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12-14 09:46庞晓婷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文化产业互联网

庞晓婷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调整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从重视校企无缝对接、创新教学方式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可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B)-00

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造成文化人才的缺失,而高校是培养产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重视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只有创新才能重新焕发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活力,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

1 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各种新型的文化产业不断的涌出。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产业人才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文化产业项目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人才仍是非常缺乏,加之互联网+时代理念的冲击,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在这种大环境下,多数高校依据市场需求开展了文化产业课程。但是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起步晚、发展缓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等。二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合理。三是师资队伍较薄弱。四是科学研究与人才教育不相适应。

2 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重视校企无缝对接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适应现代文化产业企业的要求。何况,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在毕业后主要是面向企业。因而高校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原则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活动。

互联网+具有实时性、开放性的特点。高校可以充分应用互联网+的理念,实现校企的资源共享。而且通过互联网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方便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另外,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与企业的在线互动。如校企合作创办合作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在校企合作时,学校应该根据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专项的项目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企业则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以使学生能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借助企业优势资源,实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改编等工作。或者是高校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协助企业完成项目开发和研究等工作,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2.2 教学方式的创新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是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比较紧缺的文化产业人才主要包括高素质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合作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应该不断的深入研究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的运作理念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新时期,借助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教学平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了互联网+的优势。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教学理念的深入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实践机会。如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颠覆传统教学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更加使文化产业教学课堂生动、有趣。同时互联网相比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更具有优势,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高校完全可以借助企业的优势,将实践课堂放置于企业实习活动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

2.3 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师资力量是决定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教学,高校应该重视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并加强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只有配备完善的教学师资才能够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如为了培养国际化的文化产业人才,高校应该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把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结合,通过学习国外文化产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从而培养出具有国家化水平的文化产业人才。另外,由于文化产业涉及到新闻传播、编辑与出版、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文化用品销售等多种产业项目。因而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时,应该重视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购进相应的教学设备。此外,高校还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以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建立多元投入、立体培养和个性定制三结合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或者是发挥科研院所、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他们与企业建立互动、互助、互促的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培养精英团队和领军人才。

2.4 重视产学研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集科研、教育、生产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培养模式。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以高校科研团队核心,开展与企业、政府相结合的项目实践活动。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共享、实时交流为产学研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产学研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对等。教师通过科研项目能够提高自身的科研项目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其助力于教学课堂的创新。二是明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通过深入项目实践,能够探索出市场与高校教育的对接点,使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接近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三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产学研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完全是来自于市场需求,在毕业后自然而然也能够顺利就业。

3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并借助互联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而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黄春芳.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经营管理者,2015,34:442.

[2]肖丽辉. 浅析“互联网+”产业的人才培养[J]. 信息化建设,2015,11:93.

[3]郭杨,李秦. “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5,17:17-2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文化产业互联网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