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16-12-09 09:20许晓颖付新建徐亚娟
广州化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原理复合材料模块

刘 明,许晓颖,付新建,徐亚娟,胡 冀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刘 明,许晓颖,付新建,徐亚娟,胡 冀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建立网络课程,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课程各个模块的规划及功能,提出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经过长期实践,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复合材料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教学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1]。因此建设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使复合材料原理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是当务之急。

1 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的作用

复合材料原理课程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大多是比较抽象的理论与原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此课程主要涉及高分子类复合材料的性能、加工与制备等方面的原理,是学生以后从事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及研究的基础。学生理解困难,并且枯燥的学习内容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缺乏独立自主的钻研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理论知识,除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2-3]之外,建立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4]。

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是利用网络将复合材料原理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习题、作业等综合而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网络课程表现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不仅包含了课堂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与课程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比如重点、难点知识的深入讲解,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实际应用,课外习题资料,课堂知识的延伸等,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业知识容量,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的构建

根据复合材料原理课程的特点,将复合材料原理的网络课程分为以下八个具体模块: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单元、实验与实践、资料拓展、作业、练习与测试、在线答疑。其中前3个模块涉及课程所讲授的全部内容,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原理,后五个模块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更加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交互学习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课程简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课程介绍、参考教材、教学团队、考核方式、学习方式等内容。其中课程介绍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并结合图片介绍本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以及该课程与新老课程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个总体印象。参考教材以图片以及电子教材的方式将常用的教材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在线预习教材。教学团队涉及主讲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在学生对教师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提供了教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考核方式说明了该门课的考核办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学习方式主要是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本门课的主讲教师编写,为学生指明了学好该门课的具体方法。课程简介模块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了综合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本门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教学大纲模块

教学大纲模块列举了课程每章的知识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每章所要学习的知识做了简单概括,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2.3 课程单元模块

该模块由担任该课程多年并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每章内容精心制作PPT,录制教学视频,并通过格式的转化将这些内容上传到该模块中。学生通过该模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教学PPT及视频等,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2.4 实验与实践

该模块的内容是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生实验。由专业的实验教师将与本课程相关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内容整理、优化传到该模块中,并在每个实验后面提出思考题。该思考题充分融入本门课程的知识点,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促使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更好地从实践角度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为学生后期开展毕业论文与设计、工作、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 资料拓展

该模块是本门课程知识的扩展与补充,内容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科研论文,最新原理与技术的突破、相关论坛等内容。其中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科研论文,原理与技术的突破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通过相关论坛的浏览能够使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更多动态,同时可以在论坛上与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从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2.6 作业

担任该门课的专业教师按照授课计划根据每两个学时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计算题,并将这些题上传到该模块中。其中思考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计算题能够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发布作业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作业的成绩将计入最终成绩的考核中。

2.7 练习与测试

该模块包括了与课程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以及模拟试卷。学生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理解课程中所讲知识。

2.8 在线答疑

该模块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打破了传统答疑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常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大部分在课堂之上,课下由于学生学业繁忙,空闲时间往往在教师下班之后,所以学生课下遇到的问题往往不能及时与教师交流,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该板块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空余时间打开该模块即可看到学生所提的问题,并给予回答,如果教师与学生同时在线则可进行实时交流,这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时间。

3 复合材料原理网络课程的应用

以往的网络课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足[5-6],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课程缺乏管理、维护与更新;教学安排过少;学生与教师互动不足;网络课程利用率低。基于以上不足,要想提高网络课程的利用率,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必须改革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课程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1 课前准备

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先查看网络课程的内容,发布相应的学习任务;结合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新网络课程的内容;及时查看网络课程上“在线答疑”板块,与学生有效的互动;通过查看“作业”模块,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则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师发布的任务结合课本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教师发布的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疑问,则可以通过“在线答疑”板块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为了防止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学习网络课程,所以教师在每次上课时会先对学生进行提问或测试,将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或测试结果,结合课前网络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之一,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

3.2 课堂讲授

教师通过课前的“在线答疑”与“作业”板块已经初步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调整讲课内容,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只需简单概括,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详细概括,并由简入繁不断深化,这样既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问、讨论、答疑等环节,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积极向教师提问,并不断概括与总结课堂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3 课后总结与复习

课后学生应当完成网络课程中的作业,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重新观看“课程单元”模块中的教案、PPT与视频等,在其中寻求答案,也可以在答疑板块中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另外学生还需主动进行“练习与测试”板块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积极进行“实验与实践”、“资料拓展”模块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教师应反思教学的不足,思考改进的办法,并坚持查看网络课程的答疑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批改网络课程中学生提交的作业,并根据网络课程中“练习与测试”环节,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该情况做好总结在下一次讲课时对大多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重新进行讲解。

4 结 论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想使复合材料原理的课堂教学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与网络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而网络教学的加入也必然引起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只有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配合,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1] 赵建保,刘琳,王海峰. 网络课程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研究[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1):40-43.

[2] 李建权,李国忠. 复合材料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06(18):72-73.

[3] 金双玲,张睿,金鸣林. 复合材料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 科技资讯,2015(24):149-150.

[4] 王翔,王钧,徐任信. 复合材料专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7):120.

[5] 张慧霞,马玲,陈煜,等. 我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1):260-261.

[6] 刘明.《复合材料及制备》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 广州化工,2014,42(5):172-17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Network Cours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Principle

LIUMing,XUXiao-ying,FUXin-jian,XUYa-juan,HUJi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Luoyang 471023,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to set up the network course and combine the network teaching with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 Principle was introduced. The planning and function for each module of the course were mainly illustrated. The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d the network course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as effectively put forward. Long-term practices proved that network course help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br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ose can get a better assisted teaching effect.

Composite Materials Principle;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mode

刘明(1986-),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功能复合材料研究。

G434

A

1001-9677(2016)021-0209-03

猜你喜欢
原理复合材料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TiO2/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