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兵要地志调查研究:从地质资料看日本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证据

2016-12-09 07:08王新春贾丽琼商云涛李晓蕾齐钒宇高学正孔昭煜
中国矿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档号资料馆馆藏

王新春,贾丽琼,3,吴 轩,商云涛,李晓蕾,齐钒宇,高学正,孔昭煜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兵要地志调查研究:从地质资料看日本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证据

王新春1,2,贾丽琼1,2,3,吴 轩1,2,商云涛1,2,李晓蕾1,2,齐钒宇1,2,高学正1,2,孔昭煜1,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全国地质资料馆里保存有抗战时期,日本为掠夺我国矿产资源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兵要地志调查而形成的大量日文史料。本文选取部分史料开展编研工作,对侵华日军开展兵要地志调查的目的、内容等进行了研究与阐述,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发动侵华战争、掠夺我矿产资源的罪行。同时这也是对地质档案资料人文信息挖掘与编研的新尝试。

抗日战争;兵要地志;资源掠夺;地质资料;矿产资源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句日本侵略的“宣言”,出自于《田中奏折》。1927年,日本陆军大将田中义一为首组成新内阁,有了侵吞满蒙的想法,以解决其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煤、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针对这段资源掠夺的历史,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务院参事室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储量司承办、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具体实施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中,第一次从地质专业角度揭露了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大肆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累累罪行。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里保存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约6870余档珍贵的地质史料。这些史料既包括我国地质先辈们从事地质考察形成的资料,也包括外国地质工作者在我国进行地质考察或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资料,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由日本侵略者所完成的相当数量的日文资料。本文通过对全国地质资料馆部分关于日军兵要地志的史料进

行编研挖掘,对侵华日军在抗战时期对我国进行兵要地志调查的起因、内容等进行全面研究,揭示了日本针对我国开展的侵略战争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也提供了日军在我国进行非法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对地质档案资料人文信息挖掘与编研的新尝试,这些地质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 日本进行兵要地志调查的起因

1.1 兵要地志

兵要地志,是根据作战需要,对某一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记述和评价的一种军事资料[1-2]。日军兵要地质部门通过开展区域调查,为日军提供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民生文化甚至是人种等资料,这些为部队指挥人员了解、判定战区的地理条件和开展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为战场准备、军事训练、拟定作战计划等提供参考。“兵要地志图”是指上述作战所需的情报资料用规定的符号和简要文字注记在地形图上的特种军用地图[1-2]。地(形、质)图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信息情报资源,在军事、经济上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独立自主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进行地图测绘测量是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外让的权利。但是20世纪上半叶的旧中国,内忧外患,羸弱不堪,为早已觊觎我国领土和矿产资源的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机会和便利。

1.2 日本进行兵要地志调查的起因

日本矿产资源极度匮乏,成为其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料显示,日军侵华期间,累计从我国掠夺煤炭约10亿t、铁矿约1.8亿t、铜矿约150万t、铝约10万t、镁约5万t,还有大量的非金属矿产及铅锌、金银等贵金属矿产。除了掠夺的资源量巨大外,更加令人震惊的是,自甲午战争到日

本投降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有计划地、不间断地对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及地质地貌做了充分、深入地调查和测量,并制作出数以万计的地质图件,而这些地质图件主要是由日军各级指挥机关中的兵要地质部门完成。为了绘制地理地形图便于日军作战和掠夺我国资源,日本兵要地质部门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展了实地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

根据研究日本兵要地志的专家沈克尼研究,早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军队便已开始了针对中国的情报收集和研究编纂活动[3]。日本最初的兵要地志研究即将中国作为预设战场而开展。日本兵要地志的雏形最早出自于日本大本营参谋部的中尉荒尾精。1887年,荒尾精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获得经费,到我国上海建立了一个名为“日清贸易研究所”,实为专门搜集中国情报的机构。初期,日本编制的关于中国的兵要地志主要有: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分别于1888年(明治二十年)和1894年(明治二十六年)刊行了《支那地志》十六卷和《蒙古地

志》,清国驻屯军司令部于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刊行了《北京志》和《天津志》。甲午战争后,日本在“日清贸易研究所”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东亚同文书院”,该书院专门研究中国问题,1918年前后分别陆续出版了《支那省别全志》,1943年前后,又重新修订刊行了《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中国北洋军阀时期,日本针对中国各派军阀的情报联络与谋略工作,设置了支那班和兵要地志班,负责调查有关预想中国战场的兵要地志资料。侵华日军的将领特别重视在侵华战争中利用兵要地志,日军甚至要求基层军事人员随身携带有关中国战场的兵要地志。

2 侵华日军在中国进行兵要地志调查的内容

侵华日军在华收集的情报和编制的兵要地志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服务于军事行动,包括兵要地质、气候条件、山岳高低向背、地理城郭要冲、河海深浅状况等;二是为了掠夺资源,对当地矿产资源进行调查与情况搜集;三是为了战时、战后统治,调查当地的政体法令、语言风俗人情、宗教文化、教育情况、商业税法等[4]。

全国地质资料馆中保存的日文史料中,揭露了日军进行兵要地志调查、掠夺我矿产资源的预谋。为了响应侵华日军的军事要求,日本地质人员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的过程中,还会同时开展当地的兵要地质调查。兵要地质是兵要地志的一种,主要调查当地地形地貌、收集攻击阵地布置及河流渡河地点的情报。例如,从全国地质资料馆保存的由日本满铁地质调查所编写的《绥远特别调查-地质调查报告》一档资料中(馆藏档号:X00005244,图1)可以了解日本对华调查行程之严密、踏勘范围之广泛。资料显示调查单位除日本军方人员外还有诸多会社公司参与其中。调查队从天津出发,分为几个班前往绥远各地进行调查,各调查班行程均超过3000km,有的甚至还超过4000km。调查班详细记录了调查路线周边的地质构造、矿产分布、河流分布、人口分布、水源给水等信息,为其后期发动军事行动做好充足的兵要地质工作。报告中还有专门关于兵要地志的章节(图1),该章节描述了在何处何种地质结构适合作战阵地的建设。

报告中不仅用文字进行了兵要地质的描述,还附有手绘素描图件(图2),绘制十分详细。图2中,日本地质人员绘制了呼和浩特-包头-五原附近的地貌地质信息。图2中除了包含一般地质图所有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与军事相关的兵要地质记录。例如图2(b)中1部分,在记录地表岩石土壤情况时,还记录该处附近岩石的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周边视野良好,是战术上的战略要地,在此处构筑军事阵地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多次爆破来构筑;在2部分中则描述道路中间有涉水路段,为流水河床,河床中部有1~3m的细沙,汽车通过比较困难。兵要地质的素描图中还选取了位于张北-西苏尼特往王府之间部落地区,记录了部落周边的丘陵岩石为花岗岩,硬度较高,分化程度低,不易采掘,难以构筑临时阵地(图3(a));绘制了部落村庄、库伦道路及电线等内容(图3(b)),记录道路状况良好,可以直接通行汽车,能够快速运转兵力。显然这些信息为日军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除了进行地形地貌的兵要地质调查外,日本人还进行给水地质调查(图4(a))。其对泉水涌出位置、涌水量、水温、水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绘制了集水池素描图(图4(b)),在图中详细标注集水池的构造。日本人还特别说明该处泉水终年流动,可以持续不断供应优良的淡水,后期军队驻军可以获得充足的淡水供应。

图1 日本满铁地质调查所编写的《绥远特别调查-地质调查报告》中关于兵要地质一章(馆藏档号:X00005244)

图2 《绥远特别调查-地质调查报告》中日本地质人员绘制的兵要地质图(馆藏档号:X00005244)

图3 《绥远特别调查-地质调查报告》中日本地质人员绘制的部落村庄素描图(馆藏档号:X00005244)

图4 《绥远特别调查-地质调查报告》关于给水调查的目录与图件(馆藏档号:X00005244)

日本发起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日军兵要地质部门除了进行针对我国的兵要地质调查外,还会收集我国矿产资源信息,并编制成文。例如《北满

矿产地一览表》一档资料(馆藏档号:X00005442,图5),是由日本第十六师团兵要地志班长陆军少佐根东龙太郎编写完成。《华中锰矿产地一览表》一档资料中(馆藏档号:X00003114),日本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调查部在日军武装保护下,对我国华中地区开展了锰矿调查,并编制成图表(图6),以供日军掠夺。全国地质资料馆中保存的类似矿产资源调查的日文报告比比皆是。

图5 日本第十六师团兵要地志班长陆军少佐根东龙太郎编写的《北满矿产地一览表》(馆藏档号:X00005442)

图6 由日本“华中矿业有限公司”编写的《华中锰矿床产地一览表》及分布图(馆藏档号:X00003114)

日军的兵要地志调查甚至侵入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去。在由日本关东军特务部编写的《热河资源调查第二班报告书》一档资料中(馆藏档号:X00005648),日军对热河地区不仅进行了矿产资源的调查,甚至对当地的农业、畜产、经济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调查。报告中对当地农民的鸦片种植情况、农家野菜、木材、谷草的贩卖价格、牧羊等情况均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配有照片(图7)。

图7 日本关东军特务部编写的《热河资源调查第二班报告书》(馆藏档号:X00005648)

3 结 语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其政治和军事目的均以经济为前提。纵观日本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皆以资源调查为先导,地质调查又是一切资源调查的基础[5]。日本地质调查机构所谓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不仅用于经济目的,更重要的是它直接用于军事行动,“测绘成果与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息息相关,又是军事行动的先行步骤”[6]。日本地质调查机构编写的各种地质地形图完全可以作为军事地图来使用,给水调查的结果也完全是为了军事和战争目的,而农业、风俗、经济调查则是为了战时和战后的统治而进行,这些调查都是军事行动所需。全国地质资料馆中保存的抗战时期的史料是证明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发动战争的证据,再次向世人揭露了当时日本地质调查机构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资源掠夺服务的特征,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档案资料是国家资源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历史的记忆,也是国家的记忆。地质档案资料更是我国档案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地质档案资料不仅具有专业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人文历史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未来应该加强专业档案资料中人文历史信息的采集、挖掘、编研及开发利用工作。

[1] 沈克尼.文+图日本兵要地志图[J].兵器知识,2010(6):72-74.

[2] 沈克尼.侵华日军编印的中国兵要地志[N].国防时报,2011-2-28(020).

[3] 吴海鸿.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对我兵要地志研究可上溯百年[EB/OL].http://news.sohu.com/05/24/news144542405. shtml.

[4] 徐明徽.发动侵华战争之前,日本人花了70年在中国搜集情报[EB/OL].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 _1370155.

[5] 梁波,冯炜.满铁地质调查所[J].科学学研究,2002,20(3):251-255.

[6] 《中国测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测绘史(第二卷)[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7] 郑晓光,徐向琴,王传礼.浅论地质档案资料人文历史信息挖掘与编研的意义[J].档案与建设,2011(9):12-14.

The Japanese military geological surve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evidence of that Japanese plundered mineral resources from China by geological archives

WANG Xin-chun1,2,JIA Li-qiong1,2,3,WU Xuan1,2,SHANG Yun-tao1,2,LI Xiao-lei1,2,QI Fan-yu1,2,GAO Xue-zheng1,2,KONG Zhao-yu1,2
(1.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China;2.National Geological Archive of China,Beijing 100037,China;3.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There are many Japanese geological archives in National Geological Archive of China,which had been formed by Japanese military geological surve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In this paper,some Japanese geological archives have been selected to study the purposes and contents of Japanese military geological survey,and to prove that the Japanese invaders deliberately launched a war of aggression and resources plunder from our country.It's also a new attempt of uncovering and editing the humanitarian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n geological archives.

The Anti-Japanese War;military geology;resources plunder;geological archives;mineral resources

G275

A

1004-4051(2016)09-0171-06

2016-05-30

王新春(1979-)女,硕士,高级工程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E-mail:wxinchun@mail.cgs.gov.cn。

贾丽琼(1987-),女,博士,现主要从事地质资料编研工作。E-mail:jialiqiong@126.com。

猜你喜欢
档号资料馆馆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浅议专业档案实体分类及其在档号编制中的运用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号编制的原则与要求( 之三)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浅谈条形码技术在提高档案实体管理水平中的思路
2012年北京国资联年会日程表
档案条形码批量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