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风景 美如画旅游致富 农人笑

2016-12-08 02:41胡静
中国西部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金川农家乐梨花

文/本刊记者 胡静

梨乡风景 美如画旅游致富 农人笑

文/本刊记者 胡静

初识金川,是在一本历史小说里。“乾隆皇帝平定金川”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仅有弹丸之地、几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让乾隆皇帝调集20多万大军,费时29年,耗银8000多万两才最终平定。这金川的地势是有多险要,金川人是有多勇武善战,才能顽强地抵抗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己的敌人多年持续的进攻?于是,梦笔山、刮耳崖等地名便深深地印入脑海中。

秋色宜人的九月,我们来到了金川。车子沿岷江上行,进入金川地界,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袭来,仿佛是见到了久未谋面的老朋友。金川,这就是那著名的金川!

车子疾驰,窗外的风景伴我们前行,这些山山水水都曾见证过两百多年前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见证过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场面。而今,硝烟早已远去,乾隆征战遗址已成为人们凭吊、观光的去处。九月的金川呈现出温柔可人的一面。远处,高山峡谷之间那一抹掀开轻云的天空蓝得那么清新那么纯净,像初生的婴儿。

有着大山大川之美的金川还有很多美景,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索乌山风景区,有中国第一自生东巴石佛的嘎达山风景区,有以静、灵、潮三奇著称的长海子,有世称拉萨第二的观音庙。最值得一提的是,金川的田园风光为阿坝州内一绝,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的万亩梨花、百里红叶风景区已成为金川特色。乡村旅游在近两年呈爆发式增长,推动了金川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旅游扶贫成为金川新一轮扶贫攻坚重要突破口。

金川乾隆御碑 摄影/毛豆

乾隆军事文化,独特魅力引客来

乾隆军事文化是金川独有的特色文化,也因为那两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令金川声震九州。广法寺、乾隆御碑、碉王等都是乾隆军事文化的典型代表。

清晨,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距县城33公里、位于安宁镇末末扎村境内的广法寺。该寺前身为本教寺院,乾隆皇帝平定金川后,灭本教兴黄教,拨银重修,赐名广法寺,并御书“正教恒宣”匾额,为全国四大皇庙之一,为乾隆以来四川西北藏族地区的宗教中心。据了解,该寺原占地百亩,建筑宏伟壮观,规模巨大,所藏经典甚多,鼎盛时期住寺僧人曾达2000余人。每逢宗教节日,来自十八土司及青海、甘肃和内地的藏汉信徒数万余人聚集于此,热闹非凡。嘉绒佛教徒欲进藏深造,如无广法寺所授名号,入藏无果,有则可优厚晋级。

安宁镇副镇长黄红兵告诉记者,末末扎村有很多梨树、竹林,田园景观很美,再加上广法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参观,近年来,村里开始发展旅游,目前已有四家农家乐可接待游客。

“前不久,末末扎村刚被县上选定为‘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示范村,村民们都很高兴,积极进行房前屋后提升改造。”黄红兵说,今后,末末扎村有望加快旅游发展速度,村里的贫困户也将搭上旅游脱贫的便车。

乾隆御碑距离广法寺不远,位于安宁镇镇政府所在地安宁村。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皇帝平定金川后,为颂扬功绩,传旨亲命立下此碑。这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是目前川西北高原保存最完好的御碑。御碑高5.2米,宽1.56米,厚0.25米,碑文由四种文字组成,前面是汉文和满文,背面是蒙文和藏文。在金川颇有名气的民间学者张诗

茂用诙谐的语言向记者一行详细讲解乾隆御碑的来历,解读碑文。

“来参观乾隆御碑的人很多,还有不少大人物呢。”年逾古稀的张诗茂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里做了十多年的义务讲解员,接待过很多游客,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也逐渐增多。据张诗茂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今参观御碑的游客约25万人次,而今年一至九月的游客就达到了3万人次。

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也为当地百姓打开了旅游致富之路。黄红兵告诉记者,安宁村目前有八家农家乐,其中今年新发展了两家,总共可接待近千人同时用餐,一两百人住宿。

看过乾隆御碑,再去看看困扰乾隆多年的碉吧。据说,乾隆皇帝当年派兵征金川时,因为当地的石碉易守难攻,令清军损兵折将,久攻不下。为此,他特地派人在北京郊外的香山修建石碉,让清军进行攻打碉楼的训练。在金川的马尔邦乡有一座被誉为“中国碉王”的古碉,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为原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小官寨碉。

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远远就看见一座石碉巍然矗立,是当地不二的地标。据马尔邦乡八角塘村村支书秦志刚介绍,碉王高达51.2米,基宽6.5×5米,顶宽3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较好的古碉。2010年,八角塘村还修建了中国碉文化传播中心,面积不大,展出当地特色石雕照片,供游客参观。

金川嘉绒藏族的石碉文化十分突出,现残存的古碉最多,有“千碉之国”的称誉。20世纪40年代,著名学者马长寿先生在考察井岗山五次反“围剿”的碉堡时指出“中国之碉源于四川,四川之碉源于金川”,这是嘉绒藏族对丰富战争艺术的杰出贡献。著名美国记者索尔兹伯看到金川的石碉时惊叹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明珠。

“以前那些山梁上全是碉,”秦志刚指着对面的山上惋惜地说,“打仗的时候被毁了。”

除了碉王,八角塘村还有个秘境——静心谷,里面风景优美,还有天然自生东巴石佛、东女王巨石头像等奇观。“可惜现在路不通,游客进不去。”秦志刚告诉记者,碉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为村里带来了人气,也为村里打下了发展旅游的基础,现在村里有四家农家乐、一家小型旅店和两家小吃店,每家每年毛收入约10万元。但是,因为景点过于单一,很多游客来看看就走了,留不下来,旅游发展受到制约。如果能把进静心谷的路打通,就能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并且能留住客人,加快当地百姓旅游致富的步伐。

正巧,在后来的采访中,中共金川县委书记卞思发告诉记者,金川县决定整合全县优势资源,创建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将嘎达山景区更名为东女国旅游景区(马尔邦乡正在嘎达山景区中),把东女国景区作为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深入挖掘和创新开发东女王宫、东女婚恋、东女歌舞、东女节庆、东女饮食等核心文化产品。结合自然风光开发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观光产品,依托优越气候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和人居产品。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建成为中国藏区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继大九寨、大香格里拉之后川西地区又一精品旅游区。

看来,秦志刚和村民们的愿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现实。

中国碉王——马尔邦关碉

东女王巨石头像

梨花红叶奇景,童话世界迎宾至

与撼人心魄的乾隆军事文化截然不同,金川的另一奇景——雪域高原盛大的梨花景观将人们带入浪漫唯美的童话世界。

素有“雪梨之乡”美名的金川,无论河坝沃土还是半山坡地,漫山遍野都栽种梨树,每到仲春三月,梨花飘香,整个大金川河谷似茫茫雪海、漫漫白云。最绝妙的是山顶的雪花与河谷的梨花相映成趣,恍若仙境。奇美的梨花景观吸引了众多的爱花之人蜂拥而至。而每年秋天,满山遍野的红叶如火似霞,令人沉醉。

金川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金川雪梨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品种的老化和病虫害的加剧,金川雪梨经济已经逐步走下坡路。面对这一现状,金川积极调整思路,为雪梨林寻找出路,大力发展赏花经济,通过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一三产业共生提升。一方面着力举办梨花红叶节扩大影响力,着力打造农家乐、民宿接待户提升县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塑造品牌,另一方面开发以雪梨为主原料的旅游

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赏花经济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雪梨主产区老百姓脱贫增收成效显著。

沙耳乡沙尔尼村是世外梨园景区核心区,村民秦远丽经营的金盛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金牌农家乐”。秦远丽告诉记者,自己一家四口人,以前全靠种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为生,每年收入四万多元。2005年,秦远丽家开起了金盛苑农家乐,当时可接待近百人同时用餐,前两年游客不是很多,每年也有30万元的收入。后来经过2007年和2016年两次扩建提升,现在金盛苑可同时容纳1000人用餐、50人住宿,年营业额也增长到七八十万元。“今年梨花节我们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两三百人,20天时间纯收入达20万元。”秦远丽笑着说。

靠旅游致富的秦远丽一家也没忘了乡亲们,每年要花二三十万元用于购买当地百姓的鸡、菌子等土特产卖给游客,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县里对旅游很重视,鼓励农户开农家乐,搞旅游。”秦远丽说,“村里现在有6家农家乐,在梨花盛开、游客爆满的时候还有十几户可在家里接待游客,不少人都靠着旅游致富了。”

在金川,靠旅游致富的不止秦远丽一家,也不止沙尔尼村一个村子。金川县旅游发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金川开展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结合旅游资源和贫困人口分布情况,按照“四看”“三分类”的方式初步确定13个村为旅游扶贫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贫困人口835人,积极动员贫困村、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接待,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争取银行贷款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庆宁乡松坪村的周建华一家也是旅游脱贫的受益人。去年刚刚脱贫的周建华一家原来住在海拔2800多米的高半山上,全家三口靠种地、养猪、养牛为生,一年收入仅三四千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2年,幸福美丽家园工程实施,为了避免滑坡等地质灾害,周建华家异地搬迁到海拔2500多米的地方,贷款修了新房,政府补助了一万多元。因为修房子贷了款,周建华一家日子过得更拮据了。2014年,在金川县旅游局的建议下,周建华拿出四间房子改造提升,还购置了电视机等标配,县旅游局帮扶了两万多元。

去年,周建华家在梨花节和红叶节两节期间靠接待游客收入四千多元,全年旅游收入五千多元。“现在我们家离河坝近了,平时还可以去打点零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加上养猪养牛和搞旅游的收入,去年我家收入有两万多元,就脱贫了,跟我们一起脱贫的有十多户。”周建华告诉记者,自己家刚做农家乐,条件不是太好,但是因为价格便宜,也吸引了一些游客。在梨花节期间有时候客人太多,住不下,就安排到村上其他家去。现在村里有十几家农家乐,旅游让大家都受益了。“以后把房子再改造一下,修成标间,生意会更好一些。”周建华充满希望地说。

百里红叶咏秋(金川沙耳神仙包) 摄影/代永清

返乡创业带动,脱贫奔康大步走

观梨花,赏红叶。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级别普遍较高,且有较大同质性。而金川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旅游发展之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扶贫,助民增收。

然而,金川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像周建华等刚刚脱贫致富或者还在贫困线上的农户,由于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等条件限制,只能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利用自家的住房改建成农家乐,增加一些收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金川自身优势,给脱贫攻坚工作助力,金川县委、县政府结合打造“孝德金川”活动,瞄准金川成功人士众多,扭住以德报德的优良传统、家乡情结以及剪不断的乡愁,积极推进本土“回引工程”,吸引了不少在外的金川企业家返乡创业,报效家乡。屈礼章就是在这波返乡创业潮中于2015年从成都回到了

家乡,成立了金川县阳光天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在卡拉脚乡玛目都村流转耕地521.8亩,林地2600亩。公司充分利用玛目都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生态资源优势,采用“高海拔延熟,错季栽培实验”的方法,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高原特色水果实验基地、药食两用特色花卉类作物种植等三大板块特色产业。

公司基地所在玛目都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按照国家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要求,公司积极投身产业扶贫,针对贫困村有土地无高效利用、贫困户有劳力无先进技术的困境,通过配合乡、村实施“土地流转,反哺农户”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公司发展与脱贫攻坚“两个轮子”一起跑,公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共奔富裕的良好局面。

屈礼章告诉记者,公司准备将2600亩林地打造百合谷,一边搞林下种植,一边发展旅游,进行农旅结合。这片林地上有个古官寨遗址,公司打算按照资料记载的官寨原貌将其修复,使其成为旅游亮点。茶马古道离官寨三公里,旅游景点多在官寨周边。百合谷建好后,观光车将游客载到山脚下,可以看海子、赏百合、到茶马古道骑马,还可以就地品尝百合、菌子、土鸡、腊肉等绿色有机食品。这片林地正好在通往观音庙、情人海的环线上,环线将于2017年春节前贯通通车。

“目前,公司已投入1400多万元修建路、桥、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县政府补贴320万元。公司每年将补贴金额的10%按照3:2:5的比例返回给村集体、贫困户和村里其他村民。”屈礼章充满信心地说,“预计三年之后能见效益,到时候纯收入的20%将由全村村民共享。”

正是有了屈礼章这种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行动的带头人,贫困户才有了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有勇气克服发展路上的种种困难,跟随带头人一起走上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

金川县旅游发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金川县目前已成功申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精品旅游村寨5个,申请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提升打造示范户56户,县内拥有农(牧)家乐、乡村酒店178家,其中四星级乡村农家乐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家、国家金牌农家乐两家,接待床位近5000张。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7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6亿元,直接从事旅游人员近500人,间接从业人员1400余人。金川县的旅游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旅游扶贫让百姓尝到了甜头,绽开了笑脸。

秋天来了,到金川看红叶去!(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金川农家乐梨花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农家乐里去休闲
书法篇
绘画篇
杜鹃花红农家乐
梨花之歌
大河金川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