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的再利用

2016-12-14 08:12王菊梅
甘肃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标量浮动献血者

王菊梅

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的再利用

王菊梅

目的:合理利用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制备成分血,有效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选择180m l≤采集量≤440m l的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将MAP添加液按1∶4加入红细胞内,制备成不同标示量(1U/1.5U/2U)的标准血量去白悬浮红细胞。结果:我站2001~2006年非标量血液发生率为1.42%(217/15257),明显高于2007~2013年发生率0.90% (280/31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2013年非标量血液280袋,合理利用该类血液制备成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171袋,利用率达61.07%(171/280),明显高于2001~2006年。结论:采集量≥180m l的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建议推广使用。

血液;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再利用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献血者晕针、晕血、穿刺不利等原因都会导致采集血液达不到标准量(200ml/ 300ml/400m l)。既往多数血站将存在血流不畅、微小凝块等因素血液按报废处理,但此种血液在第三代过滤器聚酯纤维无纺布的高效滤芯过滤作用下,能去除大部分微小凝块而得以再利用。如果剔除采集量在180ml以下的非标量血液,合理利用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可有效降低血液资源浪费。我站自2005年5月开展白细胞滤除业务后,逐步尝试将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的血液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产品,目前为止共制备此类血液42100ml,经临床调查反馈没有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收集我站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集血液15 257袋,其中非标量血液217袋,没有进行再利用;2007年至2013年采集血液31171袋,其中非标量血液280袋,合理利用该类血液171袋。

1.2方法

1.2.1标示量选择。采集量在180ml以下的非标量血液,均按不足量血液标示,直接予以报废;全血180m l≤采集量<220ml,制备成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均标示为1U;300ml的采血袋,270m l≤采集量<330m l,制备成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均标示为1.5U;400m l的采血袋,360ml≤采集量<440ml,制备成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均标示为2U。

1.2.2制备方法。与常规血液同步滤白。红细胞则按国标要求血细胞比容≥0.45[1]计算出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全血实际所含的红细胞量,根据红细胞平均比重计算出红细胞重量,电子天平称重后,留取标准制备量(1U/1.5U/2U)的红细胞(血袋重量按本站质控室提供的检测结果计算),将MAP添加液按1∶4比例对应的量加入红细胞内,制备成各标准血量的去白悬浮红细胞,经质量检测符合标准要求,待检库观察72h后方可放行至成品库。血浆因保养液超量或不足均予以报废。

1.2.3判断标准。180m l≤采血量≤440m l的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经外观目视检查无异常后,由相关采集科室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填写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的非标量血液评审记录,经质控室审核后提出评审意见,待检库放行后,由成分室进行相关血液的成分制备。

1.2.4容量误差。执行国标GB18469(2012版)规定,即标示量(m l)±10%,不能超出此标准。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1至2006年采集非标量血液217袋,发生率为1.42%,全部予以报废。从2007年开始采取相应预防和纠正措施,非标量血液280袋,发生率下降为0.90%,与之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2013年对≥180ml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尝试再利用,利用率达61.07%。见表1。

表1 采取措施前后非标量血液发生率和再利用情况

3 讨论

由于血源的不固定性、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够和血液采集技术不佳等多种原因,非标量采集血液时有发生。为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减少和预防非标量采集血液的产生,从2007年开始我站在采供血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纠正措施:①加强宣传咨询。增强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避免空腹、疲劳和睡眠不足献血,减少因献血反应而导致的非标量采集的血液产生,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更应注意献血前的宣传和征询环节;②加强献血服务。以高标准的服务和专业性的接待工作赢得献血者的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使整个献血过程轻松、愉快,从而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③加强培训考核。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穿刺技术的培训,严格培训合格上岗,执行一针率和献血者满意度的考核,做到技术熟练、穿刺顺利、血流通畅,高质量地完成血液采集;④加强质量管理。血液采集是采供血工作的重要一环,其直接关系到血液制品的质量,要加强体系文件的执行力度,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日常工作的巡查和督导。通过以上措施非标量血液采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但客观上讲,非标量采集的血液不可能完全避免,如何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的再利用,是采供血工作者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事实上,非标量采集的血液除了因较大凝块报废外,其他经过多联袋滤除白细胞后并无质量问题,也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此类血液内含特定的致病因子。同时,国标《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1](GB18469-2012)对于全血的容量(不包括保养液)要求即为采集量200/300/400m l± 1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的容量要求为标示量(m l)±10%,该项操作具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本站在血液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非标量采集的血液,均在标准采集量浮动质量要求范围内,不在此范围内的不予采用。为此,本研究认为严格按照国标规定报废血浆和按1:4的标准添加红细胞保存液,在质量控制标准下,即可制备出合格的标准血量红细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非标量采集血液的选择:凡在滤白过程中发现肉眼可见凝块、采血过程不畅、导管扭结导致溶血等情况的血液要严格报废,不能选择制备;②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保养液过剩的血液输注后,过剩的枸橼酸盐就有可能与患者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使患者血中钙浓度降低,使患者正常的凝血时间延缓而影响患者健康。同时添加剂比例不当会出现红细胞膨胀,对红细胞保存不利,出现脆性增加而溶血等情况,所以要严格执行1∶4的红细胞保存液添加标准;③标示量的标注选择:尽量采用接近目标血量差值的均值靠近标示的标准血量,以保障献血者和输血者权益的最大化体现。因为标示量的选择合理与否,对献血者未来返还血液的收益十分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献血者及其亲友的献血招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血液作为特殊的医疗资源,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血液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是摆在采供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建议,将所有采集量不足或超量的非标量血液全部报废,而是将符合国标规定≥180m l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的血液加以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血液资源。7年来,我站通过采取相应预防和纠正措施,对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的尝试和实践应用,使得非标量采集的血液报废发生率从2006年前的1.42%下降到2013年的0.90%,血液利用达到了最大合理化。这比雷智等人报道非标准采集量血液利用后报废发生率0.69%[2]更具操作性,说明有效利用符合血液成分制备条件的非标量采集的血液制备血液成分,确实可大大降低无偿献血者血液的报废率。同时我站质控室对此类血液的临床输注过程也进行了100%质量跟踪调查,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反馈,这也间接说明≥180ml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合理利用的实际价值。但以上仅为我站的一些经验做法,非标准采集量血液的操作制备及再利用还需大量的临床调查和实验数据加以验证。

[1]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雷智,李志坚.非标准采集量血液利用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 2012,25(1):59-60.

A

1004-2725(2016)12-0927-03

737100甘肃 金昌,金昌市中心血站

作者:王菊梅,E-mail:334284376@qq.com

猜你喜欢
标量浮动献血者
电连接器柔性浮动工装在机械寿命中的运用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一种高效的椭圆曲线密码标量乘算法及其实现
论资本账户有限开放与人民币汇率浮动管理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种用于剪板机送料的液压浮动夹钳
一种灵活的椭圆曲线密码并行化方法
带有浮动机构的曲轴孔镗刀应用研究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错解典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