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R模型的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2016-12-15 07:58李海霞张静静
关键词:旅游者景点社区

李海霞,高 哲,张静静

(1.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2;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2;3.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基于DSR模型的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李海霞1,高 哲2,张静静3

(1.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2;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2;3.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无景点旅游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DSR(Driving Force-Status-Response)模型基础上,构建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模型,并深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措施.

无景点旅游;DSR模型;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我旅游意识也逐步提高,外出旅游不再追求单调的参观游览或停留于表面的“走马观花”,更注重旅游活动带来的休闲放松、自主体验等感受.但同时,针对无景点旅游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其发展速度,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方面对无景点旅游进行关注和研究尤为必要.

1 无景点旅游概述

对于无景点旅游的概念,至今未有统一的说法.本文认为,无景点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方式,此次从旅游动机上来说,参加旅游的旅游者不以谋生为主要目的[1].所以无景点旅游简单来说就是非惯常环境非经济性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市场固定的旅游传统模式和人们固定的思维定势,认为旅游就是景点旅游.其实,吸引旅游者的不仅仅只有具体的景点,也包括旅游景点或景区的风俗文化、旅游设施等旅游吸引物.如果从旅游六要素的组合程度来看,只有“游”或只以“游”为主,没有“吃、住、行、购、娱”的旅途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旅游.

综合来说,本文认为应从基本的旅游学角度予以定义,无景点旅游即以景点以外的旅游吸引物为旅游动机,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无景点旅游更注重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它的基本形式是不会刻意去参观游览一些知名、常规的旅游景点或景区,“所心所欲”的去体会旅游过程中的风物景色[2].例如,某游客去南京,他不刻意去总统府、明孝陵、中山陵等知名景点,专门雇辆三轮车游走于南京的大街小巷,体味着浓郁的老南京味道,多层次多角度了解金陵文化,当然也可以省下不少的门票钱.

2 无景点旅游的DSR模型分析

2.1 无景点旅游的DSR模型构建

DSR(Driving Force-Statue-Response)即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3].在参照DSR模型基础上,分析无景点旅游各部分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无景点旅游的DSR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将DSR概念模型运用到无景点旅游,可以有以下角度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革新,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现实.这主要是因为旅游市场上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旅游新需求和传统旅游方式产生了矛盾,这种情况下,(“驱动”D)自然就成了无景点旅游的主要产生原因.因此,对于目的地旅游发展上来说,这就需要分析其旅游发展阶段情况和影响、旅游功能更新重组及旅游目的地旅游氛围,也就是(“状态”S) .无景点旅游的发展需要通过介入方政府、产业参与者、研究者的政策、规划协调以及社区和旅游企业意识和行为做出措施(“响应”R).

图1 无景点旅游DSR模型图

在一定程度上,无景点旅游可通过以下函数来概括: NAT (no attraction travel) = f( D,S,R(P,A))其中,D(Drive)代表无景点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由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构成;S(Status)代表无景点旅游发展的状态,包括发展阶段、旅游功能、旅游氛围三个方面;R(Response)是对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的响应,用以表征人类( 介入方和供给方) 为无景点旅游发展所采取的对策,由 P和A构成.P(Policy)是政策理念,主要是指当地政府的决策和意识; A(Act)是旅游社区和旅游企业的意愿及行动,它是无景点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

2.2 模型中各因素及其关系分析

2.2.1 内部驱动力D1

1)景区与游客利益博弈

目前,一些景区为追求经济利益,门票疯狂涨价,造成普通大众难以承受[4].门票扩张为“门票经济”的现状让民众望而生怯.另外景区过度拥挤、人满为患的混乱状况也让旅游者心生畏惧;景区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负荷、服务质量滑坡等原因都导致游客原本轻松休闲的旅游俨然变成一场“苦旅”.无景点旅游模式正是应对景区与游客的利益博弈的现状,为满足游客需求、协调旅游关系的一种探索.

2)旅游者内在需求成熟

随着旅游的普及化发展,旅游者独自旅行的能力渐长,他们无论在出游的目的地选择、出游意识、出游需求心理上都日趋成熟和理性,“食住行游购娱”急需平衡的旅游消费观念逐渐觉醒.

2.2.2 外部驱动力D2

1)旅游新时代的到来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率先指出: “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5].无景点旅游就是一种深层次的体验活动,它能够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必将成为体验时代主要的旅游方式.

2)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

传统的旅游业注重实际景点,忽视旅游活动,产业发展模式继续改革.旅游业应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应当形成“处处是美景,人人能旅游”的繁荣景象.无景点旅游具备旅游资源无限开放性与大众旅游全面普及性的特点,必将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经阶段.

3)旅游外部支持系统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使得外出旅游的金钱不足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节假日的增多,使得更多居民有了空闲时间出游;现代交通方式的不断涌现和线上运营模式也为旅游者的自由出行提供了便利;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可以让更多旅游者更便捷的获取旅游信息.

2.2.3 发展阶段S1

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态从2007年开始被关注到现在不足十年时间,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小规模的零星、分散的分布状态,该旅游模式目前仍处于其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具有强有力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从现阶段看无景点旅游已呈现出一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2.2.4 旅游功能S2

旅游功能实质上是旅游的价值观的反映,广义的旅游功能包括美育功能、智育(认知)功能、德育功能、康体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等[6].

1)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旅游方式,融合了旅游的各种功能,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相互协调营造现代旅游全方位多功能系统.

2)无景点旅游本质上是围绕着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开展的,它实际上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旅游理念,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多方面、个性化的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的实现.

3)无景点旅游是真正的生态旅游,提倡无景点旅游就是一种反对过度开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新概念.此外无景点旅游强调自由、休闲、体验更体现其以休闲文化、认知体验为核心,具备美育、德育、康体等现代旅游功能.

2.2.5 旅游氛围S3

主要从环境氛围和游客心理氛围两方面衡量:

1)环境氛围:无景点旅游实行“无景点”,其实是寻找和感受更多更美的风景,如此形成开放的“大区域旅游”氛围;无景点旅游除了经济社会效应之外更讲究生态的环境效益,它带给目的地的是一种自然原生态的环境氛围.

2)心理氛围:游客通过无景点旅游感受到目的地的自然、人文以及居民的友好、热情收获休闲和体验的心理感受.

2.2.6 政策理念(Rp)

1)一方面以当地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到一是加强对“无景点旅游”的政策扶持和科学规划,吸引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关注并积极投入运营[7].二要完善行业法律法规,限制无景点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协调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利益.三要创造良好的目的地环境,完善目的地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信息与消费服务系统;整合城乡各类资源,丰富旅游项目,优化城乡环境也是政府政策理念响应的关键举措.

2)另一方面,产业参与者也要在树立“大旅游观”的基础上汲取全新的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理念,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针对性地提供原真性的自然景观、地方特色文化和优良的服务,鼓励支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与之携手共同为旅游者做好旅游信息发布、开展当地环境教育、旅游管理、文化引导等保障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旅游服务理念.

2.2.7 社区企业意愿与行动(Ra)

无景点旅游发展的“响应”除了政策理念的支持外,还应关注社区居民的接受度、支持度和配合度,以及旅游企业积极的意愿与行动支持.

1)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生活习惯,维护他们正当的个人与公众利益,以此间接获取社区及居民对无景点旅游的理解和配合.

2)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无景点旅游中来,增强其旅游意识即主动自觉地与游客互动意识、提升其旅游专业技能和优质的服务能力帮助他们以技能真真切切地能感受无景点旅游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3)引导社区和居民时常保持主人翁意识,在生活、服务中向游客传递出原汁原味的目的地风俗民情、热情好客的社区态度、和谐包容的区域文化,以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心理归属感.

4)旅行社作为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核心旅游企业,应投入更多精力与景区进行合作,从“当面”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转变到“幕后”去管理协调旅游者的自助出游活动[8].

3 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综上分析可知,影响无景点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社区居民、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等主体,从目的地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一条以资源禀赋为前提、市场为导向、企业协调、政府调控共同作用下的立足于市场的无景点旅游可持续成长路径即“政府搭台,企业幕后,社区唱戏”:由当地政府进行严格把关,旅游企业对无景点旅游社区进行委托代理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专业上岗导游技能和业务培训,然后将旅游者各种旅游需求的满足经营权委托给当地社区居民来承担[9].同时要求社区居民必须维护目的地的整体形象(由当地政府、委托旅行社、旅游者三方定时依据无景点旅游星级标准进行统一评定),不合格者取消代理资格.如图2所示.

图2 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图

3.1 政府搭台

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一方面要做好基础的目的地良好社会坏境创建工作,同时要根据国家法规和行业性质法规建立市场规则,特别是对目的地社区代理经营权的严格把关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星级标准的评定和质量监督.

3.2 企业幕后

一方面从内部资源禀性而言,无景点旅游吸引物原真性与空间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无景点旅游的旅游者大多都不进景点、不走常规路线,所以对导游的传统职能工作的要相对降低,传统的由旅游企业牵头旅游的局面将有所变化;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匹配性而言,无景点旅游的游客追求的是自然、休闲、体验的旅游经历,他们大多对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和行程的随意生活化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旅游企业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转变经营方式和业务内容.

3.3 社区唱戏

无景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地社区居民通过言语行为举止展示当地文化满足游客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到与旅游资源相配套的目的地环境建设项目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投资风险.社区代理经营这种方式不仅运转灵活,而且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社区居民通过代理真正享受到了旅游带来的“福利”,旅游企业也在无景点旅游市场上分到“一杯羹”,旅游者旅游意愿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当然,社区代理经营权的取得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求社区居民必须维护目的地的整体形象(由当地政府、委托旅行社、旅游者三方定时依据无景点旅游星级标准进行统一评定),不合格者取消代理资格,由此社区居民的被委托资格由于受到一定的星级评定标准限制起到了约束监督作用.

4 结语

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代表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对于无景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分析还需要加强实证方面的研究,从而全方位、深层次推动无景点旅游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1] 朱晓翔.无景点旅游产生背景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87-90

[2] 陈晓娣,刘文欢,聂子兰,等.“无景点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3,32:81

[3] UNCSD.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R].United Nations,October 2007,Third Edtion,2007

[4] 宋 瑞.对中国世界遗产门票问题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5(3):195-207

[5]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6] 曹诗图,李瑞峰.旅游功能新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01(1):88-92

[7] 戚永晔.景点门票上涨促成新旅游方式升温无景点旅游时代到来了吗?[J].观察与思考,2008(7):44-45

[8] 吕俊芳.基于SI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R].中国会议,2012(10):11-34

[9] 颜亚玉,黄海玉.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8,(12):27-31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No Attraction Travel Based on DSR

LI Haixia1, GAO Zhe2, ZHANG Jingjing3

(1.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02;2.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2;3.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0, China)

As a new travel trend rising quietly, No attraction travel has become a highly value and vitality of the emerging travel patterns. Referr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CSD), the 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riving Force-Status-Response referred to as DSR) model, this article builds the mechanism model of No attraction trave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in the model deeply, based on whi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No attraction travel were proposed.

no attraction travel;DS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06-02

李海霞(1983-),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1672-2027(2016)03-0060-05

F590

A

猜你喜欢
旅游者景点社区
社区大作战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