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6-12-13 04:49张友良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

张友良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同时也给我国制造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培养人才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和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C-0023-02

我国在2010年发布的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我国的人才体系结构,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体的就业诉求,对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譬如待业职工就业前的职业培训,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以及当前我国初、中、高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教育。其教学具有实用性、中介性、个体性、历史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职业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且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的现状

(一)学生文化素养较低

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大多是中、高考落榜或者是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平均文化素养较低,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甚至存在厌学的情况,这就导致职业院校不能采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放羊式的管理模式,给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大监督力度,消耗巨大的精力以确保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存在相对明显的心理问题

首先,当今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偏见,认为选择职业院校是学习成绩不佳或是无法接受大学教育下的无奈之举,社会上的舆论加上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对这些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了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将会导致学生无法理智地处理问题,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行为,造成社会的道德问题或者法律事件,并且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最终会妨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投入过少

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每年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招收数量不断上升,然而与之对应的在校教职工以及管理人员数量没有以相同的比例上升。这种现象导致了职业院校内的师资匮乏以及管理不严。另一方面,管理资源的不足直接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如今的学生大多性格张扬,况且职业院校内的学生出身复杂,因此出现学生暴力事件,师生的冲突也会相较于其他院校来得多。所以,职业院校的管理逐渐成为相关教育工作的负担。

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化

当今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首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则违背了这样的理念。这些职业院校大多数采用传统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式奉行的主要宗旨就是管住学生,这种过于刚性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管理效率地低下。同时,对职业院校来说,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兼备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的人才,因此其管理学生的主要目的理应是为帮助学生成才。但是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状态,这样强硬的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违背了职业院校办学的初衷。

(二)管理内容存在局限性

当今的职业院校侧重社会的实际需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只是教授教育工作者所认为的必备知识,而没有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指导或规划。职业院校的工作者所面对的也是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同样处于人生的转变阶段,不管在人格上还是能力上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长期教育。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和信息处于爆炸性增长状态,因此无论是社会上工作的职员还是在校学习的学生,都需要靠不断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有赖于学校的正确管理。所以,职业院校在管理内容上不能局限于教授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也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兼顾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管理渠道不规范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渠道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渠道是将学生完全排除在外的管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严重不足,形成管理人员的集权式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之下,形成了上下级管理模式,学生只能被动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法收集到学生反馈的真实想法,也就无法达到管理的预期效果。第二种则与第一种渠道完全相反,部分职业院校采取过分放权的模式,管理权力集中在学生手上,同时又缺少对这些学生进行监督和教育,从而使得这些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

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在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性不高,因此有关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符合这类学生实际的管理方法。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将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方法照本宣科地生搬硬套,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由于部分学生存在自卑等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为本,遵守学生成长的规律,发展变化,实时调整方针,发掘学生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完善管理制度

正确的管理制度能够指导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完善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选拔部分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管理人员的安排,既不能完全将学生排除在外,也不能将权力过分集中在学生手上。因此,校方可以在各年级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个人素养的培训以及管理能力的指导。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学生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从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2.建立督导队。督导队的成员包括学生以及教职工,通过双方的交流合作,可以更好地反馈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且督导队的存在能够更加规范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将管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拓宽管理载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设备接收来自各个层面的信息,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这也给职业院校的管理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职业院校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拓宽管理载体,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学校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主动地配合学校的管理。除了通过学校领导层与各系各班级管理者的密切联系,协调配合加强学生管理之外,职业院校还可以结合互联网,以学生会、学生社团、学习小组、兴趣协会等作为载体,使得在校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各自的团体,通过教师或者团体领导人的正确引导,散发正能量,从而达到配合校方管理学生的目的,促进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一直以来是我国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原动力。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需要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可墨守成规,通过对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教育和管理融合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制和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旋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20).

[2]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3]靳润奇,池卫东,王冬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3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创新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