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究

2016-12-12 14:36王利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江苏农业

摘 要: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江苏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生态体系、保障体系六个方面提出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以期使江苏农业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江苏;农业;供给侧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025-02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来解决农业发展的难题,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同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16号文《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提出江苏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在此背景下,研究江苏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探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有利于江苏农业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江苏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出现连续十二年增产,从数量上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但从结构上看,有些农产品还存在品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比如优质粳米、小麦、大豆,国内供应不足,需要靠国外进口。有些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过高,不能满足居民对农产品品质在安全、绿色、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要求。

(二)农业资源环境日趋恶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江苏耕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同时,耕地的质量也在不断退化,退化指数达到7.4,高居全国第二。全省季节性缺水较为严重,苏南地区主要出现水质性缺水,苏北地区主要出现水源性缺水。全省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在全国均居前列,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加上农村的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大气污染等,江苏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日趋恶化。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里从事二、三产业,使得农村剩下一些老人、儿童及部分妇女,农业劳动力出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据普查资料统计,江苏务农农民的平均年龄接近59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5%,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低素质劳动人群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吸收转化能力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尽管近几年江苏实施了农民培训工程,但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还是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合作社社长,以及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般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的还是很少。

(四)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依然滞后

一是江苏的农田基本建设仍然较为落后。2014年江苏耕地总面积458.2万公顷,其中,一等高标准农田占34.9%,二等中产田占46.2%,三等低产田占18.9%,接近2/3的耕地还未达到高标准农田水平。二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配套设施还未完全跟上。农村基础道路不宽,机耕路不通畅,有些地方收割机和中型拖拉机无法开到田里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三是设施农业的硬件设施装备水平依然滞后。多数设施仍是普通简易型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对温湿度的调控能力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离不开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撑。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依然薄弱。表现在:农技服务不能适应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与市场农业对接不紧密;信息服务不能全覆盖,传播渠道不够顺畅;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不够及时准确,动物防疫及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强;农民需要社会提供联耕联种、粮食烘干等生产经营管理综合服务不到位。

(六)农业融资依然困难

发展规模农业或者设施农业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具、场库棚以及其他设施装备,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人工费用等,资金需求量大。各地金融机构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主要还是参照一般农户的放贷方式,贷款额度以30万元以下为主,贷款期限以一年及以内为主,申请贷款金额超过10万元的,贷款申请人需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农业项目的经营性设施以及土地流转合同等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还处于尝试阶段并未全面推开,部分经营主体融资依然困难。

二、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机制。科技人员要直接对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传授优质栽培、土壤改良、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有效解决科技供求脱节问题,把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以及质量安全检测上,使消费者吃到更安全、营养、绿色的食品。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比例,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拓宽农村机耕路,增加仓储、烘干、场库棚等配套服务设施,设施农业要提高节能日光温室、大型连栋现代化自控温室等较为先进的设施装备的比例。通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和好的基础设施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构建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

(二)促进农业纵深延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从种子种苗到种养殖生产,再到农产品深度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延长农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利用特色农产品、田园景观、文化传承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功能内涵,实现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变。在广深推进方面,使农业与信息化、“互联网+”、智能化、社群化、个性化等新的发展形态对接,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计划,选出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返乡农民工、农业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其他有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对象,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业院校为基地、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培养体系,通过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项目,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实现服务的规模化经营。

(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构建惠及全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健全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五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覆盖,努力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水平,做到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全覆盖。发展服务型合作组织,如农机服务合作社、植保服务组织等。探索成立村办农联社,为村民提供储藏、加工、购销、信用等生产经营综合服务。利用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成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市县可以成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以帮助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和品牌营销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发展,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由生产环节向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延伸。

(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要全面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等绿色循环农业。搞好生态修复,推广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质量。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安全评价、预警、治理、保护、合理利用和改善等多层次农业生态保障体系,推动农业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争取每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90%以上的农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95%的农业废弃物能被综合利用。

(六)建立多元资金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保障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个人投入,金融加大支持”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在财政投入方面,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现有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补贴落到实处,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增长机制。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融资成本。在社会资金利用方面,稳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 杜华章.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34-138.

[2] 朱菊萍,潘时常.江苏农业现代化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4):3-5.

[3] 吴曼.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6,(7):52-57.

[4] 刘红岩,朱守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路径探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6):14-15.

[5] 王利云.精心培育家庭农场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南通家庭农场为例[J].吉林农业,2015,(6):56-57.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江苏农业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图说江苏制造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