制度中国小说以诗入文的传统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1],两人以诗歌互相唱和的表达形式。魏晋时期创作的《搜神记》中也有部分篇目穿插诗歌,例如《紫玉韩重》中紫玉的魂魄以诗赠予韩重,表达“一日失雄,三年感伤”[2]的相思之情。虽然这种创作形式产生时间很早,但是诗歌与小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唐宋变革论”下的唐宋科举制度比较
    较两个朝代的科举制度的差异,进而分析科举制能够得以延续千年的原因。关键词:唐宋变革论;科举制度;唐代;宋代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8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58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当前普遍认为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设置进士科,这一事件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考核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11-23

  • 浅析唐朝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
    摘要: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完善于唐,作为我国古代官僚选任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朋党政治作为一种官僚政治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对我国历史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唐代中后期发生的牛李党争是朋党政治的具体体现,与由科举制度构建出的政治关系网有关。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结合,使朋党政治得以发展,朋党政治降低了科举取士的职能,使科举制度发生了蜕变。关键词:科举制度;朋党政治;牛李党争中图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2020-10-21

  • 浅谈契丹族教育发展情况
    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不少治国良才。辽朝的教育一定程度受到了统治者思想的影响,带有一定局限性,但在民族融合和南北文化融合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关键词:贵族教育;私学;科举制度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早期隶属于突厥,后又隶属于唐朝。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后,又与赵宋王朝交往密切。契丹族是一个开放的少数民族,对于各类文化都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特别是从建立政权后就积极主动地吸纳汉族各类文化,而且为了巩固统治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3期2020-09-28

  • 千年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
    举;科举学;科举制度;科举文化;废科举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4-0004-09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及科举文化与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至为密切。科举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物,又对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曾有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度为中国文化很显著的特点,且形成一种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社会制度。……无论从哪一方面研究中国文化的进化,都不

    大学教育科学 2020年4期2020-09-09

  • 精进不休,日臻完善
    之。关键词:科举制度;高考;选拔;改革;泱泱古国,历史悠久,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其中的兴盛衰亡与选拔人才的方式休戚相关。本文尝试将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与高考制度对比分析,辩证看待当今高考的优胜之处与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一、历代选拔方式的发展进程1.历代选拔方式的转变。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位仁君,实行禅让制。禹的儿子启篡位,禅让制转为世袭制。春秋战国,秦国商鞅提出改良国家内部官僚运作机制的良策,以“奖励耕织,参军杀敌”获得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2020-08-21

  • 论隋文帝并未施行科举制度
    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定论,并以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正月、开皇七年正月、开皇十八年七月发布的选官诏书为依据。这些选官诏书的内容竟与北周实施察举的诏书大致相同,却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大相径庭,既无新的考试科目,也没有叙述考试内容。通过对这三道选官诏书发布时间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杨坚之所以反复发布内容相近的选官诏书,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至于杨坚为何继续沿用北周政权所实施的察举制度,又与当时中枢最高权力核心的人员组成、士族在该政权中的影

    文史哲 2020年4期2020-07-27

  • 从“笑”看孔乙己的社会环境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对知识分子的戕害,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小伙计、掌柜的、短衣帮、丁举人、孩子们,这些人代表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物,没有人同情孔乙己,甚至都来嘲笑他。穷人以他的悲惨遭遇取乐,富人更是践踏他,科举制度培养出的知识分子对他作威作福,孩子们看到众人的哄笑也来取笑他。有阴暗的嘲笑、麻木的讪笑、孩子们和小伙计无知的笑。孔乙己是在众人的“笑”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中走向死亡。关键词:笑;孔乙己;科举制度;封建思想作者简介:杨凯莉(199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科举制度废除前后书法教育的异同比较
    摘 要:科举制度是古代首创的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雏形始于隋朝大业元年,成型于唐朝,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一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古代帝王选贤与能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的选拔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书法又是科举考察的关键,因此,书法教育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和约束。到1905年9月2日为止,清朝廷颁布诏令,科举制度被废除,加上西方学制传入中国、钢笔的普及等种种因素,书法逐渐摆脱了制度的影响和约束后,走向了艺术的探索之路。关键词

    卷宗 2020年6期2020-04-23

  • 中国科举制度与文化软实力
    非正式制度,科举制度也分为正式科举制度和非正式科举制度两个方面。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依据在于:对内能产生民族凝聚力,对外能产生吸引力和辐射力。[关键词]科举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软实力[作者简介]田湘波: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一 文化、文化软实力和制度概念的界定政治制度能否产生文化软实力呢?有人作了肯定回答,有人作了否定回答。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对而言的,如果说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

    文化软实力 2020年1期2020-04-14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研究
    题材内容上的科举制度、人物品格和文化折射三个角度,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关键词:《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科举制度 写作手法 题材内容茅盾认为《儒林外史》是帮助人进行“艺术修养”的有效读物;胡适认为《儒林外史》中一个充满艺术特色的地方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是:“秉持公心、针砭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本文主要通过写作手法和题材内容两个层面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一、《儒林外史》: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代表《儒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中国古代官制变迁梳理分析
    ;官制变迁;科举制度1.西周时期的官制夏、商时期以及西周前中期的官制主要是奴隶制,在西周中后期随着井田制的崩溃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洗牌阶段。而奴隶制社会下形成的官僚体系也随之开始破碎,并由此形成新的体系。作为新兴“实力派”的士族阶层最终取代了腐朽的奴隶主,并最终将其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这个过程中,士族阶层解放了奴隶阶层,使得所有的平民都具有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得到解放的平民阶层从法理上具备了上升空间与上升通道,这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2期2020-01-07

  • 商业化的“科举制度
    李欣泽(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提出的素质教育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经过这三四十年的中国教育却都还没有踏入素质教育的门槛。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教育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人,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是一种逻辑上的素质教育。人之所以是一种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特殊群体,是因为人有共性和个性,有对话和思考,花之所以象征美好是因为它的五彩缤纷和与众不同。继孔夫子的因材施教至今也对施

    魅力中国 2019年5期2019-12-18

  • 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关键词】科举制度;考试文化;应试教育;等级主义;功利主义;学生学业负担【中图分类号】G459  【文獻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6-0007-04【作者简介】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一、从一次国际对话谈起2017年12月13日上午,笔者邀请美国杜威协会前任主席伦纳德·瓦克斯(Leonard Waks)教授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道德教育研究所,做了题为《杜威论民族主义和道德教

    江苏教育 2019年18期2019-11-01

  • 北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科举制度最早建立于隋唐时期,北宋的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时间却并不久远,还留存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北宋科举制度的总体情况及其影响的利弊,进而提出了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录取制度的启示。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才选拔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42自秦朝开辟,为满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求,先后确立和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0期2019-10-25

  • 科举制的是是非非
    【摘要】科举制度使封建官僚体制成为权力相对开放的系统,为古代社会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入仕之途。科举制度一方面助长了功利主义读书观,让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等级名分观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又未曾破坏士人敦重宗亲、反哺乡里的情怀,成为古代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良性机制。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牢牢抓住了国民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才能够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科举制度 社会心理 伦理道德【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变为

    人民论坛 2019年26期2019-10-09

  • 论《儒林外史》科举制度下的士人生态
    丑图。作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写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士人的不幸命运。在批判、讽刺那些腐儒、假名士的同时,也刻画了一批理想化的真儒与真名士。他們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了作者所向往和歌颂的对象,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在科举制度的大环境下为士人探寻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笔下的真儒在治学上转八股为经史,在生活上变名利为淡泊,在理想上化功名为趣味。作者通过人物行为的正反对比,指出了一条不苟同于流俗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儒林外史》;真儒;科举制度;士人生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在比较中探求文章主旨
    添了两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形象。他们相距两百多年的时间。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封建制度强力有的控诉。关键词:科举制度;封建制度;病态社会学校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实践中也证明,比较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之一。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法既是教师

    高考·下 2019年9期2019-09-10

  • 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中国乡绅文化的映射式关系
    分的关系;而科举制度对于乡绅的发展和形成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缺不了中国乡绅的引领和支持,在中国璀璨文化的大浪里都有出现了中国乡绅的影子,基于乡绅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化和技艺才得以传承和保留,乡绅是中国古代历史创造,发展,传承的纽带,科举制度是中国乡绅衍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乡绅文化发展方向被科举制度一直牵引着走,探索科举制度可以反映乡绅历史的源头,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关键词:乡绅;科举制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一、中国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2019-08-27

  • 明中期社学不盛的地域性考察
    ;江南地区;科举制度〔中图分类号〕K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4-0053-08社学滥觞于先秦时期“党庠”“闾塾”一类的乡校。“社”最初是一种生产生活单位,后出现以“社”为单位的基层教育组织“社学”。两宋时期已有冠名社学的私学,《八闽通志》记载福州府:“宋之盛时,凡乡里各有社学。”[1](55)元代时,社学在官方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今后每社设立学校壹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月,各令子弟入学”[2](46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8-27

  • 日本高考历史论述题的命制特点与解题思路
    考,论述题,科举制度,历史思考力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3-0061-07论述题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在教育测量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用来测量高层次的、复杂的学习结果。历史论述题由于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是高考历史学科的重要题型之一。研究历史论述题的命制特点与题解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指导,提高学生历史论述的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工作。日本也不例外,日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7期2019-08-27

  •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僵化的因素分析
    毅铭摘 要:科举制度是贯穿于隋以后中国古代史极其重要的选官制度。结合历朝历代的实际情况,从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当中可以得出,政治权力的归属、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重视传统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都对科举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直接或较为隐性的作用,使之在形成之初不断发展,随后逐渐僵化。关键词:科举制度;僵化因素;权力归属;传承传统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7期2019-07-03

  • 传统科举制度化对当代政治社会化的启示
    述了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科举制度完美地解决了儒学思想教化的主体问题,人才选拔的标准问题,民族融合的重大社会问题。对当代政治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方式方法的启示意义:政治社会化主体的创新性选拔;创新高校政治社会化工作的评价体系;巩固高校作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平台的支撑作用。在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和客体及其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华文明在世界的话语权等等方面都有具体而有益的体现。【关键词】 科举制度;政治社会化;启示科举制度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合理内核,更是世界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6-28

  • 荣耀与落寞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废弃。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對考举者人生的影响,在帮助考举成功者向上层社会阶层流动的同时,又造成一批考举失败者的悲剧人生。关键词 科举制度 阶级流动 人才选拔一、引言孙中山先生曾有一个观点,大致是考试制度可以弥补委任与选举的弊端,他认为考试制度是我国的一大发明。考量我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确实是我国贡献给世界的一种智慧。尽管在科举制度废弃的前几年,已经有声音不断呼吁废除科举,举办新式学堂,育新式人才,但是一朝废除之后,又有人怀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期2019-06-20

  • 论金代科举的行废与特点
    淡。关键词:科举制度 金代 特点金代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之一。金代文学从最初“借才异代”时期由宋、辽入金的文人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开始,就具备了不同凡响的高起点,再至后来“国朝文派”蔡珪等人大放异彩,金源文学进一步走向繁盛。文学繁盛背后,是金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女真族执政的金王朝并没有固步自封,相反他们积极学习汉人,实行科举制。金代科举制中存在大量前朝科举的踪影,但同时也颇具本朝科举特色:金代科举对各民族文人营造较为宽容的环境,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6期2019-06-18

  • 关于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研究
    对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科举制度改革对于历史的影响,希望为人才选拔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进士;制度改革引言:唐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繁荣、实力雄厚的时期,武则天作为盛唐时代在位超过半个世纪的女皇帝,执政期间颇有建树。虽然后世学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却一致认同其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时至今日,唐代科举制改革的主题依然是历史界研究的重点。一、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用于选拔官员的一类制度,其通过考试的形式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5-16

  • 孔庙大成殿石雕艺术特色赏析
    :曲阜孔庙;科举制度;建筑规模;文化价值一、孔庙历史发展概况孔庙又称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这里的六经指的就是儒家的《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部经典著作。随着科举制度的建立,历代王朝对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级,在孔子死后的两千多年里,相继被封为先圣、太师、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对孔子推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4-22

  • 康有为进士身份及科举制度相关问题考辩
    份的澄清探讨科举制度相关。关键词 康有为 进士身份 科举制度 考辩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了一百多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科举制度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发展给底层文人提供了一个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了官员垄断,也有人认为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选拔出来的官员过于迂腐,只会读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在实际中变通,没有实用性。由于这些人员对于科举制度持有两极态度,导致许多科举制度的研究缺乏公正性和正确判断。本文主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期2019-04-08

  • 浅谈八股文发展史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八股文和整个科举制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并探究八股取士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关键词:八股文;选贤举能;科举制度;优势和弊端一、浅谈八股文给人的印象及八股文定义在现代社会,提到“八股文”首先联想到的是迂腐固执、背手说书的老先生形象,仿佛八股文已经成为僵化死板的代名词。那么八股文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下文将浅析八股文的发展史及对当代考试和人才培养的启示。八股文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是考试的一种文体,指的是写文章必须由八个部分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2019-02-06

  • 浅谈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
    摘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极大影响。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选官制度的视野里,应全面、客观地审视这项制度,综合其利弊得失,为今所用。关键词:科举制度;演变;利弊1 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演变1.1 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创立期,始于隋朝。598年,隋文帝诏令:诏京五品官以上,总管与刺史,以清平干济、志行修谨的二科分科科举制,取替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6

    赢未来 2018年17期2018-12-20

  • 明清桐城派名家教育实践与科举文化关系研究
    但是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影响,他们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本文将以桐城派这三大人物为例,探讨科举制度与文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键词:明清时代;桐城派;科举制度一、桐城派名家的科举状况管同,桐城派后期的作家,是“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字异之,江苏上元人。管同出身并不高贵,出身于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的家庭中。管同是个很聪明的人,祖父是他文学道路上的启蒙教师,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祖父去世后后,管云庄(其族兄)便成了他的下一任“老师”,管云庄的很多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7期2018-12-19

  • 《儒林外史》中范进形象分析
    辛辣地嘲讽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范进将自己20-54岁的时间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科举制度;范进作者简介:易倩(1994.10-),河南信阳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一、神情举止描写范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的一种程序。科举制度是自隋唐以来,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强化并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历程。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历程及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关键词: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 发展历程 历史影响科举是中国古代用来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发展与唐代,经过宋元、明三代得以成熟,历时1300多年。该项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在题为《中国的科举考试》文章中,对

    祖国 2018年20期2018-12-05

  • 明清时期“五经”卷中式现象的制度考察:原因与结果
    五经中式”;科举制度〔中图分类号〕D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8)04-0166-10① 清代科举考试对“四书”出题的顺序有规定。参见李宗昉等《钦定科场条例》卷十三《三场试题·题目成式·例案》,《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总第336册,178页。② 胡广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2467页。“五经”出题的顺序也有规定,参见李宗昉等《钦定科场条例》卷十三《三场试题·题目成式·

    社会科学研究 2018年4期2018-12-01

  • 浅谈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子乐摘 要: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随后的封建王朝里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考试制度,即使到现代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也有科举制度的影响。1905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但是这一决定并非其制度积弊难返,而是体现了科举与学堂之争。本文基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角度,探讨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关键词:科举制度;清末;考试制度前言:学界关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制度本身的缺陷,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部分学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来作为清廷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

    山东青年 2018年9期2018-11-13

  • 科举制的废除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
    全面转型。对科举制度的现有研究大多从教育层面进行解读,而对其所带来的社会转型深层次的影响却研究较少。由此,笔者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对科举制废除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从晚清时局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来解析其对会转型的影响。关键词:科举制度;废除;社会转型清末科举制已不适应社会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且严重阻碍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在历经选官制度的变通的过渡之后,终在“新政”中被废除。科举革废后,产生了全方面的社会效应:政治文化新转变;经济上现代工业和科技事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8期2018-09-26

  • 公共视角下的科举制度及其新启示
    摘 要: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消亡于清,科举制的废除距今已有一百余年,但对科举制的评价依旧褒贬不一,至今仍无定论。科举制前后持续了1300余年,被有些学者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于我国封建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均有重大的影响。以公共视角分析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对当今社会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共视角;社会管理;借鉴目前对于科举制度的定义尚无一个科学准确地定义,一般以为科举制度,“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来选举人才的选举制度” [1]。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2018-09-04

  • 浅谈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摘要:我国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创制以来,历经唐朝的完备、宋朝的改革、元朝的停滞,直至在明朝成长到壮年,蹦跳出强劲的脉搏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完结,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科举制度废除100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这样的说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甚至对世界的考试制度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 选官制度;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2018-08-06

  • 明代科举制度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武红红摘要:科举制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是高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的产物。明代陶瓷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所论述的明代陶瓷艺术主要以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为例。关键词:明代 科举制度 陶瓷艺术 发展 阻碍明朝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换言之,科举制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是高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不仅对教育取士方式、官僚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与学术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在此时期,明代陶瓷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明代在中国陶瓷史上由宋

    景德镇陶瓷 2018年3期2018-08-04

  • 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遮谈
    风貌的形成,科举制度的熔铸不能不说是功不可没。它为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挖掘、培养了难以统计的人才,为民族文化的昌隆做出了贡献。【关键词】古代 选人用人 科举制度在封建社会长期发展中,由于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和选官制度应运而生。这套制度,虽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方法,但其维护封建统治地位,选拔统治者自己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却不变。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选人用人制度中,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905年),终结于清光绪帝三十

    商情 2018年32期2018-07-30

  •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仁亮【摘要】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专家学者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考察文物古迹等方式研究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流程、特征及教育发展等情况。笔者根据相关文献,通过考察郴州出土的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以及墓主人何仲方的生平简历,探究《湖广乡试录》所涉及的历史信息,从而彰显其历史价值。【关键词】湖广乡试录;科举制度;乡试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2018-05-14

  •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王秋语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在科举制度之前,我国主要采用察举制、征辟制及九品中正制来选择官吏。这三种选拔制度均需要特定官员的推荐,方可进行下一步考核,再加上魏晋之时,庞大的士族之力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强大影响,导致所有官吏选拔的决定权均由士族掌握,最后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科举制度则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公卿大臣的推荐,任何人都可能通过科举制度实现自己的目标。科举制度的出现,大幅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04-14

  • 由馆藏“兴学育才”敕书看科举制的衰亡
    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是怎样最终走上衰亡。进而在如今变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选拔、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等方面,借鉴和吸收传统教育考试的教训。关键词:科举制度 清代 衰亡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11-02在新乡市博物馆展出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格外引人注意——清光绪帝“兴学育才”敕书。这件敕书纸本凌裱,云龙饰边,全文共461字,用汉文和满文以单色墨书写,称为“满汉合璧”。汉文从右至左书写,满文从左至右书写

    现代交际 2018年4期2018-03-07

  • 明朝时期河南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期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巅峰阶段,明朝建立了完善的三级考试制度,同时根据地域的差异,实行了南北卷制度,有效的平衡了地区间差距,创制了八股文,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明朝时期河南的科举地位有所下降,河南的进士在地域和时间分布上存在着不平衡性,河南武举人数较少。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但是科举制度为河南培养出大量人才,为河南学子营造了刻苦攻读,踊跃学习的社会氛围,影响很远。关键词:明朝 科举制度 河南 特点 历史意义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中文信息 2017年12期2018-01-27

  •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
    儒林外史》;科举制度;讽刺;夸张;对比前言:《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我国文学殿堂中绝无仅有的讽刺小说,文章中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刻画了严监生、范进、以及范进的老丈人胡屠夫等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地抨击,封建礼教思想对于人的毒害被深刻地揭示出来。虽然全片没有一个连贯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每个故事主题都是在批判封建科举制度。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戚而能谐,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科举制度;讽刺;夸张;对比前言:《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我国文学殿堂中绝无仅有的讽刺小说,文章中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刻画了严监生、范进、以及范进的老丈人胡屠夫等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地抨击,封建礼教思想对于人的毒害被深刻地揭示出来。虽然全片没有一个连贯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每个故事主题都是在批判封建科举制度。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戚而能谐,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浅谈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
    摘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极大影响。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选官制度的视野里,应全面、客观地审视这项制度,综合其利弊得失,为今所用。关键词:科举制度;演变;利弊1 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演变1.1 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创立期,始于隋朝。598年,隋文帝诏令:诏京五品官以上,总管与刺史,以清平干济、志行修谨的二科分科科举制,取替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6

    赢未来 2017年9期2017-12-15

  • 浅谈科举制度与当代教育
    人的眼光探讨科举制度,浅析其对现今社会的教育机制的启示。【关键词】: 科举制度;当代教育;启示劝学与普及教育科举的劝学作用曾有诗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1] 古时读书重学的社会风气异常浓厚,整个社会一片向学风气,“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2]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更是天下风靡,达到顶峰。此时士子书声不绝于耳,诗曰“孤村到晓犹灯火,知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2017-09-10

  • 科举制度的千年沿革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摘 要】科举制度作为中国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的考试方法。而科举制度与现代社会的高考制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章通过分析科举考试的意义价值其经验教训,旨在以古鉴今,为当今高考改革提供意义与借鉴。【关键词】科举制度;高考;启示一、科举概述(一)科举的创立与发展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2017-08-12

  • 《儒林外史》中的畸形循环
    的制度之本:科举制度。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因内容陈腐僵化,机制漏洞百出而产生的科举取仕的畸形循环;因伪儒士为政,致使对真儒士的判定机制被颠覆的畸形循环;因文坛、政坛秩序混乱,催生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在此大环境下开始的新一轮文政游戏的畸形循环。如何在功利至上主义和八股制艺牢笼下冲破此三方面怪圈,从而改写群体悲剧命运,揭示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和封建社会下儒士的地位、追求及其人生价值,寻求真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贤者路。关键词:《儒林外史》;科举制

    北方文学 2017年17期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