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探源

2016-12-14 08:21詹静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斗气近义词义项

詹静珍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淘气”探源

詹静珍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淘气”的本义是指把体内阻逆不顺的气排导倾泄出来,进而引申为怄气、受气、吵闹、玩闹、顽皮等义。其同音词“咷气”“啕气”中的“咷”“啕”均为假借字。“淘气”与“动气”“斗气”等词在怄气义上为近义词,并具有音近的关系,体现音近义通的发生学原理。不过,这一义项在清代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淘气;怄气;顽皮

“淘气”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顽皮。《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两个义项:顽皮和生闲气[1]。并注明后一义现在只出现于方言中。在近代汉语中,“淘气”还有怄气、吵闹等义,又可写作“啕气”“咷气”两种形式。“淘”在文献中最早的含义是用水冲洗、清除杂质,那么组合成动宾结构的“淘气”为何既有怄气义,又有顽皮义?文章通过检索历代文献中“淘气”的用例,探讨该词词义的历史演变及引申的规律。

一、“淘气”的词义演变

“淘”在《韵会》中的释义为:“澄汰也,与洮同。”[2]“洮”,《说文·水部》:“出陇西临洮,东北入河。”段注:“洮为地名、水名极多;又为洮頮;又为洮汰、洮米。皆用此字。”[3]521“洮”有清除杂质义,该义在汉代已经出现。例如:

(1)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沫水。”作顾命。[4](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第一下》)

(2)辞虽坛卷连漫,绞纷远缓,所以洮汰涤荡至意,使之无凝竭底滞,卷握而不散也。[5](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

“洮”定母宵韵,“淘”定母幽韵,音近相通。“洮”的清洗义大致在魏晋南北时期开始由“淘”承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椹》:“桑椹熟时,收黑鲁椹,即日以水淘取子,晒燥,仍畦种。”[6]“淘”义为清除杂质。王秋艳在《探“淘”》一文中指出,清除杂质必然要疏通排导[7],因而“淘”有疏浚、排导、倾吐义。例如:

(3)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8]1261(元关汉卿《金线池》)

“淘真性”即倾吐真性情。

(4)不是大爷教人砍出来,他还不知有多少话淘哩。[9](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例(4)中“淘”为说出义,从清除杂质引申出排导、倾吐义。

“淘气”一词最早见于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记录“淘气诀”一气法:“其法闭目握固,仰卧,倚两拳于乳间,竖两膝,举背及尻,间闭气,则鼓气海中气,使自内向外,轮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曰淘气,毕则调之。”[10]明朱橚《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六·鼓腹淘气》也记录“淘气诀”:“闭目仰面举按脊,鼓气海中气,使内外转。吐而去之,不使耳闻,一九二九止。”[11]“淘气”是指把体内阻逆不顺的气排导倾泄出来。这种气不只指体内郁积食物之气,还可引申为怨气、怒气等。汉语中词义可以朝正反两个方向引申,朝正方向引申,即疏导体内不顺之气,朝反方向引申,即在体内产生阻逆不顺之气。

“淘气”的词义引申最早是从反方向开始的,即指在体内产生阻逆不顺之气:一种是自发的,即生气、怄气;一种是外界施加的,即受气。例如:

(5)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而无怨。[8]716(元郑光祖《倩女离魂》)

(6)每日闲淘气,子索行监坐守,谁敢东走西移。[12]1113(《全元散曲·高安道·皮匠说谎》)

(7)无情杜宇闲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愁无际。[12]481(《全元散曲·曾瑞·闺中闻杜鹃》)

(8)龙香拿个班道:“甚么书不书,要我替你淘气!”凤生道:“好姐姐,如何累你受气?”[13](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例(5)、例(6)中“淘气”为生气、怄气义,例(7)、例(8)中“淘气”为受气义,皆主要出现在元明时期。不过,后一义的使用频率很低。元代汉语已经形成“闲/空淘气”固定格式,义为生闲气。查证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全元散曲》《全元杂剧》中“淘气”共出现9次,皆为“闲/空淘气”式。后代使用较为灵活,能够单独作谓语,也可受副词“还”“还要”“好生”“活”“休要”等修饰。“淘气”还可以拆开,如“淘了气”指受了气,“把气淘”义为把气生,即生闷气。

“淘气”的正方向引申义指疏导体内不顺之气。如果倾泄过度,易产生争执,进而引申出吵闹、争吵义。例如:

(9)王九妈道:“不要说起,自从那日吃了吴八公子的亏,怕他还来淘气,终日里抬个轿子,各宅去分诉。前日在齐太尉家,昨日在黄翰林家,今日又不知到那家去了。”[14](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七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10)那婆娘怒气冲天,要与老公厮闹,却又算计,没有许多闲工夫淘气,倒一字不提,暗地教人寻下掠贩的,期定了日子,一手交钱,一手闪人。[15](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1)我这里是奉父命,择吉迎娶,倘若耽误了我的吉期,终身攸关,非同儿戏,只怕我家父定要寻你淘气,那时反为不美,岂不连累他两个媒人。[16](清不署撰人《大明奇侠传·第十一回》)

例(9)吴八公子“来淘气”的后果是致使美娘“吃亏”。例(10)“厮闹”与“淘气”对文同义,可知“淘气”义为争吵、吵闹。吵闹多产生不好的结果,因而含贬义。例(11)家父“来淘气”会造成“不美”的结果,并且连累他人。

孩童之间的斗嘴、玩闹,也是一种争吵、吵闹,只是危害不大。因此,“淘气”又从吵闹义中引申出了玩闹义。例如:

(12)春梅道:“是两个学弹唱的丫头子,都有十六七岁。成日淘气在那里!”[17](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六回》)

(13)哥,人山人海,那里淘气去?俺们把一位带了儒巾吃宴去。正身出来,算还他席面钱。[18](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二出》)

(14)其余的丫头们,一个长姑娘不在上屋里,早一边儿说笑的说笑、淘气的淘气去了,因此一时无人。[19]554(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淘气”的玩闹义已经不带贬义,是一个中性词,形容一群人打闹玩笑的情形。还可作定语,形容人爱闹的性格。《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褚大娘子本是淘气的人,遇见这等有兴的事,益发一团精神,有说有笑。”[19]339

明代后期,“淘气”多用来形容孩童、少年过于喜好玩闹,性情刁顽,故又引申出顽皮义。例如:

(15)妹子道:“姐姐,不是我多说,三朝媳妇,月里孩儿,是惯不得的!人说好是假,自淘气是真。”[20]223(明陆人龙《型世言·十六回》)

(16)因生性顽皮,不为兄长所喜。但兄长自己也是一个淘气精,多少道友见了他,都怕他胡闹。偏偏他又不准小兄弟顽皮,因此就不大服他管教。[21](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五十一回》)

(17)雪雁道:“前儿不是叫我到三姑娘那里去道谢吗,三姑娘不在屋里,只有侍书在那里。大家坐着,无意中说起宝二爷的淘气来,……”[22]1168(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例(16)“顽皮”和“淘气”对文同义,可知淘气有顽皮义,多用来形容少年儿童刁顽可爱,顽皮的小孩又称为“淘气精”“小淘气精儿”。

我们选定《全元杂剧》《醒世恒言》《醒世姻缘》《红楼梦》等书来考察“淘气(啕气)”各个义项在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淘气(啕气)”各个义项的使用情况

“淘气”在元代主要指怄气,该义在元明清出现都较为频繁,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义项,明代引申出吵闹义,明末清初引申出玩闹、顽皮义,清代中后期顽皮义成为其最常用的义项,其他义项使用频率降低,发展至现代已经消失①。

二、与“淘气”相关的同音词

“淘气”又写作“咷气”和“啕气”,“淘”“咷”“啕”是音义完全相同的同音词,是一个词的三种书写形式,“淘”是本字,其他二字都是借字。

(一)咷气

目前仅发现“咷气”一个用例:

(18)子管里闲咷气,折末絮得你口困,休想劝的我心回。[23](《元刊杂剧三十种·任风子》)

目前能够确定《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代刊本的元杂剧选集,《元曲选》则为明人整理辑录成的版本,因而两个版本在语言文字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在《任风子》这一篇中,元代写作“咷气”,明代记作“淘气”。“咷”是定母宵韵,“淘”是定母幽韵,两字定母双声,宵、幽韵旁转,音近通假。我们考证“咷气”中“咷”是不是本字,重在研究“咷”的意义。

咷,最早出现于“噭咷”“号咷”等词中。《说文》:“楚谓儿泣不止曰噭咷。”[3]54《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24]“号咷”和笑相反,指放声大哭。“咷”也指大哭。唐韩愈《祭河南张署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颠于马下,我泗君咷。”[25]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沈希仪》:“儿啼女咷,往往寒冻死。”[26]“咷”的本义是大哭,因而从“咷气”无法引申出怄气、顽皮等义。再者“咷气”目前只存孤例,应只是元人写错字,明人进行订正而已。因而,在“淘气”一词中,“咷”是“淘”的假借字。

(二)啕气

“啕气”与“淘气”都有怄气、吵闹、顽皮等义,并且在明清两代使用都较为频繁。

义为怄气。如元王伯成《太白夜贬郎》:“我不来这其间敢锦被堆、堆,得了儿不语一官半职,做了个六证三媒,枉了闲啕气。”[27]

义为吵闹。如清浦琳《清风闸·第一回》:“若娶贤惠的一个人还好,倘或娶一个不贤的家来,啕气啕恼,又要作践我亲儿,为父看见,何肯忍心?焉能不气!”[28]

义为玩闹。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刚才尧蓂姊姊因我说他有姊夫,他就说我啕气,难道有姊夫这句话也错了?”[29]351

义为顽皮。如《镜花缘·四十三回》:“原来这个白猿却会啕气,才把婉如妹妹字帖拿着翻看,此时又将舅舅客枕取出乱掷!”[29]223

“啕气”与“淘气”都能进入“闲/空+淘气”这一格式,指生闲气,是动宾结构,在句中主要作谓语,能够受副词修饰。

黄芪甲苷对D-半乳糖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晓霞等(9):1189

啕,《广韵》:“多言。”[30]最早见于“号啕”一词。《周易》写作“号咷”。《汉书》《后汉书》则引例作“号啕”。唐代又写作“嚎啕”。《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八》:“倘或必闻如此兆,外藩草莽竞兴妖,进步即嚎啕。”[31]“嚎”“号”皆是匣母宵韵,语音相同。经检索,宋代“嚎啕”很少见用;元明清三代,三个书写形式使用都较广泛。

上文已论证“淘”通“洮”,“咷”通“淘”,因此可以断定“兆”“匋”声符在古代经常通用,王秋艳《探“淘”》一文也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又“啕”“咷”两字是定母双声,幽宵旁转,近音通假。因此表示“大哭”的“号咷”中,“啕”是“咷”的假借字。“淘”与“啕”是定母幽韵的同音字,“淘气”“啕气”使用语境和组合搭配相同,只是使用频率和范围有所不同,因而判定它们是一个词的两种书写形式。

总之,“咷”“啕”都是“淘”的假借字。虽然“淘”在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清除杂质义来自“洮”,但最终“淘”取代“洮”,并引申出疏导、倾吐等义,文献中也不见“洮气”这种形式,因此“淘气”一词中,“淘”是本字。

三、与“淘气”相关的近义词

怄气是“淘气”生命力最顽强的一个义项,在元明清三代使用频率都较高,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这一义项已经消失,只保留在某些方言中。我们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在“怄气”这个义项上,“淘气”与“动气”“斗气”“怄气”是近义词,并且语音相近。

“动气”,生气,发脾气。如《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22]1 087

“斗气”,赌气。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大嫂休要斗气,你果然拿了,与我一看何妨?”[32]

“怄气”,闹情绪、生气。如《红楼梦·第八十九回》:“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22]312

“淘气”“动气”“斗气”“怄气”都含生气、怄气义,是近义词。它们的语音关系如下:

斗,端母侯韵。淘、斗两字定端旁纽,幽侯对转。

怄,影母侯韵。淘、怄幽侯对转。

“淘气”与“动气”“斗气”“怄气”语音相近,意义相通,体现音近义通的发生学原理。“淘气”的怄气义在清中后期不常使用,现在已经消失,究其根源:一方面是“淘气”的义项过多,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因而在语言精确性规律的作用下,其部分义项会逐渐消失,由其他词承担;另一方面由于承担怄气义的音近词较多,在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制约下,音近近义词会逐渐变少,因而“淘气”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不再表示怄气、生气义,通常只承担顽皮义。

四、结语

“淘气”在近代汉语中表示怄气义,而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表示顽皮义。从怄气义到顽皮义,这一词义引申过程并不很清晰。文章首先对“淘气”的词义发展进行梳理,其本义指倾吐、排导阻逆不顺之气,反方向引申为怄气、受气,正方向引申出吵闹义,进而引申出玩闹义、顽皮义。其词义引申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淘气”词义引申情况

怄气、顽皮等义能从“淘气”的本义中引申出来,其同音词“咷气”“啕气”中的“咷”表示大哭,“啕”指多言,均为假借字,所以“淘气”中“淘”是本字。

我们还发现,“淘气”与其近义词“动气”“斗气”“怄气”等词具有双声或叠韵的关系,语音相近,皆含怄气义,体现汉语音近义通的原理。“淘气”在怄气义上有诸多音近的近义词是该义在清代使用频率降低、在现代汉语中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受到语言经济性原则制约的结果。

《汉语大词典》只列“淘气”的怄气、顽皮两个义项[33],忽略了明清时期出现的吵闹、玩闹两义,应予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展现“淘气”语义发展的历史脉络。

注释:

①王秋艳罗列“淘气”的受气、怄气、吵架、顽皮等义项,但对淘气词义的引申发展并没有进行系统论述。见王秋艳:《探“淘”》,《大众文艺》,1990年,第61页。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55.

[2]张玉书.康熙字典:新版横排标点注音简化字本[M].《康熙字典》校点组,校点.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97.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873.

[5]陈良运.中国历代文章学论著选[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104

[6]贾思勰.齐民要术[M].缪启愉,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17.

[7]王秋艳.探“淘”[J].大众文艺,1990(17):61.

[8]臧晋叔.元曲选: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53.

[10]张君房.云笈七签[M].蒋力生,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11]朱橚.普济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4593.

[12]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13]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陈迩东,郭隽杰,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79.

[14]抱瓮老人.今古奇观[M].顾学颉,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32.

[15]冯梦龙.醒世恒言[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640.

[16]大明奇侠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42.

[17]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陶慕宁,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305.

[18]汤显祖.牡丹亭[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3:244.

[19]文康.儿女英雄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0]陆人龙,覃君校.型世言[M].北京:中华书局,1993:223.

[21]无垢道人.八仙全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05.

[2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23]元刊杂剧三十种[M].徐沁君,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230.

[24]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5.

[25]韩愈.韩愈文集汇校笺注:第三册[M].刘真伦,岳珍,校.北京:中华书局,2010:1341.

[26]陈才俊.智囊精粹[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305.

[27]张月中,王钢.全元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859.

[28]罗晶.中国古典文学百部:第三十八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469.

[29]李汝珍.镜花缘[M].张英华,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0]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159.

[31]全唐诗补编[M].陈尚君,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276.

[32]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M].陈迩东,郭隽杰,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569.

[3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五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1400.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5.015

2016-04-18

詹静珍(1989— ),女,硕士研究生。

A

1673-0887(2016)05-0072-05

H131

猜你喜欢
斗气近义词义项
怎样辨析近义词
找找近义词
夫妻斗气是个技术活
斗气不如斗志
一带一路先锋者说系列(四)国际诉讼:斗气、斗理、还是斗利?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