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卵巢胚胎癌2例并文献复习

2016-12-14 08:12许秀梅王淑珍
甘肃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性癌生殖细胞肿物

许秀梅 王淑珍

原发性卵巢胚胎癌2例并文献复习

许秀梅王淑珍

原发性卵巢胚胎癌是恶性度较高的原始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好发于青春期前,也有发生于绝经后,症状以盆腔肿块为主,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治疗以手术为主,联合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预后差。

胚胎癌;卵巢

胚胎癌是来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恶性度高,临床少见。原发于卵巢者罕见,早期即可出现周围器官浸润和/或淋巴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差。为提高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6~2016年以来收治2例原发性卵巢胚胎癌患者资料汇报如下,同时结合复习文献探讨其诊治与预后。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性,34岁,孕4产1。于2014年4月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5月”就诊,腹部超声提示:盆腔内多发混合性肿物,盆腔左侧见125mm×95mm的混合性肿物,上缘达脐水平,边界清,内可见血流信号,右侧附件区、子宫声像未见异常。查HCG 3024.95U/L、AFP 1218.28ng/ml。查体:下腹部可触及一约10cm大小的肿物,活动度欠佳,轻度压痛,肝脾无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均无异常,宫颈正常,盆腔内触及一约10cm×10cm的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楚,活动度欠佳,子宫及双侧附件受盆腔肿物影响触摸不清。查CA125抗原36.12U/m l,CA199抗原17.34U/ml,CA72-4抗原2.29U/ml,人附睾蛋白4 55.02pmo/L均正常。术前检查无其他异常,行卵巢癌根治术。术中见:左侧卵巢囊实性肿物,约12cm× 12cm×10cm,不规则,包膜完整,外观呈暗红色,表面不光滑,结节样;右侧卵巢、子宫体部无明显异常。术后病理诊断:左侧卵巢胚胎性癌,癌组织转移宫体浆膜面,大网膜组织内血管增生并多灶性坏死。FIGO分期Ⅱa期。术后PEB方案静脉化疗三周期。已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AFPHCG均阴性。见图1。

图1 病例1病理 ×40

病例2:患者女性,11岁,因“下腹疼痛3月”2012 年3月患者就诊于外院,外院腹部超声示:腹腔内混合回声包块。下腹部CT示:①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短扩张;②盆腔内巨大肿块。下腹部MRI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卵巢的恶性肿瘤可能大,查甲胎蛋白(AFP)416.5IU/m l、雌二醇(化学发光)(E2)1021.06pg/ml明显升高;并行卵巢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结果显示:①(盆腔)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成分为:畸胎瘤(占60%),胚胎性癌(占40%),免疫组化:Vimentin(间质细胞+)、CD117(小灶+)、CKp(+)、S100(灶+)、CEA(部分腺上皮+)、Des⁃min(灶+)、Ki-67(30%-50%+),GFAP(-)、CD30(灶+)、PLAP(-);②(左侧输尿管旁组织)送检组织内见瘤组织生长;③(左侧)输卵管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遂转至我院行PEB方案(顺铂、依托泊苷、薄莱霉素)静脉化疗,PEB方案及腹腔灌注化疗(卡铂100mg+白介素100万U)。术后一月复查AFP(5.86IU/m l)显著下降,睾酮(化学发光)(T)为0.87ng/ml,E2为353.78pg/ml。患者术后行4周期PEB方案化疗,术后随访至1年,发现双肺及腹膜后多发转移,1年半时全身多发转移病灶,死亡。见图2。

图2 病例2病理 ×10

2 讨论

胚胎癌是临床少见且恶性度较高的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卵黄囊瘤、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其中,胚胎癌以睾丸原发多见,生殖细胞大多沿中线分布,自颅脑、纵隔、后腹膜至骶尾均可发生[1],原发性卵巢胚胎癌属罕见,我院近10年来仅见两例。卵巢胚胎性癌发生率约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4%[2],国内学者顾晓燕等报道占同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7.5%[3]。胚胎癌是原始多能性生殖细胞的未分化癌,有向胚外或胚内分化的潜能,因和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关系密切,故常伴发畸胎瘤或绒癌。其中病例2患者即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成分为:畸胎瘤(占60%),胚胎性癌(占40%)。胚胎癌好发于青春期前,也有发生于绝经后的,症状以盆腔肿块为主,并可伴有长期的发热、腹痛、消瘦、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4]。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超声有助于诊断。CT多表现为高密度肿物,增强时则表现为无均匀强化。在CT图像上表现为以软组织为主的、边界模糊不规则的,伴有邻近脏器侵犯的肿块。除了恶性畸胎瘤中有钙化和脂肪成分外,单纯根据CT表现对恶性生殖细胞性肿瘤做出

特异性诊断有一定难度[1]。卵巢胚胎性癌具备两种不同的癌细胞,即原始未分化单核瘤细胞和合体滋养叶细胞,分别产生两种免疫抗原,血清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可提供长期随访监测。通过这两种指标的检测可起到明确诊断的作用,血清AFP和HCG的动态变化与肿瘤病情的好转与恶化是一致的,但最终确诊还需组织病理学诊断。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大多数胚胎性癌AE1/AE3、hCG、CK、CD30和PLAP可阳性,而上皮膜抗原(EMA)、CEA阴性[5]。手术是卵巢胚胎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因卵巢胚胎癌极易复发及早期转移,几乎半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6]。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的彻底性以及后续治疗中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及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复发的肿瘤仍主张积极手术。术后化疗采用多药联合,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分期、体质状态等因素,可采用PEB、PVB、VAC等方案。病例1患者术后PEB方案静脉化疗3周期。已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AFPHCG均阴性。病例2虽亦进行PEB方案及腹腔灌注化疗(卡铂+白介素),但术后1年半即死亡。本病恶性程度极高,一旦复发,预后差。因此,原发性卵巢胚胎癌属于临床少见,恶性度高的生殖细胞肿瘤。对于其的早期识别,尽量彻底的手术及联合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1]刘文谨.胸腺胚胎癌1例[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4):352.

[2]Smith HO,Berwick M,Verschraegen CF,et al.Incidence and survival rates for female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J].Obstet Gynecol,2006, 107(5):1075-1085.

[3]顾晓燕,张颐,孟祥凯,等.卵巢胚胎癌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7):2800-2801.

[4]王倩青,张蓉.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诊治新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9):115-116.

[5]余英豪.睾丸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3):543-546.

[6]回允中.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34.

A

1004-2725(2016)12-0935-02

733000甘肃 武威,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妇瘤科

许秀梅,E-mail:tjtxxm@163.com

猜你喜欢
性癌生殖细胞肿物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的研究进展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提示生殖细胞瘤为原始生殖细胞起源
294例老年人腺样囊性癌的统计学分析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