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有效性研究

2016-12-12 19:37李鸿渊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三会一课支部书记党务工作

李鸿渊

[摘 要]

“三会一课”是基层党支部落实从严治党,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执行关系到党组织生活的常态化、规范化,也是改进机关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三会一课”制度有效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本身、思想认识和方法载体等诸多要素,提高“三会一课”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需要系统思维,全面分析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强化“三会一课”制度的刚性和权威,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科学性,发挥“三会一课”的制度功效,提升机关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有效性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2-0035-03

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党工委制定了贯彻落实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党建项目化方案,以期通过两至三年时间,使各机关党组织党建基础性工作更扎实。松江区机关党工委成立了“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有效性研究课题组,分别召开了书记、委员和普通党员三个层面的专题座谈会,并发放问卷446份,从 “三会一课”的制度价值入手,立足松江区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实践探索,重点分析当前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三会一课”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困境,需要我们对制度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制度自身因素、制度执行主体、制度执行客体、制度执行环境和秩序执行资源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问卷显示,认为支部“三会一课”质量不高的原因,其中“脱离实际、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的占26.91%,认为“支部书记不到位、素质能力需提升”的占7.62%,认为“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的占81.17%,认为“党员主动参与意识缺乏”的占55.38%,认为“上级指导考核不力,缺乏刚性约束”的占19.51%。

(一)从“三会一课”制度权威看,对“三会一课”的认知存在偏差。一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支部书记对“三会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也有的搞不清楚“三会一课”具体内容,存在“执行不执行无所谓”的思想,也有认为“严格执行制度反而吃亏、自讨苦吃、自找麻烦”的思想。也有一些党支部书记认为“行政业务是刚性的,党务工作是弹性的”,不愿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二是领导引领作用欠佳。有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过双重组织生活不到位,往往把自己当成特殊党员,不能严格要求,或者以事务繁忙为由不参加“三会一课”活动,示范作用全无。也有一些“三会一课”党员主持活动轮到了领导书记卡了壳,随后不了了之,反而成为“三会一课”制度执行的消极因素。三是制度执行较为随意。有不少单位“三会一课”随意性大,缺乏约束,无从谈起。或者对“三会一课”进行精心策划不够,导致“三会一课”形式简单,内容老套,缺乏吸引力。问卷显示,支部大会一个月一次的为28.48%,两个月一次的为13.45%,一季度一次的为19.73%,不定期的为37.44%。党小组会议召开时间一个月一次的为33.41%,两个月一次的为8.07%,一个季度一次的为6.95%,不定期的为49.01%。

(二)从“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效果看,针对性、有效性不够。一是内容枯燥,缺乏感染力。主要表现为党内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不紧密,脱离了党员的实际思想和生活、脱离了不同单位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三会一课”成了空洞说教。不同程度存在“四不”现象,即“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研究不深,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把握不准,对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透,对党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不够”。

二是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三会一课”形式总体看比较单一,学习以读文件和传达上级精神为主,外出考察学习也因计划、系统性不够,流于形式。结果往往是书记一个人唱独角戏,读读文件。由于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缺乏双向互动交流,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吸引大家。

三是一团和气,缺乏战斗力。党内生活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难度大,有的党支部书记不敢针对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利用“三会一课”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即使通过会议或党课进行了提醒,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上不重视,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不够。

(三)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看,客观上存在先天不足。一是制度权威性不够,实际执行“打折扣”。制度本身是否科学和具有操作性决定这制度执行的程度和执行的成效。实际组织生活中,“三会一课”检查考核力度不大,缺乏制度刚性约束。访谈中有党务干部认为,当前“三会一课”执行“重视不够、抓手不多、氛围不浓、刚性不强”的问题,根本还是缺乏一个严格的执行办法。二是制度操作性不够,评估标准“毛估估”。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衡量“三会一课”的质量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以单纯的数量、过程评价“三会一课”的质量、客观上造成“三会一课”考核中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同时也存在上级组织检查指导不到位的情况,缺乏及时有力的检查指导标准和要求,也是影响“三会一课”制度不能在基层党支部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三是制度规范性不够,执行效果“一阵子”。实践中“三会一课”的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表现为,“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不够,缺乏设计好的议题,结果是会议没有中心议题,随意性大,泛泛而谈,不能形成焦点议题。也有临时草率定议题,没有经过认真调研,议题与本单位工作结合不紧密,效果上更不会持久。

(四)从制度执行环境看,“三会一课”制度执行资源贫乏。一是机关党务工作主动性不强。机关支部书记兼职导致“三会一课”处于从属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机关党支部工作被动性、附属性强,从属于行政,缺乏主体性。也有单位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组长是年轻党员,“小马拉大车”,工作全靠领导支持,难以大胆开展工作。

二是机关党务工作缺乏吸引力。由于普遍存在一岗双职,支部书记面临行政考核、部门考核,客观上支部书记等党务工作者缺乏职位待遇和相应激励,业务与党务工作存在矛盾。另外,支部书记荣誉感不强,吸引力不大,而年轻党务工作者又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基本素养。

三是“三会一课”制度认同不够。由于机关“三会一课”的会议决议功能不足,有决议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光说不练假把式,长此以往,大家自然会认为是搞形式,“三会一课”制度执行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认同缺乏导致执行不到位。

(一)强化“三会一课”制度刚性,实现“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一是要夯实“三会一课”制度基础。首先要明确时间要求。建议规定支部党员大会至少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党课至少两个月举办一次,支部书记每年至少要讲两次党课。其次制定工作手册。上级组织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三会一课”制度指导手册,明确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召开的内容、条件和具体流程,规定每年党课的具体计划、内容、时间和方式等内容。再次汇编经典案例。汇编“三会一课”经典案例,为机关党务工作者开展“三会一课”提供示范指导,从而提升“三会一课”执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资料归档备案。明确“三会一课”相关资料由组织委员或党小组长收集整理,按年度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组织委员负责保管。

二是要明确“三会一课”的量化评价标准。首先,制定基本制度。出台“三会一课”制度的工作标准、考核测评标准,为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提供指导和依据。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将“三会一课”执行情况与党建工作考评、党支部书记个人述职、党支部党员发展指标和各类评优相结合,建立制度执行激励机制,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能动性。再次,完善保障机制。针对在场地、人员和经费方面存在困难的党支部,给予相应支持,不断提升项目化党建经费支持力度。

三是要强化“三会一课”的考核体系。首先要强化一体考核。建立“三会一课”的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把“三会一课”执行情况纳入机关党组织工作的一体化考核。其次要强化专项考核。上级党组织要制定考核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办法,每年至少一次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落实“三会一课”的制度规定的工作计划、措施成效进行考核。再次要强化常态考核。坚持考核与指导相结合原则,将日常检查、定期考核和实效评估相结合,建立上级考核与党员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做好“三会一课”的工作纪实的台账。还有,就是要严肃组织纪律。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一个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因故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要履行请假手续。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予以告诫;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批评教育。

(二)完善科学流程,提升“三会一课”制度成效。一是需求导向,注重“三会一课”的流程设计。(1)议题环节凸出“谋”。各类会议需求要体现上级精神要求,既要跟着上级走,保证精神不走样,也要考虑党员真实需求,立足党员需求,注重人文关怀,确保会议高效。(2)讨论环节强调“议”。会议的核心功能在于议,党课的效果也取决于互动,要善于调动会场的气氛,事先准备好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会议效果。(3)执行环节确保“实”。会议过后要及时出台会议纪要,出配套措施,公开相关信息,确保决议全面执行。

二是服务中心,提升“三会一课”的有效性。首先,围绕中心谋划。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三会一课”制度要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起到导向和保障作用。其次,实现有机融合。将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与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环节相结合的做法,实现“三会一课”内容与单位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再次,突出问题导向。将“三会一课”活动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三是优化资源,创新“三会一课”的载体形式。首先要优化设置,改造传统的“三会一课”的组织模式。在党小组设置方式上,按照“有利于工作交流、有利于日常联系、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准则,打破原来同一个党小组成员必须同属一个支部的设置方式。其次要创新载体,提升党员“三会一课”的参与机会。增强“三会一课”的现场感、交流感,党课可采用演讲的形式,辩论、研讨等形式,读书会等学习交流,借助QQ群、微信群、微型党课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学习的开放性、互动性。再次要成果转化,提升“三会一课”的制度实效。突出民主议事、建言献策、沟通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民主讨论决策形式把会议决策成果和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提升与工作实际的结合度。

(三)抓住关键少数,提升支部书记的素质能力。从发挥好支部书记的作用看,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处于主导核心地位,其素质能力决定着党组织功能的发挥,也决定着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功能发挥成效。问卷显示,认为提高支部大会质量关键,“支委会成员素质高、能力强”的占73.99%,“精心设计”的占78.92%,“党员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占91.26%。因此,需要抓住书记这个关键,形成“领导要抓三会一课,三会一课要抓领导”的合力。

一是要选好人,解决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组织认可、党员信任、个人愿意的党员推选到书记岗位上来,坚持党员选举和组织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给机关党务工作一定的职务待遇,提升党务工作岗位的含金量,增强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建议机关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或专职书记担任。

二是要培养人,解决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党务培训和新老结对等方式快速提升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对新上任的支部书记要“扶上马,送一程”,在业务培训指导上给予更多关注,可采用岗位锻炼与新老结对的形式。对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培训要拓展深化,创新支部书记探索创新党务工作的载体路径,可通过书记论坛的形式研讨交流提升能力,也可送出去培训学习提高。

三是要配专人,解决精力不足问题。目前而言,机关党支部书记兼职比例非常高,也不会作为工作量给予一定的折扣,这是造成支部书记难以全身心投入党务工作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配专职党支部书记,那就要在工作任务上给予必要的折算。或者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干部协助书记开展工作,让支部书记从日常工作中分身出来专心组织“三会一课”活动。

四是要责到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各机关单位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对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具体指导、明确要求,并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经费和资源保障。机关党委、总支要履行领导责任,精心组织、有序推进;书记、委员要结合分工,加强经常性联络指导。党支部要落实具体责任,抓好党的组织生活的实施。党支部书记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和能力,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程序和方式方法,提升自主开展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党内事务,提升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科研室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三会一课支部书记党务工作
新时期地勘单位党务工作特点与改进措施分析
新环境下党务工作开展有关问题分析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丟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
新形势下企业党务工作的重点与对策分析
党支部书记正确运用表扬艺术“六字”诀
培养年轻干部愿做善做党务工作
“历史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