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音乐博物馆

2016-12-14 07:52王东梅
杭州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收音机制造商乐器

文 王东梅

美国的音乐博物馆

文王东梅

一般游客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旅游时,最常去的景点大概是海洋世界、圣地亚哥动物园、乐高主题公园。其实圣地亚哥还有一处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却绝对值回票价的景点——“音乐制作博物馆”。

这间小小的音乐博物馆座落在离乐高主题公园不远,约十分钟脚程的地方。博物馆创立于1998年,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里有丰富的美国音乐史料,从1890年至1980年,基本上以二十年为一时代单位,分辟有几个不同主题馆,介绍当代的流行音乐与历史。每一主题馆都设有音乐播放器,只要一按键,就可以听到“古早味”的录音片段。每个主题馆里陈列了各式古董乐器与海报、新闻照片,以及当代音乐名人使用过的演奏乐器。走过每个年代的主题馆,就像是随着音乐一路走入时光隧道一般,让人重温过去的历史,想见往日风华。

博物馆里最吸引游客的,是1929年至1945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与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主题馆。当时全美国有近四千万人口处于贫穷边缘。工厂、银行、商家纷纷倒闭,失业率高达25%,人人都在找寻就业机会,只要能养家糊口,什么活儿都愿意做。在那样一个生活充满挑战、每一天都在与饥饿搏斗,只为求得桌上能有一碗汤、一块面包的时代里,音乐到底算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呢?

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日子尽管再艰辛,人们还是试着“苦中作乐”。听收音机广播节目是当时流行的娱乐活动。因着收音机的普及与广播节目的兴盛,造就了爵士乐的黄金时期。其中,班尼古德曼创作的“摇摆乐”更是风靡全国。初出茅庐的爵士乐小子班尼,带领着他的乐团做全国巡回演出,可惜成绩不甚理想。在巡回最后一站的好莱坞派拉蒙舞厅里,面对冷场,一筹莫展的班尼告诉团员:“开始摇摆吧!”想不到却一炮而红。摇摆乐轻快的节奏,让听众不由得“脚痒”,想随之起舞。班尼的摇摆乐透过收音机播放,从美国西岸红回东岸。之后,他的乐团甚至有机会在卡内基演奏厅献艺,成为美国音乐史上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传奇。

经济大萧条造成百业俱废,人们无不想尽办法缩衣节食,根本没有闲钱消遣玩乐,于是不花钱收听广播音乐的娱乐趋势更是有增无减。只要有一台收音机,就可以带来一整天的快乐。相对地,在手头拮据的景况下购买或学习乐器的人口却逐渐减少。大多数人买不起算是非必需品的乐器,使得许多乐器制造商陷入困境。当时不少著名的乐器商为了生存下去,“转行”改为生产烤面包机、吹风机、除草机等小型家电或实用机械。有的则是改为销售成本较低廉的轻小型乐器,或者贩卖二手乐器兼免费提供音乐课。总之,在经济不景气的日子里,各行各业都想办法生存下去,就连被视为“风雅行业”的乐器制造商也不得不想尽办法挣出一条生财之道。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加入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军中物资的需求,生产线再度活络起来,不少工厂、商家因此有机会发“战争财”。可是因为战时的法令,许多资源优先配给前线军用,尤其是铁、铜等金属在民间更是严格限制,乐器制造商还是无法完全重操旧业,在景气逐渐复苏的行列中分得“分量十足的一杯羹”。所幸,一些乐器制造商如著名的史坦威钢琴加入爱国阵营,以一贯手工精致的传统,出产品质优良的军用滑翔机零件。虽说在二次大战时史坦威暂时停止生产高级演奏钢琴,可它却把握机会替军中制造了五百架直立式的军用钢琴。这些又称为“胜利钢琴”的军用钢琴,琴身漆成陆军制服的草绿色,坚固耐用,陪伴着前线出生入死的美国大兵南征北讨。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战场上,流泻出串串悠扬轻快的音符,抚慰着战士们恐惧与寂寞交织的心,也安慰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提到:“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对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与世界大战的那一代美国人来说,或许也是如此。即使是无可奈何地跟着时代的巨轮蹒跚前进,但人性中面对艰苦挑战所表现出的韧性与勇气,以及面对未来所怀抱的信心与盼望,使得危机能够化为转机。班尼古德曼的乐团是美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接纳黑人乐手的团队,打破了当时黑白种族隔阂的禁忌,证明了“好音乐无颜色区分”的事实。而当时许多工厂包括一向由男性主导的乐器制造商也破天荒雇用女性员工,加入生产军用物资的行列;从此妇女有机会走出家庭,像“男人一样挣钱”,替社会整体经济注入另一股新生力军。历史证明了人们对音乐的留恋与依赖。

或许乐器本身是生活的奢侈品,但音乐却是给生活带来快乐的必需品。当生活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恰恰正是应该来点音乐,随兴摇摆的绝妙时机。

猜你喜欢
收音机制造商乐器
学乐器
专业的高端银幕制造商 香港屏幕大师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收音机陪伴我成长
消费者偏好下的两在位制造商阻止策略选择研究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乐器
解读《巨型收音机》中的幻灭感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